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的结局是什么?

《匆匆那年》的结局是什么?,第1张

《匆匆那年》的小说最后结局:郑雪出国留学,苏凯也没能等到他,最后结婚了,林嘉茉最后和她的大学同学宋宁在一起了,乔燃去了英国,赵烨和大学同学刘爽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大学的时候,陈寻喜欢上了沈晓棠,两人在一起并同居,于是方茴就和陈寻分手了,方茴为了气陈寻,怀了别人的孩子,但最后还是堕了胎。

陈寻最终也没能和沈晓棠走到最后,也分手了。方茴一个人去了澳大利亚,认识了张楠,其实张楠只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没有和方茴在一起。这场“寻茴恋”的结局很唯美,陈寻最后在澳大利亚邂逅了穿着红色长裙的方茴。

《匆匆那年》打出了致敬青春、集体怀旧的牌。该片与《致青春》、《同桌的你》相比差不了多少,没有新意。除了大结构上玩不出新花样外,该片更糟糕的地方在于,即便青春期发生再深刻的爱情故事,当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回忆起来的时候,也不该是一副沉重不堪的表情。

《匆匆那年》说起了千年虫,说到了申奥成功,还有世界杯上的中国之战。创作者试图用这些历史上的具体截点作为时代坐标,渴望刻画出时代感,同时试图抓住观众的共鸣。这一招或许有效,但用多了,就麻木了。(新浪娱乐、搜狐娱乐综合评)

《匆匆那年》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L0a5FRJzPdWAQn84dKzHA

pwd=knli 提取码:knli

普希金的一生,是最求爱情的一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玫瑰伴随着他,并为之写下了多少精彩艳艳的诗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便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一、普希金早恋

还是七八岁的时候,小普希京就对一位名叫索菲亚•尼古拉耶芙娜•苏什科娃的小同学产生好感。小普希京经常到她家里作客,鬼使神差地迷上了她莲蓬一样散开的花裙子和那双水汪汪的蓝眼睛。美丽的小女孩以她流水般的笑声和柔情塑造了一位神童诗人。

二、从小学到大学,他都在追求异性。

1811年进皇村中学读书后,早熟的小诗人的玫瑰梦做得更加灿烂了。他曾一度恋上了他的一位同学的妹妹,向她献上了一束鲜艳的玫瑰花和与玫瑰花一样鲜艳的诗篇。

他也曾一度恋上校长家里寄居的法国姑娘,以他的“刹那间的爱的昏厥”和诗心去撩拨那位女郎的情怀。在皇村剧院看戏后,他又爱上了农奴女演员娜塔丽亚,幻想着在云霓中与她有一次怯懦而甜蜜的邂逅。在他十分祟拜的历史学家卡拉姆辛家中,他十分天真地向卡拉姆辛夫人表白了爱情,以弄得他们夫妇哈哈大笑。

三、踏入社会后,普希金追求过的女人。

在拉耶夫斯基将军的家里,女性的芬芳很浓很浓,浓得化不开。“他的四个女儿都美极了”,普希金写道。他不知道更爱哪个才好。有一次,将军的大女儿玛丽亚在水边嬉戏,皎洁的浪花竟一遍又一遍地吻着她的双足。诗人羡慕极了,羡慕得有点妒忌。

不久,他还结识了一位异国女郎:一位剧场经理的妻子。这位体弱多病的年轻美人可说是让普希金相当满意:一对活泼的明眸天生不知道有泪,燃烧着的热情能灼亮蔚蓝色的天空。他惊愕了,他感受到了一生中最强烈的爱情,并由此而产生了“可怕的经验”与许多不朽的诗篇。

1824年,诗人又被流放到他父亲的领地——米哈依洛夫斯克村。在那里奥西波娃的大女儿因为爱上了诗人而发了疯,农奴的女儿卡拉什尼科娃为诗人生了一个孩子。

在被沙皇尼古拉一世召回莫斯科后不久,他又邂逅了一位貌美如花的绝代佳丽:年仅16岁的姑娘——娜塔丽亚•冈察洛娃。古典的端庄,忧郁的俏丽,深邃的目光像在凝思,轻盈的步声如同唇边的叹息。当她头戴金发箍、身穿白色的连衣裙出现时,诗人蓦然发现了世界原来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他晕眩了,并拜倒在她面前一次又一次地求,最终他们结为伉俪。

扩展资料:

1837年初,一个风萧萧兮积雪寒的一天,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普希京决定与一位缠绕着他的妻了的纨绔子弟丹特士决斗。枪声响后,诗人倒下了。他用鲜血向蓝天宣告了旧世界的罪恶,宣告了诗人的尊严,宣告了他对妻子真挚的爱。

 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对波兰记者、作者、诗人雷·卡普钦斯基一无所知,也难怪,这本《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是国内第一次出版他的书。看书中的介绍后又在网上查资料,才知道2007年辞世的卡普钦斯基是波兰新闻界及文坛的重量级人物,早已享誉世界。他曾是波兰通讯社的唯一名驻外记者,总共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都是“第三世界”)任驻外记者达四十多年,他在这些相对不够平静的地区的有了令人惊讶的经历,包括这样的记录:亲历二十七场革命和政变,四次被判死刑,四十余次被拘关押,他完全是一位亚非拉地区,特别是非洲的时事上世纪下半叶的见证者和出色的报道者。如此丰富的经历,也让成了一位出色的以记实作品为主的作家,著书二十多本书,获得几十项国内国际大奖,六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简单地介绍了卡普钦斯基后,还是来说说这本《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从书名上看来,不由得想起《带一本书去巴黎》以及后来跟风出版的“带一本书去XX”之类的书,便会估计卡普钦斯基这本书也是类似的文化旅游书。实际上,被称为西方历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可以说基本上伴随了卡普钦斯基的整个驻外记者生涯,对他的成长和世界观,都产生了莫大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偶然性,卡普钦斯基在实习时,去了一次边境,就想知道边境那边人们的生活,也这样向领导表达了。后来就被派往印度待了一段时间,领导给他了一本希罗多德的《历史》。从此卡普钦斯基与希罗多德的思想为伴,成了一位不知疲倦的旅行者——当然是工作带他去旅行。

  

  这本《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在文体上难以归类,但读起来引人入胜,作者时而借助希罗多德的著作讲述历史,信息量非常足,但并不枯燥。时而是作者自己的经历及思考,启迪人的句段随时出现,从这本书看,卡普钦斯基的确是大手笔。

