张柏芝和谢霆锋
午后的斜阳中,微笑着的 张柏芝(资料库) 流下一行眼泪。努力当全世界最好的妈妈,拼命拍戏赚钱,将身边人个个照顾妥帖,她有太多苦,但她要通过ELLE告诉全世界,辛苦着的她是快乐的。两周之后,在第30届香港**金像奖的颁奖礼上,新科影帝 谢霆锋(资料库) 在台上哽咽着感谢老婆,台下的张柏芝又一次哭红双眼。香港影坛少了一位影后,我们不必遗憾,因为谢家多了一个影帝和一个好妈妈。这才是张柏芝真正想要的人生。她说:“天生是妈妈就是妈妈,天生是演员就是演员。我最想做的事就是跟我的孩子在一起。” 黑色oversize冷衫,牛仔裙,人字拖,绿色大口罩,手里提着一只巨大的编织手袋……若不是脚踝处那著名的文身,你真想象不出,这个细瘦的女子就是张柏芝。
我们都怕她来不了,先一步抵达的经纪人说,狗仔队团团围住她家。前几天,她开车撞伤清洁工人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头天晚上她还眼泪汪汪地出现在电视上接受采访,但她还是把自己包裹得像秘密特工一样突围而出。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做到,这就是张柏芝的行事风格。
她天生有一种统领全局的气场,口罩没摘下就开始麻利地当起指挥,穿什么衣服、着什么鞋、化什么妆……半个小时后,当她从化妆间走出来,全场静了一秒种,我仿佛看到在场所有人的心都在那一刻荡了一下,
半天才落入胸腔——31岁已经有两个孩子的妈妈面貌依然如二八佳人,每一个角度都美,有时清纯,有时诱惑,有时幽静,有时野性,这慑人的美貌是老天爷给的礼物。她13岁时去滑冰已经有男孩团团围住看她,她从小享受注视,却不在意这个,对待男孩子,“我眼睛盯住他们,他们已经怕了,跑了。”
父母在她九岁时离婚,她自己去了墨尔本,15岁时她已经学会抽烟喝酒,17岁回港,因为面容清丽似林青霞让全港惊为天人,18岁已经当上 周星驰(资料库) 《喜剧之王》里的女主角,她演抽烟放任的小舞女柳飘飘,本色出演,真挚动人。从此她星途坦荡,唱歌演戏登台赚钱,从18岁一直忙到26岁,新闻无数,绯闻无数,造就一代传奇美女。
2006年9月,她与谢霆锋在菲律宾结婚,从那时起她悄然隐退,洗手做羮汤,五年之后,已是二子之母的谢太最近的人生目标还是“造人”,“非常想,又在努力当中。”
“啊,又在努力?”
她大笑起来,加重了语气,非常坦然说道:“对,非常努力当中。”
“那到底打算生几个?”
“最少生四个,如果意外有五个的话我会挺开心的,六个的话就要看身体能不能承受,我生了Lucas之后三年不到,再生第二个小孩,发现身体真的有差别,比较弱,比较容易累, 很多事情都没有以前那么壮。如果可以的话,六个真的没问题。反正是上天给你的,多少个都可以。”
“我不想我的儿子变成谢霆锋,他是他自己”
当一个女人真正爱一个男人,就愿意跟他生小孩。全宇宙都知道,柏芝爱霆锋。
“你们第一面是在哪里见的?”
“在电视里,哈哈,那时我在澳大利亚读书,我朋友在看电视,我在厨房洗碗,然后听到我朋友不停骂人,那个谢霆锋什么的,我心想,人家得罪你什么了,骂他骂得那么厉害,就跑出来看了一眼,那是我第一眼看到他。”
什么感觉呢?她大笑:“我觉得我朋友骂得对……第一次真正见面,是拍**《老夫子》。坦白说,我不觉得他帅,人肯定要接触才知道真正的那个人是谁……你问我对他的感觉有没有变,肯定有。拍拖的时候,男生是天上的月亮都肯摘下来给你,但是现在,啊,月亮是什么?哈,他假装听不到。所以现在我大部分时间放在孩子身上,但最尴尬的就是,即使我见不到我老公,我还是会天天‘见’到他,因为Lucas实在太像谢霆锋。”
柏芝崇拜老公,在一起的时候眼睛永远落在老公身上,事实证明,柏芝的眼光没有错,结婚后叛逆小生摇身一变成为绝世好丈夫。平时在家里老公和儿子如何玩?“我老公常常不在香港,我儿子跟爸爸相处的时间很少, 真的很少,超级少。我老公曾经跟我说过,当父母我一定比不过你,他说他亲眼看到,我是全世界最好的妈妈,我是最能够照顾好孩子的妈妈,他真的感到很安慰,所以两个小孩所有的决定权都交给了我。”
虽然如此,在育儿问题上年轻父母还是有分岐:“Lucas一岁半的时候会搞乱身边所有的东西,我老公就骂他,又怪我说,‘老婆你怎么可以让儿子这样?’我说,‘他那个年纪什么都不懂,他是在发现这个世界。’”年轻的妈妈学着儿子的样子,拿起一个维生素瓶子摇了几下,又狠狠把它丢在地上,“你是大人,觉得这样不好,但对小孩来说这个动作不是做坏事,是他在discover,扔了他才知道原来这个东西可以有声音,他在学习。我老公现在没话说,他的碟被Lucas搞花了他会好无奈地说,对啊,你儿子在discover……在孩子的教育上,如果不是很严重,或者是危及自身安全,我都会让他们做。应该让孩子去尝试,不要常常压制他们,你越压制,他就越胆小,我不想我的儿子变成谢霆锋。”
“为什么?像谢霆锋不好吗?”
