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讲究体积美。
西方建筑讲究体积美。在古希腊、古罗马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于数与几何图形有特别的认识,极其重视富于逻辑的几何形状之美。美的建筑就是由明确的几何形体与几何比例关系以及确定的数量关系构成的。西方建筑的风格也是欧洲建筑的风格。
欧式建筑风格多有花园、喷泉以及清新的石板路和各种雕塑相互搭配,形成整体风格更加统一协调的特点。如此一来欧式建筑的园林特点很明显,但是罗马柱和人物雕塑等对石材的质量和工艺的要求较高,欧式园林对花草的讲究也很多,配以郁金香等名贵花草效果是不错的选择。
特点:
1从外观上来看,欧洲建筑风格的特点是简洁而又线条分明,讲究对称中又运用了色彩的明暗,从而实现对视觉的冲击。
当然尖塔、八角房这些都是欧式建筑的典型标志,这种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让人产生典雅浪漫主义的色彩。在装饰材料上,正在使用质感温软的木材取代生硬的大理石。
2从内部装饰来看,欧式建筑风格的特点强调以华丽的装饰、浓烈的色彩以及精美的造型达到雍容华贵的装饰效果。
欧式建筑善于使用大面积的玻璃窗带来了良好的采光,并用华丽的水晶吊灯营造气氛,而欧式建筑的门窗上半部多做成圆弧形,室内有壁炉或假的壁炉造型,还有罗马帘、油画以及雕塑工艺品,都是装扮欧式风格不可缺少的元素。
1、美学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基本特点
美学向来被人们认为是艺术哲学,建筑这个词的拉丁文原意是指“巨大的工艺”,说明建筑原本同艺术抑或美学密不可分,因此建筑学本身就有艺术美学的内涵。建筑的美学是相对具体的,但由于建筑是庞大的物品,人在建筑中品味的内容也是很多的。有时一块材料的色质,质感,形式能产生美感,有时一种结构形式也能产生美感,有时一个空间形态也能产生美感。有时一种构造也能产生美感,有时整体形式能产生美感,有时立面构图能产生美感,有时建筑外部虚空也能产生美感;有时由于对力的表现能产生美。建筑的内容也能产生美感,建筑的美感是由建筑外部边缘开始对整体形式风格和性格的审美到人口到内部到局部到细部。通过时间这个线索来体验建筑的美感。这些通过形式所承载的对人真善的意义象征,从而给人以超功利、超世俗的人文的理想的联想升华,给人以自由、解放、天堂般的感受而产生美的快感。
2、美学思想在建筑天际线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天际线的构图应尽量提倡穿插、错落、起伏的原则和具有某些韵律节奏及隽永轻盈的特色,体现自然美、曲线美、均衡美、象征美、阴阳美和和谐与秩序的特点。同时要考虑不同天际线可见面建筑体的高低、错落、遮挡、疏密、虚实、凹凸的间距、尺度等建筑艺术手法进行处理的适度问题,以便能逐步由自由散落无约束式天际线走向有创意的约束式天际线。
(1)均衡美的设计上应当视为强调单体设计的同时,务必把握与群体(组团)的关联性。这里和曲线美强调的重点不同,均衡美更注重不同形式屋顶组合的“度”的问题。在追求屋顶形式变化以形成美感的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夸大的、偏激的、失调的、无动感和张力的天际线出现,把整体观赏性作为天际线设计的重点。
(2)象征美的设计主要在于使得建筑天际线的观赏性存在可以联系和象征的空间。如不断上升的阶梯型天际线,象征城市不断发展,人均收入节节攀升等寓意,可用于城市商业区、政府办公区等节选的天际线片断设计(这种片断也要考虑与周边整体天际线的衔接与整合)。在天际线的建设上划分城市区域,确定发展方向,从另一个角度探寻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突破口。
(3)天际线的和谐与秩序的设计,主要是确定视图中的主次、从属关系。确定一个核心的制高点或屋顶形式,从而散发开去,以周边的高度和形式来配合和突出重点,以求秩序上的统一和和谐。要求消解非中心控制点的其他高层建筑的独立性,使之成为地区肌理的从属元素。轴线守望——在中轴两侧设置形态上对应的设施。同源模拟——作为空间构形的丛从属元素,采用相似的高度和体量。镜像效应——群体中各建筑在形态、材料、色彩等方面的协调统一。
3、美学思想在建筑房屋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31统一协调性的表现手法。建筑艺术的设计应在总体上具有统一协调性,从而通过统一的表现形式实现了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的表现,房屋建筑的艺术设计中,应在满足建筑需求的基本形式之上实现建筑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从而给人们带来不同形式的艺术美感的享受房屋建筑的艺术形式如何形成统一而又有不同的建筑美感的艺术设计形式是在具体的设计中的重要和关键。
