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树影斜,雨落云残缺但随思念去,他日再无别是谁的诗,标题是什么

风吹树影斜,雨落云残缺但随思念去,他日再无别是谁的诗,标题是什么,第1张

风吹树影斜,雨落云残缺但随思念去,他日再无别是谁的诗,标题是什么

李清照的诗

被誉为“一代文学”的宋词,兼具音乐性与文学性双重审美特点,宋词因为音乐与词章的完美结合总是能让人沉浸其中,给人带来美的体验。

人间有情深几许,最美不过是宋词。宋词的音乐性虽然在时光的长河中日渐式微,但即使到了今时,我们在面对宋词时,那美丽了时光、惊艳了岁月的语言,总是能让我们感受到宋词之美。

宋词中虽然有浑厚、铿锵的豪放词,但婉约词始终是宋词的主题风格。在词史上,早就有宋词以婉约为“正宗”“本色”的说法。

说起宋词婉约的正宗与本色,李清照是不得不提的一位词人。李清照一直被人们视为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代表,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明代王士祯甚至将李清照奉为“婉约之宗”。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女作家,她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上。李清照以“我手写我心”,她的词更多地将情感体验,人生际遇和个人命运填进词中,因而她的词作流露出缠绵凄苦、深沉抑郁的伤感情调与婉约风格,从而造成了她在抒情艺术上的极高成就。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儒的士大夫之家,从小受到家庭熏陶,对诗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她天性聪慧,才情兼备,很容易就与文字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李清照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得她更深切地感受生活,体会生活的美好,这样的家庭生活也养成了她热爱生活、自由浪漫、开朗活泼的个性。

少女时期的她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寄情山水,享受她朝气蓬勃的青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闺阁之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描写的就是李清照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和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的往事。

李清照18岁时,邂逅赵明诚,并与之步入婚姻殿堂。李清照在新婚时期的作品大多是闺房昵语、伉俪相娱的词,婚后的幸福感溢于言表,她也常将这种幸福感填进词中,她总是将自己最美最动人的一面展示给丈夫

李清照出生在书香人家,她的夫君赵明诚出身官宦世家,两人可说是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她和赵明诚都酷爱文学和金石书画,两人可说是志趣相投,佳偶天成。作为宋朝独树一帜的著名女文学家,李清照的爱情,一如她的诗词,婉而多曲,蕴藉深厚,令人荡气回肠。

18岁的李清照嫁给21岁的赵明诚,新婚燕尔,这期间的词风缠绵动人。李清照自幼天资聪颖,少女时便有诗名。她的少女之作,就是这首曾名动汴京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赵明诚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对李清照的诗词赞赏不已,因而在一次与好友李迥(李清照堂兄)游相国寺邂逅这位天才少女后,便心生爱慕,一见钟情,回家就恳请父亲去提亲。于是,两人于1101年,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结婚,结婚时李清照18岁,赵明诚21岁。

因赵明诚结婚时仍在“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读书,这对新婚燕尔的新人不得不短暂别离,常常只能半月相聚一次,因而此时李清照的词作,多是闺中的惆怅;然而这惆怅中,却透着缠绵的柔情与思念的甜蜜。这期间最具代表的,就是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据说赵明诚收到李清照寄来的这首词后,深受感动,也想写一首同样水平的词来思念妻子,颇有较劲的意味。因而他闭门谢客,连写三天三夜,共写了五十首词,然后抄写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其间,请朋友陆德夫品评。陆德夫品评的结论是:“只有三句最好。”正是李清照所写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赵明诚这才彻底折服,甘心拜倒在妻子的石榴裙下。结婚两年后,丈夫外出做官,两地相思,这期间的词风缠绵悱恻。

李清照结婚两年后,赵明诚外出做官,两地分居,相见的次数更少。两人虽非出身寒门,但因赵、李家族,“素贫俭”,且两人爱好相同,遇名人书画奇器,均不惜典当换取。赵明诚刚做官时曾对李清照说:“宁愿饭蔬衣简,亦当穷遇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也就是说,赵明诚虽做官,却很穷,平时没什么积蓄,每次告假回家,也要典当衣物换钱作路费,或买些喜爱的碑文回家,然后夫妻“相对展玩咀嚼”,乐此不疲。

但每次相聚时的融洽与快乐,更增别离后的眷恋与不舍。两人分别后,李清照也是常给丈夫寄词以托相思。这期间李清照的词作,多缠绵悱恻,仿佛在诉说自己的相思之苦。这首《一剪梅》,便是她与丈夫倍受两地相思之苦的写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远离宦海,归隐故土,安享12年闺房之乐,这期间鲜有相思之词。

