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的形成?

彗星的形成?,第1张

彗星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也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天文学家在研究彗星来源时,往往要对彗星轨道进行统计分析,看看它们在受大行星引力摄动前的轨道是什么样子,从中来寻找规律。1950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对41颗长周期彗星的原始轨道进行统计后认为,在冥王星轨道外面存在着一个硕大无比的 “冰库”,或者说是一个巨大的“云团”。这个云团一直延伸到离太阳约22亿千米远的地方。太阳系里所有的彗星都来自这个云团,因而人们把它称为彗星云或奥尔特云。

现在一般把奥尔特云的距离定在约15万天文单位处,大体上是冥王星距离的4000倍。速度最快的光从那里来到我们太阳系也要走上两年多,因此这里的彗星绕太阳一周要花很长的时间,只有当它们跑到离太阳几亿千米远时,才能被人们看到。它们在轨道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远离太阳的地方。以池谷-关彗星为例,它在近日点附近速度为每秒500千米,仅用两个小时就跑完了靠近太阳的半边,但要跑完远离太阳的那一边,却要花上1000多年。池谷-关彗星的周期还不算长,有些长周期彗星旅行一周要经过几百万年的漫长岁月。所以,尽管天文学家估算奥尔特彗星云里可能有1000亿颗彗星,而全世界每年发现的彗星平均只有五六颗。

由于彗星云离太阳非常遥远,在彗星云的位置是看不到又大又圆的太阳的,太阳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普通一星”,亮度比地球上看天狼星还暗一些。但彗星云离其他恒星更是难以想像的远,彗星云得不到任何恒星的光和热,所以像一座“冰山”。

彗星就来自这座冰山,这些冰山上的来客本身也是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冰山,大的直径超过10千米,比地球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要壮观,小的则只有几十千米。这一座座冰山都是由大量的冰物质和尘埃混合而成的。冰物质中除大部分是水冰之外,还有一氧化碳冰、二氧化碳冰(干冰)、氨冰和甲烷冰等。因冰物质中混有大量的尘埃物质,所以冰山看上去是灰黑色的,而不像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南极冰山那样晶莹可爱。美国天文学家惠普尔给它们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脏雪球”。

由于从太阳邻近区域路过的恒星对原始彗星的扰动,质量小的彗星离开彗星云,扭过头来,或往太阳系外跑去,或朝太阳系内部飞奔。多数彗星在向太阳进发时是沿着双曲线或抛物线轨道的,经过成千上万年的长途跋涉,当它们离太阳越来越近时被人们用望远镜捕获。一些彗星与大行星相遇时轨道受到摄动,变成椭圆形轨道,由非周期彗星变成新的周期彗星,开始在太阳系“安家落户”。

1958年,美国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内还存在着另一个彗星仓库,即所谓的“柯伊伯彗星带”。这个环状的彗星带离海王星轨道不远,估计带内至少有几千颗彗星。短周期彗星全部来自这个彗星库。和奥尔特云相比,这个彗星带离地球要近多了。柯伊伯带提出后,一些天文学家用大望远镜对这一区域作了分段观测,但并没有发现什么。这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柯伊伯带里没有预计那么多的彗星,第二种可能是柯伊伯带可能位于更远的位置,第三种可能是根本不存在柯伊伯带。

80年代末开始,美国天文学家戴维·朱维特和简·鲁经过5年的苦苦搜寻,终于在1992年9 月14日发现了第一个位于冥王星轨道外面的天体(简称冥外天体),命名为1992QB1,它和太阳的距离为41个天文单位。在1993年3月和12月,他们又接连发现了3个冥外天体,这3个天体与太阳的距离分别为46、32和35天文单位。同年,英国天文学家也在距太阳33和34天文单位处发现了两个天体。截止到1997年底,天文学家已发现了56个冥外天体(包括冥王星)。

天文学家之所以把它们称为天体,是因为还不能肯定它们是行星、小行星,还是彗星,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天文学上的一项令人瞩目的重要发现。