311建筑外形的统一。房屋建筑的外形统一实际上是指建筑外形的类似和统一,通过人们对建筑形状的辨识实现了有效的建筑艺术的设计,建筑的美学规律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单独的建筑上,而是通过城市的各种建筑的氛围而形成的建筑的美感享受。若是缺乏相应的建筑环境,那么建筑的设计将与环境格格不入,也难以给人以美感的享受,那么房屋建筑的艺术形式也就难以实现。建筑外形的统一可从对建筑中的主要部门和从属关系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且通过建筑设计主从关系的搭配实现了建筑设计的整体协调。
312通过建筑色彩实现设计统一。房屋建筑的设计通过色彩的运用也能实现建筑设计的统一发展。色彩的统一和协调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其他因素的系统难以实现有效的统一发展的形式而采用的唯一办法,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建筑风格的统一密切相关,建筑材料的选择也与建筑色彩的统一相关,从而通过材料和色彩的变化和统一实现了在一定范围内的协调过程。建筑的统一性设计应实现设计材料的整体搭配的协调,从而才能形成统一的风格,从而才能具有建筑艺术的美感享受。
32均衡稳定性的表现手法。房屋建筑的设计可通过建筑的形状、大小、选用材料、颜色、层次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设计的美感和风格享受。建筑设计由于多种设计因素的不断变化实现了各种风格的设计,通过良好的搭配和层次的有效设计实现房屋建设的均衡稳定发展。
321对称均衡。对称均衡是最简单的均衡房屋设计,对于结构复杂的对称房屋建筑。房屋建筑均衡中心的凸显和强调往往难以从外观的设计中体现出来。而成功的房屋建筑设计,能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自然地凸显建筑的均衡点,从而通过均衡点的凸显实现了对人们的自然引导和发展,从而也能明确体现房屋建筑的均衡点以及设计的美感。
322不对称或不规则房屋建筑的均衡设计。房屋的建筑设计具有相当灵活的表达形式和特征,从而当房屋建筑的均衡中心并不对称,但其在建筑美学的角度设计上看是平等的,从而体现出了建筑设计中的不对称均衡,通过使用杠杆的平衡原理。实现了对不对称建筑设计在建筑美学中的平衡发展,从而也能实现对人们的引导和发展,均衡点的设计实际上引导人们自然过渡到建筑的中心点,具体可通过导向的标志实现对人们的指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创作不是孤立的,是人们心理认知以及美学意象的转换和映照。建筑艺术形象应具有充实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市政建筑、公司建筑这些迅速增长的新建筑所具有的意义是异乎寻常的,联系着一种公众精神,聚合力和新城市所承载的首创精神;是新的人文景观、心理认知与归属感的凝聚点,体现着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与象征性的表现,市民自豪感相结合的新的美学意象。应通过这些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予以反映。
形容“建筑艺术之美”的成语如下:
1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2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3巧夺天工[qiǎo duó tiān gōng]: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4古色古香[gǔ sè gǔ xiāng]: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5独具匠心 [ dú jù jiàng xīn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6别具一格[bié jù yī gé]: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7富丽堂皇 [ fù lì táng huáng ]: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8金碧辉煌 [ jīn bì huī huáng ]:碧:翠绿色。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9雕栏玉砌 [ diāo lán yù qì ]:雕:雕绘;栏:栏杆;砌:石阶。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10古色古香 [ gǔ sè gǔ xiāng ]: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最近读到了一套很特别的绘本,叫做《建筑师的大创造》。
首先关于建筑的题材就很新颖,不说绘本,就连大人一般读到的书籍,除非是专业类型的工具书或者学习类型的,否则也很少去触碰到这个领域,就因为太专业了,以至于绘本的大家庭里,这种题材就更少了。建筑,给人感觉比较冷冰冰,那么这套绘本如何做到让孩子和大人都喜欢呢?
