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出自川端康成的散文《花未眠》,描写的是自己一人在旅店里,半夜独自醒来,发现海棠花还开着,从而引起一系列关于美的思考。
这是很细腻的感情。其中“凌晨四点”这一时间节点、“未眠”的行为带来莫名的孤独感,通过“看”海棠花,我亦未眠,仿佛与花建立了某种关系,花的某部分与“我”的某部分产生了同构。从而产生了某种感觉。
1、海棠花激发了作者的“才明白”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2、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叹
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3、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叹
“我”之所以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
所以,这句话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反映了几乎所有日本的审美理念。海棠花激发作者的情思,作者带着情感来审视事物,体现感兴的“物哀”美和“物纷”之美。甚至在形式上也符合古典和歌“五七、五七七”的结构。
常见的四个品种:
一、贴梗海棠:以花柄紧贴着枝梗而得名,是四种海棠中最小的一种,一般树的高度在1米以下,虽然植株不高,但是它的花大而红艳,是海棠中花径最大的一种,它又可以做观花树种也很适合盆栽。
2、西府海棠:它来源于晋朝西府,树的高度一般在4米左右,它的主要特点是会有一个白色逐渐变粉色然后变为红色的一个过程;花开半个月就谢了;西府海棠作为最上品的品种,它不但花色鲜艳美丽,还有香味,这就是它的奇特之处,在古时以少女来形容西府海棠的。
3、垂丝海棠:它的花开在细枝上,如杨柳下垂,异常美丽,所以被叫作垂丝,花主要的颜色为嫩粉色,非常的淡雅好看。
4、木瓜海棠:它的特点是以果实像木瓜而出名,木瓜海棠的花色为粉白色;树形非常优美,花色也比较艳丽,而且花冠特别大,因为虫害比较少,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种在庭院中做绿化。
您好:
1、下一句是“总觉得这时,你应该在我身边。”出自川端康成的散文《花未眠》,这是一篇说理散文,是从花未眠这种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关于审美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凌晨四点钟,我看见海棠花未眠。总觉得这时,你应该在我身边。
2、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类的个体是渺小的,很平凡,然而我们却活着。我们以渺小的艰辛的生命庄严的活着,美丽的活着,如同这朵小小的灿烂的开放着的花朵。看到海棠花未眠的下一句是总觉得这时,你应该在我身边。川端康成有一次凌晨4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他告诉自己,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就要活下去。“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文章是作者凌晨四点没有睡,碰巧看到盛开的海棠花而引发的感想与感慨。祝您阅读愉快!
23 Degrees and South
Billy Currington - We Are Tonight
一年最爱是春光,春天四月竞芳菲,春风惹得游人醉,海棠花儿开笑靥美。
今日小园惬意,左看右看,海棠花盛装绽放,漫步其间,像极了赴一场春的盛会。
红色海棠娇艳若豆蔻少女,轻点朱唇,不忘记俏皮地嘟给春风,仿佛在跟风儿捉迷藏,“来呀来呀,风哥哥,和我一起荡秋千。”
还有这淑女小碧玉,裹了粉色衣衫,微露凝脂,就拨动了我们的心弦,不由地驻足其前,一遍遍欣赏,一声声赞叹,这次第,怎止一个“喜欢”!
