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古董局中局2》开播了。
令人遗憾的是,原班人马无法凑齐,除了主演夏雨,演员班底几乎是来了个大换血。
除了依旧令人期待的故事线,新主演们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魏晨、俞灏明、沙宝亮,他们都算是非典型式演员,通俗点儿说,就是从歌手跨界过来的。
沙宝亮做歌手的这些年,也不乏有好的作品,当年参加《歌手》节目,更是让很多新一辈的年轻人认识了沙宝亮这个名字。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沙宝亮会在音乐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时,他却选择了跨界成为一名演员。在新播出的《古董局中局2》中,沙宝亮除了参与主题曲的创作,还在其中饰演了一名重要角色,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他并没有表现得那么糟糕,反而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只是,当沙宝亮完成了从歌手到演员的跨界后,还会有人记得他17年前红遍大江南北的那首《暗香》吗?从杂技团跨界到华语乐坛,又从歌手转变成演员,沙宝亮一直勇于改变的勇气,也着实令人佩服。
《暗香》带来的机遇和风波
一提起沙宝亮这个名字,很多人对其可能还并不十分熟悉。
但若是说起《暗香》,可能就连和时代脱节已久的大妈们也依旧能进行哼唱。
旋律婉转歌词动人是一回事,作为当年大热剧《金粉世家》的主题曲,《暗香》也是给电视剧的热度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不负众望,沙宝亮也靠《暗香》一曲成名。
但成名后,他却因为《暗香》惹上了官司,甚至一度被禁唱。
一首歌的制作少不了幕后音乐人的功劳,《暗香》的演唱者是沙宝亮没错,吃到这首歌直接红利的也是沙宝亮,然而歌曲的作词作曲却是另有其人。
沙宝亮火了之后,其所属公司在未经创作者的许可下,擅自在沙宝亮的新专辑中加入了这首歌,不仅如此,沙宝亮本人还在其他的商演活动中靠这首歌登台演出。
当权益受到侵犯,《暗香》的作词者陈涛也因此和沙宝亮打起了官司。
沙宝亮方侵权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而作词者陈涛不仅获得了应有的赔偿,也掌握着沙宝亮日后是否能演唱这首歌的权利。
靠着单曲成名的歌手,在未来的几年里,却无法登台演出自己的成名曲,这对刚有了些名气的沙宝亮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回想起沙宝亮初唱《暗香》时那令人惊艳和略带凄凉的嗓音,因版权争议而带来的“禁唱风波”无疑是让人惋惜的。
登上《歌手》再迎来小高峰
在《暗香》被禁唱的那些年里,沙宝亮其实也做出过努力,也尝试着发行了很多歌曲,但那都只是在小范围内传唱,并没有给沙宝亮的歌唱生涯带来质的改变。
而沙宝亮后来的经历,都要从那档《我是歌手》说起。
参加完《我是歌手》的沙宝亮,不仅声名大噪,在各种综艺节目中刷脸的机会也多了起来。
不仅成了各大晚会的熟面孔,也有机会在各种歌唱竞技类节目中担当评委,也开了个人巡回演唱会。
那段时间的沙宝亮,颇有回到2003年《暗香》正当火那个时候的势头。
然而,随着节目热度的消散,沙宝亮又如从前那般,只是偶尔在综艺上露脸的常客了,原因无他,彼时的他依然没有拿得出手的新作品。
演员沙宝亮,未来将趋于何处?