先介绍一下作者吧,日本知名建筑师青山邦彦,从早稻田大学理工部建筑学科硕士毕业,进入建筑设计事务所。之后独立,并开始绘本创作。专业的建筑大师,绘本作家,两个看起来并无太大关联的身份,就这样神奇的在青山邦彦身上合二为一了。所以这套《建筑师的大创造》不仅有有趣的故事,孩子喜欢的角色,还有专业的建筑知识,青山邦彦将建筑中平面、内结构,透视关系以及建筑中会使用到的方法等都通过他的专业,很准确的展现出来,孩子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建筑的世界。
本套书共有五本,分别是《看不见的空间》、《巧妙的改造方案》、《老房子的记忆》、《错位的建筑结构》、《变化的设计图》。
每一本一个建筑的主题,通过一个故事巧妙的展现出来,没有干瘪的说教,却能让我们记忆深刻。
《看不见的空间》--通过剖面图让孩子以竖向的视角观察三维空间,了解日常生活中的隐蔽工程。
这一本我女儿在读的时候,就表现了特别大的兴趣,因为这故事讲述是在太吸引孩子了。在一个国王的城堡,他们举办宴会的时候,总是发现食物不翼而飞,凭空消失了。大家都很疑惑,整个城堡都有侍卫,也没有可藏匿小偷的地方,可在大厅,在厨房,食物还在消失……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们建筑城堡的地方,原来是一群精灵“哥布林”生活的地方,国王在这里建了城堡,而这群哥布林就生活在了城堡的隐蔽空间里,当我们看到城堡的剖立面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不过这群哥布林只是爱搞点恶作剧,国王知道后,吩咐人们在城堡的各个角落都放着美味的食物。
后来,哥布林和国王的军队还共同抵御了来犯的敌人,和谐的生活在一起了。
孩子看完这个书,就会问我,我们家里有没有这样秘密空间,藏着“哥布林”,我带着她看了下水道,告诉她插座后面的电线线路,还有抽烟机管道,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确也有看不见的秘密空间,它们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因为它们的隐蔽,也让建筑表面看起来更整洁有序。
《巧妙的改造方案》---介绍了房屋建造的全过程,尤其是对于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变通。
巧妙的设计方案,背景也是关于一个国王和城堡,在寒冷的冬天,城堡里也很冷,国王必须穿的很厚很厚,并且在所有壁炉里都燃烧着熊熊的炉火,好让房间更暖和一点。但是整个城堡很大,壁炉有十来个,需要的柴火就很多,附近的森林都让国王给砍伐没了,小动物们都没有了家园。
而城堡里有个乐师,不但精通动物的语言,还对房子的建造和设计有自己的想法和心得。于是他找到国王说可以给他重新设计一间温暖的房子,这样不但节约了木材,还能让国王整个冬天都可以暖暖和和的。在动物朋友们的帮助下,他们一起将这样一间房子建造好了。
这本书里,提到了混凝土是怎么样做成的,还有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又是什么建造的,而国王这间新房间,如同现在北方有暖气的房间一样,国王终于不用瑟瑟发抖的呆在房间,而是可以穿着夏天的衣服啦。那他们是利用什么方法建造出来的呢?这就要去书里一探究竟了!
《看不见的空间》--强调建筑修缮的重要性
在这以一本书里,主角是一栋旅馆,曾经的它非常的热闹,来往的人都会住在这里,但经过岁月的变迁,周围高楼大厦林立,而旅馆也因为年老破旧,不再有客人光顾,老板决定拆除它。
在书里,我们能看到,时代的发展变迁,之前小旅馆周围的楼都没有它高,后来慢慢的,都变成了钢混结构的建筑,甚至是玻璃幕墙的建筑,小旅馆在高楼大厦中间显得如此破旧而矮小。
临近拆除小旅馆的日子,来了一场大暴风雨,小镇全部停电了,路上的行人在黑暗中无比寒冷。有一个人走进了小旅馆,点燃了壁炉,暖暖的光照亮了旅馆,于是有更多人走进旅馆,他们靠近壁炉取暖,大家在一起,又想起了小旅馆以前欢乐的时光,此时老板也走进了旅馆,他看到了老旅馆的即便被闲置破败,依旧给人温暖,于是又重新赋予老旅馆新的生命!
