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长孙出生于贵族家庭,她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皇室后裔。从遗传的角度来说,皇后长孙一定有高贵的气质,可以大大提升一个人的外貌。那么长孙皇后长什么样呢?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史书没有直接描述长孙皇后的长相,但是从其他的记载和可以推断出长孙皇后的长相。皇后长孙有四分正经的官员,而张清秀的脸上却有着淡淡的贵族气质。她非常苗条,皮肤细嫩,嘴角挂着微笑,她的孙子,女王,集所有的美貌于一身。
她不仅有外在的气质,还有美丽的外表。因为长孙皇后的父亲是将军,英气逼人,英俊潇洒,是当时有名的帅将军。虽然没有
皇后孙子不仅继承了爸爸妈妈的优秀基因,自身也发育良好,是个校花。皇后长孙有个哥哥,哥哥也是风度翩翩,风度翩翩。皇后孙子一家四口当时都是美女帅哥。所以,即使历史没有详细记载长孙皇后的长相,也可以通过遗传学推断长孙皇后一定是个美女。皇后长孙继承了她家族中美丽的基因。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是怎么结合的?
长孙皇后是长孙盛最小的女儿。因为她很聪明,长相甜美,孙家人仍然非常重视她的婚姻。他的叔叔,欣赏唐元的妻子,觉得她所培养的孩子一定很优秀,于是他敦促常与唐国公订婚。长孙生原本想把小女儿许配给李世民,但长孙生不久就去世了。
后来石的哥哥无极因为知道了这桩婚事,终于被无极给娶了。
大业九年,13岁的与16岁的结婚。婚后两人感情很好,石又懂事又有才华,很得赏识。到了怡宁二年,李渊做了皇帝,封为秦王,的妻子为秦公主。此后,当秦宫与东宫的矛盾激化时,作为前朝公主的侍站在丈夫身边,默默支持他。在玄武门事件中,无论是还是士兵都没有想到会出现在城门口鼓舞士兵。最后,当成为唐太宗时,成了皇后。
长孙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贤明皇后之一。她帮助李世民协助后宫。在长孙家族最强大的时期,她毅然让哥哥退位,但当李世民想封孙昌无极时,长孙皇后拒绝了。长孙皇后在约束外戚方面做得很好。公元634年,与唐太宗到九成宫避暑期间,长孙皇后病重,李世民派和尚为她祈福保命。然而在贞观十年后,长孙孙皇后孙终于因为气病复发而去世。
水中重孙皇后形象分析。
上善若水,著名网络小说作家。她的小说《长孙皇后》取材于历史上真正的长孙皇后的故事。也是一部穿越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叫若水的孤女,是十叔,穿越到长孙皇后的故事。若水经过了皇后长孙,也因为她的关系,改变了很多历史,兄弟姐妹之间什么都没发生。
如果水月是后人的后代,那么她知道在长孙皇后时代发生了什么。借助她自己的历史知识,她使许多曲折没有发生。虽然改变了历史,但还是成为了前史记载的一代圣贤。
虽然这只是一部网络小说,但它描述的很多事件都是真实的。许多发生在皇后孙子生活中的事情都被记录了下来。上善若水正是基于这些想法和自己的想法完成了这部小说。并没有完全偏离历史的轨道。长孙皇后36岁英年早逝,这对于很多热爱长孙皇后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悲剧,于是上善若水改写了故事,在小说中给长孙皇后一个完美的结局。她的儿子都是英雄和强大的,她的女儿是美丽和和平的。长孙皇后和她的丈夫李世民也相爱了一辈子。皇后长孙帮助李世民下台东突,帮助他在宫中安慰大臣的家人,成为他真正的妻子,在皇后长孙的改变下间接改变了很多人的结局,所以这部小说可以算是一个完美的大团圆结局。长孙皇后,历史上又称文德皇后,为李世民生了三子四女,她的儿子李治就是后来的唐高宗。
揭示长孙皇后是怎么死的。
自从长孙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后,他们一直恩爱有加。当李世民是秦长孙皇后或秦公主时,唐国公府与东宫太子之间的矛盾加剧。作为秦国的公主,长孙皇后没有让李世民独自面对,而是选择在其他方面帮助李世民。他的做法也赢得了李世民的喜爱。直到玄武门事件,李世民一直称赞长孙皇后是他的好妻子。
这么有名的女王,最后也难逃痛苦。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和唐太宗去九成宫避暑,不料就在这期间,长孙皇后病重。唐太宗很担心,想大赦天下以换取长孙皇后遗体的恢复,但这是政治事件。长孙皇后拒绝同意,因为她不想因为自己的私事干涉朝政。李世民别无选择,只好请和尚为长孙皇后祈祷。好在这一次,皇后长孙恢复的很快。但贞观九年,长孙皇后的生母赵国夫人去世,李渊也在此期间去世。双重的悲痛又一次压垮了皇后长孙的身体,诱发她之前的晕机再次复发。因为他们之间的祈祷使长孙皇后康复,这次李世民为了天堂的福祉重建了300多座寺庙。但这一次,上帝没有再给皇后孙子带来好运。李世民遵照长孙的遗愿,在昭陵哀悼并去世。
看看长孙皇后短暂的一生。她13岁时嫁给了李世民,直到36岁时因病去世。经过20多年的爱和知识,她不愧为一个贤惠的女王,受到李世民的高度尊重。
《爱孙不醉的女王》小说导读
是一部著名的网络小说,后来作为一本书出版。小说主要改编自《史记曾孙皇后》,很大程度上还原了曾孙皇后的真实场景。
这本书也重塑了谜一样的皇后长孙,赋予了她饱满的血肉和独特的精神。小说一诞生,就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追捧。它的作者卢静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网络作家。她凭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以及对皇后孙子的理解和喜爱,完美地完成了这部小说,带给人们无限的视觉享受。
孙昌原本是历史上一个才气横溢、贤惠懂事的怪姑娘,这主要是她的家庭环境使然。北魏皇族姓孙昌,其父长孙生自幼与唐国公订婚。当她十三岁时,她嫁给了李世民,长孙皇后依靠自己的政治才能全心全意地支持李世民,帮助他获得一切可能的援助。无论发生什么事,她都毫不犹豫地站在李世民一边,让李世民尊重和欣赏她。而且长孙皇后很有才华,她编的《爱无醉—长孙皇后》成为了后世女性的行为准则和榜样。据说,有一次她在花园里游玩时,一时冲动赚了《女则》英镑,这让李世民大吃一惊。这首曲子一直流传至今。
结合实际历史情况,作者生动的构思和出色的文笔,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长孙皇后。可惜皇后嫉妒心强,35岁就去世了,留给人们无数的谜团和遗憾。
大唐皇后长孙是个什么样的人?