张柏芝郑重地说:“我希望我儿子是我儿子,是他自己。”
谢霆锋婚后拼命赚钱、拍**,甚至悄悄开了一间后期制作公司,开了八年,据说全香港过三分之一的电视广告都是他的客户, 当天香港报纸的头条是谢的公司生意额过亿,如果上市,他会是香港最年轻的CEO。身为老板娘,要不要管公司的事?张柏芝沉呤半晌说:“女生不要管太多,如果真的看不过眼,他太忙,有点烦的时候,我会给他意见,但是如果不是太大的问题,我都让他处理,让他去乱撞乱碰。大男人怎么可能听一个女生说话?说到底他才30岁,我觉得他如果从做生意中学到东西,对他来讲也不算坏事。”
“每天离开孩子出门我都哭”
有一个会赚钱的老公,又有两个这么小的孩子,张柏芝却静极思动,在半年内频繁出动,出席活动,同时接拍好几部**。
“很多人以为我疯了,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接那么多戏,但我有我的安排。Quintus刚出生没多久,还什么都不懂,谁跟他玩他都不知道,就知道喝奶、睡觉、喝奶、睡觉。Lucas今年八月才上幼儿园,我就趁现在这段最适合的时候出来工作,八月以后我会把更多时间放在两个儿子身上。Lucas需要我帮他辅导功课,而小的那个也差不多一岁了,我要教他走路,陪他玩。”
为什么非得出来工作?“我不想当我儿子长大后问我,‘妈妈,你的人生是怎么样的?’我却只能回答,‘妈妈的人生就是在厨房里面煮饭,怀孕又怀孕。’我想跟他说,我经历过好的事情, 也经历过不好的事情,告诉他们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让他们有个参考,我的经验里有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有个慈善活动请我当嘉宾,我当场捐了100万给小孩子医眼睛。有人告诉我,如果这些孩子在八岁之前接受手术治疗,复明的机会可以接近80%,就因为那句话,我马上就拿出支票来……我不在乎别人说我接戏是为了挣快钱,其实所有的演员、歌手出来干嘛?他们也是在赚钱,也是为生活,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或者是儿女,干嘛不盯着他们,干嘛只盯着我们谢家?”
身为六个孩子的母亲,安吉丽娜朱莉常常带着孩子开工,在片场不耽误看孩子也不耽误工作。如果真的生六个,张柏芝也会如此?“之前Lucas常常探班。如果是干净安全开开心心的地方,我就让他来。因为从他一出生到三岁都是我一个人把他带大,突然之间我出来工作,他很没有安全感。而且,他亲眼看到片场的样子,才会明白妈妈的工作是什么。以前我出门的时候,他哭得很厉害,他现在不哭了,因为他知道妈妈是去工作。我对他说,‘你记得吗?工作就是叔叔帮妈妈拍照,妈妈穿高跟鞋、靓靓的衣服。’他就明白了。孩子对很多东西都不懂,但是他们有感觉。”
张杰和谢娜的故事
不久前,刘烨结婚了。
他在婚礼上哭了。
在说誓词的时候,说着说着就哽咽了。
哭的失控。
对着那个法国的妻子哭了。
他说,是她让他想回到家庭。
就让我们固执的认为他哭,是因为谢娜。
看刘烨的**,看谢娜的节目。
一直认为娱乐圈里的爱情浮浮沉沉。
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猜不透哪一段是真,哪一段是假。
相恋了6年。
从默默无闻到两个人今天的非凡成就。
他们一起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困难的日子,他们一起挺了过来;
分离的日子,他们一起等了过来;
流言漫天的日子,他们一起熬了过来。
如今,
一个影帝,一个主持界的一姐。
他们却分手了。
刘烨你,
还记不记得,
你自己曾说过,
你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
就是娶她的那一天。
还记不记得,
你坐在某个地方,
哭着说你很爱很爱他。
倘若没有谢娜,刘烨绝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因为是谢娜陪他经历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转折点。
倘若没有刘烨,谢娜也绝不会有今天的地位。
因为如若不是很爱很爱刘烨,她不会拼了命想跟上他的脚步。
两棵依偎着对方向上攀爬的同根草,
怎么就断了根,分了枝呢?