重新被装修的旅馆焕发出新的生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大家围在壁炉前,喝着酒,欣赏着小提琴手的演奏,呈现了非常温暖的景象!
书里也有很多的小细节,比如小旅馆之前和修缮后的对比,和孩子们一起看看,哪里保持了原样,哪里又重新设计了一些细节?
在每一本书的后面,还会结合实际情况,向我们解说一些建筑的专业词汇和知识,让孩子们能够很轻松的去理解关于建筑的小知识哦。
总体来说,我还是很喜欢这套书,而且看完以后,我们就能在生活中,多更多的关于建筑的话题了,比如我们家邻居就正在装修,还有去一些商圈,就能看到新的建筑是什么样的,全幕墙的高楼大厦,还有老式的建筑又是什么样子?
快带着孩子一起来看看吧!
赞美中山陵的一段话如下:
一、段落一:
中山陵,是一座永远熠熠生辉的国家纪念建筑,它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南京紫金山上,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中。站在陵前广场,叹服于它那宏伟的规模,仿佛能听见历史的悠远回响。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以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现代艺术之精湛,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平等的象征,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二、段落二: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它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巍峨的牌楼、壮丽的石阶、雄伟的牌坊,无不展现出中国建筑的艺术精髓。在这一庄严的建筑之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体现出现代建筑技术的高超水平。
这座陵墓的壮美之处,不仅在于其外部的庄重气魄,更在于内部的精心设计,将孙中山先生的事迹和思想传承展示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伟人的伟大和他的不朽精神。
三、段落三:
中山陵所处的紫金山环境幽雅,四季变幻的美景令人陶醉。走在石板小路上,穿越林荫道,仿佛进入了一片仙境。在这里,人们可以静心思考,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而夜晚的中山陵则更加令人陶醉,璀璨的灯光将陵墓点亮,星空璀璨,这里是凝聚着文化、历史和艺术的圣地,也是人们心灵的栖息之所。中山陵,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前行,为实现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1形容建筑物精美的片段语句
1、在幽静的山林一套欧式别墅映入眼帘,仔细观察是用一块块木板搭接而成,尖尖的屋顶,绛红色的屋顶瓦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
2、文雅精巧不乏舒适,门廊、门厅向南北舒展,客厅、卧室等设置低窗和六角形观景凸窗,餐厅南北相通,室内室外情景交融。 3、古典、开朗两相宜,尖塔形斜顶,抹灰木架与柱式装饰,自然建筑材料与攀附其上的藤蔓相映成趣,经典而不落时尚。
4、一幢幢具有乡村风情的精致别墅散落在苍翠树木的掩映之中,置身其中恍如远离了所有的都市尘嚣,宁静幽远的感受令人神驰。 5、浪漫与庄严的气质,挑高的门厅和气派的大门,圆形的拱窗和转角的石砌,尽显雍容华贵。
6、其简约雅致的外立面、富人情味的内庭结构、园林水系的和谐自然等要素,( 7、简洁对称突显沉稳,各房间都为端正的四方形,功能的空间划分和位置布局体现德国式的严谨。 8、黑色大理石铺成的地板明亮如镜子的瓷砖华丽的水晶垂钻吊灯玻璃的纯黑香木桌进口的名牌垫靠椅精美的细雕书橱整个房间,几乎无法形容了。
9、传承了中华传统建筑的精髓,保持着传统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大自然为皈依,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含隐蓄秀,奥僻典雅。
10、清新不落俗套,白色灰泥墙结合浅红屋瓦,连续的拱门和回廊,挑高大面窗的客厅,让人心神荡漾。 11、平实而精致,显得自然、轻松、休闲、质朴,与庭院的亲水平台、泳池、回廊相结合,呈现一种美国乡村风情的生活格调。
12、坐西南、朝东北,可以说是“坐金銮,纳盘龙,镇宝塔,聚宝盆”,是“靠山高硬、前景开阔、位子显赫、广纳财源、永保安康”的一块乐土,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可算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整个房间都挂满了用金花点缀的深红色土耳其织锦。
在房间的凹处,有一样长沙发模样的东西,上面放着几把阿拉伯宝剑,剑鞘是镀金的,剑柄镶嵌着一颗颗晶莹夺目的宝石;从天花板垂下一盏威尼斯琉璃灯,外形和色彩都很迷人;脚下踩的是能陷至脚踝的土耳其地毯;数道门帘垂落在门前,另有一扇门通向第二个房间,里面似乎被照耀得富丽堂皇。2、古色古香的活动楼、明亮宽敞的宿舍楼、小巧精致的食堂等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群,与幽静的白玉兰林、银杏林和香樟林,碧波荡漾的新浏河老浏河,组成了引人入胜的秀丽景色。
3、走过大成门,来到我国三大殿之一的大成殿。这座巍然而立的重檐九脊顶的庞大建筑,斗拱交错,黄瓦盖顶,像是一座金銮殿。
前面并排有十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着两条巨龙,一条在上面,一条在下面,它们盘绕升腾,腾云驾雾,向中间游去;中间呢,有一颗宝珠,围绕着一些火焰。喔,两条巨龙在争夺宝珠呀!4、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5、海穆尔家的那栋四层楼房是深灰色的,阳台建在神话人物雕像的肩膀上。要进门就得先拉门铃。
