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邂逅初一作文5篇

关于邂逅初一作文5篇,第1张

邂逅,不经意间,就悄然而至,或回眸一笑,或嘴角微扬,或笑靥如花。在四季的轮回中,邂逅你的美。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邂逅 初一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邂逅初一作文1

“峰回路转,难改劈山之意,虎啸狮吼,岂可退却斩龙之势。细雨朦胧,山林伴清风共舞。”

——题记

春天,春天!那是生命新的开始,是白雪皑皑的冬天的告别,是大自然重新焕发活力的季节。在这年的新开始,我们又会邂逅什么呢

踏上轻盈的步伐,走在清晨的路上,我们感受着青涩的青少女对我们的问候。是的,许多文人雅士用精致的语言描绘着春,但我们只有亲身接触那鸟语花香,冰雪初融,繁花吐蕊才能切身地体会到春回大地不为人知的美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确,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扫去清晨的疲惫,赋予了万物蓬勃的生命力。这种别致的享受,那清新的空气夹杂着花儿的芬芳与泥土的气息,真是令人舒心。像母亲的手轻柔地抚摸着你,那么温暖,那么和煦。春天的柔风,真的把我们带入了大自然的仙境……

常言道“春雨贵如油”而我的感触却不是这样。韩愈先生曾经写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确,春雨就像一位细心的母亲,她缓缓地下着,轻轻地落着,生怕伤害孩子们,却还能慢慢的滋养他们。这倒是有点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味道。春天的雨是一位安静的少女,她从不惊扰的任何人。她不像其他雨那样倾盆,而是像蒲公英一样,飘向大地各处,滋润着大地,造福人类。

春天像小溪一样静美,美的像一幅画,说是春娇似锦真的不为过。在春天,让我们邂逅一份宁静和美丽,接受那细水长流的洗礼,开始美好的新生吧!

关于邂逅初一作文2

有一种相遇,只发生在举足抬眸间,只需短短的一瞥,便让时光冻结,岁月止步,便在我心里种下永恒的温暖和感动。

秋风已至,席卷了这座城。树叶青黄暗换,随风飘离枝头,留自己在路上黯然神伤。不知不觉,风已带有了冬的寒冷气息,总是喋喋不休地缠绕在我身边,嘲笑我瑟瑟发抖的身体。

我站在公交车站,翘首以盼车的到来。当它终于出现在视线里,我不由得长长吁了一口气。上了车,我在一位老奶奶身旁站定。看上去老奶奶年纪并不算大,白发中还夹杂着黑色的的发丝,她带着一顶青色小帽,面色红润,正微笑着看窗外的风景。停止了对她的打量,我开始享受车内的暖风,它驱走了我身上的寒意,让我感受到一丝温暖。与暖意格格不入的是我寒冷的指尖,指尖上还残留着寒风的气息,我用力地搓手,想把冷气驱逐出去。

突然,一只略显苍老的手握住了我的手。我惊异地看向手的主人,却是那位老奶奶,她正笑意盈盈地注视着我。她问:“你这孩子的手怎么这么凉,车里这么暖和,难道你还冷吗”我看着她那双慈爱的眼睛,此时,她眼中流露出的是满满的关爱。我猛然就想起了外婆,心中倏然一暖。我轻声道:“不是的,我的指尖常年冰凉,已经习惯了。”她露出一副了解的神情,拍拍我的手,像外婆一般叮嘱我:“要多吃饭,不要挑食,挑食哪会有好身体啊……”老奶奶对我说了很多关怀的话,那时那刻,我眼中盛满了她的慈爱,感受着从她指尖传递过来的温暖,心中对她充满了浓浓的感激之情。

告别老奶奶,我下了车。此时我已经浑然不觉秋风的凛冽了,因为心中装满了她传递给我的爱的温度。谁又会想到,陌生人给你的温暖会支持你度过一季的萧索呢!