总觉得刘烨和谢娜都一直一直深爱最爱着彼此。
不然,
安娜在某个时候特别像是谢娜的影子呢?
不然,婚礼时刘烨的笑都是那么勉强悲伤呢?
不然,晴朗的背景怎么会下午下起大雨呢?
不然,婚礼那一整天谢娜会躲起来呢?
刘烨一直亲昵的叫谢娜为PP 。
好想知道,
他走进礼堂前的焦虑不安有没有一丁点原因是因为想起了曾经的那个PP呢?
他望着新娘掉下的眼泪有没有一滴是为曾经的那个PP而流呢?
此刻。
她应该释然了吧。
否则,也不会欣然地走进另一个男人的怀抱。
原来,一直以为,谢娜很爱张杰。
爱到像喝了蜜般幸福。
到现在才明白,
谢娜爱刘烨却爱到像喝了酒一般,如痴如醉。
有时会意乱情迷,有时会脸红心跳,有时会酩酊大醉。
就像谢娜为了刘烨会喝醉直到吐。
可是,有人见过喝蜜喝到吐吗?
或许,
谢娜是爱张杰的。
应该是很爱。
否则不会每次提到张杰就满脸的幸福,
也不会和张杰牵手同唱一首歌时流下那滴“迎风泪”。
可却更加坚信,
在谢娜心里,
刘烨永远占据着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
她对他的爱,也永远无人能够超越。
分手后不久刘烨接受某家电视台采访,
主持人说,
现在距你和谢娜分手三个月了吧,有什么感觉。
刘烨说,是三个月零七天。
主持人笑,记得这么清楚啊。
刘烨说,是啊,每一天都是数着过来的。
当刘烨说出,是三个月零七天,每一天都是数着过来的。
坚信
爱一个人,你会记得和他在一起的日子。
深爱一个人,你会记得和他分开的日子。
刘烨的新娘说,不管别人怎么说刘烨,
但是没有人能比我更了解刘烨,
和他相处的更深。
真的吗?
去看看谢娜的采访吧!
去看看谢娜的《娜写年华》吧!
去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6年。6年了。
即使刘烨现在再爱你,
他们一起经历的是你所不能及的。
你只陪着刘烨风光,陪着他享受。
却不曾陪着他煎熬,陪着他哭泣。
也承认,
能让刘烨心甘情愿娶她的女人,
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
有她的与众不同。
可是并不代表你比谢娜更了解刘烨,更懂刘烨。
或许,他们并不是不爱对方了,
而是不能给对方各自想要的生活。
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彼此去寻找更美好的。
应该相信,
到今天,
他们依然深爱着对方。
只是一个不懂得怎么去爱,
一个想爱却无能为力。
也许,
生活就是这样的。
最后相守到老的人,
不一定是那个曾经许下海誓山盟,
曾经承诺白头偕老,
曾经暗自发誓这辈子只爱他一个的人。
也许,他们能给彼此的最后的爱,
就是要过的幸福。
没有彼此,也要永远笑着,幸福下去。
祝福彼此!幸福下去!
可惜不是你
终究,终究时间会带走一切。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松开了彼此握紧的手,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放弃了自己,放弃了对方。
会一直说真的没什么,然后又对着别人的故事沉默。
表面终会归于平静,只是内心的波涛汹涌又有谁能知道。
也只有我们自己才明白谁是我们真正爱的人,谁又是伤了我们的人。
刘烨说他一辈子都不会忘了谢娜。
只是这样的话听着都会觉得很感伤,最终执手终老的人终究不是最初的那一个。
所以最后的最后,当我们都有了归属,你只能是我记忆中的模糊的剪影。
一个女人突然决绝的跟相爱五年的男友分了手,闪电般嫁了他人。
她说她要结婚她实在等不起了,而他虽然爱她,却根本没有一点这方面的意思。
过了几年,男人也结婚了。
那个新娘其实未必比她出色多少,或者这一次他的爱有多么深,
只不过她出现的时机实在太好,刚刚好在他萌生倦意想安定下来的时候。
于是,不需要什么更好的理由了,她来得正是时候,那么,就是她了。
其实我们寻寻觅觅了那么久,遍尝每一次爱情的甜蜜与艰辛,
而最后选择的爱人,不过就是在我们心意动时,经过身边的那一个。
什么青梅竹马,什么心有灵犀,什么一见钟情,都不过是些锦上添花的借口,
时间才是冥冥中一切的主宰。
回首往事的时候,想起那些如流星般划过生命的爱情,
我们常常会把彼此的错过归咎为缘分。
其实说到底,缘分是那么虚幻抽象的一个概念,
真正影响我们的,往往就是那一时三刻相遇与相爱的时机。
男女之间的交往,充满了犹疑忐忑的不确定与欲言又止的矜持,
一个小小的变数,就可以完全改变选择的方向。
如果你出现的早一点,也许他就不会和另一个人十指紧扣;
又或者相遇的再晚一点,
晚到两个人在各自的爱情经历中慢慢学会了包容和体谅,善待和妥协,
也许走到一起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轻易的放弃,任性的转身,放走了爱情。
在你最美丽的时候,你遇见了谁?