楼梯用大理石砌成,但已磨旧,每一层楼梯上都摆着一个痰盂。从楼梯上可以看到外面的方形院子,一个积雪覆盖的小箱和一个小花园。
花园里的树木枝桠挂着一层亮晶晶的霜,反射着虹一般的玉彩光芒。6、徽派建筑所共有的灰瓦白墙和高大的门楼,门楼墙壁有精致的雕花,屋顶的雕花更为精致美丽,整个建筑里有一套贯通的水系,再加上绿树成阴群山呼应,让你有种置身仙境感。
7、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8、楼,密林一般崛起的群楼,魁伟如南方的榕树,挺拔似北方的白杨,雪杉一般洁白,修竹一般鲜绿,金黄的如同深秋的银杏,曙红的,又如同暮春时节繁花满树的木棉……二十层、二十层、四十层、五十层……甚至有以三天一层的高速扶摇直上的,仿佛无数个巨大的惊叹号,豪雨一般溅落我的四周。
我上升、下降、旋转、俯瞰、仰望、平视,赞赏之余,不免又伴随有一种晕眩感、失重感。9、那是一个巨大的古宅,在苍色的山岩的脚下。
宅后一片竹林,鞭子似的多节的竹根从墙垣间垂下来。下面一个遮满浮萍的废井,已成了青蛙们最好的隐居地方。
我怯惧那僻静而又感到一种吸引,因为在那几乎没有人迹的草径问蝴蝶的彩翅翻飞着,而且有着别处罕见的红色和绿色的蜻蜓。我自己也就和那些无人注意的草木一样静静地生长。
10、农奴小屋都显着衰朽的景象。木材是虫蛀,而且旧到灰色的。
许多屋顶好像一面筛。有些是除了椽子之外,看不见屋盖,其间有几枝横档,仿佛骨架上的肋骨一样。
……到处没有窗玻璃。间或用布片或破衣塞着窗洞。
檐下的带着栏杆的小晒台,不知道为什么缘故,……却都已倾斜,陈旧了,连油漆也剥落得干干净净。11、墙的东北角摆放着一酱紫色的书柜,暖暖的阳光。
2描写建筑物的词语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勾心斗角: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
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精雕细刻: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八面玲珑:指窗户明亮轩敞。
空前绝后: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重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
首屈一指:引申为最好的。
鹤立鸡群:比喻显得很突出。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
3描写建筑的词语描写建筑物的词语大全(一)
摩天大楼 深宅大院 不蔽风雨 高楼大厦 蓬户柴门 格调清雅 参差错落
碧瓦朱颜 朱楼翠阁 美仑美奂 不落窠臼 气势雄伟 庄严肃穆 宏伟壮丽
琼楼玉宇 别具一格 古色古香 气势磅礴 高耸入云 斗拱飞檐
造型美观 气魄宏大 曲径深幽 精巧华丽 高耸入云 挺拔清秀
庄严 、高耸、崭新、林立、秀美、别致、坚固、簇新、轻捷、灵巧、光亮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别有洞天 鳞次栉比 金碧辉煌 不同凡响
重峦叠嶂 举世闻名 盖世无双 高楼大厦 摩天大厦 青瓦白墙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大全(二)
鹤立鸡群:比喻显得很突出。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三宫六院:泛指帝王的妃嫔。
深宅大院:房屋多厕而有围墙的院子。
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层台累榭 :层:重复,接连不断;累:重叠;榭:建在台上的房屋。形容建筑物错落有致
丹楹刻桷 :楹:房屋的柱子;桷:方形的椽子。柱子漆成红色,椽子雕着花纹。形容建筑精巧华丽。
飞阁流丹 :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
高耸入云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神工天巧 形容建筑、布置的奇妙,非人力所能为。
神工意匠 形容建筑、绘画等构思精妙,非人力所能为。
画栋飞甍 〖解释〗有彩绘装饰的屋梁,高耸的屋脊。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4有关描写建筑特点的四字词语拔地凌空,高楼大厦,气势恢宏,雍容典雅,刺破青天,金碧辉煌,错落有致
古色古香
别有洞天
鳞次栉比
金碧辉煌
不同凡响
重峦叠嶂
举世闻名
盖世无双
高楼大厦
摩天大厦
青瓦白墙
巧夺天工
独具匠心
精妙绝伦
美轮美奂
雕栏玉砌
琼楼玉宇
富丽堂皇
鬼斧神工
精雕细刻
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古色古香
别有洞天
鳞次栉比
金碧辉煌
不同凡响
重峦叠嶂
举世闻名
盖世无双
高楼大厦
摩天大厦
5描写建筑风景的成语层台累榭 层:重复,接连不断;累:重叠;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形容建筑物错落有致 雕栏玉砌 雕:雕绘;栏:栏杆;砌:石阶。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高楼大厦 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 钩心斗角 心:宫室的中心;角:檐角。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楼阁台榭 楼:高楼;阁:架空的楼;台:土筑的高坛;榭:台上的房屋。
泛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群 尺椽片瓦 指建筑物遭受破坏后所剩无几的砖瓦木料。 大兴土木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
大规模地盖房子。 丹楹刻桷 楹:房屋的柱子;桷:方形的椽子。
