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在全书中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内容十分丰富,是阅读整部小说的关键。在这里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一回的内容概要。
《石头传》
首先:作者在这一回想象出一个别有意趣的叙述者:石头。这个故事可以命名为《石头传》,是整个故事的缘起。
《石头记》是石头写的故事,《石头传》是写石头的一生的故事。
通过石头的来历,悲痛、烦恼、渴望、努力以及石头前后状态的变化,石头的人间使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使读者对叙述者石头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小说一开始的地点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全书收尾依然回到青埂峰。这地方应该是在高山上,估计海拔不低,站得高看得远!这样荒无人烟,不毛之地,远离人间是非,人生悲喜显得迷幻飘渺。时间表现出无始无终的无限性,空间表现出浩瀚无泿的广大性。在这里,感受不到生命的疼痛。有种无机物的冷静客观,和热闹的人生拉开了距离。既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这里是绝好的审美地点,选择这样的地方开始表现出作者的大视野,大情怀,博大胸。
石头的轨迹是青埂峰——人间——青埂峰。是一个圆,但不是毫无变化的圆,回到青埂峰的石头已写满了故事,激发读者想跟着石头去阅读整部小说的兴趣。
然后通过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谈到了《石头记》传播的问题。作者通过石头和僧道的对话来阐明他的文学理念和美学思想。这段对话可以命名为《石头道人对话录》,是一篇重要的文论著作,是作者曹雪芹的美学宣言。石头阐明自己的想法后,空空道人对这本书的观点大为改观,认真阅读后心甘情愿把全书抄录下来,准备去世上传播。并且被书中故事所感动,尤其是被书中的情所感动,主动自愿把空空道人的名称改为情僧。制造出悬念来,不知是怎样的故事呢,连空空道人都感动了。更勾起读者想走进小说的多彩世界。我们也很期待,这“情”是什么样的情。
《红楼梦》小说命名
第二部分是是小说的命名。通过几个与小说传播相关的人物对小说不同的命名揭示《红楼梦》书名的来历、面貌和变迁,也说明小说主题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小说有五个不同的名字,分别是《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正名应是《红楼梦》,因为此书名能概括所有其他的书名。
前面两部分都相当于小说的前传。
第三部分才开始真正进入故事,写人间故事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
甄士隐传
甄士隐的故事可以看作是一篇独立的短篇小说。写甄士隐写了两大部分,一是他的梦境,另一是他的真实人间遭遇。
梦境部分
这部分就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是故事的正面。甄士隐的梦境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梦到僧道带着石头去投生,听到石头要去经历荣华富贵。
二、听到僧道谈论起宝玉和黛玉的前世。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将在人间上演还泪报恩的人间情爱、婚姻纠葛故事。这故事将一反以往爱情故事,不是只传大概,而是要写详细感情,还要传人物、诗词篇章、家庭闺阁中的饮食、儿女之真情。这样就把爱情故事和一个政权旧贵大家族的日渐衰落的故事结合了起来。显示出小说的两大主线,两条主线是相互交织,互为影响,在这过种中呈现出二玉之传,又旁及一大群相关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三、在梦中听到僧道介绍出警幻仙子——“太虚幻境”的老板,主管天上人间情爱故事的命运操盘手。
四、在梦中随僧道无意中进到“太虚幻境”,看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对联。提示他有、无、真、假互相转化的哲理,可惜甄士隐看不懂。