  

  读了这本书,我对这位杰出的作家的作品有相见恨晚之感,对译者乌兰博士的出色译笔钦佩有加,在译后记中,译者发愿要努力翻译出更多卡普钦斯基的著作,我期待早日看到她更多的成果。

  

  抄书:

  

  P43 印度之行是我与不同于我所认识世界的第一次邂逅,使我第一次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一次邂逅既非同寻常,又使让尝试到了一次有伤自尊的痛苦经历。这种经历教人懂得廉耻。这次旅行后回到国内,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孤陋寡闻、愚昧无知感到无地自容。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不同的文化,对我来说,不应仅仅成为我认识中飘忽不定的谜团;要真正了解不同的文化,需要长期、系统、认真的学习。

  

  P62 我们可以这样推算,千百年以来,中国人从不间断地坚持修筑城墙,我们可以核算五,在这个贫穷的国家,与其花这么多的人力和时间去修建城墙,把这种献身精神、这种坚持不懈的劳作奉献给修筑城墙,不如把这一切用在发展教育、科学和获取知识,用于开垦荒地和发展壮大畜牧业上。

  

  P63 城墙最糟糕的方面是,它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培养着一种城墙卫士的态度,从中滋生出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里,那道分割世界的城墙一线贯之:大凡处在城墙之外的一切都是邪恶的卑劣的;而处在城墙之内的则都是美好和高贵的。而且这个卫士完全无须亲自贴近城墙,他可能离城墙很远,但只要在心中揣有城墙的画面并敬奉这种城墙逻辑所强加的规则,就足以使它与外部的世界隔离。

  

  P237 希罗多德确信,谁最先发动战争,谁就最先犯下了罪行。最终,要么马上,要么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遭到报复、惩罚。

  

  P241 其实,希罗多德是第一个提出世界是多样性的这一实质问题的人。他说,我们不是独立存在的!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希腊人这样说。

  

  P244 我越是经常翻开希罗多德的书,就越觉得我与他更加亲近。希罗多德那种特有嗜好习惯、写作和思维方式,都对我产生了一种令我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不可思议的影响。

  

  P247 所以,阅读希罗多德的书,就像阅读每一部杰出的著作那样,必须认真地读很多遍。只有这样,在每次阅读之后,你才会产生新的和不同的体会,发现以前阅读时所没有注意到的描写内容、画面和意思。

  

  P270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多少个世纪以来,欧洲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多元文化的时代、欧洲大陆以外的社会和文化在人类大家庭中,将会享有自己的尊严并得到应有的尊重。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主编和主要执笔人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司马光于君主为仁,做了具体的解说;对于君主的施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部著作,作为历代帝王的必修参考书在民主年代可以做研究帝王思想的依据,也是商人和军事家以及一切领导者不得不潜心修习的好材料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这是一个有生气的时代,又是一个很苦闷的时代,是个前进的时代,又是个软弱的时代。当时,君主将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虑如何生活,寻找出路。于是,有主张以“柔道”治天下,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有立志改革,而实行变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挺而走险,起义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识的人们,特别是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实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资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

  如今了解司马光其人其书,学习和研究《通鉴》,有助于人具体地认识这部书在我国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有助于我们批判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传统,也有助于今人以历史为镜子,为创建新社会新文化而积极工作。

  目录(未完):

  卷一 周纪一

  卷二 周纪二

  卷三 周纪三

  卷四 周纪四

  卷五 周纪五

  卷六 秦纪一

  卷七 秦纪二

  卷八 秦纪三

  卷九 汉纪一

  卷十 汉纪二

  卷十一 汉纪三

  卷十二 汉纪四

  卷十三 汉纪五

  卷十四 汉纪六

  卷十五 汉纪七

  卷十六 汉纪八

  卷十七 汉纪九

  卷十八 汉纪十

  卷十九 汉纪十一

  卷二十 汉纪十二

  卷二十一 汉纪十三

  卷二十二 汉纪十四

  卷二十三 汉纪十五

  卷二十四 汉纪十六

  卷二十五 汉纪十七

  卷二十六 汉纪十八

  卷二十七 汉纪十九

  卷二十八 汉纪二十

  卷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卷三十 汉纪二十二

  卷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卷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卷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卷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卷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卷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卷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卷三十八 汉纪三十

  卷三十九 汉纪三十一

  卷四十 汉纪三十二

  卷四十一 汉纪三十三

  卷四十二 汉纪三十四

  卷四十三 汉纪三十五

  卷四十四 汉纪三十六

  卷四十五 汉纪三十七

  卷四十六 汉纪三十八

  卷四十七 汉纪三十九

  卷四十八 汉纪四十

  卷四十九 汉纪四十一

  卷五十 汉纪四十二

  卷五十一 汉纪四十三

  卷五十二 汉纪四十四

  卷五十三 汉纪四十五

  卷五十四 汉纪四十六

  卷五十五 汉纪四十七

  卷五十六 汉纪四十八

  卷五十七 汉纪四十九

  卷五十八 汉纪五十

  卷五十九 汉纪五十一

  卷六十 汉纪五十二

  卷六十一 汉纪五十三

  卷六十二 汉纪五十四

  卷六十三 汉纪五十五

  卷六十四 汉纪五十六

  卷六十五 汉纪五十七

  卷六十六 汉纪五十八

  卷六十七 汉纪五十九

  卷六十八 汉纪六十

  卷六十九 魏纪一

  卷七十 魏纪二

  卷七十一 魏纪三

  卷七十二 魏纪四

  卷七十三 魏纪五

  卷七十四 魏纪六

  卷七十五 魏纪七

  卷七十六 魏纪八

  卷七十七 魏纪九

  卷七十八 魏纪十

  卷七十九 晋纪一

  卷八十 晋纪二

  卷八十一 晋纪三

  卷八十二 晋纪四

  卷八十三 晋纪五

  卷八十四 晋纪六

  卷八十五 晋纪七

  卷八十六 晋纪八

  卷八十七 晋纪九

  卷八十八 晋纪十

  卷八十九 晋纪十一

  卷九十 晋纪十二

  卷九十一 晋纪十三

  卷九十二 晋纪十四

  卷九十三 晋纪十五

  卷九十四 晋纪十六

  卷九十五 晋纪十七

  卷九十六 晋纪十八

  卷九十七 晋纪十九

  卷九十八 晋纪二十

  卷九十九 晋纪二十一

  卷一百 晋纪二十二

  书摘

  1) 峻兵入台城,司徒导谓侍中褚翜曰:“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翜即入上合,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导及光禄大夫陆晔、荀崧、尚书张闿共登御床,拥卫帝。以刘超为右卫将军,使与钟雅、褚翜侍立左右,太常孔愉朝服守宗庙。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褚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峻兵不敢上殿,突入后宫,宫人及太后左右侍人皆见掠夺。峻兵驱役百官,光禄勋王彬等皆被捶挞,令负提登蒋山。裸剥士女,皆以坏席苦苫草自鄣,无草者坐地以土自覆;哀号之声,震动内外。