在你深爱一个人的时候,他又陪在谁身边?
在你心灵最脆弱的时候,又是谁在与他同行?
爱情到底给了你多少时间,去相遇和分离,去选择和后悔?
重温《大话西游》,
看到紫霞深爱至尊宝的时候,他心心念念的寻找他的白晶晶,
而当他终于看到了她留在心里的那一滴泪,却已经失去了选择的权利。
每一次看到他潜入另一个人的身体,去偿还前世欠她的一句承诺,
再看他在夕阳下孤独的走远,总是情不自禁的想要落泪。
不是不心动,不是不后悔,但已经没有时间,再去相拥。
如果爱一个人而无法在一起;
相爱却无法在适当的时间相遇;
如果你爱了,却爱不对时间,除了珍藏那一滴心底的泪,无言的走远,你又能有什么选择?
时间的荒野,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于千万人之中,去邂逅自己的爱人,那是太难得的缘分,
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彼此不断的错过,错过了杨花飘飞的春,又错过了枫叶瑟索的秋,
直到漫天白雪,年华不再,在一次次的心酸感叹之后,才能终于了解——
——即使真挚,即使亲密,即使两个人都已是心有戚戚,我们的爱,依然需要时间来成全和考验。
这世界有着太多这样那样的限制与隐秘的禁忌,
又有太多难以预测的变故和身不由己的离离合合,
一个转身,也许就已经一辈子错过。
多年以后,才会参透所有的争取和努力,都抵不过命运开的一个玩笑。
上帝在云端只眨了一眨眼,所有的结局,就都已经完全改变
——以五部**为例,从发展的观点看爱情。
尽管我之前已经参考过哲学家、浪漫主义者、诗人、解构主义者、心理学家关于爱欲的不同观点,想要对爱情做一番整体而系统的描述依然不是一件易事。不过,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我希望把人的一生划分为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与老年期四个阶段,并借助几部**,简要地将爱情在各阶段的发生与发展做一番纵向的梳理与比较。尽管如此的划分显然还是不够全面细致,忽略了一些更精细的结构,但这些不足在当前的情况下暂且可以忽略。我的重点,将放在主干与最显著的特征上。
•童年期爱情
我这里所指的童年,并不是狭义上的童年,而是相对于整个人生来说的童年。它包括了我们常说的幼年晚期、童年、少年,具体来说,从小学一直到青春期之间的岁月都囊括在内。这个时间段可以称得上是七八点钟的太阳。
为什么如此划分呢?在这个阶段,爱情总是被社会视作是一个“例外事件”,它并不被社会时钟系统所兼容,人们总是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发生爱情是一件奇怪的事,或是将它视作是儿童期游戏的一种另类形式(想想看**《两小无猜》吧),而不是真正的爱情。
的确,按照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这种通常的观点确实有一定合理性。 情绪性因素亲密 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够得着的维度,它涉及理解、交流与分享; 认知性的因素 承诺可能有些困难,它与责任相连,它决定了你是否要投身一段关系; 动机性因素激情 就干脆压根没有现实基础:生理的发展决定了身体吸引在这个阶段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这种人际关系呢?它真的就不是爱情吗?或许经典爱情**《怦然心动》能给我们一个答案。
**讲述的是小女孩朱莉贝克与小男孩布莱斯之间的爱恨恩怨。布莱斯一家搬到小镇上,朱莉对他一见钟情,从此成了布莱斯甩不掉的“牛皮糖”与“跟屁虫”,这让他很是烦恼。
微妙情感的发生发展呈现出巧妙的错差,布莱斯总是落后朱莉一步:在朱莉“骚扰”他的日子里,他总是抱有一种漠然的、无所谓的甚至是拒斥的态度;情况在进入中学后发生了逆转,布莱斯逐渐对她产生了好感,而这时的朱莉却因为鸡蛋事件、砍树事件与图书馆事件同他产生了离心力。
我们知道,在第一个阶段,在七岁之前,孩子的关系是这样判定的:我喜欢ta,我把ta当朋友,是因为ta的行为。换句话说,孩子是 根据他人具体行为 判断谁是朋友。就拿被称为“图像版怦然心动”的《阿兰的初恋》来说,玛尔塔对阿兰的好感也始于丢手帕游戏上他的挺身而出。