这次,沙宝亮再出现在大家视野中时,却已不再是那个靠着《暗香》当头衔才有一定热度的半过气歌手了。
他合作了影帝夏雨,合作了同样也是从歌手转型至演员的魏晨,蹭着《古董局中局》这个IP,半只脚踏进了演员的行列。
沙宝亮的表演也许并未留下什么名场面,但也绝对算不上拖后腿的水平,至少对于观众们来说,看他的表演并不觉得尴尬。
1972年出生的沙宝亮,如今已经48岁了。
年近半百,却仍能勇于跨界,这勇气着实令人佩服。
在跨界的同时,沙宝亮也并未丢掉自己的老本行,他和夏雨、魏晨、导演费振翔一起演唱了《古董局中局2》的主题曲《一条船上》。
许是因为自己也参演因而感同身受的缘故,《一条船上》不仅包含了沙宝亮对于角色的理解,在情感的表达上也是上乘。
在距离《暗香》发布已经17年之久的现在,沙宝亮似乎又一次给听众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回顾沙宝亮前半生的经历,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
7岁被送进杂技团,十几岁就拿了国家杂技大奖,本就在杂技领域前途一片光明的他,硬是要到华语乐坛来闯荡闯荡。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在音乐方面颇有建树的他又选择了跨界成为一名演员。
走出舒适圈,是很需要勇气的,这只是沙宝亮的初次尝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定能看到他的二次三次尝试,尽管目前看来演技的成熟仍有所欠缺,但光是凭着他那股努力的劲儿,相信他在演员这条路上也能越走越顺畅。
客观的讲,沙宝亮是一位声线独特唱功极佳的歌手,但或许是外形受限或许是人脉不广,在他的演唱道路上,时至今日大有停滞不前之势,对于喜欢他歌声的人,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然而再次看到他的转型,尽管与夏雨这种专业级别相比尚有不如,但至少没有让观众感到尴尬和稚嫩。人前他是一位公众人物,人后则可能肩负不小的家庭社会责任,没有绯闻,只是在默默的为自己打拼,“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他的歌声那么美,希望这个一直很努力的男人越来越好。
舒适圈这个词是我最近这一段时间才接触到的,大意也就是自己所能hold住的小圈子。
什么叫舒适圈?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在心理学上,故事里的第一种情况被称为 “危机圈” ,它是一种对生存和环境产生危机感,力求革新和变化的环境。而第二种情况被称为 “舒适圈” ,它是一种对现有的一切感觉适应、舒服,让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环境。
而智库对于舒适圈的解释是:
最近在一直在思考 “舒适圈” 这个问题,回首过去的一年甚至是几年,那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大部分都是跳出舒适圈做的。
很显然,这个问题的结果非常的明了—— 永远呆在舒适圈里不走出来的人,属于他的生活不能说是失败的但注定是平庸的。
在舒适圈里的人,平凡、恐惧、安于现状我曾经也是一个不择不扣的退缩者。然而心中还怀有一颗小小的火苗让我不甘于就这样下去,有些时候真的感谢这星星之火,突然有一天它就可以燎原。
走出舒适圈让我想到了马戏团表演的狮子,从舒适圈到所谓的恐慌区之间的这一步,就好像狮子跳火圈,一开始一定是畏惧的, 犹如脚下有一道万丈深渊 ,尽管一脚就可以迈过去。
都说 开始的第一步是最难的 ,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要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你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会是什么。为了逃避去接受这其中极大的不确定性,很多人选择的是不去开始,觉得现在这样也挺好。
可当你真的一咬牙一狠心走出了这一步,一定不会后悔。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么的精彩,虽然要经历痛苦,可能会失败,但它们都不会让你的泪水白流。
就说说我,现在回想起来曾经的一些的恐慌区,虽然还是会有些排斥,但却从心底里感激有这些经历,少了它们,也许我现在会过着另外一种人生。
15年暑假的学车经历真的是一段小噩梦,没有例外每天都要去练车,酷暑难耐不说,还要忍受着 恐惧和完全不适应的纷杂的环境。记得在上路的那几天,回家后一个人总想哭。 现在我才知道这是走出舒适圈给我带来的沉重压迫,可正如我前文说的, 泪水不会白流 。我仅仅只用了一个月就拿到了驾照,科一到科四全都一次通过,这是连我自己都没想到的。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在高速上开过140码的老司机了,哈哈。
还有年前的一个人的旅行,人生中的第一次,同样是一次出走。 出发前的心情是痛苦的,过程是顺利的,结果是完美的。 要说遗憾,只能是必须要结束旅行。在外面“流浪”真的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想到要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前不久看到的一篇也是与舒适圈有关的文章,不过在那里换了一种说法叫舒适区,里面有一段话让我有深深的共鸣:
真的是这样,我很多时候的出走就是源于 强烈的欲望和不甘心 。不甘于呆在眼前这样小小的圈子里,想要看更大的世界,遇见更多有趣的人。
不过是想趁着年轻,趁着还没定型,多去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想让自己更强大点,强大到在任何一个环境都能活得下来,也给自己的生活多留一些彩蛋。
所以走出舒适圈意味着什么? 勇气、财富、自由、信心还是更多的可能? 我不知道,只有当你走出这个圈子的时候才会知道,它们都是属于你的,与任何人无关。
愿我们都是后者,是表里如一的勇敢者。
最后,送给看见这篇文章的人一段话,也送给我:
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人奋力去追求着自由,而我们已经有了这么自由的躯体,为何不去努力拆掉思维里的墙,自由地飞出去看看这世界的模样?