五、看到一眼“通灵宝玉”,梦见贾宝玉出生,预示甄士隐和贾宝玉的某种联系。
现实人生部分
这部分可以命名为《士无法隐于世》,或《甄士隐出家记》,是故事的反面。主要通过八个方面的内容写甄士隐的现实人生遭遇。
一、梦醒后回到现实,忘记梦境内容,邂逅一僧一道。被告知女儿未来人生命运和自己家族命运,没听劝告。
二、相会贾雨村时会见严(炎)老爷。
三、资助贾雨村进京赶考。
四、元宵丢女儿。
五、三月十五房子被烧,搬离十里街,去田庄生活。
六、田庄抢田夺地,民不安生,甄士隐夫妇无法安身。
七、投奔岳父,被岳父哄骗、冷落。
八、解说《好了歌》出家。
甄士隐刚出场是望族,有家、有孩子、有钱有闲、每天观花修竹、酌酒吟诗,过着神仙一般的优渥生活,是让人羡幕的、尊敬的人物,最后沦落为妻子的负担,依附老丈人看人脸色生活,最后出家。
《好了歌》概括了甄士隐出家的理由,尘世的依恋都没有了,唯一还有妻子,可是甄士隐什么也带给不了妻子,反而是妻子的拖累,所以毅然出家。
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解是在更大范围、更深的意义上揭示了全书人物命运,为全书构建了一幅封建末世的图画,奠定了全书悲剧的基调。同时也是通过甄士隐的人生小荣枯带出全书的大结局。
甄士隐的名字是谐音,可以理解为“真事隐”,就是把真的事情隐藏起来,这是一层意思,这一层意思导致了后来阅读《红楼梦》索隐派的产生。另一层是“真士隐”,意思甄士隐生活的这地方太乱了、太不安全了,地已经陷了,真正的“士”无法隐于世间。
这个小故事是为整部小说后文作铺垫,甄士隐小家的家亡人散,预演以荣国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家亡人散各奔腾,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最后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贾雨村青年时期
第四部分写贾雨村,是下层士子的代表。我们要打破人物形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的偏见,刚开始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贾雨村。
这部分主要通过五个方面的内容描写贾雨村:
一、 介绍贾雨村的背景:通过和甄士隐相见谈话写和对现实人生感兴趣的特点,第一句话就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为后来贾雨村的钻营奠定性格基础。
二、 偶遇娇杏:通过娇杏之眼写贾雨村的相貌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直鼻权腮,是传统的美男子形象。
三、 中秋夜抒怀:通过贾雨村的两诗和一付对联写出他的才华、抱负和他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及揭示宝钗、黛玉最后的人生处境。
四、 星夜赶科场:通过和甄士隐的中秋聚谈和甄士隐赠银写出贾雨村的不拘小节、不太懂礼貌及急切渴望成功的缺点,为他后来官场遇挫折埋下伏笔。
五、 当官上任:上任游街,写他的得意。第一回到这里结束。
贾雨村出场时是一个葫芦庙内寄居的穷儒,靠卖字作文为生,衣衫褴褛,经济拮据,靠甄士隐的救助才得以进京赶考。第一回结束时他已是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员,由军牢快手开路,由大轿抬着,非常威风。读书改变了贾雨村的命运。
小结
第一回由《石头传》,《红楼梦小说命名》,《甄士隐传》,《贾雨村青年时期》四个大的方面的内容组成。
在这几个小故事中介绍出打造这个巨型故事的成员班子:警幻仙子;茫茫大士一僧;渺渺真人一道;石头;曹雪芹以及他们的分工。
穿插的手法、复调、对比、辩证法在这一回得到体现。
一个声音说当今是昌明太平朝世,一个声音说地陷东南,真实的东南人间是“士无法隐于世”,退休老干部被逼出家。
一面写寒族上升,一面写望族沦落。甄士隐的出世和贾雨村的得意入官场,刚好是两种相反的人生轨迹,却高度概括了士人的命运写照,正所谓是有人辞官归故乡,有人星夜赶科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代表一代又一代的官宦的缩影!就像雕塑《挣扎的奴隶》,正面在努力地站起来,背面却在疲惫地倒下去。
全书是首尾相接、首尾呼应的叙事结构:写家亡血史和还泪报恩的故事,写家亡人散各奔腾,子孙流散,却是从中秋开始,以中秋结束,中秋是团圆的日子。这种构思形成了巨大的反讽和张力。
