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时节过大年

大寒时节过大年,第1张

       大寒一般在一月二十号或二十一号交节。这块(1)时节在好多地方都不如小寒冷了,而且要过年了,各种传统习俗活动也多,是一年当中最为热闹的时候。

      大寒前后福建、台湾有做“牙”的习俗,祭拜土地爷,让他“打牙祭”,保佑招来顾客、广进财源。二月二为头牙,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腊月十六正好是尾牙。这一天,生意人家在祭拜土地爷的同时,要办酒席招待员工。白斩鸡是少不到的一道菜,如果鸡脑壳朝向哪个,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哪个。许多老板往往都把鸡脑壳(2)朝到自家个(儿)(3),好让员工、帮办些放心安心。我们遮合(儿)(4)不兴(5)做“牙”,只有“倒衙”的说法,指到了腊月十六官府停止办公并且封印,要等到来年正月十六才开衙理政。老百姓些就忙到置办年货了,准备过年。

      在我们这块榻榻(6)还有“乱岁”的说法,大寒过五天就进入二十天的“乱岁”。在这期间不用请先生择吉时良辰都可以在房前屋后随便动土、挖井打灶,把里里外外整治一新而不会伤到“太岁”(7)带来凶险。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好些榻榻有祭灶王爷的习俗,叫祭灶节。我们遮(儿)(8)好像没有,只晓得过了小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扬尘(9)整卫生,这可不是一件撇脱(10)的事情。先觑(儿)(11)到一块晴天,一大早吃过饭把锅碗瓢盆些收拾好,脑壳上戴顶草帽子或缠块围腰帕,用绑得有慈竹叶子的长竹杆从屋顶到墙壁一一清扫完了,再打整桌椅板凳、灶头和地下,最后还要把铺盖、罩子(12)些拆下来洗干净重新㩟好(13)、罩起。这些是一天弄不完的——那时候是没得洗衣机,也没有多余的铺盖罩子换洗的,黑晚夕(14)只能盖棉絮了。

      过年贴对子(15)贴门神都是包产到户以后的事了。直到现在,有些人家都还标得(16)对子该咋贴——最后一块字为仄生的是上联,平声的是下联;上联贴在面门的右边,下联贴在左边,状(17)简单的事都弄得来有些失了斯文。但不管家势(18)咋样,年饭总是要煮的。年三十早饭一过,一家大小就淘菜洗肉地忙吼(19)了,猪脑壳、坐墩肉、红鸡公、红白萝卜(20)、青菜这些是少不到的:猪脑壳和带尾巴(儿)的坐墩指一年有头有尾;大红公鸡属于祭祀的小三牲(21);红白萝卜是说日子过得来红红火火;整窝(22)的青菜会让来年财运不断。除了红白萝卜要切成大块的而外,其它的都要一齐放到一口大锅中用大簸箕闶(23)到浑(24)煮。煮好后把猪脑壳、坐墩和公鸡捞到漏筛(25)头晾起,青菜萝卜就连汤带水地舀到大的缸缸、盆盆头——好些人家要一直匀到吃拢(26)正月十五。

      大年三十吃年饭敬神祭祖这块传统习俗在破“四旧”(27)的年代也没有断过。杀大红公鸡时不像平时浪块(28)要接旺子(29),而是把鸡的“财气”(30)淋到钱纸(31)上再扯些鸡毛来沾起,三张一叠地分别贴到神龛、灶头、大门、猪圈那些榻榻,有些还要贴点来丁坝头(32)的果树上,起避邪、护佑的作用。年饭煮好后,先要端起猪头猪尾公鸡,点上香蜡钱纸依次到堂屋头敬天地祖先,到灶门先(33)敬灶神爷,到大门口、猪圈敬谢各方神灵,最后还要到祖坟去祭拜、上坟。

      团年饭上,家境好点的人家还要烘(34)一两根(35)鱼,炒点俏荤菜(36)。等祭拜完了,肉菜上桌,放过鞭炮或花炮(37),一家老小才围坐桌前,欢欢喜喜吃年饭。只不过有的是中午吃有的是晚上吃。那各时候没得啥子电视啊联欢晚会这些的,妈、奶奶在吃完年饭后,就把新衣裳跟娃娃些换起,发三两角压岁钱,炒些玉麦子(38)(有时还用黄糖(39)裹起灰面(40))、胡豆(41),免得初一没有零食吃。娃娃些一合(儿)出及(42)放几块花炮,一合(儿)又出及放几块花炮,算是守岁。现在,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在那个年代,我看晴雨表就是大年三十晚上的花炮声。年成(43)好的年份放花炮的就多,不好的时候就十二点左右那一阵子。记不得是八一年还是八五年那节子(44)了,总还(45)有两年那炮放得来通宵不停,而那正是改革开放初经济复苏最快,人们心头最乐活的年辰。