柱子漆成红色,椽子雕着花纹。形容建筑精巧华丽。
雕阑玉砌 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飞阁流丹 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
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
勾心斗角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歌楼舞榭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
泛指歌舞场所。 歌台舞榭 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
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 桂殿兰宫 建筑气派,设备华美的宫殿。
华屋秋墟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华屋山丘 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楼台亭阁 楼:多层建筑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建筑物;阁:楼房一种。
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 琼楼玉宇 琼:美玉;宇:房屋。
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耸入云霄 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 一览无余 览:看;余:剩余。
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玉砌雕阑 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殿堂楼阁 楼阁:两层以上的房屋。
指各种建筑物。殿堂:高大的房屋。
钉头磷磷 建筑物上一颗颗的钉头光彩耀眼。 高耸入云 耸:直立,高起。
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鸿图华构 宏大华美的建筑景观。 辉煌金碧 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
金璧辉煌 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 楼阁亭台 泛指高大富丽的建筑群。
亭,有顶无墙的建筑物。 破瓦颓垣 破屋断墙。
形容残破废弃的建筑。 神工天巧 形容建筑、布置的奇妙,非人力所能为。
神工意匠 形容建筑、绘画等构思精妙,非人力所能为。 碎瓦颓垣 形容残破、毁废的建筑。
提起胡如珊,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表示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可是说到“如恩设计研究室”,不少人都会被这家的设计师代表的别具一格的欧美风格所赞叹。这家闻名中外的建筑设计研究室由胡如珊与郭锡恩在国内建立,拥有和留洋背景的胡如珊是如何打入国内市场的,她对建筑领域又有着哪些旗帜鲜明的观点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胡如珊,加州大学柏克莱建筑学院毕业,获得该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毕业之后继续留在美国深造,转而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及城市规划硕士学位。硕士毕业之后旧金山的The Architects Collaborative以及普林斯顿的Ralph Lerner Architect PC甚至是纽约的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 等公司任职,通过在这些世界知名的建筑公司的工作,她积累了丰富的建筑设计经验,后来与先生郭锡恩创立如恩设计研究室,并逐渐成为大中华地区最为年轻卓越的设计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她在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些观点:
建筑设计领域需要拓展视野范围
也许是在国外学习深造的缘故,胡如珊女士对“设计”二字的理解比一般的国内设计师要宽泛和深入得多,她认为建筑设计要逐渐延伸到室内设计,甚至是产品设计和专业视觉表现。如果设计时考虑的范围太过狭窄,设计师的思想也会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会导致她设计不出更好的作品。
怎样才是一个好设计
胡如珊女士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会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设计的目的,一个是达到要求者的功能需要,这也是设计的基础。另外一个是有一个引人注意的好概念以及好的出发点。拥有了这两点,设计出来的东西才会内涵丰富,这也是对许多设计师的最高要求。
设计的同时注重感受就能保证效益
在胡如珊女士的观念里,对办公室、餐馆、百货公司的设计和它们效益增收是不冲突的,甚至起到了协同上升的作用。一家餐厅的定位、概念、设计标准等等都可以成为顾客来店的理由。