一、为什么要走出舒适区/舒适圈?
舒适区和舒适圈是一个意思,说的是让我们感到安逸、舒适、轻松、有掌控感的一个圈子、一个区域。具体我们可以把舒适圈理解为习惯圈、喜好圈和能力圈:比如你习惯下班回到家后就窝在沙发里玩手机,不习惯下班回家后去看书、学习新技能;比如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蔬菜,喜欢闲着不喜欢运动等;再比如能力圈,例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中,有些你可能是高级,有些可能是初级,有些可能还不具备。
要不要跳出舒适区是一个个人权衡之后的选择问题。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的终究追求就是“舒适”,关键是看你选择现在的舒适(暂时的、小范围的舒适),还是未来的舒适(长期的、更大的舒适)。从短期来看,待在暂时的舒适区内确实让你感到很轻松、很舒服,但不能长待,当你在这个“暂时舒适圈”里待久了以后,你会发现你“最终”渴望的事物基本都在舒适圈外,比如你渴望找到更好的工作,渴望赚更多的钱,渴望有一个好的身材、一个健康的身体……
简单来说就是:不断走出舒适区,大概率来讲可以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好。所以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有必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的。
二、如何走出舒适区?
根据前面对舒适圈的三种理解,跳出舒适圈:一方面是要解决如何戒掉不好的行为和习惯,培养好的行为和习惯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要解决如何扩大能力圈的问题,就是不断优化自己的能力。
对此,首先要先认识自己。也就是分析、列举出自己“现有”的一些知识、技能、才能,从这些能力中,找出自己的“优势能力”和“欠缺能力”。当然了,要想彻底的认识自己显然很难,但我们可以先找一个突破口,比如以现在的工作,或者未来期望的工作为突破口,思考要做好XX工作,需要用到哪些技能和能力?然后再对比自己分析一下,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能力比较强、哪些能力还不足。
然后,明确目标,找到方向。也就是根据自己的职业和职业追求,结合上一步发现的优势能力和欠缺能力,列出哪些能力是自己必须“长期培养”的核心能力,哪些能力需要提升到平均水平或平均水平之上。假设你是一个销售员或者业务员,那么沟通能力、销售能力就是你目前必须长期培养的能力。如果你期待自己升职加薪,那么除了销售能力,你可能还需要把领导带人、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也提升到你团队中的平均水平之上,这样你的机会才会更大。
有了明确的目标、方向之后,是不是就可以开始行动了?答案是:不完全是。因为有些目标只是一个概念,我们很难具体地去行动落实,所以第三步还要学会细化目标,对目标进行分解。比如沟通能力、阅读能力,我们都知道它大概是个什么东西,但如何才能提高很多人可能就有些模糊。拿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我把阅读能力细分成:“眼、脑结合,快速识别信息、快速看的能力”和“阅读过程中、阅读后如何梳理和处理重要信息的能力”。对于眼脑结合快速看书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精英特速读记忆软件”来掌握或提高;对于梳理和处理书中重要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RIA便签读书法、九宫格笔记法等一些方法来锻炼提高。
在走出舒适区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到各种不舒服、不适应。对此,要学会用成长型的思维去看待和处理问题,也就是不要给自己设限、不因阻碍而退缩,用试一试、我可以等这种“挑战心态”去努力寻找解决方法,适应不适感。
首先,我们来了解以下舒适圈的定义,舒适圈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意思是形容所有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所以我们感到还能轻松、很自在。