第一回交待了全书的缘起、开头、主人公、主线、结局等等,是整个故事的框架,是提纲挈领,高度概括的小说总纲,因此读懂第一回是阅读整部小说的关键。
《红楼梦》第一回在全书中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内容十分丰富,是阅读整部小说的关键。在这里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一回的内容概要。
《石头传》
首先:作者在这一回想象出一个别有意趣的叙述者:石头。这个故事可以命名为《石头传》,是整个故事的缘起。
《石头记》是石头写的故事,《石头传》是写石头的一生的故事。
通过石头的来历,悲痛、烦恼、渴望、努力以及石头前后状态的变化,石头的人间使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使读者对叙述者石头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小说一开始的地点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全书收尾依然回到青埂峰。这地方应该是在高山上,估计海拔不低,站得高看得远!这样荒无人烟,不毛之地,远离人间是非,人生悲喜显得迷幻飘渺。时间表现出无始无终的无限性,空间表现出浩瀚无泿的广大性。在这里,感受不到生命的疼痛。有种无机物的冷静客观,和热闹的人生拉开了距离。既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这里是绝好的审美地点,选择这样的地方开始表现出作者的大视野,大情怀,博大胸。
石头的轨迹是青埂峰——人间——青埂峰。是一个圆,但不是毫无变化的圆,回到青埂峰的石头已写满了故事,激发读者想跟着石头去阅读整部小说的兴趣。
然后通过石头和空空道人的对话,谈到了《石头记》传播的问题。作者通过石头和僧道的对话来阐明他的文学理念和美学思想。这段对话可以命名为《石头道人对话录》,是一篇重要的文论著作,是作者曹雪芹的美学宣言。石头阐明自己的想法后,空空道人对这本书的观点大为改观,认真阅读后心甘情愿把全书抄录下来,准备去世上传播。并且被书中故事所感动,尤其是被书中的情所感动,主动自愿把空空道人的名称改为情僧。制造出悬念来,不知是怎样的故事呢,连空空道人都感动了。更勾起读者想走进小说的多彩世界。我们也很期待,这“情”是什么样的情。
《红楼梦》小说命名
第二部分是是小说的命名。通过几个与小说传播相关的人物对小说不同的命名揭示《红楼梦》书名的来历、面貌和变迁,也说明小说主题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小说有五个不同的名字,分别是《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正名应是《红楼梦》,因为此书名能概括所有其他的书名。
前面两部分都相当于小说的前传。
第三部分才开始真正进入故事,写人间故事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
甄士隐传
甄士隐的故事可以看作是一篇独立的短篇小说。写甄士隐写了两大部分,一是他的梦境,另一是他的真实人间遭遇。
梦境部分
这部分就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是故事的正面。甄士隐的梦境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梦到僧道带着石头去投生,听到石头要去经历荣华富贵。
二、听到僧道谈论起宝玉和黛玉的前世。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将在人间上演还泪报恩的人间情爱、婚姻纠葛故事。这故事将一反以往爱情故事,不是只传大概,而是要写详细感情,还要传人物、诗词篇章、家庭闺阁中的饮食、儿女之真情。这样就把爱情故事和一个政权旧贵大家族的日渐衰落的故事结合了起来。显示出小说的两大主线,两条主线是相互交织,互为影响,在这过种中呈现出二玉之传,又旁及一大群相关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三、在梦中听到僧道介绍出警幻仙子——“太虚幻境”的老板,主管天上人间情爱故事的命运操盘手。
四、在梦中随僧道无意中进到“太虚幻境”,看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对联。提示他有、无、真、假互相转化的哲理,可惜甄士隐看不懂。