到了第二阶段,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关系的发展基于相互信任 ,孩子根据他人特质和他人可以提供的奖赏来看一段关系,这时友谊核心是相互信任。且看在疏远期朱莉是如何评价布莱斯的:她说,有些人的总体大于部分之和,有些人则不同。她原先认为布莱斯至少不是后者,但后来她发现他是前者。在梧桐树事件中,布莱斯的表现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朱莉发现了他“空洞”的部分,布莱斯无法像她一样以一种浪漫主义的姿态一同保卫梧桐树(实际上是被胆怯覆盖住的);另一方面,它破坏了信任。
插一嘴,朱莉坐在树上欣赏落日的瞬间亦是此部**最经典的两个镜头之一。
鸡蛋事件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变化,最终图书馆事件完全终结了信任。在图书馆的偷听,布莱斯的好友关于朱莉智障叔叔的暴论他没有反驳,让朱莉意识到他的虚伪(实际上还是怯懦)。
随着童年向青少年阶段的转向,孩子对关系的看法再度发生变化。此时, 孩子关于关系的看法是基于心理亲密,标准转化为亲密与忠诚,具有排他性 。童年期的爱情(或者说是爱情雏形)在这里迎来了十字路口:要么就此淡退,在无言中迎来分离(像阿兰那样);要么进入下一个阶段:青春期爱情。
事实上朱莉和布莱斯之间的分歧最后还是得到了弥合,校园选秀事件是爆点,它迫使朱莉重新面对自己的感情,到底该何去何从。排他性驱使她暗自对布莱斯的选择者雪莉产生嫉妒情绪,但不管是嫉妒还是残存的亲密感都被压抑了,被超我压抑了。
所以我们平时说的什么“将欲望坚持到底”云云其实也是要具体分析的:如果出现了多重欲望呢?如果出现了意志的趋避冲突呢?需要弄明白,哪些欲望与冲动是防御机制,又有哪些欲望的形成是基于误解。说白了还是要回到事实本身。
于是编剧让布莱斯突然开窍,主动去她家的庭院上种树,呼应了之前梧桐树的情节,希望以此平息朱莉的情绪风暴,最终他成功了。于是有了《怦然心动》的第二个经典镜头:
回过头来,如果我们真正地去考察现实,尤其考虑到在中国亲子教育语境下对早恋严苛的态度,上述的阶段大概又要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再加上儿童心理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显著出现的“性别隔离”现象(体现为最开始布莱斯对朱莉的回避,这方面女孩更早发生变化)与“同性偏好”现象,儿童期爱情可以说是罕见现象。
正因如此,我们才说青梅竹马的关系是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能不能真正生根发芽转进下一个生长阶段,并不是一个能简单回答的问题。
•青年期爱情
一般的看法是,只有到了青年期,去谈论爱情才有意义:这是社会时钟所期望的。它囊括了高中后期、大学阶段,乃至整个“成年初显期”(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时期),大部分爱情故事都在这个时期内发生。
这个时期的个体终于从性别隔离的铁幕中走出,逐渐地投身到一些跨性别活动中去。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是性的第二次觉醒,由此生理因素逐渐走向完备;此时的任务是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也即明确我是怎样的人、我将成为怎样的人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在这个过程中爱情的“承诺”因素与它是不矛盾的,是并行的。所以爱情的三个角(激情、承诺与亲密)都已经搭建或正在搭建起来:就等着某一个瞬间擦出火花。
《爱在黎明破晓前》讲述的正是一个火花故事。美国青年杰西与法国姑娘赛琳娜的往事源于火车上的一场邂逅,一个是在周游欧陆腹地的旅者,一个是即将踏上返回巴黎之路的学生。在火车上,杰西与她聊得很欢,两人决定在维也纳下车,在城里打发接下来的一天。
剧情始终在对话中推进,在公交车上,在墓地边,在唱片店里,两人通过问答游戏的方式互相吐露了自己的过去,谈到了对社会事件的看法,谈到了灵魂转世。在大街上,在露天咖啡座,他们谈到了父母辈,谈到了婚姻。有的问题两人达成了一致,比如:
杰西说:我认识幸福的夫妻,但我想他们都在互相欺骗。
赛琳娜说:是的,人可以一辈子生活在谎言中……
有些走向了分歧:
看手相的巫女认为赛琳娜是一个探险者,对女性的力量与创造力感兴趣,而且正在成为一个女人。最后还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地下结论说:你们都是星星,不要忘了,当星星在十亿年前爆炸时,它们形成了世上的一切。
赛琳娜很受用这番话,而杰西却认为这不过是投机取巧的算命言论,是毫无意义的夸奖。后来在塞纳河边散步的时候,她坦言这事让她气不过,而他像个“好斗的公鸡”。
这时候,吟游诗人的诗也写好了:我是骗人的天使/我是幻想的乐园/……我带着你/你带着我/我们只能这样/你不了解我吗/你到现在还不了解我吗
两人好像是在谈恋爱,但实际上谈的话题却远远超出了爱情。在不同的主题上,他们一次次地交换意见,分享感觉,产生分歧,又达成共识……这正是我想说的,在这个阶段 自我探索与亲密关系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 ,甚至你可以说,二者是互相联系的。它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以一种完全的开放性姿态,供青年人们加深或是修正自己的信念与预设。
在自我同一性的震荡式构建过程中,没有什么是真正确定的:有可能我今天的立场偏向保守,但经过一段关系后由于对方的影响我对自由派的观点也产生了一定的认同感;有可能我另一个性别抱有某种偏见,在遇到某个人之后偏见就消失了。甚至关系本身也是如此,我们双方都不知道哪一天会因为一件突如其来的小事关系破裂,或是因为某个不可抗力因素永远分离。
这种不确定性,它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它 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础 (因此在车站分别的时候两人宁愿不留电话与地址,只给出下一次约会的时间,把他们的未来交给不确定性);另一方面, 它使得这个阶段的关系具有虚幻的特征 ,它就像一个泡泡,随时都会破裂的泡泡。
杰西:我觉得我们所在的像一个梦幻世界。
赛琳娜:真奇怪,好像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是我们的创造。这肯定像你在我梦里,我在你梦里。……感觉就像在另一个世界,但早晨来临,我们又会变为原形。
不确定性有时候很吸引人,有时候却会带来烦恼。为了保证稳定性,一些措施就显得很有必要啦。诚如赛琳娜的话语:我相信如果有神,它不会存在于任何一个人身上,而是存在于这小小的空间之中。如果世界上上有奇迹,那一定是尽力理解某个人,并与之同甘共苦。
她说的没错,稳定的关系既有斥力,当然也有引力。它要求个体超越自身的有限性。
最经典的镜头莫过于黎明破晓之时,赛琳娜躺在杰西的腿上,杰西吟诗的场景。
一个有趣的隐喻:灿烂的一天已经结束,全新的一天已然开始;快乐的时光已然过去,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人生就是这样啊,由一个个终点与起点构成,起点与终点交织成网,将我们的轨迹紧紧覆盖住。
•中年期爱情
九年后,杰西和赛琳娜在巴黎再一次相遇。此时,杰西已经成家,还是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而赛琳娜在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工作。在登上离开巴黎的飞机之前,杰西决定与这位老相好叙叙旧,这就是《爱在日落黄昏时》的情节。
戏中过了九年,戏外也过了九年。爱在系列的第二部在2004年问世,而第一部则是在1997年。
2004年的杰西与赛琳娜处于成年早期,三十岁出头,可以说是一生中各方面的顶峰。然而,两人却都对自己的情感生活不甚满意。杰西坦承自己的婚姻完全是负担,只有儿子让他稍微振奋:“我不想变成那种人,在52岁时离了婚,落着泪,承认自己从来没有爱过自己的伴侣,感觉自己的生活好像完全被吸尘器吸走了一样。”;赛琳娜也抱怨在接二连三的关系中,自己已经完全失去了热情与浪漫,那些东西早已在九年前的那个夜晚消耗殆尽,在现在的她看来现实与爱情是完全对立的。
从爱情到婚姻的跳跃,本质上就是从一种新鲜、高期待的状态到一种被现实打磨的世俗状态的改变。如果说恋爱时期是对共同生活的期待,那么婚姻就是日复一日共同生活的实现。很显然,杰西与赛琳娜跌跌撞撞,都还没有能很好地实现婚姻适应。
