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一道18分的阅读题《美丽的邂逅》,让不少学生抓耳挠腮,其实这篇优美散文并非出自专业作家,而是出自白云山派出所所长朱东锷之手,“我自己来答题也未必能拿满分。”看过试题的他笑说。
详见http://wwwhbtvcomcn/news/2012/0705/59452shtml
祝学业有成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尚付阙如,但是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测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以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分别处在相去甚远的不同部位,它们各由当地的不同物质所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要俘获一颗像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地球形成的时候,一开始便以大团的铁作为核心,并在其外围吸积了许多密度较小的石物质。月球的形成稍晚于地球,它由地球周围残余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因而密度较小。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妹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开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邂逅:
(2)讳莫如深:
2文中关于月球的起源的三种学说分别是什么?
3说月球是地球的姐妹的理由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4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中的可能为什么不能删去?
5写出三句描写月亮的古诗词句及作者。
参考答案
1.①邂逅:偶然遇见(久别的亲友)。②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2.俘获说,同源说,分裂说
3.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
4.可能表示推测,去掉后则变成了肯定,表意则不够准确、周密。
1、做题前,先要浏览问题,带着问题去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2、着重去看文章的标题,文章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这样可以让你快速了解并掌握每一段及全文的大体意思。
3、带着问题去细读文章,要养成找到与答案相对应的句子就画线作为标注的好习惯,这样是为了如果你要检查答案的话更好地定位以便节省时间。
4、看下时间,看看自己这篇阅读理解用了多久。然后再找出答案,对于自己失误的地方要着重分析。通常失误情况分为以下几种:
词汇量匮乏:不懂文章中某些词或者某句话的意思。
翻译能力欠佳:能看懂这句话里所有词的意思,但是对于这句的话翻译依然与正确翻译有较大偏差,主要是各种主从句这类的知识点你没有搞明白。
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能看懂这篇文章讲的什么,但是就是在分析中出了问题。
概括全文能力较差:无法从大量信息中提取全文或者某段大意。
找到了自己的问题后,就开始对症下药。
5、做阅读理解,不要贪多,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尽量不要超出正常时间,每天坚持做一篇,不贪多,只求精。要出现做一篇等于做十篇这样的效果,有针对地解决自己所出现的问题,最后总结错题,不懂的地方立刻问老师,以后加强自己常错的地方进行练习。
霍金是一个懂的感恩生活和乐观不屈的人。
霍金从小就拥有对自然科学的强烈兴趣,在大学时代(当时还没患病),他就意识到,肯定会有一套能够解释宇宙的万物理论,并陶醉于对其的思索之中,把之当做了自己的信仰,并具有极强的使命感。
在他21岁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后他也消沉过一段时间,极度失望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努力去帮助一些人们。医生当时预测他最多只能活2年,但2年过后情况并不是非常糟糕。后来他又想到了以前曾和自己一个病房的男孩,那个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他觉得自己还不算倒霉,不应该就这样放弃,自己17岁就考上剑桥大学,拥有异乎常人的头脑。(之前他就和珍认识,后来他们很快坠入爱河,不久他们结婚了)
患病后,霍金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理想,果断的“站了起来”,继续了自己的研究。他自己在个人传记中谈到,他并不认为疾病对他有多大影响,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同时,他又努力证明自己能够象常人那样生活!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绝不麻烦别人,他很憎恨别人把自己当做残疾人,他说:一个人身体残疾了,决不能让精神也残疾。
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坚强的,同时他又是一个对生活很有主见的人。他对生活永远充满了乐观和幽默的态度。在他患病后,曾有6次非常近距离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顽强的活了下来。
一次霍金演讲结束后,一位女记者冲到演讲台前问到:“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大师的脸上充满了笑意,用他还能活动的3根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后,显示屏上出现了四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19.结合全文回答,霍金“超常的魅力”除目光以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三点)(3分)
20 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既没有移步, 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4分)
21.作者说“霍金是幸运的”,其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3分)
22.第⒀段中,作者为什么希望霍金能够在“平静”中度过他的一生(3分)
19.①取得非凡杰出的科学成就;②直接挑战传统权威理论;③以坚强毅力战胜罕见疾病;
④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答对三点即可,3分)
20. ①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这样一位的超常的人,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②周围的感染了我,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意思对即可,4分)
21.①霍金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②霍金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③霍金生活在剑桥大学,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意思对即可,3分)
22.希望人们能够让霍金远离各种干扰,像常人一样平静地生活,这才是对他最大的尊重。(意思对即可,3分)
23.第一问: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坚韧乐观地面对不幸。(意思对即可,1分)
第二问:不设统一答案。(3)
是这个吗?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