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曾官至副宰相,因陷入党争,为相两年后便被罢免,不久客死京都。想远离宦海风波的赵明诚与李清照,约于1107年底回青州故第归隐,这对常受相思之苦的眷侣终得安享闺房之乐。但他们的闺房之乐与众不同,并非“声色”之乐,而是“治学”之乐。如有一次赵明诚偶得白居易手迹,便狂喜急驰回家,拿与妻子一同观赏,直至晚上燃尽了两根蜡烛,都不愿意入睡,其乐融融。

他们常爱玩的“饮茶助学”游戏,更是被后世文人津津乐道:一人说出古书上的一个典故,另一人则要答出这典故的出处,且要说出是在哪一部书的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答对者可先喝茶,答错者就得为对方奉茶。游戏过程中,夫妻有时笑闹不已,乐到翻天,甚至茶倒泼了满怀。对他们这种别出心裁的闺房之乐,清代的纳兰性德曾诗云:“赌书消得泼茶香。”

然而这种闺房之乐,在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赵明诚复出为官后宣告结束。细算起来,他们回青州居住了12年。这12年是李清照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婚姻生活幸福,治学成果丰硕,在她现存的词作中有三分之一是在青州完成,帮助丈夫完成了《金石录》30卷,录所藏金石拓本共2000多种,上自夏商周三代,下至隋唐五代,包罗万象。

因在一起时得安享闺房之乐,这期间自然鲜有相思之词。但不知为何,复出为官的赵明诚并没有带上李清照。颇感悲观和失望的李清照又开始以词寄情,她在《凤凰台上忆吹箫》的下阙中写道——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靖康之乱,丈夫病逝,阴阳两隔,孤寂终老,词风凄楚悲凉。

1126年至1127年的靖康之乱,可说是李清照人生的转折点。她的生活也开始遭受战乱之祸,也许是因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她的词章不再有闺阁词句的清隽秀丽,而多有慷慨悲壮之色,如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攻陷青州,南渡逃难的李清照写诗寓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突然病死于任上,这对相携28年的恩爱夫妻,从此阴阳两隔。这一年赵明诚49岁,而李清照46岁。悲痛的李清照因此大病一场,她给亡夫祭文道:“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中年丧夫,国破家亡,此时的李清照,孤寂无依,悲苦抑郁,她的人生亦如她的诗词,再非先前的活泼秀丽中蕴着淡淡的落寞与哀愁,而是透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彻骨的凄楚与悲凉。她在《声声慢》中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晚年隐居杭州,孤独悲凉,这首《声声慢》,无疑正是其晚年生活的写照。丈夫生时,虽两地分居,犹可以词寄相思;丈夫死后,却是阴阳永隔,相思难寄。活着的她,哪怕再“寻寻觅觅”,也终究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世间,还有什么是可永久存在的吗?

例文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易安居士在江边的咏叹穿越近千年,飘入我耳中。不禁臆想,假若我是她的书童,会是如何

  思绪仿佛回到古代,我背着个小书箱,与她并立在江岩之上,凭眺着滚滚长江东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听得一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悼念古人的豪情从一位女子心中腾空而起,和着浪花流向天际。我呆住了,此时的她丝毫没有风情万种的姿态,反而豪情万丈。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假如我是她的书童,便可乘舟,亦泛西湖,已是初秋,荷花都已谢幕,各自退场,可岸边的枫叶却想上台闹一场,借着风劲儿落到水面,惊起一小阵涟漪,我们的兰舟在湖中停留,我这个小书童向李清照请教诗词,有幸得到一两句点拨、三四句真传。美景良辰,无限风光,师父又是绝代佳人,岂不快哉

  闻说李、赵夫妇恩爱两不疑,倘若我为书童,有幸见到,不也相随而乐“赌书消得泼茶香。”二人赛背书,我当裁判,有接不上下句或下文者,罚茶一口。欢乐之余,轻衣拂袖,不小心使茶杯翻倒。我赶忙上前收拾,却还是有好几滴洒落到她的裙摆上。我怕怪罪,小心地道歉,中考满分作文她却温柔婉转道:“不用。小裁判,中场休息已终,可否重新开始”我抬起头,四目相对,一片桃花瓣儿从中间飞过。忽想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用在此处,与李清照灼灼的容颜万般搭配,可谓“人面桃花相映红。”

  大风起兮,庭院的桃花纷纷下落,四处飘飞,在我面前形成一面屏障,遮住了那双明亮清澈的眼眸,忽得散开,已回归现实。

  禁不住嗤笑一声,虽是闲暇幻想,却着实有趣。

李清照一共有2次婚姻。

建中靖国元年(1101),21岁的赵明诚与18岁的李清照结婚(历史上对他们的年龄论证有差异,本文以此为准),一位是金石学家,一位是家境好、底子好的大词人。

有南宋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背负骂名嫁给了第二任丈夫,却没想到被家暴而坚决要离婚,自古红颜多薄命,才女尤为这样,看是盛名之下,其实有很多命运的不堪。