但这一次见面,还是点燃了两人心中的一些东西的。几乎要放弃理想主义的赛琳娜依然相信爱因斯坦的那句名言:“如果你不相信任何奇迹或神秘事物,那还不如死了算了”,杰西则开始想象:如果九年前两人留了****,或是后来约定的约会两人都到场,会不会情形完全发生变化呢?赛琳娜则调笑说,说不定他们俩生活得更痛苦。
“也许我们只适合偶遇……在阳光下悠游于欧洲的城市之间……”
在自己的公寓里,赛琳娜为杰西献上了吉他弹唱,a waltz for night,彻底重新点燃了两人心底的火焰。
2013年,爱在三部曲的第三部《爱在午夜降临时》正式问世。时间又过了九年,杰西与妻子早已离婚,和赛琳娜生活在了一起,生育了一对女儿。两人带着孩子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度假,故事聚焦两人最后一天的对白。
可以看出来,第三部的调子比起前两部,多了些现实的沉郁,开篇就是杰西为儿子送行的场景,没有音乐引入,没有浪漫的调子,有的只是实打实的生活刻画。杰西虽然与前妻离婚,儿子却成了难题,抚养权给了远在美国的她,杰西只能定期与他见个面,拉他来欧洲度个假,仅此而已。
杰西有些无法忍受与儿子聚少离多的现状,有心搬家前往芝加哥,这一决定却遭到了赛琳娜的坚决反对。赛琳娜不愿意放弃在巴黎工作上的晋升机会,更不愿意自己再一次为杰西牺牲。在车上,赛琳娜就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宴会上,朋友们都在吐槽家长里短,她摊摊手,“他就是隐性的大男子主义者。”;最后,这个分歧演变为在旅馆的一场大争吵。
就像罗兰•巴特总结的那样:争吵并不是要倾听对方的意见,而是本着平等的权利分配语言商品。它成了一场情绪的宣泄,你一句,我一句,一定要把胸中积累的那些怨气全部倾泻出来才舒服。从一通电话开始,从要不要搬家去美国开始,话题逐渐跑开去,赛琳娜抱怨杰西对这个家太没有责任心,连家庭医生名字都叫不出来,导致她失去了追逐自己独立生活的时间;杰西则吐槽说总是在这里抱怨不如去弹弹吉他写写作;赛琳娜又提到了他之前和一位女读者的暧昧,杰西抱怨说她总是想要控制他、改变他……喋喋不休,没完没了。
我们似乎能发现,中年的爱情与婚姻被 琐碎、倦怠、压抑 填充得满满的。再也没有童年期爱情的懵懂与稚嫩,再也没有青年期爱情的激情与幻想,有的只是失望、怨气……
为什么?这要从男女双方的思维方式与关注点差异谈起。婚姻中的男人看重的是独立,是供养家庭,而女人看重的是夫妻之间的良好沟通;男人习惯于一起做事情,女人习惯于一起谈事情,所以喋喋不休的大多数女方。
那我们就完全没办法应对这些烦恼了吗?至少,导演与编剧并没有放弃希望。在剧中,杰西和赛琳娜主动地采取一种策略, “重新开始” ,用想象与浪漫重启关系。“如果当年在火车上遇到的是现在的我,你还会动心吗?”“我是时间旅行者,是八十岁的赛琳娜送过来和你谈话的……”
关系中的两类问题:一类是利益分歧,一类是观点分歧,前者依靠 互相妥协 ,后者依靠 互相理解 。这里我们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的策略,而不再是浪漫主义。“风和日丽时,当个小孩;风雨交加时,当个成人”正是这个道理。
重要的是,我们的目的是适应,而不是破坏。卡伦霍妮说得好:“爱情始于激情退去之际。”去认识真实的他或她,而不是想象中的、感觉中的,才是爱情的真谛。
•老年期爱情
从中年向老年的过渡,向个体提出了新的挑战与发展任务。在这个阶段,我们将面对各种丧失与退行性变化,认知机能、运动机能、社会经济地位等各方面的丧失与衰退将带来全方位的心理变化。
基于各种生理心理变化,沙伊的智力发展理论认为,老年期的关键词为重组、重整与创造馈赠,重组即为从原有的社会角色中脱离,并重新建立社会角色;重整意为在生活中做减法,实现目标的聚焦与深化。埃里克森也认为,老年期的任务是 克服绝望、完成自我整合与老年超越 。
自我整合意味着回顾,意味着我能够接纳自己的一生,认可我的一生是有价值的:这离不开每一个阶段任务的圆满完成,当然也包括老年期本身。所以我认为, 老年的爱情与婚姻不能单独地拿出来看,而是应该视作是适应与发展任务的一部分。
作为人生拼图的最后一块,它似乎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你书写人生叙事的最后机会。我们能发现,很多老年夫妻的生活主题是“相守”、“相互依存”,不仅是一种生活惯性的结果,也要考虑到老年心理:这关乎生活满意度,更关系到自我的评价与整合(我想不会有人希望在老去时被贴上婚姻失败者的标签),他们愿意为此克服矛盾。