  初,姑孰既陷,尚书左丞孔坦谓人曰:“观峻之势,必破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及台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无他。

  时官有布二十万匹,金银五千斤,钱亿万,绢数万匹,他物称是,峻尽费之;太官惟有烧馀米数石以供御膳。

  或谓钟雅曰:“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盍早为之计!”雅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遁逃以求免,何以为臣!”

  丁巳,峻称诏大赦,惟庾亮兄弟不在原例。以王导有德望,犹使以本官居己之右。祖约为侍中、太尉、尚书令,峻自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许柳为丹杨尹,马雄为左卫将军,祖涣为骁骑将军。弋阳王羕诣峻,称述峻功,峻复以羕为西阳王、太宰、录尚书事。

  峻遣兵攻吴国内史庾冰,冰不能御,弃郡奔会稽,至浙江,峻购之甚急。吴铃下卒引冰入船,以蘧蒢覆之,呤啸鼓枻,溯流而去。每逢逻所,辄以杖叩船曰:“何处觅庾冰,庚冰正在此。”人以为醉,不疑之,冰仅免。峻以侍中蔡谟为吴国内史。

  温峤闻建康不守,号恸;人有候之者,悲哭相对。庾亮至寻阳,宣太后诏,以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加徐州刺史郗鉴司空。峤曰:“今日当以灭贼为急,未有功而先拜官,将何以示天下!”遂不受。峤素重亮,亮虽奔败,峤愈推奉之,分兵给亮。

  后赵大赦,改元太和。三月,丙子,庾太后以忧崩。

  苏峻南屯于湖。

  夏,四月,后赵将石堪攻宛,南阳太守王国降之;遂进攻祖约军于淮上。约将陈光起兵攻约,约左右阎秃,貌类约,光谓为约而擒之。约逾垣获免,光奔后赵。

  壬申,葬明穆皇后于武平陵。

  庾亮、温峤将起兵讨苏峻,而道路断绝,不知建康声闻。会南阳范汪至寻阳,言“峻政令不壹,贪暴纵横,灭亡已兆,虽强易弱,朝廷有倒悬之急,宜时进讨。”峤深纳之。亮辟汪参护军事。

  亮、峤互相推为盟主,峤从弟充曰:“陶征西位重兵强,宜共推之。”峤乃遣督护王愆期诣荆州,邀陶侃与之同赴国难。侃犹以不豫顾命为恨,答曰:“吾疆场外将,不敢越局。”峤屡说,不能回;乃顺侃意,遣使谓之曰:“仁公且守,仆当先下。”使者去已二日,平南参军荥阳毛宝别使还,闻之,说峤曰:“凡举大事,当与天下共之。师克在和,不宜异同。假令可疑,犹当外示不觉,况自为携贰邪!宜急追信改书,言必应俱进;若不及前信,当更遣使。”峤意悟,即追使者,改书;侃果许之,遣督护龚登帅兵诣峤。峤有众七千,于是列上尚书,陈祖约、苏峻罪状,移告征镇,洒泣登舟。

  陶侃复追龚登还。峤遗侃书曰:“夫军有进而无退,可增而不可减。近已移檄远近,言于盟府,刻后月半大举,诸郡军并在路次,惟须仁公军至,便齐进耳。仁公今召军还,疑惑远近,成败之由,将在于此。仆才轻任重,实凭仁公笃爱,远禀成规;至于首启戎行,不敢有辞,仆与仁公,如首尾相卫,唇齿相依也。恐或者不达高旨,将谓仁公缓于讨贼,此声难追。仆与仁公并受方岳之任,安危休戚,理既同之。且自顷之顾,绸缪往来,情深义重,一旦有急,亦望仁公悉众见救,况社稷之难乎!今日之忧,岂惟仆一州,文武莫不翘企。假令此州不守,约、峻树置官长于此,荆楚西逼强胡,东接逆贼,因之以饥馑,将来之危,乃当甚于此州之今日也。仁公进当为大晋之忠臣,参桓、文之功;退当以慈父之情,雪爱子之痛。今约、峻凶逆无道,痛感天地,人心齐壹,咸皆切齿。今之进讨,若以石投卵耳;苟复召兵还,是为败于几成也。愿深察所陈!”王愆期谓侃曰:“苏峻,豺狼也,如得遂志,四海虽广,公宁有容足之地乎!”侃深感悟,即戎服登舟;瞻丧至不临,昼夜兼道而进。

  郗鉴在广陵,城孤粮少,逼近胡寇,人无固志。得诏书,即流涕誓众,入赴国难,将士争奋。遣将军夏侯长等间行谓温峤曰:“或闻贼欲挟天子东入会稽,当先立营垒,屯据要害,既防其越逸,又断贼粮运,然后清野坚壁以待贼。贼攻城不拔,野无所掠,东道既断,粮运自绝,必自溃矣。”峤深以为然。

  五月,陶侃帅众至寻阳。议者咸谓侃欲诛庾亮以谢天下;亮甚惧,用温峤计,诣侃拜谢。侃惊,止之曰:“庾元规乃拜陶士行邪!”亮引咎自责,风止可观,侃不觉释然,曰:“君侯修石头以拟老子,今日反见求邪!”即与之谈宴终日,遂与亮、峤同趣建康。戎卒四万,旌旗七百馀里,钲鼓之声,震于远近。