孙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因其温柔敦厚,深受唐太宗喜爱。
皇后孙子从小喜欢读书、下棋、书画,样样精通。虽然她出生在一个官员和部长的家庭,她的父亲,常孙胜,从来没有纵容她,教育她很好。所以,昌皇后很会为人处事,在文学和书法方面也是如此。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地方!
在她嫁给李世民后,长孙皇后作为一个皇后,在生活中选择便宜和实惠的东西,并尽可能多地购买。但如果是给唐太宗的东西,她会一再选择。唐太宗的日常生活温柔体贴,无微不至。在宫里,她和宫里的妃子相处得很好。
长孙皇后从不干预国家大事。第一,她觉得作为妻子,应该守本分,守妇道,不该谈国事。第二,她相信李世民的治国之道和处事之道。因此,每当李世民回家告诉她这个国家的情况时,她总是拒绝认真倾听。
因为李世民害怕他不能照顾自己,所以无论他去哪里,长孙皇后都会紧紧跟着他,一直照顾他。有一次,皇后长孙随唐太宗外出避暑,不幸染上了一种疾病。喝了很多药后,她还是没有好转。她的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当时唐太宗不在,一直是她的儿子李承干在照顾她。为了不打扰唐太宗处理政事,长孙皇后让儿子一直隐瞒病情。但后来被唐太宗知道,他深感痛心,带着长孙感动。
《长孙皇后》 文 / 隽涓
上马能战下马能谋的长孙皇后。
嫁给了绝世帝王的长孙皇后。
最后却写女则成为一代贤后的长孙皇后。
这样的人的内心必然是丰富迷人,值得探究的
《隋唐红颜录》 文 / 无垢
秦叔宝、罗成、宇文成都···隋唐英雄大家早已熟识
但那个年代的红颜,也让你感动
远嫁突厥,葬身异域的千金公主
命犯桃花,生死流离的萧皇后
嫁给新朝王子的亡国公主
绝然夜奔的红拂
率领千军万马的平阳公主
还有,大唐最伟大的长孙皇后
当你为明成皇后、长今感概的时候,要知道遥远的隋唐,早有一群红颜,让你感动
〈一剑倾情玄武门〉 作者:柳岸风
,
这是一剑倾情三部曲第一部魂断玄武门
我喜欢唐朝
更喜欢写唐朝的故事
更喜欢唐朝那诗一般的年代
那里有无数动人的故事
更有无数灿烂的明星
爱情\友情\亲情----万水千山总是情
英雄\才女\剑客写下了一幅壮丽的诗篇
历史是人写的,小说是人编的,正史,野史谁又说得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呢
历史只是背景,大家娱乐就好
《唐朝第一后》 作 者:舞文
内容简介:
记得小的时候看《唐太宗李世民》,他对那个隋朝的公主——也就是后来的杨妃,可谓一往情深,用情之深让我感动。但最感动的是他的娘子——唐朝的第一位皇后——长孙氏。只记得一个镜头,那就是她手拿缝衣针缝补衣服,深情的唤了一声二哥
大唐国后——长孙皇后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我乃是大隋朝骠骑大将军燕侃的曾孙女,其祖父乃左武侯大将军燕荣,以为我的家世,必是提亲的人很多,可是生于乱世却不可避免,遭受猜忌,家里被人诬陷,皇帝下诏诛九族,我被师父收养,但是我没想到是师父竟然是孙思邈。时间过得很快,大唐建立了。
去师姐那里,我遇见了他,我的无忌哥哥,让我心动,我师姐又是罗成将军的夫人信盈。还有女子,知道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他妹妹大唐秦王妃,也那个祖父常说的名满洛阳城的女子,我瞧见她的样子是那么的好的,那么的有韵味,只是这回是身体不是,我将所学的慢慢的用,治疗她,无忌哥哥很感激,可是我的条件是让他娶我,在所有女子中必然会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想离。”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可是长孙王妃看到无极哥哥对我的想法,只是一味的劝说我,就连师姐也一样,在权衡下,我答应王妃的要求,嫁给了秦王。
我的婚礼和隆重,新婚之夜很甜蜜,秦王是喜欢我的,在我进门之前,有杨孺人,我那是还是贵人的身份。
一次……
大唐之长孙皇后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贞观九年,六月。
御花园牡丹似锦,数不胜数。
“雅涵,帮本宫把琴拿来。”我独自坐在亭中,欣赏着这洁白无暇的牡丹。我最偏爱忘忧草与牡丹。
“娘娘,琴拿来了。”雅涵把琴放好,便下去了。这么多年,雅涵一直跟在我身边,她最了解我了,深知我弹琴时不喜欢有旁人在场,便让远处的宫女太监们都退了下去。
“人亦走,花依旧,香满空,水照流……”
“二哥,”女孩落泪了,“我想爹爹了。”“不哭不哭,”男子擦去女孩的眼泪,“二哥吹箫给你听。”男子吹了一曲后,说:“我从不吹给别人听,但你是例外。”
突然,出现了一个老伯,他看了看俩人:“男尊女贵,手帕连情,六宫粉黛,万物尽掌!”说完,看了看俩人,便扬长而去。
“观音婢(长孙皇后的小字)!观音婢!”我知道,一定是他——君临四海的天可汗!