目前彗星的运动和内部结构,天文学家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不论是奥尔特云还是柯伊伯带,都是彗星起源的一种假说,还没有得到最后证实。现在,天文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彗星从原始太阳星云中形成的时期,基本上与太阳、行星形成的时期相同,彗星是太阳系创生过程中的一种天然副产品。

天文学家每年都在天空中发现若干彗星,它们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关于彗星起源的问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

有一种意见认为,太阳系天体上的火山爆发把大量物质抛向空间,彗星就是由这些物质形成。这类观点可以叫做“喷发说”。而另一种称为“碰撞说”的观点则认为,在很遥远的年代,太阳系里的某两个天体互相碰撞,由此产生的大量碎块物质,形成了现在太阳系中的彗星。这些假说都存在着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很难得到大多数天文学家的承认。

关于彗星起源的假说当中,被介绍得比较多而且得到相当一部分科学家赞赏的,那就是所谓的“原云假说”。在对大量彗星轨道作统计研究的基础上,原云假说认为:长周期彗星椭圆轨道的远日点很多都是在3万-10万天文单位之间,由此得出结论:在离太阳约15万天文单位的太阳系边缘地区,存在着一个被称为“原云”的物质集团,它像一个巨大的包层那样、 彗星就是由其中的物质形成的。原云往往被称为“彗星云”,又因为这个假说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由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提出来的,又被称为“奥尔特云”。奥尔特云就像是彗星的主要“故乡”。

据奥尔特估计,彗星云这个包层中可能存在多达1000亿颗彗星。这真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彗星“仓库”啊!其中的每一颗彗星绕太阳一周都得上百万年。它们主要是在附近恒星引力一些彗星受到木星等大行星引力的影响而变为周期彗星。另外的一些彗星可能被抛出太阳系外。

这个问题涉及到水的起源,由于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水,水并非地球所独有,所以水的形成应该是非常古老,也许在太阳系形成之前就已经大量存在,那么地球上的水只能是同某种方式从宇宙获取的。

按照目前宇宙大爆炸的理论,那么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8亿年前

在大爆炸之后不到一万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引发空间向外膨胀的能量转变为热的、均匀的粒子浴。在接下来的三分钟内,这些原始成分相互碰撞、推挤、组合和重组,产生了宇宙的头一批原子核。现代宇宙学对这些过程进行了数学描述,预测了最简单原子核的宇宙丰度——大量的氢、较少的氦和微量的锂

这个时期还没有组成水的重要成分氧,也就意味着短时期内宇宙还不会出现水这种东西,在大爆炸发生10亿年之后初代恒星已经形成,在它们炽热的内部深处,简单的原子核融合成更复杂的元素,包括碳、氮,当然还有氧,但即使是这样,水还是无法产生。

当初代恒星进入到它们的生命末期,在变成超新星的阶段,剧烈的爆炸会将大量各种不同的元素,喷向太空,这个时候氧原子和氢原子终于相遇并且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宇宙中的新物质——水

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宇宙中产生的水越来越多,而每一个恒星变成超新星的过程,也是一个产生大量水的过程。

太阳系诞生于46亿年前,是前一个恒星死亡后形成的新星系,吸纳了前一个恒星和其行星的的大量物质,其中也包括水。年轻的地球曾经和上一代行星发生过碰撞和融合,可能也从其中获得了大量的水。但是早期的地球,并没有大气层而且温度极高,即使获得了水,也会被蒸发并飘散在太空中,只会有一少部分深藏在地底下。

所以,很多科学家们认为,我们现在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彗星和小行星,在几十亿年的时间里,无计其数的彗星和小行星和地球相撞,为地球带来了足够的水。

但毕竟地球上水的来源,还没有形成定论,所以还有太阳风生成、地球自有水等说法

原版电脑彩色扫描打印出来的“哇1977年由大耳朵无线电天文台探测到的信号。(大耳朵无线电天文台和北美天体物理天文台(NAAPO))

一位天文学家认为他已经确定了一个来自太空的神秘无线电信号的来源:一颗经过的彗星,无人知晓。但他的同事们表示,他们仍然对这一解释持怀疑态度,他们注意到彗星不会以正确的方式发射无线电波。