我把这次邂逅装在心底,让她成为温暖我一生的美好回忆。

关于邂逅初一作文3

严冬,让人无法靠近,寒风呼啸,仿佛将一切生机席卷而去。但一次意外的邂逅,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冬天……

太阳仍躲在灰色的天幕后,不愿绽放光芒。一切,都如此的压抑。

我背着沉重的书包,迈着艰难的步伐,裹着厚重的大衣,走在回家的巷子里。寒风从我的领子钻进来,将我的脸庞吹得通红,我不住地埋怨这鬼天气,加快了步伐。

突然,我瞥见了一个火红的身影在巷子里的一个石缝旁摇曳,我好奇地伏下身子,细细地打量。那是一个蛮大的根茎,这朵鲜艳的小花孑然一身地挺立着,其他的花儿们或在茎上默默地凋零了,或落入泥里,或不知飘落何方。我默默地凝视着它——无比纤细的腰肢,四片火红的花瓣,风儿刮过,宛若火焰在风中飞舞、跳跃。如此瘦弱的花儿竟能在严冬里顽强生长,真是一个意外。

我被自己的想法突然惊“醒”,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在这儿驻足良久了,时间飞快地流逝,我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去……

此后每天中午,我都会来探望它,也许只是匆匆一瞥,抑或是长久的“谈心”。但随着愈变愈冷的天气,愈刮愈烈的寒风,我发现,你似乎已经渐渐弯下了腰,花瓣边沿也已慢慢萎缩了!我心急如焚,不知如何让你重展笑颜。

最终,这弱不禁风的花儿还是抵不住强大的严冬,在这尘世中凋零。

难道,我们的邂逅就此终止了吗

你在这寒冬里顽强地挺立着的,即使即将枯萎,仍将自己最美的身姿绽放在世间;你坚毅不拔的品格将永远铭记在我心间,你灿烂的笑脸将永远留在我脑海中;而你在寒风中屹立的身姿将永远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绽放,激励着我在逆境中坚定前行!

关于邂逅初一作文4

每当我翻开泛黄的书页,嗅到细微的书香,欣赏灵动的文字时,我那焦躁的心就会平静下来。书,是我生活中的调味剂。

八年前,我与书形同陌路,空有“无缘见面不相识”之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懵懂的我渐渐开始接触那些具有“香味”的方盒子。我也从那时起打开了书的大门,进入了自己的童话世界。

小学一二年级时, 童话 故事 是那样的诱人,在那些故事里,我仿佛身临其中,有时我会为白雪公主的不幸而伤心,有时我会为丑小鸭的蜕变而破涕大笑,有时我还会为阿凡提的机智而拍手叫好。

到了五六年级时,一些更丰富多彩的书走进了我的生活,《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古籍,这些可都是陪我度过黑夜的好伙伴。我欣赏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向往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七十二变,“玉带林中挂”的林黛玉柔情中带着一丝倔强,然而含泪葬花却是你凄婉的结局……

而现在,我喜欢上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书籍,鲁迅的《狂人 日记 》向我再现了旧社会“人吃人”的悲惨局面,从而让我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看到了保尔可歌可泣的一生,哪怕双目失明,纵然下身瘫痪,他还用自己的笔做着斗争。

现在的我与书有着不解的情缘,如同鱼之有水也。

幽幽书香,拂尘而来,我与书,就构成了整个世界。

佛曰: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而我与书就像轮回前世的恋人,易结不易解。

书籍,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点亮了我的精神世界,让我为你弹一曲高山流水,来纪念我们这普通又不平凡的邂逅。

关于邂逅初一作文5

暑假的一天傍晚,亲戚家为孩子办了一场升学宴。我们驱车来到了酒店前,接着移步到三楼的宴会厅。路上,凉风习习,解去了心中闷热之感,让人倍感轻松。

从电梯出来,需要经过一条长长的走廊,才能到达宴会厅。这条走廊被打造的十分美丽。一边是一面被粉饰得多姿多彩的墙壁,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由画框装饰好的小插画,使人油然而生一份艺术情怀。而另一边呢,则是沿路而立的玻璃,巨大的玻璃面将这儿与外面隔开,只有人的影子在上面摇摇摆摆地晃动。但这却不会影响人们的视野,透过那面透亮干净的玻璃,外面的草坪,一览无遗。

来到宴会厅的门口,那耀眼的黄便打在了脸上,眼睛就不由得被刺了一下。转过身来看,便看见眼前这番景象:

这是小作者当时实拍天域花园

天空被一片火红色渲染着,由低到高逐渐的变浅。红色发光体正在缓缓地下降。它如一只异瞳一样,似是在灼灼地看着我,而我的目光也紧贴着它。那只异瞳透彻又醇厚,渐渐地,你会沉进去,它好像就是有这种魔力能把人吸进去一样。它的光芒自始至终地向四周发散着,掩住了繁华,但它身后那高低起伏的青黛色的山峦,却遗世独立,不被任何事物所感染。这天空中啊,还飘动着几朵浮云,形状多种多样,又让人捉摸不透,用“奇形怪状”形容也不为过。这颜色呢,也大相径庭——低处飘动的云被这太阳所散发出来的火红的光染上了娇艳的红,如那一朵朵盛开的玫瑰一般,让人垂怜。再向上看,那些云也微微泛着红,如同那羞怯的少女羞答答的脸庞一样,好生可爱。而那最上层的云,就如同那措湖的天水一般,不染是非,静静地浮动着。

看着这么美的景色,我不禁失神。“美,真美!好,真好!”这是当时脑海里瞬间迸出的感受,虽言辞极简,但那种因为美带来的感动却久久不能忘却。

关于邂逅初一作文5篇相关 文章 :

★ 邂逅青春800字优秀作文5篇

★ 邂逅青春800字满分作文5篇

★ 邂逅青春1000字中考作文5篇

★ 关于邂逅的作文:邂逅每一个动人的瞬间

★ 关于雨中邂逅的500字作文

★ 关于邂逅的作文:邂逅琴声、浪花和你

★ 关于下雪的作文:邂逅这场迟到的雪

文房四宝中墨被古人称为金不换,墨被人称为"金不换"是因为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相关内容如下:

一、墨的珍贵和独特性

11墨的制作过程

墨是由某些植物或动物材料经过研磨、调配等工艺制成的。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含有大量松节油的松烟墨。

12墨的色泽和质地

墨的颜色通常为黑色,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会渐渐展现出深浅不一的层次感。墨的质地细腻柔滑,能够准确地表达细微之处。

二、墨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1书法与绘画的基础工具

墨作为传统绘画和书法的基本工具,承载着中国艺术的灵魂。它能够帮助艺术家表达情感、塑造形象,并赋予作品以独特的氛围和韵味。

22文人雅士的象征

在古代,学子们常常以墨为伴,墨汁与文人交融一体,象征了聪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因此,墨在士人之间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三、墨与"金不换"的含义

31墨的历史价值

由于墨制作的复杂工艺和珍贵原材料的稀缺性,墨的价格一直较为昂贵。因此,墨被赋予了"金不换"的称号,表达了它的珍贵和不可替代性。

32墨者,名士所贵

金不换还暗示了墨与名士之间的关联。在古代社会中,墨成为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士的象征,拥有墨意味着拥有知识和文化修养。

拓展知识: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包括笔、墨、纸、砚。其中,墨作为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金不换",彰显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了解墨的制作工艺以及它在绘画和书法中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历程。

墨的种类和用途也是绘画爱好者和学习者们所需了解的内容,因为不同类型的墨能够带来不同的效果和表现方式。

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和中国“新月社”,在不同社会、不同政局下,中西方两个文化圈,曾有过世界性的邂 逅

弗吉尼亚·伍尔夫,著名“意识流作家”,与她相关的话题有很多:她的同性恋倾向,她一次又一次的精神崩溃。当 然,还少不了那个“无限的才华,无限的傲慢,无限的激情”的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Bloomsbury)。

那个圈子,是英国一个松散的、经常聚会的知识分子群体,画家与美学家特别多,也有作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 任何熟稔西方艺术、经济或文学的人,都能在那里找到几个让他们心跳加速的名字:罗杰·弗莱、邓肯·格兰特、克莱尔·贝 尔、伦纳德·伍尔夫、梅纳德·凯恩斯、GL狄更斯、EM福斯特。而这个团体的核心,正是伍尔夫和她的姐姐、画 家范奈莎·贝尔。

当年,布鲁姆斯伯里的影响,已远远超出英国。20世纪的中国,以徐志摩、陈源、凌叔华等为代表的“新月社”, 就是以它为模板建立:诗人、作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常以沙龙形式聚会,出杂志,办书店。有意思的是,两个团体,虽远 隔重洋,却互相渗透,产生了联系。美国作家、学者帕特里夏·劳伦斯,新近出版的《丽莉·布瑞斯珂的中国眼睛》,便再现 了当年这两个中西方文化圈的“世界性邂逅”。 帕特里夏·劳伦斯不是第一个把“新月派”和“布鲁姆斯伯里”放在一起讨论的人。8年前,作家虹影的小说《K》 ,影射的也是那段中西交流的往事。书中提到了徐志摩、梁启超、胡适、林徽因、陆小曼等中国文人,但是她更看中那些缘起 缘灭和爱欲情仇。她大胆的情色描写,让整部小说看起来好像中国版《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时间,甚至为此惹上了官司。