“世民,今日怎么这么早?朝中大事忙完了?”
“今日没什么事,所以早些过来陪你。”他搂我入怀。
“世民,还记得当年的桃园么?”我想与他一起回忆……
大业九年,年仅十二岁的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婚后长孙氏回永兴坊省亲,舅舅高士廉的小妾张氏在长孙氏居住的地方看见了一匹高头大马,而且鞍勒等物准备得一应俱全,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于是高士廉令人占卜了一番,占卜的人说:“此女贵不可言。”果然不出所料,不久之后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元武德,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册封其妻长孙氏为秦王妃。
武德二年,秦王妃长孙氏与李世民的长子诞生于承乾殿,故以此殿为名,取名李承乾。不过承乾有着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所以此二字虽为宫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时却有着无比深意,是以“承乾”一名当为唐高祖为这个孙子亲赐。
武德三年,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第二子,取名李泰。同年六月,李承乾与李泰分别被册封为恒山郡王与宜都郡王。
武德四年,长孙氏为李世民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丽质——天生丽质难自弃,单从这名字中就可想见李世民对这个宝贝女儿的喜爱之情。同年,唐高祖又将宜都郡王李泰进封为卫王,加授上柱国,以继李元霸之后。原本作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后的爵位原本最高不过是从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渊却将其封为了正一品的卫王(而不是从一品的嗣卫王)并授予上柱国的勋官,这对李世民一家来说是莫大的恩宠。
这一年的七月十日,唐高祖废五铢钱,发行开元通宝。唐高祖特别准许李世民可以自己铸三炉的钱,据唐玄宗时的大臣郑虔所说,欧阳询奉上蜡样时,王妃长孙氏曾不小心在蜡样上留下了一点指甲的痕迹,于是开元通宝铸造完成后上面便有了一缕“掏文”。
武德五年,李世民将长孙氏的侄子、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任命为长子李承乾的侍读。
武德七年,唐高祖将恒山郡王李承乾徙封为中山郡王。而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将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儒学大师双双任命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令他们教导李承乾儒学经典,同年,李世民又将长孙氏的另一个侄子,也就是长孙家庆的胞弟长孙祥任命为李承乾中山王府的功曹。
又因为妻子长孙氏的身体不太好,李世民在经过太原的时候想到妻子曾经在玄中寺聆听钟声并修葺寺庙一事,便特意到玄中寺拜会寺中的高僧道绰大士,供奉了大量珠宝,以此为妻子祈福。
随着大唐江山的统一,李世民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京城,又因为功高震主,秦王府与太子李建成的摩擦积怨也日渐加深。长孙氏便充分发挥了自己身为女眷的优势,时常进宫侍奉高祖与他的后宫嫔妃,尽力弥补彼此之间的嫌隙。
武德九年,秦王府与东宫的局势越来越紧张,长孙氏与房玄龄“同心影助”,共同辅佐李世民。最后,李世民为了自保不得不率先带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人在玄武门埋伏,长孙亲自为将士们分发盔甲,勉励众人,将士们都感激万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成功诛杀了李建成与李元吉后,被唐高祖立为皇太子,而长孙氏也被册拜为皇太子妃。
八月二十一日,唐太宗登基后的第13天,就将自己的妻子长孙氏册立为皇后,并追赠自己的岳父长孙晟为司空、齐国公,谥曰献。十月癸亥,又立嫡长子中山郡王李承乾为皇太子。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玄武门之变中功勋第一的长孙无忌袭爵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又因为长孙无忌与自己年少时就是好朋友,如今又是外戚与功臣的双重身份,唐太宗对他格外重视,经常让他出入自己的居室之中,又授予了尚书右仆射的要职。三月癸巳,长孙皇后举行了亲蚕礼。
同年,长孙皇后的叔父长孙敞因为受贿被免官,唐太宗却因为长孙敞是妻子叔父的缘故,经常命人送绢给他,供他开销,不久又让他以宗政卿的官衔退休,又加授了金紫光禄大夫的散官,以及正二品平原郡公的爵位。
十二月,长孙皇后的异母哥哥薛国公长孙安业与李孝常、刘德裕、元弘善等人谋反事泄,按罪当死,但长孙皇后却流着泪向丈夫求情:“安业之罪,万死无赦。但他早年将我和母亲赶出家门,此事天下皆知,如果杀了长孙安业,世人必然会认为我是仗着陛下的宠爱报复兄长。”于是别的主犯全部被诛,甚至李孝常的几个儿子也因连坐全部被杀,惟独长孙安业得以免于一死。