  苏峻闻西方兵起,用参军贾宁计,自姑孰还据石头,分兵以拒侃等。

  乙未,峻逼迁帝于石头。司徒导固争,不从。帝哀泣升车,宫中恸哭。时天大雨,道路泥泞,刘超、钟雅步侍左右。峻给马,不肯乘,而悲哀慷慨。峻闻而恶之,然未敢杀也。以其亲信许方等补司马督、殿中监,外托宿卫,内实防御超等。峻以仓屋为帝宫,日来帝前肆丑言。刘超、钟雅与右光禄大夫荀崧、金紫光禄大夫华恒、尚书荀邃、侍中丁潭侍从,不离帝侧。时饥馑,米贵,峻问遗,超一无所受,缱绻朝夕,臣节愈恭;虽居幽厄之中,超犹启帝,授《孝经》、《论语》。

  峻使左光禄大夫陆晔守留台,逼近居民,尽聚之后苑;使匡术守苑城。

  尚书左丞孔坦奔陶侃,侃以为长史。

  初,苏峻遣尚书张闿权督东军,司徒导密令以太后诏谕三吴吏士,使起义兵救天子。会稽内史王舒以庾冰行奋武将军,使将兵一万,西渡浙江。于是吴兴太守虞潭、吴国内史蔡谟、前义兴太守顾从等皆举兵应之。潭母孙氏谓谭曰:“汝当舍生取义,勿以吾老为累!”尽遣其家僮从军,鬻其环佩以为军资。谟以庾冰当还旧任,即去郡以让冰。

  苏峻闻东方兵起,遣其将管商、张健、弘徽等拒之;虞潭等与战,互有胜负,未能得前。

  陶侃、温峤军于茄子浦;峤以南兵习水,苏峻兵便步,令将士:“有上岸者死!”会峻送米万斛馈祖约,约遣司马桓抚等迎之。毛宝帅千人为峤前锋,告其众曰:“兵法:‘军令有所不从’,岂可视贼可击,不上岸击之邪!”乃擅往袭抚,悉获其米,斩获万计,约由是饥乏。峤表宝为庐江太守。

  陶侃表王舒监浙东军事,虞潭监浙西军事,郗鉴都督扬州八郡诸军事,令舒、潭皆受鉴节度。鉴帅众渡江,与侃等会与于茄子浦,雍州刺史魏该亦以兵会之。

  丙辰,侃等舟师直指石头,至于蔡洲,侃屯查浦,峤屯沙门浦。峻登烽火楼,望见士众之盛,有惧色,谓左右曰:“吾本知温峤能得众也。”

  庾亮遣督护王彰击峻党张曜,反为所败。亮送节传以谢侃,侃答曰:“古人三败,君侯始二;当今事急,不宜数尔。”亮司马陈郡殷融诣侃谢曰:“将军为此,非融等所裁。”王彰至曰:“彰自为之,将军不知也。”侃曰:“昔殷融为君子,王彰为小人;今王彰为君子,殷融为小人。”

  宣城内史桓彝,闻京城不守,慷慨流涕,进屯泾县。时州郡多遣使降苏峻,裨惠复劝彝宜且与通使,以纾交至之祸。彝曰:“吾受国厚恩,义在致死,焉能忍耻与逆臣通问!如其不济,此则命也。”彝遣将军俞纵守兰石,峻遣其将韩晃攻之。纵将败,左右劝纵退军。纵曰:“吾受桓侯厚恩,当以死报。吾之不可负桓侯,犹桓侯之不负国也。”遂力战而死。晃进军攻彝,六月,城陷,执彝,杀之。

  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馀四面攻之,不克。

  王舒、虞潭等数与峻兵战,不利。孔坦曰:“本不须召郗公,遂使东门无限。今宜遣还,虽晚,犹胜不也。”侃乃令鉴与后将军郭默还据京口,立大业、曲阿、庱亭三垒以分峻之兵势,使郭默守大业。

  壬辰,魏该卒。(第94卷)

  2) 先是,高肇擅权,尤忌宗室有时望者。太子太保任城王澄数为肇所谮,惧不自全,乃终日酣饮,所为如狂,朝廷机要无所关豫。及世宗殂,肇拥兵于外,朝野不安。于忠与门下议,以肃宗幼,未能亲政,宜使太保高阳王雍入居西柏堂省决庶政,以任城王澄为尚书令,总摄百揆,奏皇后请即敕授。王显素有宠于世宗,恃势使威,为世所疾,恐不为澄等所容,与中常侍孙伏连等密谋寝门下之奏,矫皇后令,以高肇录尚书事,以显与勃海公高猛同为侍中。于忠等闻之,托以侍疗无效,执显于禁中,下诏削爵任。显临执呼冤,直阁以刀镮撞其掖下,送右卫府,一宿而死。庚申,下诏如门下所奏,百官总己听于二王,中外悦服。

  二月,庚辰,尊皇后为皇太后。

  魏主称名为书告哀于高肇,且召之还。肇承变忧惧,朝夕哭泣,至于羸悴。归至瀍涧,家人迎之,不与相见。辛巳,至阙下,衰服号哭,升太极殿尽哀。高阳王雍与于忠密谋,伏直寝邢豹等十馀人于舍人省下,肇哭毕,引入西庑,清河诸王皆窃言目之。肇入省,豹等扼杀之,下诏暴其罪恶,称肇自尽,自馀亲党悉无所问,削除职爵,葬以士礼;逮昏,于厕门出尸归其家。

  魏之伐蜀也,军至晋寿,蜀人震恐。傅竖眼将步兵三万击巴北,上遣宁州刺史任太洪自阴平间道入其州,招诱氐、蜀,绝魏运路。会魏大军北还,太洪袭破魏东洛、除口二戍,声言梁兵继至,氐、蜀翕然从之。太洪进围关城,竖眼遣统军姜喜等击太洪,大破之,太洪弃关城走还。

  癸未,魏以高阳王雍为太傅、领太尉,清河王怿为司徒,广平王怀为司空。

  甲午,魏葬宣武皇帝于景陵,庙号世宗。己亥,尊胡贵嫔为皇太妃。三月,甲辰朔,以高太后为尼,徙居金墉瑶光寺,非大节庆,不得入宫。

  魏左仆射郭祚表称:“萧衍狂悖,谋断川渎,役苦民劳,危亡已兆;宜命将出师,长驱扑讨。”魏诏平南将军杨大眼督诸军镇荆山。

  魏于忠既居门下,又总宿卫,遂专朝政,权倾一时。初,太和中,军国多事,高祖以用度不足,百官之禄四分减一,忠悉命归所减之禄。旧制民税绢一匹别输绵八两,布一区别输麻十五斤,忠悉罢之。乙丑,诏文武群官各进位一级。夏,四月,浮山堰成而复溃。或言蛟龙能乘风雨破堰,其性恶铁;乃运东、西冶铁器数千万斤沉之,亦不能合。乃伐树为井干,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缘淮百里内木石无巨细皆尽,负檐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合。