      大年初一的早上大都是吃汤圆(儿)有团团圆圆的意思。汤圆(儿)粉子早在年三十前就弄好了的,有些人家还提前蒸了菜叶馍馍、枕头馍馍(46)啥子的,用来自家吃和走人户(47)。初一最闹热的是鼓楼口、东门车站、塔子坝、西桥和南桥这些榻榻,除了卖花生胡豆萝卜干(儿)、甘蔗麻糖花带炮和耍狮子灯牛灯稀胡奇(48)而外,还有烧花炮(49),连天接地的爆竹声像是要把那合(儿)的贫穷与沉闷撵个精光。

      大年初二就开始走人户了。那各时候亲友间的联络、团聚,除了红白喜事(50)就在过年的走人户上头,哪怕只是一封饼饼(儿)两把挂面(礼品),在二三两烧酒(51)中摆哈家常话,偶尔玩哈没彩头的戴帽子(52)逗十四啥子的,有时还要在亲戚家住个一天两天的,自有一种生活的人伦乐趣。我小时候最巴连不得(53)的就是过年走人户,好耍又有拜拜钱(54),尤其是到五绵山上的舅公(爷)家及,还可以看资格(55)的狮子灯。

      “狮”出自梵文,最早为“师”。传于西域的狮舞最迟在晚唐出线在我们四川一转(56),四川大学博物馆中就有邛崃唐代龙兴寺出土的一尊立体石刻舞狮像。过年耍狮灯不仅有闹春的喜庆,也有驱邪的祈愿。舞狮有注重表情的文狮和长于杂耍的武狮,而民间的狮灯大多兼而有之。耍灯的前一天就有人敲着铜锣到各家各户送帖子,遇到有烧灯之类的要先商量好场地等事项。得(儿)天(57),狮灯随着“蛋丑,蛋丑,蛋丑蛋丑蛋蛋丑……”的锣鼓声挨家耍闹过去,各有花苑(儿)(58)可看。这家是“猴子夺蜂包”:主人家把礼信(59)用红纸包起挂到屋檐下或丁坝头的高树枝上,在狮子舔毛、打滚和举头和和尚的搞笑中,灯队搭成人梯由孙猴子爬上及取下礼信。另一家摆“天鹅抱蛋”:主人家用晒垫筒筒(60)竖在院坝中间,顶上是放有喜封(61)的大簸箕,狮子要在关头和尚、孙猴子的杂耍帮到之下爬到大簸箕头表演一番取走喜封。而“翻五台山”是最有“武”性的耍法:五张八仙大桌层层叠罗上及,顶上一张倒翻过来脚脚(62)朝上。狮子和关头和尚或孙猴子随到时快时缓的锣鼓声,边表演边攀爬而上,到顶了甚至还要在每只桌子脚脚上栽(63)倒立杂耍追乐,看得下面的人大气都不敢出,直到又盘绕而下引来一阵欢呼叫好!那最有文化味道的应该算“报门”,也就是主人家先把院门关上,狮灯队到了后要先对歌,唱赢了主人才开门接灯:

      问:锣鼓打得闹腾腾,请问门外是何人?

      答:你要问我啥子人,我们都是爱灯的人。

      ……

      问:半斤四两不须称,你的日子几丰登?

      答:好日子呢数不清,开开门来看耍灯!

      ……

      要说闹热还得要算最后的烧灯。烧灯都在黑晚上,开始前一般都要换成旧狮皮并用水浸湿。看灯的烧灯的都围在晒场或大的农家院坝头,不停地把点燃的花炮、斑竹花(64)往狮子身上丢。关头和尚、孙猴子或前或后地帮到狮子躲避和扫掉四面八方甩来的花炮些,在惊险刺激和大树银花当中一扫过去的秽气!

      不管狮子灯牛(儿)灯,还是幺妹灯马马灯,一般都要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收灯煞搁(65)。我猜这也许是方言中“收灯”一词的来历吧?

