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汉字的故事有哪些?

体现汉字的故事有哪些?,第1张

体现汉字的故事有:

故事一

很久以前,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杨修看到后,就把酥分给众人吃了,曹操假装责怪他。

杨修说:你在盒子上分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怎敢违抗丞相的指令呢,曹操虽然表面上嬉笑,心里却越来越讨厌他了,杨修与人分吃贡酥,完全是在曲解曹操的题字,纯属恶作剧。

故事二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

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1、谐音诗句: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注释:“因荷而得藕”和“因何而得偶”是谐音,“有杏不须梅”和“有幸不须媒”是谐音,有一语双关的作用。

  2、同旁诗句:远近通达道,进退返逍遥。

  注释:这首诗是利用汉字的偏旁特征作诗,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同一偏旁。

  3、数字诗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注释:这首诗是用数字一到十来写的。

  4、拆字诗句: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注释:这首诗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分成了几个字,并组成词语。

  5、连环诗句: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注释:从任意一个字开始,按照规律可以读出许多首诗。

  6、叠词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注释:叠词增强了诗句的表现程度,体现了汉字的音律美。

  1、谐音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同旁诗:浙海江深波浪流,慇懃思想怨悲愁。客官宵定寒窗宿,达道逍遥远近逰。

  3、叠词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邂逅”读作xiè hòu  

出自《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邂逅”这个词主要是指偶然的、不期而遇的

邂逅强调的是这件事情本身偶然,即强调遇到这个过程  邂逅用做人与人相遇时,相遇的双方可以是曾经已相识也可以是曾经不相识。

邂逅本身已经很简练了,如果非要并成一个字,那就是核心“遇”了,不过这样就只剩下碰见的意思,省略了偶然的因素,无法准确表达邂逅的含义了。

1五年级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从古至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那么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呢?他们都出生在那个炒蛋,在那个时候是使用的高峰期呢?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搜寻资料。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资料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篆书(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以上的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子七体。”

 1、甲骨文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高峰期在商朝后期。

 2、经书是商朝时刻,住客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高峰期在周朝。经 文有粗有细,点画圆浑,比甲骨文更规范

 3、大篆西周晚期,经 文形体轴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均称。高峰时期在西周晚期。

 4、小篆李斯按照秦国文字标准,制定的文字,高峰期在秦朝。

 5、隶书:隶书构成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他的笔画简化,书写方便。高峰期在东汉。隶书,构成了汉字发展的分水岭。

 6、新书,古代行书四大高峰期是魏初,魏晋,唐代、宋代。行书最早是出此刻东汉末年。

 7、楷书:魏晋时期,有了看书。楷规矩的意思,所以楷书字行方阵,笔画规整品质,比例书更便于书写和认读。高峰在南北朝。

 四、研究结论

 1、汉字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

 2、他们分别出生在商代、周朝,西周、秦朝、战国、魏晋、东汉。

 3、高峰时期,分别在商朝、周朝、西周、东汉、魏晋。

2五年级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

调查原因: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接触到汉字,可是,许多人都会不注意、不在乎汉字的一些运用,导致了写错别字的后果。

 调查目的:为了防止汉字被其他的人乱用,使其他人明白写错别字的危害,对汉字造成了一些什么样的不良影响,让小学生不要在日记本上写错别字。

 调查人员:十全十美小组。

 调查方法:去大街小巷各个街口,寻找一些错别字,在自我的日记本中、写的文章中找一些容易写错的错字,发现之后立刻改正。

 调查结果:

 1、此刻有许多厂家为了赚更多的钱,便乱改成语。如:衣服店广告:“衣衣不舍”、“衣”见钟情;摩托车广告:“骑”乐无穷等。

 2、还有的人为了写字方便,不费时间,便把“雪糕”写成“雪羔”;把“豆腐”写成“豆付”;

 3、有的课外书中能够称得上是错字连篇,错字一个又一个的出此刻我们的眼前,使我们读的时候也很费劲;

 4、在我们的日记本中也找到了错字,把“阻”写成“担”、“宝”字下头写成“王”字底;“太”字写成“大”或“头”等。这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能够破坏我们的好文章。

 经过这次调查,我想说:“汉字是自我的祖国创造的,我们应当好好读写和记忆,如果我们不注意和认真,等将来会出现许多笑话的。假如我们连字都能写错,那我们将来还能干什么呢?”所以,我呼吁大家必须要用好汉字!