害羞的一小枝,迎风摇曳,不经意间落入我的镜头,才发现,原来在这安静之处,还有这清新款款,仿佛我们走过一处街角,邂逅了这样的欢颜。
阳光总是爽朗的,这才是四月的模样,落落大方,绽放得潇洒,含苞亦清雅,占尽枝头最高处,只为许给风一个承诺:
“属于四月的风景,就迎着太阳歌唱。这是我们的季节,可以美丽地张扬。”
也爱这绿叶丛中雪一朵儿,轻盈盈地,透着淡淡的香,绿是生机,雪是纯洁,在缤纷中绘就恬淡一抹,别有一种如诗静美。
民国才女林徽茵曾歌咏人间四月天,今日畅游小园,突然就明白了,才女爱其子之心,恰如我们今天在小园体味地对春的欢欣,那份春意那份娇美那份想捧于手中融入目光的喜欢,怎么赞美都不过分呀。
爱了呢,这春天的小园,这四月的海棠,这醉人的春风,和走在春天里的我们。
解读苏轼海棠诗五首,更烧高烛照红妆,不是轻薄,是知己和爱惜
海棠花处处常见,每年仲春春分到清明时节,是海棠的盛花期。海棠开在仲春,恰值桃李初谢,春寒春雨大面积落花季节,此时,却是海棠佳期,一分风雨,十分茂盛,开得旖旎绚烂,姿态多情。
海棠原本产自四川山地,中唐和晚唐之后,去四川旅游做官的人增多,发现了山野海棠独特的美。中唐薛涛,非常喜欢这种本土花树,大量种植浣花溪上,也使得这种花木很快名扬四海。
到了晚唐,几乎处处都有移植的海棠。
这种花树适合温润多雨的气候,生长迅速,补充了春分时节的花事空挡。在五代和北宋早期,在京城或者附近,已经形成了规模种植,是二三月踏青时候,最美丽的花朵。
海棠繁盛,因为属于伞状花序,花开垂悬且繁茂,婀娜动人,更适合古代人赏花插鬓的风俗。海棠未开时是红色的,花开后,红粉娇艳,且花叶扶苏,富丽优雅,花开如潮,所以北宋早年就有去城外赏花的狂潮,且宋朝取消宵禁,昼夜笙歌,兴起夜赏海棠的风雅活动。
海棠被誉为富丽美人,好事者杜撰前朝故事,说唐明皇曾经说杨贵妃醉酒,如同海棠花一样娇慵富丽。”海棠春睡“因此得名,有用以形容海棠花垂悬开花之美,有类比美女。
宋朝诗词中的海棠,或因为这样的风气,诗词很多显示一种闺阁女性的姿态,流于庸俗。
实际让海棠扬名的也有苏轼的功劳。因为他写海棠诗虽然不多,但其中一首,看起来香丽,惹人狂想。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 北宋 · 苏轼海棠(1084年)
说春风柔和袅袅,吹上了天空,让春天的月亮,也有了更美丽的光泽。
海棠花成片开放,隐约在月光下,如同一片红色的云雾,而月亮也要西沉了。
我担心海棠花在这样的夜晚沉沉睡去,特地点上蜡烛,去惊醒她,去看她在月光烛火下的动人风采。
这首诗写出了海棠花那种垂悬繁盛之美。因为海棠花的花朵蓓蕾是不同时期开花,呈现深深浅浅远近高低层次多样的美,摇曳的海棠,在蜡烛的热度里,可以缓慢绽开,这就使得秉烛夜游,更有乐趣。
苏轼的美诗当然契合那个时代观赏海棠的热情,所以广泛流传。高烛夜赏,花下笙歌,本来就是常态,只是因为苏轼,更强化了这种美。
但是许多人并不清楚苏轼写这首诗并非是在他安逸的京城岁月,而是最为落魄的黄州几年。
黄州对于苏轼没有锦衣玉食,没有高堂夜宴,他不过是在贫寒的茅舍外,感喟这海棠不分富贵贫贱的摇曳春风,陪伴他的落魄。
所以秉烛夜照的背景,不是因为他有多富贵闲情,而是这一树海棠带给他的如梦温馨和感动。更烧高烛照红妆,不是轻薄,是知己和爱惜。
只是很多人觉得这首诗,实在带着浓情和香丽,根本忽略了苏轼创作这首诗的真实背景。
但是,也好,海棠至少因为苏轼更多人喜欢追捧。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1080年) 北宋 · 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节录
那么苏轼和海棠的结缘是在什么时候呢?他40多年的生涯里,京城不乏海棠花海,他都没有写过。因为那是富丽之花。