贞观二年,长孙皇后反对哥哥长孙无忌担任要职,常常对丈夫说:“我身为一朝皇后,尊贵已极,实在不愿兄弟子侄都在朝廷之上。汉朝的吕家和霍家外戚正是前车之鉴,希望陛下千万不要任命我的哥哥为宰相。”唐太宗一开始并没有听从妻子的意见,坚持给了长孙无忌高官厚禄,于是长孙皇后私下让哥哥主动辞去这些职位,直到唐太宗最终不得不答应,只加封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长孙皇后这才喜笑颜开。
五月,卫王李泰改封越王。李泰因为是长孙皇后所生的缘故而宠冠诸王,唐太宗令其遥领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竟然有22州之多!比同时受封的亲王封地多了近两倍。
六月庚寅,长孙皇后在丽正殿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李治,唐太宗欣喜异常,不仅大宴五品以上的官员,赐帛有差,还下令只要是在这一天出生的人都可以领取粮食。据说就在李治出生三天后的“洗三朝”时,长孙皇后将当年丈夫从晋阳宫中得来的玉龙子与缀满珍珠的朱红襁褓一并赐给了这个小儿子。从此,这枚“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的玉龙子就成为了唐朝的吉祥物,由皇帝们代代相传。
同年,长孙皇后的长女,年仅八岁的李丽质被册封为长乐公主,食邑三千户。
贞观五年正月庚戌,唐太宗封长孙皇后之子李治为晋王。同年,唐太宗召法师元琬于苑内德业寺为长孙皇后写藏经。
贞观六年,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特所钟爱的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特别下令让有司准备比长公主多一倍的嫁妆,然而不久之前御史大夫韦挺刚刚上表批评过时风:“今贵族豪富,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唯竞奢侈,不顾礼经。……若不训以义方,将恐此风愈扇。”结果唐太宗竟然“顶风作案”,要为自己的爱女准备的嫁妆甚至比长公主还要多许多,此举自然而然招徕了魏征的严厉制止。
魏征认为嫁妆比长公主多一倍不合礼法,极力谏止,唐太宗下朝后将这件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感叹道:“我知道陛下器重魏征但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今天才知晓原来魏征果然是于社稷有益的肱骨之臣,而魏征作为臣下却能够秉直上谏,这份品行实在是难能可贵。”于是下旨赏赐了二十万钱与四百匹绢给魏征,并特意嘱咐道:“我希望郑公能够一直将这份敢于直谏之心保持下去,认为不对的就直说,不要因为君臣之礼而有所讳言。”
三月,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到九成宫避暑。四月癸卯,夫妻二人在散步时,发现丹霄殿西面有片土地略感湿润,于是用手杖通导,即刻便有泉水涌出,随即用石槛围住,将之引伸为一个水渠。又因泉水出自丹霄殿之西,唐太宗便在丹霄殿置酒宴请诸位大臣,并赐帛各有差。而由魏征撰稿、欧阳询正书的《九成宫醴泉铭》,记叙的正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散步时发现醴泉的这件趣事。
几个月后,长孙皇后所生的小公主满月,唐太宗十分欣喜,大宴群臣于丹霄殿。九月丙申,太子李承乾来九成宫朝见,唐太宗高兴之余大宴东宫官属,又赐帛各有差。
十月乙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自九成宫回到长安,唐太宗亲自侍奉太上皇李渊,与长孙皇后一起献上饮食服饰等,直到夜深了才离开。唐太宗想要亲自送太上皇回去,太上皇不肯答应,让太子李承乾代为相送。
贞观七年,在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后,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爱女长乐公主出嫁,而驸马不是别人,正是长孙无忌的嫡长子,未来的赵国公,现在的宗政少卿长孙冲。同年,长孙皇后的幼子晋王李治遥领并州大都督一职,那么并州又是什么地方呢?
根据史书的记载,并州即太原府,也就是说李治得到的是太原这块封地。但凡对唐朝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知道,有唐一代,太原贵为北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可谓是地位全面超然。因为太原不仅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更是李唐的龙兴之地!而唐太宗却轻描淡写地将晋王这个封号给了李治,又将地位如此独特的太原封给了他,唐太宗对妻子所生的这个小儿子的宠爱之心也由此可见一斑。
同年,越王李泰也在遥领鄜州大都督及夏胜北抚北宁北开五都督的同时,又被授予了左武侯大将军、雍州牧等职位,而在别的同龄皇子已经远赴封地上任的时候,李泰不仅仍旧留在父母的身边没去封地上任,唐太宗甚至还下令让他搬进武德殿居住。
贞观八年三月甲戌,太上皇李渊在两仪殿大宴西突厥使者,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亲自奉上膳食以及衣物等,全部都是奇珍异宝,长孙皇后又亲自为唐高祖梳头,为他戴上冠冕,并感慨道:“至尊年事已高,头发都全白了。”众人无不伤感流涕,一家人如同寻常百姓一样。
庚辰,长孙皇后与唐太宗一起驾幸九成宫,一天夜里柴绍匆忙前来上报说有急变,唐太宗不得不穿上盔甲离去,而同床共眠的长孙皇后虽然正抱病在身,但也坚持要一同前往,宫人纷纷劝止,长孙皇后却说:“陛下如此震惊,我又如何能够安心养病?”