佛罗里达圣彼得堡学院的天文学家安东尼奥·帕里斯(Antonio Paris)最近在《华盛顿科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这种神秘的“哇!“信号”是近40年前探测到的一个真正奇怪的无线电信号,它似乎与一颗叫做266P/Christensen的彗星的位置相匹配,当时还没有被编目。(彗星是最近在2006年被发现的。)。最初,帕里斯的假设是第二颗彗星也可能是罪魁祸首,一颗叫做P/2008 Y Gibbs的彗星)对Wow的解释!信号的范围从间歇的自然现象到秘密间谍卫星,再到,是的,外星人。

其他人不太确定我们不相信两颗彗星理论能解释哇!信号,“杰瑞·埃曼,发现魔兽世界的天文学家!1977年的信号,告诉现场科学。[5次我们以为我们找到外星人]

哇!发出

的信号!信号的名字来源于它是多么惊人和奇怪。这个无线电信号出现在1977年8月15日晚上,当时它被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大耳朵射电望远镜接收到。持续了72秒。那晚的声音比背景天空中的任何东西都要强烈。它也是一种窄带信号,覆盖的频率范围很小,类似于人工信号。例如,调幅收音机的频道仅比拨盘上指定的频率高或低10000个周期。此外,该信号的频率约为1420兆赫(兆赫),也称为21厘米线。这和中性氢气在太空中发射的无线电波频率相同。这是一个相对没有来自其他物体的噪音的区域,一位参与搜寻外星智慧的研究人员对它感兴趣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它可以用于星际传输。

这个信号没有重复,后来发现它的尝试证明是徒劳的。埃赫曼标记着“哇用红笔在打印件上显示代表信号的数字。

早在1977年,现在已经拆除的大耳朵望远镜正在寻找外星信号,这是搜寻外星智能(SETI)的早期迭代。但没人想到会看到这样的惊喜!信号,大耳朵望远镜再也听不到类似的声音。

如果没有重复的信号,就不可能分辨出它是什么;即使得到精确的位置也不容易,因为信号是短暂的。已经退休的埃赫曼告诉《科学现场》记者,在一定距离之外,很难判断无线电信号的来源有多远。

彗星的特征

在他的论文中写道,彗星在某些条件下,当它们靠近太阳时,会从其周围的气体中发射无线电波。根据这项研究,266P/Christensen彗星在1977年的正确日子处于正确的位置。巴黎在2016年初首次提出这一想法,并提出了一个利用射电望远镜来监听此类无线电波发射的计划。[彗星上的面孔:太空中幽灵般的面孔]

彗星项目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假设,这导致了第二个阶段:彗星会发出1420兆赫的信号吗?“看来是的,他们是这样做的,”帕里斯告诉现场科学。

在第三阶段,定在2018年,帕里斯计划探索发射机制-为什么彗星应该在特定波长产生无线电波。帕里斯说,关于这个话题的研究很少。

已经有了一些研究,但我怀疑我们是第一个专门研究ild是一个10米射电望远镜,专门用来观察这种太阳系天体。

看看是否有信号可能来自彗星,巴黎首先用射电望远镜观察天空中的区域哇!信号。通过这一步,他想看看相关频率的背景是什么样的。他还检查了另外两颗彗星,以确定它们确实发射了1420兆赫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并发现它们确实发射了。

然后,在一月份,帕里斯指挥射电望远镜指向266P/Christensen彗星,因为它穿过了天空中令人惊叹的区域!看到信号了。(266P/Christensen彗星的轨道周期约为665年,其在天空中的明显位置将因地球在其绕太阳的轨道上的位置而不同。彗星经过附近,但不完全,哇!信号是-在魔兽世界以北2度!信号位置。

怀疑论充斥着

,然而包括埃赫曼在内的几位天文学家认为巴黎对这颗彗星的看法是错误的。埃赫曼与俄亥俄州立大学无线电观测站主任罗伯特·迪克森(Robert Dixon)一起研究了巴黎的研究(1997年,“大耳朵”被摧毁)。两个大问题是信号没有重复,而且出现的时间很短。埃赫曼指出,大耳朵望远镜有两个“馈送角”,每个“馈送角”为射电望远镜提供的视场略有不同。埃赫曼告诉《生活科学》:“对于外星人的5个巨大误解”