五、看到一眼“通灵宝玉”,梦见贾宝玉出生,预示甄士隐和贾宝玉的某种联系。
现实人生部分
这部分可以命名为《士无法隐于世》,或《甄士隐出家记》,是故事的反面。主要通过八个方面的内容写甄士隐的现实人生遭遇。
一、梦醒后回到现实,忘记梦境内容,邂逅一僧一道。被告知女儿未来人生命运和自己家族命运,没听劝告。
二、相会贾雨村时会见严(炎)老爷。
三、资助贾雨村进京赶考。
四、元宵丢女儿。
五、三月十五房子被烧,搬离十里街,去田庄生活。
六、田庄抢田夺地,民不安生,甄士隐夫妇无法安身。
七、投奔岳父,被岳父哄骗、冷落。
八、解说《好了歌》出家。
甄士隐刚出场是望族,有家、有孩子、有钱有闲、每天观花修竹、酌酒吟诗,过着神仙一般的优渥生活,是让人羡幕的、尊敬的人物,最后沦落为妻子的负担,依附老丈人看人脸色生活,最后出家。
《好了歌》概括了甄士隐出家的理由,尘世的依恋都没有了,唯一还有妻子,可是甄士隐什么也带给不了妻子,反而是妻子的拖累,所以毅然出家。
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解是在更大范围、更深的意义上揭示了全书人物命运,为全书构建了一幅封建末世的图画,奠定了全书悲剧的基调。同时也是通过甄士隐的人生小荣枯带出全书的大结局。
甄士隐的名字是谐音,可以理解为“真事隐”,就是把真的事情隐藏起来,这是一层意思,这一层意思导致了后来阅读《红楼梦》索隐派的产生。另一层是“真士隐”,意思甄士隐生活的这地方太乱了、太不安全了,地已经陷了,真正的“士”无法隐于世间。
这个小故事是为整部小说后文作铺垫,甄士隐小家的家亡人散,预演以荣国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家亡人散各奔腾,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最后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贾雨村青年时期
第四部分写贾雨村,是下层士子的代表。我们要打破人物形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的偏见,刚开始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贾雨村。
这部分主要通过五个方面的内容描写贾雨村:
一、 介绍贾雨村的背景:通过和甄士隐相见谈话写和对现实人生感兴趣的特点,第一句话就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为后来贾雨村的钻营奠定性格基础。
二、 偶遇娇杏:通过娇杏之眼写贾雨村的相貌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直鼻权腮,是传统的美男子形象。
三、 中秋夜抒怀:通过贾雨村的两诗和一付对联写出他的才华、抱负和他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及揭示宝钗、黛玉最后的人生处境。
四、 星夜赶科场:通过和甄士隐的中秋聚谈和甄士隐赠银写出贾雨村的不拘小节、不太懂礼貌及急切渴望成功的缺点,为他后来官场遇挫折埋下伏笔。
五、 当官上任:上任游街,写他的得意。第一回到这里结束。
贾雨村出场时是一个葫芦庙内寄居的穷儒,靠卖字作文为生,衣衫褴褛,经济拮据,靠甄士隐的救助才得以进京赶考。第一回结束时他已是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员,由军牢快手开路,由大轿抬着,非常威风。读书改变了贾雨村的命运。
小结
第一回由《石头传》,《红楼梦小说命名》,《甄士隐传》,《贾雨村青年时期》四个大的方面的内容组成。
在这几个小故事中介绍出打造这个巨型故事的成员班子:警幻仙子;茫茫大士一僧;渺渺真人一道;石头;曹雪芹以及他们的分工。
穿插的手法、复调、对比、辩证法在这一回得到体现。
一个声音说当今是昌明太平朝世,一个声音说地陷东南,真实的东南人间是“士无法隐于世”,退休老干部被逼出家。
一面写寒族上升,一面写望族沦落。甄士隐的出世和贾雨村的得意入官场,刚好是两种相反的人生轨迹,却高度概括了士人的命运写照,正所谓是有人辞官归故乡,有人星夜赶科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代表一代又一代的官宦的缩影!就像雕塑《挣扎的奴隶》,正面在努力地站起来,背面却在疲惫地倒下去。
全书是首尾相接、首尾呼应的叙事结构:写家亡血史和还泪报恩的故事,写家亡人散各奔腾,子孙流散,却是从中秋开始,以中秋结束,中秋是团圆的日子。这种构思形成了巨大的反讽和张力。