贞观九年三月,长孙皇后举行了亲蚕礼。同年长孙皇后身体不适,唐太宗担忧之下接连请了昙藏法师、法常法师等诸位得道高僧进宫为妻子受戒祈福。后来昙藏法师逝世于会昌寺,长孙皇后与太子李承乾皆派人前往为其吊丧,唐太宗又下诏安葬了昙藏法师。法常法师也因为为皇后受戒的缘故,得到唐太宗的旨意有幸成为了空观寺上座。
贞观十年,随着长孙皇后病重,李承乾为母亲的病情十分忧心,想要大赦天下以此为母亲祈福,但长孙皇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说道:“死生有命,非人力所能改变的。何况赦免囚犯是国家大事,崇尚佛教又是陛下所不为之事,怎么可以因为我一介妇人而乱了天下的法度呢?”承乾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了房玄龄,唐太宗与朝中大臣十分感慨,大臣们纷纷请求大赦天下,但是长孙皇后坚决拒绝了大赦一事。
唐太宗虽然不忍违逆妻子的意思,没有大赦天下,但是却另辟蹊径,想到了用别的方法来为爱妻祈福。
四月,唐太宗下诏说:“皇后虚风日久,未善痊除,修复废寺,以希福力,天下三百九十二所佛事院宇,并好山水形胜有七塔者,并依旧名置立。”唐太宗下令大修天下392所废弃寺庙,希望佛祖能够保佑妻子早日康复。相州的修定寺,益州的善寂寺,皆是因此得到修复的寺庙,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此亲自撰写了《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一文并流传至今。而明明崇尚佛教本是自己所不为之事,但是为了从死神手里抢回妻子的生命,唐太宗还是为了。
然而,尽管唐太宗想方设法想要从死神手里将爱妻的生命夺回来,却天不遂人愿,这一年的六月己卯,长孙皇后抛下了少年时代相伴至今的丈夫,抛下了刚刚弱冠的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抛下了出降不久的爱女长乐公主以及更为年幼的4个儿女,崩于长安太极宫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
长孙皇后盛年而逝,留给丈夫、儿女的是无尽深重的哀痛。唐太宗面对妻子的离世悲恸万分,诸位皇子公主也悲伤异常,尤其是晋王李治,哀慕感动了周围的人,唐太宗亦十分心疼,于是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举动: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一双儿女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亲自抚养皇子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亲自抚养公主的皇帝!
试想中国上下五千年有过多少位皇子,有过多少位公主,又有几个能有这份殊荣被皇帝父亲亲自抚养?而长孙皇后的儿女并没有因为母亲人走茶凉,反而享受到了这等殊荣,这实在是唐太宗这个性情中人情之所至下的惊世举动!
九月丁酉,长孙皇后将要安葬昭陵,虞世南为此撰写了一篇《文德皇后哀册文》,而提到长孙皇后的谥号“文德”二字,又是说来话长。
皇后有谥号是从东汉开始的,但直到隋朝,所有的皇后都只有单谥而不是复谥,只不过史官为了便于区分,才将她们的谥号和皇帝的谥号合在一起。如唐高祖即位的时候,追谥窦皇后为“穆皇后”,唐高祖死后合上他的谥号即为“太穆皇后”。而长孙皇后却在逝世后直接被唐太宗上了复谥“文德”。
根据春秋礼法,单谥为正,双谥非正,在古人看来,只有当单谥不足以道尽逝者的美好品德时,才会用上复谥。所以复谥极为罕见,纵观贞观十年长孙皇后逝世之前,也就只有刘感这位忠君死节的烈士被唐高祖李渊赐了复谥“忠壮”,除此之外再没有人有过复谥。
而长孙皇后的“文德”这两个谥号皆为美谥,尤其是“文”这个字。唐人认为“文”是最好的谥号,“为美无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谥里,也没有哪个谥号能比文还要美好。可见在唐太宗的心目中,只有“德”这个单谥并不足以表现出妻子的美好,只有再加上唐人最为尊崇的“文”这个谥号,才能表现出长孙皇后的盛德。
十一月庚寅,长孙皇后安葬昭陵,唐太宗亲自为妻子撰写碑文,特别提及了长孙皇后临终前曾百般嘱咐过要“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的心愿,所以唐太宗亲自选定了九嵕山为帝陵墓址,因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馀人,数十日而毕,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以完成妻子的愿望。
长孙皇后下葬时,唐太宗又特意挑选了名声嘉美、英俊可爱、博通诸艺、富于才情的于尚范、袁公瑜、齐世武、独孤士餮、宋思真、陆绍、崔玄籍、郭敬宗等少年为挽郎。
就在这段百官为皇后服丧的期间,又发生了一件事。中书舍人许敬宗看到欧阳询的相貌丑陋怪异,大笑出声,唐太宗知道后十分生气,立马将许敬宗贬为了洪州司马。许敬宗不仅一下子官职连降3级,而且还从京官被贬为了地方官员,罚得极重。
而唐太宗对妻子的追念远远不止于此。长孙皇后逝世后,唐太宗度人在宗圣观出家,为皇后追福。
又根据史书的记载,长孙皇后安葬进昭陵的玄宫后,唐太宗下令让人在五重石门外修建栈道,令宫人起居供养一如皇后生前。而这条栈道直到唐太宗驾崩后合葬昭陵玄宫,这才拆除。
唐太宗又因为十分思念妻子,在上苑中建了层观以登高眺望昭陵。一次,唐太宗和魏征一起登上层观,唐太宗指着昭陵让魏征看,魏征则回答说:“臣老眼昏花,看不清,臣以为陛下是在让臣看献陵(唐高祖帝陵),如果是在看昭陵,那么臣看到了。”唐太宗闻言潸然泪下,不得不流着泪毁掉了层观。