“我们应该在大约3分钟内看到两次信息来源:一次反应持续72秒,第二次反应持续72秒,然后在大约1分半钟内。”我们没有看到第二个信号。

唯一可能发生的方式,他说,是信号突然被切断。彗星不会产生这种信号,因为它们周围的气体覆盖了大面积的扩散区域。彗星也不会这么快从射电望远镜的视野中逃逸出来。

,但埃赫曼也不相信它是外星人。有许多现象显示出无线电信号的突然出现和消失,包括快速无线电爆发(FRBs),这是一种神秘的无线电爆发,其天体物理起源备受争议,产生的不规则信号仅持续数毫秒。如果大耳朵只拿起这样一个发射的尾端,数据可能看起来类似哇!信号,埃曼推测。

“与饲料喇叭的问题是没有人能解释的,包括我,”帕里斯说有一些数据表明,问题出在望远镜的末端,而不是现象本身。“因此,信号可能是由大耳朵望远镜的故障引起的。”

另一个问题是传输频率。帕里斯说,他已经证明彗星可以在这个范围内发射,但SETI研究所的资深天文学家塞思·肖斯塔克对此表示怀疑。肖斯塔克过去曾研究1420兆赫范围内中性氢的排放,但他不太确定排放是否正确。彗星可能不会产生足够的氢来产生足够明亮的信号,就像哇哦!

“我认为没有人发现过彗星的这种辐射,”肖斯塔克告诉《生活科学》杂志,

最初发表在《生活科学》杂志上

有可能,毕竟地球的生命起源有很多种猜测。科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地球的生命起源可能来源于早期的彗星撞击。

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太阳系还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星系,那个时候有着很多的彗星从太阳系边缘而来,它们来到内星系之后,于各个行星发生碰撞,地球也遭到了彗星的撞击,那个时候地球刚刚形成不久,还没有水,彗星的撞击给地球带来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将生命的种子也带到了地球。水是生命之源,彗星带来的生命种子在水中不断孕育,并最终诞生了早期的简单原始生命。

也有新的观点仍然是起源于大撞击,只不过不是彗星的撞击,而是行星的撞击。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地球有一颗天然的卫星月球,对于月球的起源,现代科学的观点是来源于40多亿年前的一次大碰撞,而这种观点通过科学家对月球岩石及土壤的研究基本已经找到了证据。

科学家称:大约在44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不久,这个时候有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侧面撞击了地球,这种撞击相当于两个行星发生了碰撞,那威力自然是非常巨大的。这颗撞击地球的行星被科学家命名为“忒亚”。“忒亚”撞击地球之后,导致大量的地球碎片被抛射到太空中,然后地球的碎片与“忒亚”的碎片围绕在地球周围形成了行星环,后来慢慢它们不断凝聚形成了月球,而月球也正好非常准确地移到了围绕地球的永久轨道上。

当时的地球也被称为“块状硅酸盐地球”。由于我们星球的非核心部分的元素,可以相互混合,但它们从不与核心的元素相互作用。虽然一些挥发物存在于地核中,但它们无法到达地球的外层,这种情况下,即使地表有水,也是很难诞生生命的。这个时候,“忒亚”撞击了地球,而这个“忒亚”星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星球,它的地核可能含有丰富的硫化物,地球上的硫阻碍了地核对碳和氮的吸收,而“忒亚”碰撞地球之后,碰撞产生的巨大运动,将“忒亚”地核的硫化物推入地球内部,同时地球内部的碳,氢和氮等生命所需要的物质也从内部跑出来一些,它们在硫化物的作用下能够更好的结合,形成了生命所需的基础元素。

《地厚天高》,正确歌词是“星星眨着眼月儿划问号,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彩虹来架桥”。

作词:罗沐

作曲:三宝

演唱:群星

地有多厚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天有多高

星星眨着眼月儿划问号,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

彩虹来架桥,时光在飞逝

生命知多少,风儿吹起朵朵浪花

太阳开口笑,哦哦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

天地间奇妙的问题你全明了,哦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

天地间奇妙的问题你全明了

扩展资料:

《地厚天高》于1999年上线。歌曲时长04:18。《蓝猫淘气三千问》主题曲,一上线就收到了广泛的关注,收获了众多的喜爱。

1999年,该曲获得了Channel V华语榜中榜金曲奖。2000年,该首歌曲入选1999年度中国原创歌曲排行榜“十大金曲”。2002年这首歌曲获得了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最受欢迎国语歌曲奖金奖、第二届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十大华语歌曲等奖项。

《地厚天高》有众多的翻唱版本,截止2019年7月,罗沐、刘明、三宝等都进行过翻唱。

彗星来自尘埃和星云

当太阳系形成时,由于它的中心产生的引力,不能充分束缚它最外部大量的宇宙尘埃和气体星云等原始物质。因此这些物质并没有形成整个聚合过程中产物的一部分。在这种聚合过程的初期,仍受太阳吸引力的控制,人们称它为奥特云。

彗星有存在于上述云系中的可能性,这些彗星以特别缓慢且不变的速度绕太阳旋转,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彼此间的碰撞或其他恒星的吸引,彗星的运行将发生变化。

彗星来自彗星带

彗星起源的假说,即彗星来自太阳系边缘彗星带。

这种学说认为太阳系边缘有个彗星带,那里大约有100亿颗彗星,它们可能是在50亿年前在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形成时剩下的物质形成的,而且有规律地向太阳系地球飞来。

当它们从大行星附近飞过时,由于行星引力作用,轨道受到摄动,于是轨道变成椭圆形,成了周期彗星。

彗星来自木星喷发物

一种假说彗星有来自木星喷发物的可能性。

这种假说认为大部分周期彗星的轨道远日点都在离木星轨道挺近的地方,由此可推测彗星非常有可能是由木星内部向外喷发的一些物质形成的。

彗星的化学成分的确也与木星大气成分相似,这一点证实了喷发说。要想喷发,必须达到60千米/秒的速度才可能使喷发物摆脱木星引力而飞向太阳系的轨道。

彗星来自复仇星

另外有一种更奇怪的学说认为太阳有一颗姐妹星,叫复仇星。复仇星在绕太阳旋转的轨道上周期性地把致命的彗星释放到地球上,使地球上飘浮长久不散的尘埃,环境发生剧烈变动,导致生物从地球上消逝。

每隔2600万年复仇星离太阳最近时,彗星在引力的迫使下从奥尔特云中飞出,其中一部分就飞入地球大气层。因此关于彗星来源问题,至今仍处在假说研究证实阶段,最后打开彗星之谜的金钥匙还没有找到。

你曾经观看过流星雨吗?当地球的轨道穿过彗星或小行星绕太阳运行时留下的碎片时,它们就会非常频繁地发生。例如,坦佩尔-塔特尔彗星是11月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

流星雨是由流星体组成的,这些微小的物质在我们的大气层中汽化,并留下了发光的痕迹。大多数流星体不会落到地球上,尽管有少数会。流星是碎片划过大气层时留下的发光痕迹。当它们撞击地面时,流星体成为陨石。每天都有数以百万计的这些太阳系碎片撞入我们的大气层(或落到地球上),这告诉我们,我们的空间区域并不完全是纯净的。流星雨是特别集中的流星体坠落。这些所谓的 "流星 "实际上是我们太阳系 历史 的遗留物。

地球每年都会绕过一组令人惊讶的混乱的轨道。占据这些轨迹的太空岩石碎片是由彗星和小行星脱落的,在它们遇到地球之前可能会停留相当长的时间。流星体的组成因其母体而异,但通常由镍和铁组成。

流星体通常不会直接从小行星上 "掉下来";它必须通过碰撞 "解放 "出来。当小行星相互碰撞时,一些小的碎片会沉淀在大块的表面上,然后围绕太阳形成某种轨道。然后,这些物质随着大块的空间移动而脱落,可能是通过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并形成一个痕迹。来自彗星的物质通常是由冰块、尘埃斑点或沙子大小的颗粒组成,它们被太阳风的作用从彗星上吹下来。这些微小的斑点,也形成了岩石和尘埃的痕迹。星尘任务研究了怀尔德2号彗星,发现了逃离彗星并最终进入地球大气层的结晶硅酸盐岩石碎片。