比如说,冬天在被窝里很舒服,但是从被窝里出来是不是就不是很舒服了,那么被窝就是你的一个舒适圈。
但是当你踏出这个圈子的时候,就会面对不熟悉的变化和挑战,会很自然地想要退回到舒适圈内。舒适圈是一种对现有的一切感觉适应、舒服,让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化境。
那么有些人要说了,我奋斗的终极不就是为了舒适吗?那我为什么要跳出我已舒适的圈子。
舒适圈影响的积极方面
1 舒适圈的一切都是令人感到舒适的,没有拘谨、不适的感觉;
2 舒适圈的工作是你擅长的、能够轻松面对的;
3 舒适圈会让你更精通应变你所处环境中的突发状况。
舒适圈影响的消极方面
1 是保护也是限制,保护了暂时的安全感,但却限制了你更大的突破;
2 让你在舒适中渐渐失去危机感,放下戒备,直到失去防抗;
3 会让你主动放弃成长。
尼尔·唐纳说过:“人生开始于舒适圈的尽头。”
有时候觉得要多出去走走,看看世界,但是当你出去了之后,发现还不如躺在家里看看电视睡睡觉,还不需要规划出去的时间分配、金钱数额等。
但是当你在家的时限超过你忍耐的时限时,你会越来越无聊。是家里不舒服吗?并不是,家里很舒服。
这就跟你很想吃麻辣烫的时候,吃一碗麻辣烫会觉得非常的满足,吃第二次的时候也会觉得还可以,当你第9天开始吃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这辈子都不可能吃麻辣烫了。
停留在舒适圈内,就跟天天吃麻辣烫一样,从好吃变成开始觉得腻,到开始不想看到麻辣烫。
其实麻辣烫还是一样的,但是你的心态已经变了,你需要其他的激励,但是又害怕其他的东西不好吃、不合胃口。
你只是不敢改变。
我们一直都在抱怨人生好无趣,每天做重复的工作也很无聊,自己的能力也没有什么提升……一边抱怨,一边做出计划,然后一如既往地“懒”着。
我有个大学室友,特别会吐槽。之前在一家装修公司做线上客服,刚开始工作时就开始在宿舍群里吐槽公司的同事怎么怎么样,公司的待遇怎么怎么样。室友都劝其换个跟专业搭边的工作,她不换,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来,又继续在群里抱怨吐槽,还计划着说要辞职,找个不受气的工作,然后怎么怎么样。
名人走出舒适区成功的例子
1、赵小兰,美籍华人。1963年随父母移居美国。2001年1月11日,时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提名赵小兰出任劳工部长。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亚裔妇女。
2、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在创业之初,俞敏洪并没有想着新东方能有今天,在新一期的《潘谈会》,他做了演讲,本文为他的演讲实录。
他回顾了自己大学时光,谈及了自己如何找到事业的方向。在创办新东方之前,对他的人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尝试着离开北大,不再混日子,走出了人生的“舒适区”。
3、“李宁”的创始人——奥运冠军李宁也是一个跳出舒适圈,转行做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的典范。在运动员生涯中,李宁号称“体操王子”,获得的金牌多达106块。
在辉煌时期,李宁在体育界意气风发,享尽荣光,他是全国人民心中的明星偶像,鲜花、掌声、镁光灯围绕在他周围。
但是,1988的汉城奥运会,李宁在最后一次比赛中意外失利,从吊环上摔了下来。随后,李宁宣布退役,那一年,他26岁。退役后,摆在他面前的路和很多退役运动员一样,不是做教练就是担任政府官员;
于是他选择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自此,李宁跨出了舒适圈,走上了一条崭新而艰苦的道路。
4、明代徐霞客,本衣食无忧,但是本着冒险家的精神和踏遍大好河山的理想,成为一名驴友,最终写成《徐霞客游记》。
5、曾在宁波大学就读的周志毅,他堪称时代的楷模12岁时因玩耍时触电而失去双臂,但凭着顽强的毅力学会了打电脑,发短信,打乒乓,写书法,他完全可以与心灵手巧的中学生媲美打乒乓时他把断臂和护腕连在一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