作为研究比较文学的专家,劳伦斯的态度谨慎很多。为写此书,10年中,她不断往返于英国、中国和美国的大小图 书馆、档案馆。并前往中国采访当年的亲历者叶君健、萧乾、文洁若等人。书中所有细节,都援引了当事人的信件。以流言始 ,以文化终。“在布鲁姆斯伯里,流言也有着闪光的价值”。

在研究中,劳伦斯发现,把“布鲁姆斯伯里理念”带入中国的第一人,是徐志摩。1920年代初,徐志摩在哥伦比 亚大学求学。但是,美国式的政治并不对他的胃口,而英国自由而不激烈、保守而不顽固的学术氛围,却让他非常向往。当时 的剑桥,可谓“思想与智慧的宝库”,醉心于哲学与文学、仰慕伯兰特·罗素的徐志摩,决心放弃美国学业,到剑桥拜罗素为 师。那是1921年的9月。到达剑桥后,他宛如走进桃花源。日日与他敬仰的狄更斯、罗杰·弗莱、罗素等人同窗共读,漫 步康桥河畔。正是他们,把他带进了“布鲁姆斯伯里”。沙龙的氛围,让他如鱼得水。作为后辈,他谦卑,但充满智慧,无论 何时都侃侃而谈。

很多人知道,伍尔夫和范奈莎选择成员时有个标准——“不能忍受呆瓜一样的人”。一旦她们觉得某人“没劲”,就 毫不客气地拒绝再邀。但是,徐志摩在剑桥期间,一直和这个圈子走得很近。虽不能说他是其中成员,但至少不被排斥,或者 说,他赢得了他们的心。

徐志摩在布鲁姆斯伯里,有两个人最谈得来,其中之一是罗杰·弗莱。这个痴爱范奈莎一生,却只能作为她挚友的男 人,是画家,更是美学家。他对中国文物相当痴迷。于是,当徐志摩和他谈起中国青铜艺术时,弗莱顿觉相见恨晚。他说,在 他心中对周代青铜器有宗教般的敬畏。于是,两人一起讨论青铜传说——“铸匠与他的妻子,在关健时刻,不惜双双跳进熔炉 ,取得完美的阴阳配合。”之后,徐志摩赠弗莱中文名字“傅来义”。而弗莱,则写出一篇论文,成了西方讨论中国青铜艺术 最早的文字。

徐志摩另外一位好友,当算狄更斯。早年,他曾两次游历中国,之后便成了有名的“爱中国者”,常在家中穿一身不 知哪里弄来的品戴花翎满清官服,开口便是:“你们有所不知,前世我是地道中国人。”徐志摩离开剑桥时,曾送狄更斯一顶 黑色丝绸中国帽,狄更斯常在剑桥的庭院里散步,有风时,他都会戴上这顶帽子。

作为最早接触布鲁姆斯伯里的中国人,徐志摩回国后,便和友人创立了“新月社”。同样以文会友,同样试图超越政 治。在完全不同的两个社会,完全不同的政治局势下,出现了组成方式、审美立场都非常相似的两个团体。不能不说,徐志摩 是受了英国人的影响。 此后,布鲁姆斯伯里与中国的关系,转到中国:布鲁姆斯伯里的第一个后代,范奈莎的长子朱利安·贝尔,1935 年秋,应聘到武汉大学做英国文学教授。那时的朱利安血气方刚,以天下为己任,热衷辩论世界大事。在伍尔夫和她的政治学 家丈夫伦纳德·伍尔夫鼓励下,他认为“中国将发生影响世界的大事”。于是,他怀着“革命理想”,向那里出发。走时,伦 敦文艺界几乎全体出动,为他送别。

朱利安一心一意要到中国参加革命,他甚至备好了氰化钾,因为此前关于中国反革命的残酷报道颇多。然而一到武汉 大学,其薪水之高,待遇之舒适,都令他大吃一惊。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不久之后,他便把革命理想弃于一边,爱上了文学院 院长陈源的妻子、小说家凌叔华。

凌叔华,“新月派”才女,也是徐志摩的密友。他一生最机密的文件,包括日记,不放在妻子陆小曼处,却放在凌叔 华处。以至他坠机身亡后,无数人向凌叔华索要。由于凌叔华与徐志摩甚为亲近,朱利安还从英国要来徐志摩写给弗莱的英文 信,读后说“不过尔尔”,颇有醋意。