太阳系中的一切都开始于气体、尘埃和冰的原始云。从小行星和彗星上流下的岩石、尘埃和冰块的碎片,最终成为流星体,大多可以追溯到太阳系形成之初。这些冰块聚集在颗粒上,最终积累成了彗星的核。小行星中的岩石颗粒聚集在一起,形成越来越大的天体。最大的那些成为行星。其余的碎片,其中一些仍在近地环境的轨道上,聚集到现在被称为小行星带的地方。原始的彗星体最终聚集在太阳系的外围地区,在被称为柯伊伯带和最外层的厄尔特云的地区。定期地,这些物体逃到围绕太阳的轨道上。当它们越来越近时,它们会脱落物质,形成流星体的轨迹。

当流星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时,它与构成我们空气毯的气体摩擦而被加热。这些气体通常移动得相当快,所以它们似乎在大气层的高处,即75至100公里的地方 "燃烧 "起来。任何幸存的碎片都可能落到地面上,但是这些太阳系 历史 上的小碎片大部分都太小了。较大的碎片会产生更长更亮的轨迹,称为 "流星"。

大多数时候,流星看起来像白色的闪光。偶尔你可以看到其中闪烁的颜色。这些颜色表明了它飞过的大气层中的化学成分以及碎片中包含的物质。带橙色的光表示大气中的钠被加热。**是来自过热的铁粒子,可能来自流星体本身。红色的闪光来自于大气中氮和氧的加热,而蓝绿色和紫色则来自于碎片中的镁和钙。

一些观察者报告说,当流星体在天空中移动时,会听到一些声音。有时,它是一种安静的嘶嘶声或嗖嗖声。天文学家仍然不能完全确定为什么会出现嘶嘶的声音。其他时候,会有非常明显的音爆声,特别是对于较大的空间碎片。在俄罗斯上空目睹车里雅宾斯克流星的人们经历了音爆和冲击波,因为母体在地面上爆裂开来。在夜间的天空中观察流星是很有趣的,无论它们只是在头顶上闪耀,还是最终在地面上形成陨石。当你观看它们的时候,请记住,你是真的看到太阳系 历史 的碎片在你眼前蒸发了!这就是流星。

2018 年的 12 月,对天文爱好者格外友好。因为过度活跃的 46P / Wirtanen(圣诞彗星),正在进行 历史 性的近距离飞越。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旗下拥有强力望远镜的美国宇航局(NASA),可以借助哈勃、钱德拉 X 射线天文台、以及 Neil Gehrels Swift,全方位无死角地为我们播报它的最新进展。 随着圣诞的邻近,NASA 适时地为我们送上了这颗节日彗星的靓照。

NASA / ESA / D Bodewits(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 J-Y Li(行星科学研究所)

上面这张图,是哈勃望远镜的宽视场相机(WFC3)在 12 月 13 日晚拍摄的。当时 46P / Wirtanen 距离地球约 740 万英里(1200 万公里)。

虽然一直被吐槽“拥有幽灵般的绿色”,但后期处理时,已将其涂抹为蓝色。

彗星的彗核部分,隐藏在了蓝色光环内(由气体和岩石组成)。当穿过太阳系时,彗星升温,将困在其中的气体释放到了周围空间,发出了辉光。

由于 46P / Wirtanen 离地球很近,使得天文学家可以研究它的具体构造。以及当它暴露在阳光辐照下时,内部的气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此外,NASA 借助红外天文学平流层天文台(SOFIA), 在彗星抵近的 12 月 16 日当天,拍下了它在 4 万英尺(122 万米)处亲密掠过地球时的照片。

SOFIA 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彗星中的水,很多天文学家都认为,地球上的水资源,可能来自于彗星和小行星。

虽然 46P / Wirtanen 已经远离地球,但如果你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在夜空中瞥见它的身影。

[编译自:Cne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7422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