事实上在这个百善孝为先、夫不祭妻的时代里,唐太宗如此张扬地思念妻子被魏征嘲弄讥讽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唐太宗对爱妻的思念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反而越发汹涌难以自控,以至于他在一次给魏征的回诏中,公然向大臣倾诉说起了自己丧偶之后的悲苦心情——“顷年以来祸衅既极,又缺嘉偶,荼毒未几,悲伤继及。凡在生灵,孰胜哀痛,岁序屡迁,触目摧感。自尔以来,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如此一字一血泪,当真令人唏嘘不已。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定为祭祀长孙皇后时用的庙乐。
按照惯例,只有当皇帝驾崩后,皇后才能跟随丈夫一同配享太庙,但唐太宗却早早将长孙皇后配享太庙,并且连指定的庙乐也是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这需要唐太宗何等的深情与重视,才会让妻子与自己的祖先们一起享受同等级别的祭祀?
贞观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唐太宗令律宗南山宗初祖释道宣为妻子写了《大般涅盘经卷》作为供养经,以此为长孙氏追福,这部经书后来由清末民初的收藏家李盛铎所收藏。
同年十一月辛卯,魏王李泰发愿为母亲长孙皇后所造的龙门山三龛落成,唐太宗驾幸伊阙,亲自检阅佛龛。而伊阙佛龛之碑上的《三龛记》则是由岑文本撰稿、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书写,是龙门形制最大的摩崖碑刻。字画奇伟,名垂千古,其工程之浩大,装饰之宏伟壮丽,乃至“有金银之语”,足可见李泰对母亲长孙皇后的一片孺慕之心,更可见唐太宗对此佛龛之重视。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在太平观内为长孙皇后建造了一尊元始天尊像,为已逝世的爱妻追福。
同年八月二十日,唐太宗将年仅8岁的小女儿封为衡山公主,食邑三千户。衡山郡即是衡山所在之地,衡山自古以来便是五岳之一,位在名山之列,而《唐六典》中则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唐太宗却大方地将衡山作为封邑,封给了这个嫡出的小女儿。
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意欲谋反的事情败露,而通观历史上那些走上谋反之路并失败的皇子,下场往往只有身首异处这一种结局。但是轮到李承乾时,唐太宗却沉默了。
承乾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感到失望,为了将爱子栽培成为合格的储君,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与精力!只是李承乾逼宫谋反固然是大错特错,但唐太宗终究还是爱着这个儿子,更不想让逝去的妻子伤心,可是自己又不能公然带头违反法律规定,这该如何是好呢?于是唐太宗将这个棘手的问题拿到了朝上,扔给了诸位大臣——你们说说,该怎么处置承乾?结果没有一个大臣敢回答。
因为关于皇子谋反一事该如何处理根本就无需商讨,按律当诛,可现在唐太宗却当着众大臣的面公开询问要怎么处理李承乾之事,很明显就是在表示他根本不想杀了李承乾。最后还是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说:“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于是唐太宗下令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总算是保住了儿子的一条性命。而来济也因为此事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就考功员外郎,次年便升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写《晋书》。
纵然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因为夺嫡而双双被贬,唐太宗也因此伤透了心,但为了同时保全这三个心爱的儿子,唐太宗果断立了年幼但性格温和的幼子李治为太子,并说了这样一段话:“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而意欲夺嫡的魏王李泰所得到的最大处罚,也不过是降了一级爵位,只被贬为了东莱郡王,后又改封顺阳郡王。
李承乾作为谋反案的主谋保全了性命,只被废为庶人,但身为从犯的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却依旧难逃一死。杜荷死后,唐太宗心疼女儿,于是亲自为她挑选了薛瓘作驸马,而为了让城阳这一次的婚事再无缺憾,唐太宗特意令人占卜了一番,卜文则显示:“两火俱食,始则同荣,末亦双悴。若昼日行合之礼,则终吉。”
按照当时的惯例,婚礼应于傍晚时分举行,不过根据占卜的结果,婚礼需要白天举行才会吉利。于是唐太宗决定破例将城阳的婚礼改在白天举行,但此举却遭到了马周的强烈反对,唐太宗不得不作罢。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城阳与薛瓘的婚事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夫妻二人婚后感情十分和睦,他们的儿子薛绍正是日后唐高宗爱女太平公主的驸马。
八月,正值青春少艾的长乐公主病逝,唐太宗对爱女的早逝悲痛异常,下令让长乐公主的墓使用了三道石门的规格——这不仅是在昭陵现已发掘的陪葬墓中独属一份,即便是在整个已发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就只有“号墓为陵”、按天子等级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同属这一情况。
然而皇家的不幸并没有就此戛然而止。唐太宗一直亲自抚养在膝下的晋阳公主也因病逝世,年仅十二岁。唐太宗悲伤不能自己,甚至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饮食,每天要哀伤数十次,身体也因此变得羸弱不堪。大臣们纷纷进谏劝慰,唐太宗则答道:“我又怎么会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如此悲伤根本无济于事呢?只是情不能自禁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无法控制自己的悲恸。”