通过对胡如珊女士这位建筑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建筑师介绍,大家对她应该也有了一些了解了。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类型的设计师作品进行留意,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打点自己的小家,也会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多年来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中国人从天然资质讲,不亚于世界上的任何民族,因此我们曾经创造了世界先进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差不多从明代中期起的这五六百年来,我们却落后了!而恰恰从这一时期起,世界上另一个文明古国所在地的欧洲却从中世纪的委顿中重新崛起,走到我们前头去了。这是什么原因我想这多少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跟我们的文化心态有关。下面仅以我们传统的建筑文化为例,讲点个人看法。
世界上的建筑(这里主要指大型的、属于艺术范畴的公共性建筑),从形式上划分,基本上有两类:一类主要用石头建造的,叫“石构建筑”,流行于世界绝大多数地区;一类主要用木头建造的,叫“木构建筑”,流行范围很小,主要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两种形式的建筑各自都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各有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就艺术而言,各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很难分出高低。这篇演讲,仅从反思的角度,着重谈谈我们的建筑文化中那些制约着我们发展的、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克服的负面现象。
纵向承袭的惯性思维
中国人总习惯于“摸前有”,而西方人则善于“探未知”。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不断重复前人,不思突破;一个则不断推陈出新,向前跨越。
我们的木构建筑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覆压三百里”的阿房宫可资证明。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可谓“两千年一贯制”。而欧洲人的石构建筑,仅自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至少在一打以上:古希腊风格、古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罗马风格、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矫饰风格、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折中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风格……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恐怕是: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总爱向前人看齐;以前人的水平为坐标,以前人的成就为荣耀。而欧洲人就不是这样,他们不管前人有多大成就,也不高山仰止,而设法超越他们,努力向前探索。正如鲁迅当年所概括的:我们中国人总习惯于“摸前有”,而西方人则善于“探未知”。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不断重复前人,不思突破;一个则不断推陈出新,向前跨越。
纵向承袭思维近年来的一个突出例子表现在,到处热衷于搞仿古建筑,其中“重修圆明园”的呼声堪称其最高音响。说是为了“再现昔日造园艺术的辉煌”,殊不知,美是不可重复的!若是可以重复,则今天世界上的艺术品早就没有地方可堆了。何况圆明园是极为重要的国耻纪念地,是入侵强盗的“作案现潮,重修意味着对“现潮也就是对文物的破坏。
建筑作为艺术的一门和审美的载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因为人的审美意识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19世纪下半叶起,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的建筑学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的诞生,建筑开始了一场崭新的革命。中国的木构建筑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也已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面临着蜕变。然而,中国历史的发展,整个儿讲就慢了西方一大拍,即少了一个工业时代。西方思潮作为强势文化迅猛地涌入我国。这意味着,客观形势已不允许中国建筑从自己的娘胎里孕育出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我们一边招架,一边接受;来不及细嚼,难免囫囵吞枣,就是说:简单仿效。这在开始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异域的人类文明成果,先要“拿来”,而后才能进行鉴别、挑选和借鉴。但如果一味“拿来”,或“拿”的时间过长,这就值得注意了。吸收别人的长处,毕竟不能代替自己的创造。学别人,如果只学其表面,即形式和风格,而不学其本质,即创造精神,那就是舍本逐末了。整个20世纪我们在总体上就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窠臼,既没有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民族个性的东西,也没有在世界新思潮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地位。结果,到世纪末一看,缺少自己的东西,没有进行必要的反思,马上又求助于老祖宗,把前人留下的那些遗产,即把“大屋顶”风格当作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建筑美学法则和艺术模式,到处用钢筋水泥搞复古。