44岁,他因为乌台诗案贬谪到黄州,心情寥落,且贫困,一行人住在一座废弃的定慧院中,这里虽然是官方的住所,但是既然废弃,也就条件不好,苏轼有个住处而已。到处是荆棘荒草。且他元月份还在路上看到路上的雨中梅花,可以知道停留在这里,刚刚是二三月间。
死里逃生,刀下幸存的苏轼心情落魄,出来四面走走。
他居然看到了山中杂树中间一树他以前不待见的海棠。这棵海棠天真浪漫的长在山野里,垂丝摇曳,自然有一种嫣然如笑的美,而这种美,苏轼在京城,在各地都看过。
但是这个时候看,他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海棠在京城已经是名花,何以在这里出现?一树寂寞的海棠雨中带泪,月下清幽,摇曳多姿,出处风韵,相比之下,肯定比桃李美观。因为海棠的花是垂悬摇曳的。
苏轼观察了地形,确定了这不是人工移植的海棠,他想来想去,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飞鸟衔着海棠的种子,从四川飞过这里,种子落了下来,就这样在自然的风雨中,长成了这样美丽的花树。
我相信苏轼的判断,因为他做官期间一直注重农业,亲自下基层,对于植物和树种的判断还是非常客观现实的。根据他的描述,这是一棵野生的海棠,因为枝干裘曲,落在山地缝隙杂草之间,绝非人工种植,而且花树已经长大,至少有一人多高,证明在这山野存活,已经有了年头。
苏轼当然面对这么美而茂盛的花开,有着此时落魄心情的照应。
本来应该是在京城和四川的名花,如此荒草之中开在苏轼面前,对于苏轼来讲,是一种上天给予的邂逅,让他最落魄时看到这棵花树。提升着他生活向前的信心。
海棠是名花,至少在北宋已经是,苏轼是落魄的罪官。明艳山花对落魄情怀,苏轼想到的是,这本来应该是千娇百媚被呵护的花木啊,居然沦落到荒山野岭,如同他自己的处境。
所以以前对海棠无感的苏轼,爱上了海棠。
海棠是名花,但是对于苏轼来讲,这是上天给他的陪伴之花,幸运之花。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馀春。 “宋 · 苏轼《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 其一 》(1080年2月26日)
苏轼心情大好,有理由相信这首诗就是写在上首诗当天和不久。
因为时间标注是农历二月二十六日。而他看到的海棠也正在盛花期。
盛开的一树海棠如梦如幻,或者落魄的苏轼震惊这里居然有海棠,心情那是如梦如幻。
”海棠真如梦“这五个字简单,但我喜欢。看一个人写的诗,不要选择他富贵平顺期,而要选择他低谷期。所以这里说海棠如梦,那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感受。
这感受让他轻快明丽起来。他开始主动接受这种类似改造的生活。因为知府的官奉停了,家里为他出狱,也基本花空了家底,这里所谓团练副使的薪水,简直不够塞牙缝,还有跟着他来照顾的朝云,还有些一路前来的弟子,此时都面临生活的困境。
苏轼根本不能躺平,但是好在,这里的梅花,尤其是海棠奠定了他重新开始的信心。
他观察这里的山村和山居,也有美好,这里长江流域,地气丰足,池塘中已经长了浮萍,居然还有蛙声。而路过的山间,梅子正在打着果实。
原野平地上有挑野菜的人们,一路上还有芍药花开。
海棠能存活,苏轼也能存活,无非是做个农民。
所以当这年大旱,粮食不济时,苏轼是主动欣然接受了一块荒地,和家人随从身体力行的开荒种地。
关于海棠花,那是他心中的一个坐标,一个安慰,一个类似佳人和家人的存在,他爱惜。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 北宋 · 苏轼《寒食雨二首 其一 》(1082年3月4日)节录
这是在黄州的第三年,苏轼已经拥有了东坡田园和在那里的草堂。
这年春分到寒食期间,下了很长时间的春雨。他自己也生病着。正在东坡的茅房里躺病。