最终唐太宗只得强忍悲伤,下诏给有关官员,将晋阳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于她的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不幸夭折的爱女的往生祈祷,同时也希望能够借此给予自己一丝丝的安慰。
贞观十八年十二月,李承乾逝世于黔州,唐太宗为此辍朝,并以国公礼安葬了他。
贞观二十年,高士廉生病,唐太宗亲自到他的府邸看望他,提及往事时不禁潸然泪下。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壬辰,高士廉薨于长安崇仁里,唐太宗带着病体执意要亲临宅邸吊丧,并对前来阻拦的房玄龄说:“我这次前往,不只是为了君臣之义,更是为了当年允婚的情谊,士廉也是我的舅舅,姻戚义重,你不用再劝我了。”于是唐太宗带着数百骑士兵从兴安门出发,一直到了延喜门,长孙无忌上前说道:“陛下圣体抱恙,此时前去吊丧是大忌,陛下念及亡舅的旧情,臣很感激,但亡舅临终前曾说过:‘陛下对我恩情甚重,我死了以后也许会亲自前来吊丧,而我只不过是朝堂上很普通的一员,活着时对陛下没什么帮助,怎么可以死后还要让陛下如此劳烦,如果我泉下有知,一定会十分愧疚的。’”长孙无忌跪在唐太宗的马前流着泪极力劝止,唐太宗这才答应回宫。
同年十一月,唐太宗将顺阳郡王李泰重新进封为濮王,食邑一万户。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太子李治为了纪念母亲长孙皇后,修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评价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的大慈恩寺。如此宏伟富丽的大慈恩寺,面积之大甚至占据了整个晋昌坊的半坊之地,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十分奢华,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和允许,即使是太子,也没有这个能力与胆量这么做,而《诏建大慈恩寺》这封诏书也证明了这座规模宏伟的寺庙得以修建,正是出自唐太宗本人的旨意。
十二月大慈恩寺落成,唐太宗下诏令太常卿李道宗带领九部乐,万年令宋行质、长安令裴方彦等人各率县内音声及诸寺幢帐,务必要让大慈恩寺显得庄严肃穆,并下旨度了三百名僧人,请了五十名得道高僧。随后,唐太宗又带领太子李治与百官在安福门楼执香炉,目送高僧与各种佛像、经卷、舍利等依次奉进大慈恩寺,各种奇珍异宝“眩日浮空,震耀都邑”,甚至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贞观二十三年二月六日,就在长孙皇后的生辰这一天,唐太宗将妻子所生的小女儿衡山公主下嫁长孙诠,唐太宗还因此特意将长孙诠的父亲长孙操升为岐州刺史——岐州即扶风,与京兆尹、冯翊并列为三辅,地位非同一般。唐朝将州县分为八个等级,岐州位列第二,仅次于雍州、洛州、并州,中晚唐时更是一度被定为了西京,所以长孙操身为一介臣子,只因儿子尚主便被提拔为了岐州刺史,唐太宗对衡山有多重视可想而知。但是公主出降的仪式极为繁琐,所以遗憾的是直到唐太宗驾崩,婚礼仍未完成。
五月己巳,唐太宗崩于九成宫含风殿。八月庚寅,唐太宗下葬昭陵玄宫,与长孙皇后同穴而葬。
随着唐太宗的逝世,一代贞观帝后的故事似乎就此落幕。其实不然,从古至今各种关于贞观帝后的传说一直屡出不穷,至今未歇,比如长孙皇后怀孕患重病,孙思邈引线诊脉传颂千古;又比如唐太宗为产后体虚的爱妻访求一种名为蜜碗的美食;再比如唐太宗亲自酿了葡萄酒与长孙皇后共饮等等。
而关于长孙皇后的种种事迹,也历来为世人所喜闻乐见,如长孙皇后所作《春游曲》,唐太宗对妻子的这首诗是“见而诵之,啧啧称美”,但偏要有老学究认为长孙皇后作为一代贤后却“作情艳,恐伤盛德”;又如长孙皇后一双保存至宋时的岐头履,“以丹羽织成,前后金叶裁云为饰,长尺,底向上三寸许,中有两系,首缀二珠”——这双岐头履由鲜艳光灿的羽毛织成,黄金珍珠点缀其中,后来传到宋代秘库中。此履制作精细绝伦,宋朝画家米芾奉命为文德皇后履作画题字,后又流传到明代,亦被时人当做国粹来保存,有人欲出数万钱只为看一眼,主人仍不许。
而这只遗履的出现,也使长孙皇后“布衣补丁”求贤德的说法不攻自破。一双鞋子尚且如此华丽,那么衣饰的华丽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事实上史书记载的也是长孙皇后对这些衣饰物品的态度是够用即可,杜绝不必要的铺张浪费,而不是说她苛求自己,只穿破旧或打着补丁的衣服。而这双饰金缀珠、丹羽织成的遗履也恰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长孙皇后灿若丹羽,金裹珠耀的华丽一生。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唐太宗的后宫那么风平浪静,是长孙皇后的宽容慈悲感动了这些嫔妃吗?不,当然不是!宽容慈悲并不能阻挡争宠出头之心,史书中不乏善良的皇后被得宠的妃子踩下去的例子,能让后宫风平浪静真正平息了争宠之心的只有皇帝本人。也正因为唐太宗只爱长孙皇后一人,后宫中这些除了生育皇子外再无记载的无宠嫔妃们并不会蠢笨到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只能安分守己,后宫中自然也就没有任何争风吃醋的事情发生。
很多人奇怪,长孙皇后为什么不妒忌后宫,为什么会善待后宫?原因很简单,后宫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并非唐太宗才有,何况历数唐太宗后宫的嫔妃,基本上除了因为生育皇子而被记载了一笔外再无更多的记录——对于早已三千宠爱在一身的长孙皇后而言,这些无宠后宫又有什么值得她妒忌呢?这个世上锦上添花者也许不多,但更多人也还不屑于落井下石,面对已无力还击的这些弱者,长孙皇后照顾她们,善待她们一些又何妨呢?