  魏梁州刺史薛怀吉破叛氐于沮水。怀吉,真度之子也。五月,甲寅,南秦州刺史崔暹又破叛氐,解武兴之围。

  六月,魏冀州沙门法庆以妖幻惑众,与勃海人李归伯等作乱,推法庆为主。法庆以尼惠晖为妻,以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号大乘。又合狂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复相识,唯以杀害为事。刺史萧宝寅遣兼长史崔伯驎击之,伯驎败死。贼众益盛,所在毁寺舍,斩僧尼,烧经像,云“新佛出世,除去众魔。”秋,七月,丁未,诏假右光禄大夫元遥征北大将军以讨之。

  魏尚书裴植,自谓人门不后王肃,以朝廷处之不高,意常怏怏,表请解官隐嵩山,世宗不许,深怪之。及为尚书,志气骄满,每谓人曰:“非我须尚书,尚书亦须我。”每入参议论,好面讥毁群官,又表征南将军田益宗,言:“华、夷异类,不应在百世衣冠之上。”于忠、元昭见之切齿。

  尚书左仆射郭祚,冒进不已,自以东宫师傅,列辞尚书,望封侯、仪同,诏以祚为都督雍、岐、华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雍州刺史。

  祚与植皆恶于忠专横,密劝高阳王雍使出之;忠闻之,大怒,令有司诬奏其罪。尚书奏:“羊祉告植姑子皇甫仲达云:‘受植旨,诈称被诏,帅合部曲欲图于忠。’臣等穷治,辞不伏引;然众证明昞,准律当死。众证虽不见植,皆言‘仲达为植所使,植召仲达责问而不告列’。推论情状,不同之理不可分明,不得同之常狱,有所降减,计同仲达处植死刑。植亲帅城众,附从王化,依律上议,乞赐裁处。”忠矫诏曰:“凶谋既尔,罪不当恕;虽有归化之诚,无容上议,亦不须待秋分。”八月,己亥,植与郭祚及都水使者杜陵韦俊皆赐死。俊,祚之婚家也。忠又欲杀高阳王雍,崔光固执不从,乃免雍官,以王还第。朝野冤愤,莫不切齿。

  丙子,魏尊胡太妃为皇太后,居崇训宫。于忠领崇训卫尉,刘腾为崇训太仆,加侍中,侯刚为侍中抚军将军。又以太后父国珍为光禄大夫。

  庚辰,定州刺史田超秀帅众三千降魏。

  戊子,魏大赦。

  己丑,魏清河王怿进位太傅,领太尉,广平王情为太保,领司徒,任城王澄为司空。庚寅,魏以车骑大将军于忠为尚书令,特进崔光为车骑大将军,并加仪同三司。魏江阳王继,熙之曾孙也,先为青州刺史,坐以良人为婢夺爵。继子叉娶胡太后妹,壬辰,诏复继本封,以叉为通直散骑侍郎,叉妻为新平郡君,仍拜女侍中。

  群臣奏请皇太后临朝称制,九月,乙未,灵太后始临朝听政,犹称令以行事,群臣上书称殿下。太后聪悟,颇好读书属文,射能中针孔,政事皆手笔自决。加胡国珍侍中,封安定公。

  自郭祚等死,诏令生杀皆出于忠,王公畏之,重足胁息。太后既亲政,乃解忠侍中、领军、崇训卫尉,止为仪同三司、尚书令。后旬馀,太后引门下侍官于崇训宫,问曰:“忠在端揆,声望何如?”咸曰:“不称阙任。”乃出忠为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以司空澄领尚书令。澄奏:“安定公宜出入禁中,参咨大务。”诏从之。

  甲寅,魏元遥破大乘贼,擒法庆并渠帅百馀人,传首洛阳。

  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袭魏西硖石,据之以逼寿阳;更筑外城,徙缘淮之民以实城内。将军田道龙等散攻诸戍,魏扬州刺史李崇分遣诸将拒之。癸亥,魏遣假镇南将军崔亮攻西硖石,又遣镇东将军萧宝寅决淮堰。

  冬,十月,乙酉,魏以胡国珍为中书监、仪同三司,侍中如故。

  甲午,弘化太守杜桂举郡降魏。

  初,魏于忠用事,自言世宗许其优转;太傅雍等皆不敢违,加忠车骑大将军。忠又自谓新故之际有定社稷之功,讽百僚令加己赏;雍等议封忠常山郡公。忠又难于独受,乃讽朝廷,同在门下者皆加封邑。雍等不得已复封崔光为博平县公,而尚书元昭等上诉不已。太后敕公卿再议,太傅怿等上言:“先帝升遐,奉迎乘舆,侍卫省闼,乃臣子常职,不容以此为功。臣等前议授忠茅土,正以畏其威权,苟免暴戾故也。若以功过相除,悉不应赏,请皆追夺。”崔光亦奉送章绶茅土。表十馀上,太后从之。

  高阳王雍上表自劾,称“臣初入柏堂,见诏旨之行一由门下,臣出君行,深知不可而不能禁;于忠专权,生杀自恣,而臣不能违。忠规欲杀臣,赖在事执拒;臣欲出忠于外,在心未行,返为忠废。忝官尸禄,孤负恩私,请返私门,伏听司败。”太后以忠有保护之功,不问其罪。十二月,辛丑,以雍为太师,领司州牧,寻复录尚书事,与太傅怿、太保怀、侍中胡国珍入居门下,同厘庶政。

  己酉,魏崔亮至硖石,赵祖悦逆战而败,闭城自守;亮进围之。

  乙卯,魏主及太后谒景陵。

  是冬,寒甚,淮、泗尽冻,浮山堰士卒死者什七八。魏益州刺史傅竖眼,性清素,民、獠怀之。龙骧将军元法僧代竖眼为益州刺史,素无治干,加以贪残,王、贾诸姓,本州士族,法僧皆召为兵。葭萌民任令宗因众心之患魏也,杀魏晋寿太守,以城来降,民、獠多应之;益州刺史鄱阳王恢遣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张齐将兵三万迎之。法僧,熙之曾孙也。