      今天是1月20号,大寒,眼看就过年了,难免就想起了小时候的那些好耍事(不过,今年的春节是在立春时节)。现在的春节旅游、嘉年华这些东西比那各时候洋盘高级到哪里跟(儿)(66)及了。但传统的年味也似乎越来越淡了,即便有春官送春游走耍灯啥子的,那行头作派也不对头,懒洋洋的锣鼓声中,弯腰驼背地舞弄几下就要打赏。如手钱给少了,还要当着店家人户嘟咙两句哪里还有点传统民俗、内敛斯文和文化时呢?

      这也许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然吧?其实,在网络和人工智能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很多人都难以回答清楚这块问题!

       注释: (1)这块:这个。(2)脑壳:头。(3)自家个(儿):自己。(4)遮合(儿):这里,这儿。(5)兴:时兴。(6)榻榻:地方。(7)太岁:这里不是指肉灵芝,而是道教信仰中太岁神的简称,是道教的值年神灵之一,一年一换,当年轮值的太岁神叫值年太岁(流年太岁)。太岁神在所有神中影响力最大,素有年中天子之称,掌管人世间一年的吉区祸福。(8)遮(儿):这里。(9)扬尘:指过去农村灶房等处墙壁,屋顶上吊起的灰尘。(10)撇脱:简单。(11)觑(儿):看的意思。(12)铺盖、罩子:被子、蚊帐。(13)㩟好:缝好。(14)黑晚夕:晚上。(15)对子:对联。(16)标得:不晓得。(17)状:这么,这样。(18)家势:指家境(的贫富)。(19)忙吼:指很忙,忙不赢。(20)红白萝卜:指胡(红)萝卜、白萝卜。(21)小三牲:指猪、鱼、鸡。大三牲是牛、羊、豕(猪)。(22)整窝:整棵。(23)园:盖,盖到的意思。(24)浑:整,全。(25)漏筛:篾条编的一种生活用具,有卷边,空隙较大。(26)拢:到。(27)四旧:文革时期提出破除“四旧”,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28)浪块:那样。(29)旺子:指凝结后的猪血,鸡鸭血等。(30)财气:指杀鸡鸭、猪时的鲜血。(31)钱纸:纸钱。(32)丁坝头:农村的院坝。(33)灶门先:农村的灶房。(34)烘:红烧。(35)根:条。(36)俏荤菜:佐以少量肉类的炒菜。(37)花炮:又叫花带炮,是一种在爆炸前带有一段礼花样的土制炮。(38)玉麦子:玉米。(39)黄糖:红糖。(40)灰面:指小麦面。(41)胡豆:蚕豆。(42)一合(儿)出及:一会儿出去。(43)年成:粮食的收成情况。(44)那节子:那段时间,那个时候。(45)总还:反正。(46)菜叶馍馍、枕头馍馍:菜叶馍馍是用糯米磨成粉后加馅在用洗干净的柚子叶包上蒸熟做成;枕头馍馍是用米磨成粉微发酵后做成,一般用玉米壳包上蒸熟,形状有点像枕头。(47)走人户:走亲戚。(48)稀胡奇:过街头的一种游戏,一个小盒子里装有许多,摇动手柄一张一张看过。(49)烧花炮:过年时分成两派,互相对甩对烧花炮。(50)红白喜事:指婚丧嫁娶。(51)烧酒:散装白酒。(52)戴帽子、逗十四:扑克牌和川牌的一种玩法。(53)巴连不得:正合意的意思。(54)拜拜钱:指走亲戚给的拜钱。(55)资格:很好,很好的。(56)一转:一带、周围。(57)得(儿)天:第二天。(58)花苑(儿):花样。(59)礼信:指打赏的钱。(60)晒垫筒筒:裹好的晒垫,像一个卷筒一样。(61)喜封:指封的打赏的钱。(62)脚脚:指桌子的四条腿。(63)栽:竖的意思。(64)斑竹花:用木碳、土硝制成的只燃不爆的一种礼花,一般装在斑竹筒里制成。(65)煞搁:完,结束。(66)哪里跟(儿):哪里。