很多人奇怪,魏征明明阻挠皇帝给长乐公主加嫁妆,长孙皇后却重赏魏征,这是在假装贤德吗?她难道就不想亲生女儿嫁得风光些?答案很简单,因为她的女儿一直很风光,“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敕有司资送倍于永嘉公主”,这句话已经胜过了世界上的任何奇珍异宝,这句话就是长乐公主最为珍贵的嫁妆。
很多人奇怪,长孙皇后临终前为什么要说“妾之本宗,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难道她不想家族荣耀吗?理由很简单,当一个皇后不用去担忧人走茶凉,反而担心皇帝莫要赏赐太多时,必然是因为皇帝已经对自己的家族实在太好了。
《大唐风月》《桃之夭夭--长孙皇后》《大唐寻情记》《爱无醉
》
《无意相思》
《丽正殿》
《人中龙凤》《千古风流长孙皇后》
这些小说都是写他们的,你说的具体是哪本我就不知道了,我以前好像也看过,但是太久了,已经忘了,你可以看看上面的是不是你要找的,好像《大唐风月》这几篇写得还不错。
如果满意我的回答,请采纳吧!
大唐之长孙皇后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红尘漫漫 第一章 楔子(长孙芸妍)
贞观九年,六月。
御花园牡丹似锦,数不胜数。
“雅涵,帮本宫把琴拿来。”我独自坐在亭中,欣赏着这洁白无暇的牡丹。我最偏爱忘忧草与牡丹。
“娘娘,琴拿来了。”雅涵把琴放好,便下去了。这么多年,雅涵一直跟在我身边,她最了解我了,深知我弹琴时不喜欢有旁人在场,便让远处的宫女太监们都退了下去。
“人亦走,花依旧,香满空,水照流……”
“二哥,”女孩落泪了,“我想爹爹了。”“不哭不哭,”男子擦去女孩的眼泪,“二哥吹箫给你听。”男子吹了一曲后,说:“我从不吹给别人听,但你是例外。”
突然,出现了一个老伯,他看了看俩人:“男尊女贵,手帕连情,六宫粉黛,万物尽掌!”说完,看了看俩人,便扬长而去。
“观音婢(长孙皇后的小字)!观音婢!”我知道,一定是他——君临四海的天可汗!
“世民,今日怎么这么早?朝中大事忙完了?”
“今日没什么事,所以早些过来陪你。”他搂我入怀。
“世民,还记得……
以上
在唐朝时期,长孙家族的人权势是非常旺盛的,比较出名的一个人就叫做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河南洛阳人,属于鲜卑族,在唐朝初期的时候当过宰相。而且长孙无忌还帮助李世民一起开创了大唐盛世,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
长孙无忌年幼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是由舅父抚养成人的,因为长孙无忌小的时候就比较聪明并且有文韬武略,所以和唐太宗小的时候就认识,并且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皇后后来也嫁给了李世民。长孙无忌年轻的时候就随着李世民一起到处征战是李世民的心腹,也有很多的功勋,并且亲自参与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在唐太宗贞观年间的时候担任大将军,还兼任很多官职。在唐朝经历立储之争的时候,长孙无忌也是鼎力支持李治,后来被选为顾命大臣。唐高宗继位的时候,把长孙无忌封为太尉。
不过在显庆四年的时候,长孙无忌受到了中书令许敬宗的诬陷,被削削的爵位,流放到了黔州,后来上吊自杀了,到了上元元演的时候,才重新恢复官爵,被陪葬到昭陵。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关系可以说是郎舅之间的关系,毕竟长孙无忌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
因为在隋朝末年的时候,李渊在太原起兵想要反抗隋,这个时候萧驰野入关中,李渊建立了唐朝,被称为唐高祖。唐高祖李渊在渡河的时候,长孙无忌就到长春宫里面去拜见,这个时候被封为渭北道行军典签,并且专门辅佐秦王李世民。4次之后,长孙无忌就随着李世民一起到处打仗,成为了李世民在当皇帝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助手,一直升迁为兵部郎中,还被封为上党县公,在李世民的天策府里面,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成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