宋朝著名词人李清照的一生就是样板,她作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旷世才女,她留下来的诗词为世人喜欢、歌颂,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她的一生并不美满,嫁了两任丈夫,最终都是失望而去,特别是晚年的第二任丈夫,更是频有家暴。

受到丈夫赵明诚的影响,李清照也爱上了金石收藏,但是那时的赵明诚还是一个穷小子,没有稳定收入,二人省吃俭用,还通过当衣服、当首饰换来金钱用于收藏金石。作为妻子的李清照,从一个备受呵护的大**嫁作他人妇,虽然生活拮据,但是毫无怨言。

对于这对夫妻的这段生活状态,后人的评价多是“琴瑟和谐”、“伉俪情深”。

“靖康之变”前的夫妻二人大部分时间处于分离状态,李清照对丈夫的感情也变得复杂起来,战争不断、颠沛流离,丈夫蓄养小妾这些事一直在折磨着我们的大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深爱着丈夫,对如此种种虽有不满但也并未有过多的影响。

直到“靖康事变”后,赵明诚到建康城上任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李清照彻底的绝望。

说起来这赵明诚还真的有点倒霉。

他上任不久,城里的军官就发动叛变要造反了,另外一个下属发现了端倪,就立即向老大赵明诚汇报,可赵明诚考虑自己马上就要调走了,不想管这事,于是优柔寡断,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这个下属一看这样不行,自己就果断采取措施,平定了叛乱,只是这时的赵明诚已听不到报捷的消息了,他被战斗吓跑了,自己带着几个人,用绳子顺着城墙跳下去,不顾城里百姓死活,自找活路了。

朝廷一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生气,一个父母官不管自己城里老百姓自己跑了,成何体统,革去了他江宁知府的职位。

李清照听到丈夫的“光辉事迹”后,倍感羞辱,她可以原谅他不在身边、可以原谅他找小老婆、可以原谅他没有钱还搞收藏,但是不能原谅他临阵脱逃这种行为,以致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无语相对。

第二年,两人去江西避难,在乌江边,李清照抚今追昔,写下了《夏日绝句》:“生当为人杰、死也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可能说者无意,但听者有心,心里忐忑不安的赵明诚认为妻子瞧不起自己,还不如一个古人。

此后的赵明诚更加郁郁寡欢,不久后就含恨而终。此时是1129年8月,李清照46岁。

赵明诚去世后,包括朝廷在内的很多人都在惦记他的遗产,无依无靠的李清照为了保住她与丈夫的收藏品不得不颠沛流离,但仍避免不了有人通过偷、抢、逼迫出让等各种手段进行抢夺,只有一个也惦记她家价值连城的宝贝的人用的方法与众不同,他用的是“美男计”。

这个人叫张汝舟,杭州城的一个小官,还是赵明诚的学生。

张汝舟认为偷抢只能得到这些金石书画的一部分,他希望得到全部,那么只要娶了李清照就可以达到目的了。这人有点贪得无厌了。

于是,张汝舟对李清照发动起了猛烈的追求攻势,不知道是李清照经不住花言巧语,还是张汝舟太厉害了。

李清照顶着世俗的压力,最终同意了张汝舟的求婚,50岁的她嫁给了张汝舟。

婚后的张汝舟希望李清照把收藏的这些金石字画给变卖了,李清照坚决不肯,在她看来这不仅是收藏品,更是与前夫赵明诚的爱情和那段岁月的见证。

张汝舟对李清照说:“我根本就看不上你的外表、更看不上你的才华,既然你不给,我只能强迫了”。于是对李清照大打出手,拳脚相加,每次都打的死去活来。

本来寄希望于在张汝舟那里得到爱情的补偿,没想到他却是个渣男,持续的家暴,把李清照的肠子都悔青了。

她想过死,但是死了这些收藏就全部要归张汝舟了。

她想过要离婚,但是宋朝法律规定,男人可以休妻,女人不能提出离婚,如果女人提出离婚要去监狱服刑2年。

深思熟虑后,李清照决定离婚,于是开始留心收集举报张汝舟的证据,还真让她找到了。张汝舟当官前,有个履历是造假的,换句话说,这是欺骗朝廷,这个官位是骗来的。

一告一个准,张汝舟被查办,被流放到柳州去了。但是告状的人也因为告发丈夫而被关了起来。

还好,她的女仆到处找李清照曾经的好友帮忙,她只被关了9天就被放出来了。(她在出狱后谢綦崇礼的信中说:“友凶横者十旬,盖非天降;居囹圄者九日,岂是人为!”)

自此后,李清照对爱情与婚姻心灰意冷,再也未嫁。

一代词人李清照于1155年她72岁那年在贫困漂泊中去世。

一辈子敢说敢为才华横溢的李清照留下了不到100篇的诗词,成了我们缅怀她和缅怀那个时代的宝贵的资料,更使我们能穿越历史遥望,曾经无助的岁月,一个女子是如何在煎熬中一路走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184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4
下一篇2023-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