腊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也叫“岁末”。

腊月有31天,在“大小月份”中属于是大月。

之所以会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这是由“腊日”演变而来的。

在古代,“腊日”是祭祀百神的日子。

因腊日是在十二月,所以人们就把十二月也称腊月。

不得不说,今年的腊月真是不一般,“冬二九”和“冬三九”都在腊月里,不仅如此,腊月还囊括了“小寒”和“大寒”,“除夕”和“春节”也在腊月,可想而知,这是多么不一般的存在。

如果是一部**,那里面的演员阵容可谓真的强大,有一句话叫做:“大半个娱乐圈的大佬全部汇聚于此,给观众打造的不仅仅是一部**,而是一场视觉盛宴”。

腊月,作为一年中最后的一个月,是家人团聚的时间,更是百姓举家欢庆大丰收的月份。

在这个月里,没有农活儿,几乎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事情,开始置办年货,张罗着要好好休息,好好和家人唠唠嗑。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南小年和北小年,即将到来。

分别在腊月二十三和腊月二十四。

从小年开始,就已经有了浓浓的年味儿,每家每户都开始杀年猪,制作香肠和腊肉,年货也在有条不紊的置办,就等着春节的到来。

之所以会有南小年和北小年的区别存在,那是因为我国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

众所周知,北方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官家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而南方远离政治中心,也就是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水上人家是在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浙沪地区,人们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等等,各地区小年的日期和习俗都有不同。

在小年的时候,按照习俗要“扫家”,和我们平日里简单的打扫卫生不一样,这一天的打扫会格外彻底。

还记得小时候的场景:爸爸和妈妈用长竹竿来作为扫帚的杆子,在前端严实的绑住扫把,这样就可以用来清扫房屋高处的“扬尘”。

因为早年的农村里并没有抽油烟机这么高档的厨卫用具,加上又是烧的柴火,时间久了之后,房梁这些地方就会被熏得黢黑,而且还有像蜘蛛网一样的黑色丝状物挂在屋顶上,看起来是真的脏。

在小年“扫屋”的时候,这些就是重点被清理的对象。

在“扫屋”的时候,要从东北方开始打扫,这又是什么讲究呢?深究之后发现,原因有两个:

原因一,由心中的信仰决定的。

正所谓“六十一甲子”,这是根据天干地支来进行推算的,以此为周期,周而复始,永不停歇。

古人认为:在“六十甲子”年中,每一年都会一个岁神轮值,统正方位,他们掌握着人间的祸与福,可谓权力很大的存在。

在壬寅虎年里,值年岁神为寅岁君,主东北方。

所以,打扫屋子的时候,一定要先从东北方开始打扫,这是对寅岁君的尊敬。

其实,在爸爸妈妈口中还得知,在小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仅要把屋里屋外收拾干净,还要祭灶神,也就是灶王爷,目的是送灶王上天述职。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还会对着猪圈祭拜,希望神灵能够保佑家里的牲畜都健康长大,不要出问题。

灶神,土地神,掌管牲畜的神灵都在祭拜之列。

也有说法:小年诸事不避,百无禁忌。

打扫屋子,不仅能够给生活在里面的人一个干净舒适的居家享受,还寓意着把一年的晦气和霉运都扫地出门了。

结语

祭拜神灵,以此来祈福,这是老祖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慢慢的,就把很多习惯变成了传承,成就了一个文化习俗。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持尊敬的态度,很多事情都是古今通用的,要有敬畏之心。

比如老祖宗定下来的“二十四节气”,在农事生产上,依然发挥着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对于老祖宗的一些忠告,我们还是应当放在心上,仔细去揣摩和品味,取其精华,为己所用,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文中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过了腊八就是年

01

大寒时节的气象特色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就是每年阳历的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的时候。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说:“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可见,大寒有两层意思,一是相对于小寒而言,二是大寒期间天气冷到了极点,故谓之“大”。

“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而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比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个时节的平均气温多为6 8 ,比小寒高出近1 。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02

大寒的节气 养生

关键字:防寒保暖

宜食:生姜红糖水

慎防:预防呼吸道疾病

保健:尽可能晚起

03

大寒的传统民俗

大寒是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民间有“过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说法,这个“年”指的是农历新年。因而此时的一些民间习俗都透着浓浓的“年味”。

祭灶

大寒期间,腊月二十三日为祭灶节,又称“交年”或“小年”。旧时,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像。