第一回交待了全书的缘起、开头、主人公、主线、结局等等,是整个故事的框架,是提纲挈领,高度概括的小说总纲,因此读懂第一回是阅读整部小说的关键。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是一部神奇的书,同一个情节,不同领域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东西,那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供大家阅读参考。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一)
这套书的第一本,我已经读了几天。渐渐地,我已经喜欢上这套书,而且,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将《红楼梦》再读一读。
之前讨厌的人物,由于知道了背景,我开始理解这个人物;之前喜欢的人物,也有她不完美的地方,我开始客观一些看这个人物。喜欢的,不喜欢的,都有曹雪芹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蒋勋的解读中,我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更深地去挖掘这本书体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有个习惯,就是把书中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一边摘抄的过程,我也在思考。其中,有一种不经历不能理解的观点,我十分认同。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当我经历了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如坐针毡”,“心急如焚”,“兄弟情深”等等,即使是背过的成语,也有我于生活经历中慢慢感悟的过程。
在蒋勋的解读中,我觉得曹雪芹的生活经历的变化,让他的人生感悟丰满起来,他创作的《红楼梦》展现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小说,也流露出许多。
我感悟的很浅,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慢慢地深化。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二)在“红学”“泛滥”的今天,许多人在潮流的推动下再次翻开那极为厚重的《红楼梦》,不少文学家也纷纷发表自己对《红楼梦》的崭新解读,继而出书蹿红。刘心武便是这其中最为成功的一个。与刘心武相比,蒋勋近乎默默无闻,直到这套书的销售量越来越高。
蒋勋在这套书中,从多个角度评析每一回,文章引用与分析相交错,语言深刻与通俗相交叠。
蒋勋在书中强调“回到文本”这个观点。《红楼梦》是一部神奇的'书,同一个情节,不同领域的人可以读出不同的东西,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曹雪芹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毕竟这些人,这些事,都是在他记忆中真实、鲜活地存在过的,他只是让回忆重现),反正,《红楼梦》已成为爱情、美食、亲子、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指导书籍了。但是,这不是蒋勋认为的读《红楼梦》。但是,从描写中感悟作者的认真,感悟他的生命,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许多红学家抓住一个细节就开始穷追不舍地拓展、想象,拼命地把底层的东西挖出来给读者看,告诉我们当年繁杂礼仪、官场黑暗、家族斗争。这没有错。但是,这并不是曹雪芹想让后世收获的东西。蒋勋告诉我们,《红楼梦》呈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执着、眷恋和不舍,呈现了繁华若梦的“空”
细节处的想象可以日后慢慢添补,但首先,我们要跟着故事情节走,读懂曹雪芹伏笔千里的草蛇灰线,读懂曹雪芹写在热闹处的落寞。“回到文本”,只有读懂文本,我们才有能力更好地去拓展、想象,了解这部百科全书的百科知识。