  魏岐州剌史赵王谧,干之子也,为政暴虐。一旦,闭城门大索,执人而掠之,楚毒备至,又无故斩六人,阖城凶惧;众遂大呼,屯门,谧登楼毁梯以自固。胡太后遣游击将军王靖驰驲谕城人,城人开门谢罪,奉送管龠,乃罢谧剌史。谧妃,太后从女也。至洛,除大司农卿。

  太后以魏主尚幼,未能亲祭,欲代行祭事;礼官博议,以为不可。太后以问侍中崔光,光引汉和熹邓太后祭宗庙故事,太后大悦,遂摄行祭事。

  高祖武皇帝四天监十五年(丙申,公元五一六年)

  春,正月,戊辰朔,魏大赦,改元熙平。

  魏崔亮攻硖石未下,与李崇屡约水陆并进,崇违期不至。胡太后以诸将不壹,乃以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将步骑二千赴寿阳,别为行台,节度诸军,如有乖异,以军法从事。萧宝寅遣轻车将军刘智文等渡淮,攻破三垒;二月,乙巳,又败将军垣孟孙等于淮北。李平至硖石,督李崇、崔亮等刻日水陆进攻,无敢乖互,战屡有功。

  上使左卫将军昌义之将兵救浮山,未至,康绚已击魏兵,却之。上使义之与直阁王神念溯淮救硖石。崔亮遣将军博陵崔延伯守下蔡,延伯与别将伊瓮生夹淮为营。延伯取车轮去辋,削锐共辐,两两接对,揉竹为纟亘,贯连相属,并十馀道,横水为桥,两头施大鹿卢,出没随意,不可烧斫。既断赵祖悦走路,又令战舰不通,义之、神念屯梁城不得进。李平部分水陆攻硖石,克其外城;乙丑,祖悦出降,斩之,尽俘其众。胡太后赐崔亮书,使乘胜深入。平部分诸将,水陆并进,攻浮山堰;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辄发。平奏处亮死刑,太后令曰:“亮去留自擅,违我经略,虽有小捷,岂免大咎!但吾摄御万机,庶几恶杀,可特听以功补过。”魏师遂还。

  魏中尉元匡奏弹于忠:“幸国大灾,专擅朝命,裴、郭受冤,宰辅黜辱。又自矫旨为仪同三司、尚书令,领崇训卫尉,原其此意,欲以无上自处。既事在恩后,宜加显戮,请遣御史一人就州行决。自去岁世宗晏驾以后,皇太后未亲览以前,诸不由阶级,或发门下诏书,或由中书宣敕,擅相拜授者,已经恩宥,正可免罪,并宜追夺。”太后令曰:“忠已蒙特原,无宜追罪;馀如奏。”匡又弹侍中侯刚掠杀羽林。刚本以善烹调为尝食典御,凡三十年,以有德于太后,颇专恣用事,王公皆畏附之。廷尉处刚大辟。太后曰:“刚因公事掠人,邂逅致死,于律不坐。”少卿陈郡袁翻曰:“‘邂逅’,谓情状已露,隐避不引,考讯以理者也。今此羽林,问则具首,刚口唱打杀,挝筑非理,安得谓之‘邂逅’!”太后乃削刚户三百,解尝食典御。

  三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魏论西硖石之功。辛未,以李崇为骠骑将军,加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射,崔亮进号镇北将军。亮与平争功于禁中,太后以亮为殿中尚书。

  魏萧宝寅在淮堰,上为手书诱之,使袭彭城,许送其国庙及室家诸比还北;宝寅表上其书于魏朝。

  夏,四月,淮堰成,长九里,下广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树以杞柳,军垒列居其上。

  或谓康绚曰:“四渎,天所以节宣其气,不可久塞,若凿湫东注,则游波宽缓,堰得不坏。”绚乃开湫东注。又纵反间于魏曰:“梁人所惧开湫,不畏野战。”萧宝寅信之,凿山深五丈,开湫北注,水日夜分流犹不减,魏军竟罢归。水之所及,夹淮方数百里。李崇作浮桥于硖石戍间,又筑魏昌城于八公山东南,以备寿阳城坏。居民散就冈垄,其水清澈,俯视庐舍冢墓,了然在下。

  初,堰起于徐州境内,刺史张豹子宣言,谓己必掌其事;既而康绚以他官来监作,豹子甚惭。俄而敕豹子受绚节度,豹子遂谮绚与魏交通,上虽不纳,犹以事毕征绚还。

  魏胡太后追思于忠之功,曰:“岂宜以一谬弃其馀勋!”复封忠为灵寿县公,亦封崔光为平恩县侯。

  魏元法僧遣其子景隆将兵拒张齐,齐与战于葭萌,大破之,屠十馀者,遂围武兴。法僧婴城自守,境内皆叛,法僧遣使间道告急于魏。魏驿召镇南军司傅竖眼于淮南,以为益州刺史、西征都督,将步骑三千以赴之。竖眼入境,转战三日,行二百馀里,九遇皆捷。五月,竖眼击杀梁州刺史任太洪。民、獠闻竖眼至,皆喜,迎拜于路者相继。张齐退保白水,竖眼入州,白水以东民皆安业。

  魏梓潼太守苟金龙领关城戍主,梁兵至,金龙疾病,不堪部分,其妻刘氏帅厉城民,乘城拒战,百有馀日,士卒死伤过半。戍副高景谋叛,刘氏斩景及其党与数千人,自馀将士,分衣减食,劳逸必同,莫不畏而怀之。井在城外,为梁兵所据。会天大雨,刘氏命出公私布绢及衣服悬之,绞而取水,城中所有杂物悉储之。竖眼至,梁兵乃退,魏人封其子为平昌县子

寒浞在历史上曾建立了寒国,并做了40年国君。然而不仅他的国在历史上没有记载,就连他在历史上,也很没有存在感。按说中国早期历史上的太史官在尊重历史这一问题上,都是很有职业操守的人,为何大家却不约而同的选择“隐”去了寒浞这个人呢?历史上,他的下场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说起来,寒浞的出身并不低,他是炎帝后裔帝哀的子孙。他出生那年,正是夏王仲康在位的第7年。