应该说,作为民族遗产,适当地、扎扎实实地重建一点古建筑是无可厚非的,但铺天盖地的搞,甚至借“弘扬”之名,“一窝蜂”地大贴“古建符号”,就有违历史规律了。
技术传授的滞后性
师傅教给徒弟的除了与建筑直接相关的纯技术知识外,一般没有相关的科学常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样学出来的徒弟只能算是个懂技术的匠人,而不可能是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或建筑艺术家。
正如公元前四世纪希腊人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戏剧(悲剧和喜剧)的基础上成为雄踞欧洲两千年的理论泰斗一样,罗马人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就有了维特鲁威的《十建筑书》,它不仅在希腊罗马丰富的建筑实践基础上,对当时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作了详尽的记载,而且作了理论提升,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建筑理论著作。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又有了帕拉提奥的《建筑四书》,阿尔伯蒂的《论建筑》(又称《建筑十篇》),维尼奥垃的《五种柱式规范》等。它们根据欧洲建筑的发展,从不同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对欧洲建筑理论作了认真而详尽的梳理和阐发,对尔后的欧美建筑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至于现代和“后现代”他们也有多种经典性理论著作广泛流传。
相比之下,作为木构建筑水平最高、经验最丰富的国家,我们在这方面的建树就要逊色得多。直到汉代我们才有了一部属于政策、法规一类的《考工记》。之后过了上千年,到五代至北宋才有了一部《木经》,元代有过《经世大典》和《梓人遗制》,但都不完备,而且多半失传。比较完整的是宋代李诫写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这是我国建筑遗产的精华,尤其是前者。但它们都着重在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记述,理论升华和美学探索仍很缺乏。
西方建筑的美学观念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在造型和装饰基础上的。随着新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玻璃等的诞生,在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人们抛弃了这一传统,转向对结构的重视。这时许多人发现中国建筑的长处,因为中国建筑的艺术奥妙和美学特征主要就体现在结构上。作为现代建筑扛鼎人物之一的美国建筑师赖特就曾对中国建筑大加赞赏。可惜我们自己很少有人发现这一契机。只有梁思成看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之间的这一机缘。可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的宏图悲剧性地落了空。
知识的更新与进步,技术的提高与发展都需要合适的环境,至少要有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渠道。知识的传授与人才的培养尤其需要这样的条件。古罗马建筑的发达跟它在这方面的领先很有关系。他们早在公元三世纪就有了建筑工程技术学校,开始以集群和规模的方式培养人才。然而我国历代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师徒相授或家族传授的途径。这种方式的狭隘性与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没有横向联系,缺乏信息交流;容易坐井观天,难有竞争雄心;看不到差距,少有抱负;即便是恩师,最后还要留一手“绝招”,以防后生抢了自己的饭碗。在这种封闭的条件下,很难出得了人才。即使是天才,恐怕也难成气候。因为视野狭小,心理封闭,很难获得奇想的灵感。即使获得这种灵感,也很难拿出推陈出新的勇气,因为师傅一般不许徒弟越雷池半步,更不愿看到他超越自己。为什么我国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始终不能更新换代,而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作渐进式的改进和提高我想这与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式有很大关系。
这种传授方式还决定着传授内容的片面性与有限性:师傅教给徒弟的除了与建筑直接相关的纯技术知识外,一般没有相关的科学常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样学出来的徒弟只能算是个懂技术的匠人,而不可能是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或建筑艺术家。我国历史上的人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培养官僚的制度,即所谓“学而优则仕”,只有走仕途,才能有出息,有前途。学技术到头来还是个体力劳动者,是匠人,是“工匠”,而不是建筑工程师或建筑艺术家。须知,匠人的习性是重复,艺术家的天性则是创造!不难想象,这种教育制度决定了我国建筑学的命运。它使我国的建筑的形式和风格陈陈相因,代代相传,长期停留在单一的局面,形成了一种“超稳定结构”。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