既然蒋勋的评论是多角度的,那书中也自然少不了红楼中人的处事对现在的启发。在分析探春当家一节中,蒋勋为我们展现了王熙凤、探春、宝钗这三个人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管理方式,他们所用的方法及结果对现代的管理人员依然有启示。
蒋勋改变了我一味追求80 回后真正结局的执念——其实,认真读懂前80 回,更重要。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小说最后的结局。但每个人物以及读者的情都刻在了白雪之下,每一颗心,都在各种情感的磨砺下,领悟了“空”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三)第一次邂逅《蒋勋说红楼梦》,是同事郑萍推荐。没想到,居然一见钟情。
《红楼梦》一直是梦中情人,那些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解读,正象它的不同侧面,时不时冒出来,吸引着我的注意力,而蒋勋老师,早就听说的台湾知名文化人,他的解读,自然是第一时间订购。
蒋勋是台湾著名作家、诗人和画家,也是一位红学家。蒋勋曾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里面处处都是慈悲,处处都是觉悟”《蒋勋说红楼梦》仔细地讲解了《红楼梦》的一到八十回。每一讲,蒋勋都会参照文本,解释文本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让读者认识《红楼梦》,爱上《红楼梦》,理解《红楼梦》。
蒋勋在讲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时讲到王熙凤的服饰,曾这样解说:“再看颈部‘项下戴着赤金盘璃璎珞圈’。璎珞,是一种珠宝,镶在黄金面板上。项链跟项圈不同,项链是比较细的链子,而项圈通常是一个很宽的黄金做的板状的东西上面镶着珠宝。‘赤金盘璃璎珞圈’,就是有点发红的黄金,上面打出了小的龙纹,龙纹上再镶上璎珞的项圈”蒋勋这样逐字逐句地讲解,可以让读者们更加深刻、细致地理解《红楼梦》。
蒋勋在讲《红楼梦》的时候,很注重对“情”的理解,他曾说:“我觉得《红楼梦》一直在讲一个‘情’”在讲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题目时,说道:“这两句的第一个字是‘情’跟‘意’,十九回整个在讲人世间的情意:宝玉和袭人的情意,宝玉和黛玉的情意。这种情意本身是可以扩大的,如果宝钗真正大度的话,也许也可以加入。我常跟朋友讲,十九、二十回是最让人百看不厌的,因为它没有大事发生,只有日常生活的悠远、情意的深长,这是作者写的最好的部分。”
在四辑的解读中,我慢慢分享蒋勋老师对青春、对美、对人性、对智慧、对生命状态的透彻认识。
在阅读《蒋勋说红楼梦》的过程中,渐渐进入悲悯、同情、宽容、通达、坚持、谦卑、救赎、无分别、净化的修行过程。
蒋勋在对《红楼梦》的解读中,不仅引领读者去认识这些隐藏在文学背后的生命状态、情感,而且引导读者从不同的现实生活场景中观察美,体验美的力量。“美,其实是一种拯救。在人性众多的阻碍之中,在生命众多的困惑迷惘之中,美,使人有反省、有思维、有渴望、有向往、有对伤痛的悲悯,也有对喜悦幸福的期待。”
蒋勋老师以慈悲做为生命的底色,以美为救赎。
台湾最喜欢的几位大家,居然都是学美术出身:刘墉、席慕容,还有蒋勋,或许由此见美之于生命的意义。当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有一颗柔软的心。有美的感悟力,便可于细微处发现生命的光芒;有一颗柔软的心,便可于细微处体谅他人的心境。
我现在读了四辑读完了,真想对蒋勋老师说声谢谢!或许,这一辑一辑慢慢出版,也是一种修行,让我们慢读,因为蒋勋老师说过:“我一直在《红楼梦》里面修行。我想在假期读余下的四辑。真希望,就这样和大家一起读着《红楼梦》慢慢变老。”
或许,他本来就是希望这个阅读的时间变得长一些,让籍着慈悲与美的阅读成为读者的生活态度和思维习惯。
听说林青霞每周从香港飞到台湾,专门去听蒋勋老师的一堂“说《红楼梦》”的课,因为听了蒋勋老师的课,令林青霞“安定”我们一本一本追着读,亦算是各得其所了。
完成了与《蒋勋说红楼梦》四辑的约会,生命中多了些许的柔软,些许的细腻,些许的关怀。这就够了,生活还在继续,修行是一生的功课。诚如蒋勋老师说的:“《红楼梦》这本书读到某一阶段,你会希望走进人间,在六合夜市、官场、商场……进入滚滚红尘,你将会更懂《红楼梦》。所以《红楼梦》的结局不在小说里,它的结局是在现实的人生里,因为曹雪芹经历过现实人生的起伏跌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