关于凌叔华的样貌,曾有人说她是“珞珈山美人”。而素以狂放、刻薄出名的女作家苏雪林,也对她大加夸奖,说她 容貌清秀,眼光常带着一点“迷离”,一点儿“恍惚”,好似生活于梦幻的诗人。

凌叔华的小说,典雅秀丽,被称为“闺阁派”。她与当时文坛的冰心、萧红、庐隐、冯沅君、陈蘅哲等,并称几大才 女。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在其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里,甚至认为,在创造才能上,其他几位都比不上她。“和冰心一样, 她写的,也是妇女和儿童的故事。所不同的,凌叔华一开始就显示出一种较成熟的感性和敏锐,潜力比冰心大。”

凌叔华之所以吸引朱利安,是她对美学的热情,包括文学与绘画。从她身上,他找到布鲁姆斯伯里的感觉。他甚至认 为,凌叔华在很多方面,都酷似自己的姨妈伍尔夫。于是,在给母亲的信中,他热烈地写道:“她是唯一可做你儿媳的人。” 众所周知,布鲁姆斯伯里的情爱关系一向混乱:才子们聚在一起,实践着他们的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和群恋。因而,从朱 利安的道德观看来,他与凌叔华的爱情无可厚非。爱情就是爱情。若因有夫之妇就不敢爱,反而是道德上的懦弱。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他没有预料的,东窗事发后,朱利安作为“丢尽面子的洋教授”,不得不从武大辞职,1937年 回到英国。之后,他曾在写给凌叔华的信中说,他们必会在英国重逢。只是上天再没给他机会。不久后,西班牙内战大火点燃 。朱利安不顾母亲和姨妈的反对,赴西班牙参战。在马德里守卫战中,德国飞机击中了他开的救护车,弹片切入胸腔,朱利安 重伤身亡。

当年,朱利安不仅试图把布鲁姆斯伯里的道德观带到中国。同时他也是一个热情介绍西方文学的教师。他的父亲克莱 夫·贝尔是普鲁斯特研究专家,因此他的英语文学课,竟然也教《追忆逝水年华》的英译文。他甚至建议把伍尔夫的系列作品 ,当作武大的指定教材。后来以翻译安徒生童话出名的叶君健,曾是朱利安最得意的门生。两人当时无话不谈。只是,晚年后 的叶君健,对于过往,避而不谈。

朱利安与凌叔华交往期间,也一步步影响她的写作方式。他对她说,“可以清晰、准确、如实地描写男女性事,而不 是神秘的或者隐秘的,要对所有体验直言不讳。”他还在凌叔华的手稿上,一遍遍进行修改。帮助她将小说译成英文,并推荐 到英国。 朱利安去世后,布鲁姆斯伯里与“新月派”之间并没有断了联系。他的母亲范奈莎与凌叔华的通信往来,一直持续了 16年。

凌叔华虽为小说家,但同样热爱绘画和书法。因此,也就和范奈莎有了更多话题。1946年10月,凌叔华带着女 儿离开中国去了伦敦。到英国后,在范奈莎的鞭策下,凌叔华画了很多中西合璧的作品——中国人眼中的英国风景。并多次在 欧洲举行画展。

除了与范奈莎保持联系,凌叔华和伍尔夫也在朱利安去世后,开始通信。伍尔夫给凌叔华寄去了自己的著作《自己的 一间屋》、《岁月》和《海浪》。她们探讨其中细节,凌叔华称伍尔夫为老师。之后,凌叔华把自己写的文章也陆续寄了过去 ,伍尔夫看后,称它们“与众不同,美丽非凡”。

伍尔夫告诉她:“孩子,保持那种神秘的异国感吧。无论何时,身在何处,都请用你熟悉的汉语思考,之后再译成英 文。这是你难得的中国特色。”在伍尔夫的鼓励下,凌叔华一直写了下去,即便身处战乱。她把自己的作品,一章章寄给伍尔 夫,陆陆续续十几篇。伍尔夫对每个章节一一评点。后来,凌叔华在战争中不幸弄丢了自己的手稿。伍尔夫手里,却有一份写 满批注的完整版。之后,在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的帮助下,凌叔华在英国推出自传《古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7936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1
下一篇2023-10-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