在那个年月,生育是被鼓励的,因为人越多,部族的力量也就越强大。

不过,寒浞却是个独生子。

物以稀为贵,他的父母由于只得了这一个儿子,更是对他溺爱有加,处处都对他十分顺从。

这样一来,寒浞便养成了胡作非为的性格,他仗着身板强壮,常常以强凌弱,打东骂西。

谁要是和他讲道理,他准拿他那沙锅大的拳头把别人揍得鼻青脸肿。

到了十几岁的时候,熊孩子更无法无天,为祸四方。所以每天都有不少人去找他父母告状。

父母也觉得寒浞太调皮了,所以忍不住训斥了他几句。

谁知寒浞不仅不知道收敛,反而把父母给捆了起来,继续在外为非作歹。

族人无奈,于是联名到国君那是告状。

国君觉得寒浞品德有失,对父母不敬,是极为严重的问题。于是一声令下,把他赶出了部族。

寒浞在外流浪的时候,听说有穷国的国君后羿攻下了夏朝的王都,并自封为王。

天下共主的年代,后羿居然敢造天子的反。这大胆包天的行为,让寒浞恨不得跪舔。心里更是把后羿视为英雄,于是打定主意去追寻后羿。

途中,寒浞在山中迷路,幸好看到一户人家,并得到了收留。

没想到,收留寒浞的是一位武艺高强的隐士。他看寒浞骨骼清奇,人又聪明伶俐,于是便把他收为徒弟,并将一身的本领都交给了他。

一年后,寒浞果然练得一身好武艺,下山之前,他担心隐士再收别人为徒,于是下毒将隐士一家人全部毒死,又搜刮了隐士家里的财物,然后再一把火,把隐士一家人连同房子一起烧为了灰烬。

寒浞有武艺,人又伶俐聪明,而且相当会说漂亮话,这让后羿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所以尽管大臣们一再劝阻他,说寒浞品行不良,但他还是执意留下了寒浞。

寒浞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当他看到后羿这高高在上的生活后,便萌发了取而代之的梦想。

寒浞是个很有头脑的人,他深知他和梦想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他收敛本性,处处谨慎小心。一方面凭着巧言令色,博得后羿的喜爱和信任,另一方面他又极力结交朝中大臣,以使他们对他不再敌对。

其实,后羿的王位并不稳固,不少国君认为他得位不正,因此时时发动叛乱。

寒浞见此,主动请缨,在得到后羿的允许后,他多次率军攻打诸侯,并常战常胜。不到一年,他就因功累迁为主管军队的左司马。

后羿很喜爱寒冷浞,不仅把他收为义子,还亲自为他操办婚事,让他成家立业。

随着政权逐渐稳固,后羿也不再励精图治,而是沉湎于酒色和狩猎中。贪图享乐的后羿索性把寒浞提拔为主政大臣,并将一切军国大事都交给他来打理。

身为权臣,寒浞依然声色不动,一方面他不断四处搜罗美人及好酒敬献给后羿,同时,他还把民间的好马和好猎手都养在宫中,以备后羿狩猎时骑乘和调用。

在后羿看来,寒浞的行为,是儿子对父亲的孝心,因此他常常在大臣们面前感慨,有寒浞这样的儿子,是他的福份。

有大臣表示反对,认为寒浞其心可诛,是用糖衣炮弹毁掉后羿的江山,所以他们拼命劝阻后羿,一定要免去寒浞的职务,并把他赶出宫去。

但是,只顾得贪图享乐的后羿不仅不为所动,反而还说他们是想多了。

至于寒浞,他一方面继续取悦后羿,另一方面又在朝堂上结党营私,已经形成了极大的势力。

在后羿58岁这年,他在野外邂逅了一位叫纯狐的美丽姑娘。

纯狐是诸侯的女儿。但后羿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强行把她纳为了妃子。

强扭的瓜肯定不甜,纯狐从入宫后,就对后羿这个糟老头子很不满意,所以她时时想要改变命运。

为了达到目的,纯狐经过百般试探后,终于选中了位高权重的寒浞,并勾引了他。

二人经过一番谋划,先是除掉了忠于后羿的大臣们,接着又杀死了后羿。

由于朝臣们都是寒浞安插的人马,因此后羿的死并没有引起动荡。

寒浞顺利称王,并改国号为寒。

至于纯狐,寒浞尽管对她非常钟意,但不愿意废黜原配,所以只能将她封为正妃。

称王后,寒浞担心后羿的族人会报复他,又对他的族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

其实,早在后羿攻打夏朝王城时,夏朝的天子只是逃到别的地方去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夏朝天子也颇有些实力。

寒浞担心会受到攻伐,所以他一方面招募更多的年轻人,扩大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又轻徭薄赋,在得到民心的同时,国家的经济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果然,夏朝天子数次联合诸侯攻打寒浞,但因为寒浞早有准备,所以他们并没有占到便宜。

这时,纯狐为寒浞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寒浇和寒戏,他们不仅吸收了寒浞的强健体魄,还遗传了纯狐的聪明才智。

寒浇和寒戏长大后,果然成了两员让寒浞骄傲的猛将。

于是,寒浞在他们的支持下,向夏朝天子发起了偷袭,由于对方完全没有防备,不仅被打处四散而逃,还被他们抢了不少财物。

一心想要代夏的寒浞又采取一一击破的战术,将忠于夏朝天子的诸侯国一一吞并,最终灭掉了夏朝,而他终于实现了统一大业。

不过,由于疏忽,寒浞居然让夏朝天子的一个怀有身孕的妃子逃掉了。

后来,妃子生下了少康,少康心怀复国大志,那些被寒浞灭国,无处可去的人都纷纷投奔了他。

经过多番准备,少康终于向寒浞发动了总攻。

在激战中,寒浇和寒戏先后战死,寒国的军队因而阵形大乱,死伤极为惨重。

就在少康要攻进王宫的时候,军队为了自救,也为了救家人,突然发生叛变。他们主动打开王宫大门,并将藏在后宫中的寒浞捆起来,献给了少康。

可怜已经80岁的寒浞,早已丧失了当年的勇武。

可惜成王败寇,少康并不会怜悯这个年老多病的老人,而是把他处以极刑,随后灭了他一族。

太史官之所以要隐去寒浞,有而不写他建立的朝代。大概是因为他品行恶劣,不敬父母,恩将仇报,又是盗国奸臣。所以认为他不具备做国王的资格,因此不承认他建立的国家。

历史学家曝武则天私生活曾和女儿共用男宠

历史学家认为:武则天的男宠是女儿安排的间谍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一直是人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日前,一本名为解读十大历史另类面孔:历史密码Ⅱ的书出版后,立即吸引了很多读者的目光。此书对武则天的私生活做了细致而另类的研究,介绍了武则天与她的几位花样男宠间鲜为人知的内幕。书中还提到了武则天与女儿太平公主有一个共同的男宠薛怀义。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是否如此荒*?历史学家又是怎么看待她的?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大爆猛料