3五年级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的学校对面有个宠物店,名叫哗众取宠,可这成语的本意和宠物店根本不是一码事。生活中出现这种情景的广告、店名有哪些?这样情景广泛吗?于是,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看身边的店铺;

 2查找网络资料

 三、资料整理

 四、调查结论

 1在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利用谐音成语的广告。有的是读音相同、字不相同,比如:百衣(依)百顺。因为字的变化,所以意思也变了。还有一种情景是字和读音都没变,只是意思变了,如:哗众取宠。

 2这种广告的坏处是对小孩的学习不好。小孩对颜色鲜艳的广告十分感兴趣,如果小孩长期看有错别字的广告,就会对小孩传递错误信息,导致小孩将正确的字和错误的字搞混淆。

 五、倡导

 请各位商家们,不要滥用成语,尽量不要歪曲成语的意思,不要因为你们的谐音成语广告影响到少年儿童的学习。

4五年级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提出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们平时读书、写文章、看报,都离不开汉字。我不禁想到: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样的?有些什么字体?每种字体都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一些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的书籍。

 2、上网查找。

 3、询问老师。

 三、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上网、询问老师

 最有名的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历史背景: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的象形字体。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铜器上的字体。小篆是最早统一的字体。楷书一直通用至今。

 书法特点: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画圆匀秀美。隶书,结体精巧,线条较重顿挫,富有变化。楷书,方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

 四、研究结论

 1、中国汉字源远流长,书体众多,如小篆、楷书、行书……

 2、我国汉字流传悠长,像甲骨文现在还有被研究辨认。

 3、我国古代书法家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赤壁赋》、米芾的《蜀素贴》等。

 通过这一次的研究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汉字的伟大,它的实用性强,艺术性美,包容性大……

5五年级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多种多样,可以组成各种有趣的东西,我最近在网上知道了一种诗,叫藏字诗,可藏字诗是什么呢?有哪些类型的藏字诗?藏字诗有什么用?带着这些问题我对藏字诗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网络查找

 三、信息整理

 1、什么是藏字诗:藏字诗属于“异体诗”之一种。将组成所要表达的某种意愿的一个词语或某个字,藏在句子一定的位置,并按某种题材,以诗的格式表达出来,即谓之藏字诗。

 2、藏字位置的分类:(1)藏头类;(2)藏尾类;(3)藏中类;(4)混合类如藏头藏尾类等。

 3、藏字诗举例:

 (1)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

 (2)笑看坎坷风雨年,口出话语注重轻,常翻万卷自信永,开心十分把爱驻。

 (3)众人皆醒我独醉,心有灵犀最珍贵,邂逅真情爱不悔,今生只为你相随。

 (4)后生可畏牛仔人,知易行难为散民,后涨先伏优质股,觉悟股道做股神。

 4、藏字诗的用处:(1)表白;(2)祝贺;(3)传递秘密信息;(4)作为文字游戏。

 四、研究结论

 藏字诗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暗含其它意义的诗歌,它体现了中国汉字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含蓄性,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创新这一类诗歌,可以让小朋友学习创作。

1、旺

旺是一个汉字,读作wàng,本意指光明旺盛,引申意指火势剧烈,也形容事业兴隆、发达、繁盛。例如:旺健,形容精力旺盛,身体健康。

2、瑞

瑞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ruì,意为古代作为凭信的玉器;瑞节;瑞符或吉祥,好预兆;也是姓氏之一。

例如:瑞相,形容吉祥的征兆。

3、娇

指年轻女子,对美女的称谓。

例如:娇影,形容娇美动人的影子。

4、俊

汉语汉字,拼音:jùn,形容相貌清秀好看,跟“丑”相反。

例如:俊庞,形容容貌俊秀、漂亮。

5、禧

禧是一个中国汉字,读xǐ(旧读xī),有幸福、吉祥等意。词汇有年禧、福禧、禧贺、新禧等。《尔雅》等均有相关记载。

例如:千禧之年、恭贺新禧、福禄寿禧。

——旺

——瑞

——娇

——俊

——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621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5
下一篇2023-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