此外,我们也能看到老年人爱情的新生。出于伴侣丧失、子女远离等原因,他们也会产生亲密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也会谈恋爱。韩国**《我爱你》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骑摩托送牛奶的老大爷金万石与收废品的老太太宋怡芬在雪夜的坡道上相遇,孤独寂寥的生活促使两人彼此接近:宋怡芬从乡下来到城里,被男伴抛弃,孩子夭折后就开始了独自生活;而金万石的老伴也因病逝世,虽说有子孙相伴却感觉还是缺少了什么。最终,在孙女妍儿的鼓动下,万石向宋怡芬表达了心意,两人交换了礼物……另一边,万石的朋友张君奉与患有老年痴呆的妻子相依为命。一次检查却查出了她的绝症,万分痛苦之下,张君奉决定关紧门,躺在她身旁,在一个晚上一同离开这个世界……
最极端、最震撼的一个结局毫无疑问是: 共同赴死 。《我爱你》中张君奉夫妇是如此,《致D书| 情书》的作者安德烈•高兹(84岁)与身患绝症的妻子多莉娜(82岁)也是如此。高兹坦承,“我们都不希望我们两人中的一人在另一人死后继续活着。”这才是最极致的爱、最炽烈的感情、最温柔的陪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意味着一种强有力的联结,它将跨越生死。
良好的关系将回馈自身,赋予个体以 价值感与亲密感 ,是实现超越、克服死亡焦虑的关键一步。更关键的是,它将成为 创造与馈赠 的积极组成部分。《我爱你》中有一个细节很感人,当宋怡芬离开城市回乡之后,金万石呆呆地坐在她家的石阶上,新屋主的小孩跟他打招呼,主动地打开路灯,她说,这是之前的老太太提醒她的,以防晚上骑摩托的人看不清路。在这一刻,金万石好像在灯下看到了她微笑的幻影。在这一刻,真正有一种东西超出了爱情之外,超出了个体的界限,但又与爱情本身是一体的。
老年的爱情不断地提醒着爱恋中的人:你是怎样的人?你扮演怎样的角色?你给周遭的人带来了什么?你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并驱使人们有意识无意识地作出回答,最终完成自己的人生叙事:它成为了一个甜蜜的、沁人心脾的句号。拔掉呼吸机、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金万石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场景,他载着她骑着摩托,在春光下共游花海星河。
我昨天去**院看的,给你讲讲,开头就是说伦敦金融犯罪部跟踪一个叫伊利斯的女人(安吉丽娜朱莉扮演),她知道自己被跟踪,到一个咖啡店喝咖啡收到了亚历山大的信,原来金融犯罪部要抓亚历山大,所以要跟踪她,因为她和亚历山大曾经是恋人。这封信指引伊利斯到威尼斯,并告诉她上火车找一个和亚历山大身材差不多的人唠嗑,以便让别人以为他就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偷了意大利黑帮7亿的钱,并在巴西整容了,所以没人知道他现在长什么样)。于是伊利斯上了火车,果然找到个差不多的,他叫弗兰克,是个美国数学老师,也去威尼斯度假。两个人一路聊的很好,下车后伊利斯对他有些好感,把弗兰克也带到了定好的酒店。通过故意暧昧,所有人都以为弗兰克就是亚历山大,但是伦敦金融犯罪部搜索了资料,知道弗兰克就是个数学老师。此时黑帮登场,决定要抓住亚历山大,要回被偷走的钱。一天早上,伊利斯偷摸走了,黑帮闯进了酒店,弗兰克撒腿就跑,翻越很多屋顶,恰巧被路上的伊利斯看到了,没想到弗兰克跳房顶时把一个警察推进了河里,被关进了监狱。半夜监狱守卫联系黑帮,把弗兰克当做亚历山大卖给了黑棒,此时伊利斯出现,用游艇救走了弗兰克。两人感情更加暧昧。第2天伊利斯把弗兰克送到机场,给了他钱和护照,让他赶紧回美国,她不想让无辜的人受牵连。可是弗兰克没走,参加了晚上的酒会。伊利斯在酒会上又收到了亚历山大的信,刚要追,被弗兰克拦住,跳了一支舞。没跳完,伊利斯就去新的约定地点,没想到黑帮跟踪了她,威胁伊利斯告诉他们钱在哪。被伦敦金融犯罪部暂时扣住的弗兰克巧妙脱身,前去营救伊利斯,并说自己就是亚历山大。黑帮让他打开保险柜,关键时刻,警察击毙了黑帮。伊利斯问弗兰克为什么要这么做,没想到弗兰克居然打开了保险柜,原来他就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把偷来的钱放还了保险柜,与伊利斯幸福的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