揭秘一:

第一个男宠曾是花和尚

在解读十大历史另类面孔:历史密码Ⅱ中提到,武则天14岁入宫后成为太宗的武才人,但其实她是太宗皇帝父子俩共同的情人。太宗皇帝死后,武则天入寺为尼,开始一段悲苦孤寂的尼姑生活。就在武则天遭遇人生最低谷时,住在附近白马寺的冯小宝出现了。书中记载,武则天与冯小宝在井台邂逅,冯小宝怜香惜玉,经常帮武则天到井中打水,你来我往,二人就这样熟悉了。由于两人都是半路出家,根本抵挡不了世俗的诱惑,冯小宝又偏偏爱吃肉,经常打山鸡送给武则天吃,就像现在年轻人谈恋爱说的要俘虏你的心就先俘虏你的胃。冯小宝三天两头弄好吃的东西偷偷送给武则天,武则天也经常借井边打水之名,与冯小宝幽会。在武则天回宫之后,还经常暗中与冯小宝偷偷摸摸地来往。直到高宗去世后,武则天在后宫广纳男宠,而她那位落难时的知己冯小宝就是她第一个男宠,武则天任命他为侍从,和冯小宝夜夜同枕共眠。

揭秘二:

武则天母女共用一个男宠

冯小宝入宫后,与武则天幽会十分不便,因为他不是士族出身,武则天就想方设法改变冯小宝的身份,赐他姓薛,改名叫薛怀义。不光如此,武则天还让他与太平公主的丈夫驸马薛绍联宗,让薛绍称他为叔父,这就大大抬高了薛怀义的地位。但是得宠的薛怀义并不忠心于武则天,根据书中的爆料,薛怀义在外面包养了很多情妇,还生育了十几个子女,但其中最大的情人不是别人,正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薛怀义成了武则天母女共用的男宠。得到武则天母女的信任后,薛怀义气焰十分嚣张,骄横傲慢至极,还借机打压武则天的其他男宠。武则天此时对他已经逐渐厌恶,而太平公主也劝告武则天,说薛怀义只是市井无赖之徒,根本不值得宠幸,否则会被千秋万代讥笑的。最终薛怀义落得个乱棍打死的下场,不仅如此,武则天还命人将薛怀义尸体送到白马寺,烧成灰烬,和在泥里建造佛塔。

揭秘三:

太平公主为她引荐新男宠

薛怀义死后,武则天身边的第一男宠正式下台,太平公主见武则天暂时没有特别宠幸的人,便主动将自己的情夫张昌宗兄弟二人推荐给武则天。书中描写的二张兄弟可谓绝色美男,年近弱冠,玉貌雪肤,眉目如画,身体是通体雪艳,毫无瑕疵,瘦不露骨,丰不垂腴

武则天见了二张兄弟后,喜形于色,相当满意,立刻把兄弟二人一起纳为男宠。二张兄弟得宠后,还得了官运,先被任为中郎将和少卿,之后还屡屡加官,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分别掌管控鹤监和秘书监。二张兄弟得势之后权倾朝野,身为武则天后宫之人,还插手武则天的政务,就连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争着为二人执鞭牵马。仗着武则天的宠信,二张兄弟还在宫中比赛豪奢和残暴,实在是嚣张至极。

揭秘四:

新宠竟与上官婉儿偷欢

虽然二张兄弟深得武则天的宠幸,但是张昌宗和薛怀义一样,并不忠心于武则天,与武则天的心腹丫头上官婉儿有了私情。书中记载上官婉儿长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尤其书法秀媚,格仿簪花

上官婉儿是武则天的心腹丫头,张昌宗侍奉武则天时,她总陪伴左右,此时的上官婉儿正情窦初开,再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上官婉儿根本无法抵挡他的引诱。有一天,上官婉儿与张昌宗私会调情,正好被武则天撞见,武则天怎能忍受自己的男宠与贴身丫头有染,气愤至极,拔出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弄伤了上官婉儿的左额,愤怒道:你居然敢接近我的男宠,罪当处死!幸亏张昌宗替婉儿求情,才得以赦免。此处也留下了一个有趣的典故:婉儿因为额头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来遮掩疤痕,谁知道这额中的红梅使婉儿越显娇媚,宫女们都以此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史学家说法

论调一:

男宠其实只是男朋友

那么历史上的武则天是否有这么多的男宠相伴,是否真的如此荒*?历史学家又是如何看待这位女皇帝的呢?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百家讲坛的主讲人、著名唐史专家孟宪实。对于书中所提的武则天的种种*史,孟宪实笑说:武则天确实有很多男宠,历史上也有过相关记载,也有很多历史学家批判过武则天过度荒*,但我认为不能这么定论,在我看来武则天不过多了几个男朋友而已,不足为奇,更不能说她荒*

那是不是武则天也学习古代的男子帝王一下也设立三宫六院呢?对此孟宪实表示:这个完全没可比性,古代男皇帝的三宫六院的嫔妃都是有名号的,也是皇帝册封的,武则天的男宠则没有任何名号,可以说只是私下偷情的关系,并没有公布于众,而且这些男宠也没有任何封号

对于当时大臣的上书,要求武则天不要过度招纳男宠,孟宪实表示:其实这些大臣,包括狄仁杰上书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因为武则天喜爱男宠,而是这些男宠特别是二张兄弟势力过大,威胁到了大臣的利益。到了武则天晚年时,二张常常假借武则天的名义发布圣旨,惹得大臣十分不满,最后大臣们联合起来发动了政变,杀掉了二张

论调二:

太平公主派男宠当间谍

孟宪实还认为,太平公主之所以要给武则天推荐男宠,一方面是为了讨母亲欢心,可谓投其所好。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是为了在武则天身边安插自己的眼线,这些男宠在一定意义上带有间谍的性质,他们要定期向太平公主汇报武则天身边最新的情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7529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0
下一篇2023-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