但是他心里有事,因为海棠不是他的幸运之花吗?他居然就在这夜晚记起,又或者是回来的人告诉他海棠在风雨中快凋落了。
他居然就做了一个决定,夜晚要将那颗他的幸运之花海棠给挖回来,在他的领地东坡种着。
那么寒食节是古代纪念隐士介子推的节日,苏轼此时已经放弃了仕途上升的念想,思想趋于淳朴豁达,爱惜山水花木如敬惜神灵,大爱之下,他居然半夜要把风吹雨打的海棠挖回来。
”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里的木瓜木桃就是指的海棠。海棠带给苏轼以人生的启示,他回报海棠的就是全力的呵护。
于是在东坡的院子里,你就可以看到这树一直过来的海棠。
而苏轼之后的秉烛夜游,不是豪门深院,恰恰是那农村一样简单的院落,杂木栏杆。但是这已经是他最大的虔诚了。
也就有了夜烧红烛照红妆。
这依然是落魄阶段的苏轼,然而就像一个贫困的情郎,用尽心力去呵护这棵风雨海棠,海棠的存在是他灵魂的爱人,妻子,美女。
我想此时他真正的爱人朝云也是不会反对是,这位女孩,陪伴过苏轼的富贵,心甘情愿陪着苏轼来到黄州,以弹丝弦的守操持家务,这树海棠同时也给她带来了春之亮色吧,
苏轼是在黄州这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认识的海棠花,对于海棠,他别有深情,但是非常节制歌咏。
”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宜。
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 北宋 · 苏轼《赠黄州官妓(补编)(1084年)》
苏轼在黄州呆了五年,时来运转,要调任汝州。这里的官员仰慕他的文名,还有在这里苏轼的达观简朴,没有给他们增加负担,所以临走之时,是热情欢送。
大家求诗求笔墨的比比皆是。其中有一位歌女,经常被州官安排出席有苏轼的宴请,想来也算当地娱乐圈的红人。
她应该是对苏轼有同情心,并且有交集的。
大家都有诗和礼物,唯独她为何没有。
苏轼将最好的海棠诗,留给她。
因为你代表这黄州地方善良朴实而又有才气的女性,苏轼对于黄州,对于黄州的一切是感恩的。这里并没有开始做贬官那种预设的人间磨难,生活是清贫的,但是官员和人,都厚道得让人感动。
苏轼不会对歌舞女子,尤其是这种官方的乐户女性有歧视,因为她们歌舞助兴,是一种工作。而且宋朝也明确规定了各个地方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此类人员,用于祭祀表演,节日活动的仪式和宴饮。这是官场标配。
苏轼不轻薄,但是最终他要走了,告别这里的人们和这里的一草一木。
他写给这位歌女。
我在这里住了五年,为什么没有什么话,也没有什么诗要写给你。
因为我像唐朝的杜甫,他住在浣花溪边海棠花里,却没有写关于海棠的诗。
因为有个传说,杜甫的母亲名讳是海棠,所以杜甫不写,是对母亲的敬重和爱戴。这虽然是一种杜撰,因为据我说知,杜甫时代,他住的地方是没有海棠花的。
另一种说法,就是最喜欢最尊重的人,就像亲人,留在心底,那是对她最好的保护。
苏轼应该是哪一种呢?苏轼的母亲程氏,且这首诗里有李宜两字,可见不是和母亲重名。
那就是第二种,是这里的淳朴善良的人情,让他感动,是这样一位女子代表了这里好客善良的一切女性,他愿意像保护那颗海棠花一样保护她,不因他的盛名,而使她丧失相对淳朴的生活氛围。
他有多么喜欢这里的海棠,就有多么尊重和爱惜这里的女性。
他不愿意自己的盛名,而使得这样一个女子,陷入名利狂潮,失去自我。
这首诗也同时写出了他对于海棠的厚爱。
他的爱不同于京城看花的那种轻薄狂潮,他的爱,在心底。
苏轼的确很少写海棠花,如果你曲解更烧高烛照红妆,如何风流艳冶。那也不是苏轼的本意。因为他的本意,就是海棠虽好不需诗。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