传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察每家每户平时善恶的神,每年岁末便会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玉皇大帝会给各家以相应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后三样是为载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溶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灶神像的两侧一般都贴着对联,上面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俗语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之说。在岁末卖年画的小摊上,也卖灶王爷的画像,以便在“接灶”仪式中张贴。画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国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以示男女授受不亲。也有的地方对灶王爷与灶王奶奶一起祭拜的,便不存在“女不祭灶”这一说法了。

喝鸡汤、炖蹄髈、做羹食

大寒节气已是农历四九前后,南京地区许多老百姓家里仍然不忘传统的“一九一只鸡”的食俗。做鸡一定要用老母鸡,或单炖,或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在寒冬季节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实在是一种享受。

然而南京更有特色的是腌菜头炖蹄髈,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吃法,小雪时腌的青菜此时已是鲜香可口;蹄髈有骨有肉,有肥有瘦,肥而不腻,营养丰富。腌菜与蹄髈为伍,可谓荤素搭配,肉显其香,菜显其鲜,既有营养价值又符合科学饮食要求,且自家制作十分方便。

到了腊月,老南京人还喜爱做羹食吃。羹肴各地都有,做法也各不各不相同,如北方的羹偏于黏稠厚重,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则取南北风味之长,既不过于黏稠或清淡,又不过于咸鲜或甜淡。南京人冬日喜欢食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取材容易,食材可繁可简,可贵可贱,肉糜、豆腐、山药、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热乎乎的羹,配点香菜,撒点白胡椒粉,吃得浑身热乎乎的,用以抵御寒冷再好不过了。

吃糯米

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有大寒吃糯米的习俗。这项习俗虽然听起来简单,却蕴含着老百姓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因为进入大寒之后,天气会非常的寒冷,糯米是热量比较高的食物,有很好的御寒作用。

蒸腊米

天津地区的人们会在腊月最寒冷的时候蒸腊米。所谓蒸腊米,就是在大寒时节,家家户户会拿出一些上等好米洗净蒸透,然后铺摊在芦席上,等米冷透后晒干,最后装进干净的瓷缸内储存,即使放上几十年也不会坏。据说夏天吃这种米可以免泻痢;而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食用蒸腊米,对脾胃大有益处。

腊八节

腊八节是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 历史 和文化。

04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最早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感谢祖先才举办的,后来逐渐演化成了纪念释伽牟尼的宗教节日。夏代把腊日叫做“嘉平”,商代把腊日叫做“清祀”,周代把腊日叫做“大蜡”。因为这些节日都在十二月举行,所以把这个月称为腊月。《说文》中是这样记载的:“冬至后三戊日腊祭百神。”这就说明冬至后第三个戊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的缘故,腊日就变成了十二月初八,一直延续到现在。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深山中修行,静坐了整整六年,他饿得骨瘦如柴,曾经想要放弃,就在这时候正好遇到一个放羊女子,送给他乳糜,他吃了之后就盘腿坐在了菩提树下,在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这一天因此有了佛道节日。后来就与“腊日”融合,成了“腊八节”。

腊八习俗之祭祀

腊月祭祀最早的时候人们是为了庆贺农业丰收,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节庆,后来逐渐变成了一种祭祀祖先的活动。《礼传》记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祭祀的对象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水庸神水沟、先啬神神农、昆虫神。

05

腊八饮食之腊八粥

在腊八节这一天,最重要的一个食俗就是喝腊八粥。我国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 历史 了,最早开始于宋代。到了清朝的时候,喝腊八粥的风俗流传更加广泛。在民间,家家户户合家团聚在一起喝腊八粥,有时候还会赠送给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款式很多,品种齐全。人们会在腊八节的头一天晚上就准备腊八粥的一切材料,然后用微火炖上,一直炖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做好,就等着这一天全家一起分享。

06

大寒的 历史 文化

大寒三候

我国古代把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到了大寒时节就可以孵鸡了,像鹰隼之类的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一个时间段,它们会盘旋在空中到处寻找食物,到了年末的时候,水域中的冰会一直冻到水中央,那是最结实、最厚的时候。

诗词欣赏

大寒时节天气寒冷。这个时节的 历史 文化多与寒冷相关,诗人通过这个特点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村居苦寒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这首诗分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他们是多么痛苦呵!后一部分写自己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作者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大寒出江陵西门

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这首诗是作者在大寒节气里的借景抒情之作。骑马出城,面对一片苍茫萧条的景象,心中不仅没有悲凉,反而涌起一腔豪情和感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8077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1
下一篇2023-10-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