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饿着肚子造反"的下句是借机(饥)闹事;
常见的歇后语还有:
1、发出去的信——收不回了;
2、蚊子叮象——碰到大头;
3、送走客人才来做午饭——吝啬鬼;
4、蚊虫叮牛角——无济于事;
5、虫子掉在糨糊盆里——动弹不得;
6、扁担没扎——两头打;两头失;
7、竹刺扎着猴屁股——坐立不安;
第一个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周瑜三番两次去向诸葛亮讨要荆州,最后赔上了自己主子孙权的妹妹,又折损了很多士兵(赔了夫人有折兵),最后被诸葛亮给气死了,所以费力不讨好。
第二个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这个故事很长~~
刘备与荆州相依为命。他要成就霸业,必先得到荆州。曹操挥师南下,一度使刘备的荆州梦近乎破灭,幸赖鲁肃斡旋,与东吴联全起来,击败曹操著才出现一丝转机。然而当时的孙刘联盟,东吴处于主导地位,刘备无论从实力上还是道义。都不可能与东吴正面交锋,争夺荆州,于是只好生出个法子来借,利用一个"借"字,来达到他据有荆州争霸图强的政治目的。但荆州也不是好借的,东吴方面,特别是周瑜,是何等精明之人,岂能让刘备的图谋轻易得逞?于是围绕欲借荆州与反对借荆州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
曹操从南取荆州到战败赤壁,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未能在荆州站稳脚跟,北归时也只对南郡作了重点防守。他急于回到北方去也是必然的,因为如果他多年经营的老巢出了问题,就可能不再有他这个挟天子以令诸的汉朝丞相。他要保持自己的政治实力、继续发展自己的政治势力。
孙权通过赤壁之战成了大赢家,不但保住了江东祖业,而且迅即扩展了自己势力,赤壁之战后,孙权一方面围合肥、攻当(上"涂"下"土"),占领了丹阳的黟县和歙县,向南扩展;另一方面,进攻荆州向西扩展,并进而想向益州扩展。西占荆州是其重点,由周瑜直接主持、统帅。
起初,刘备、周瑜追击曹操,一起向南郡进攻,周瑜、程普率领几万人马与驻守江陵的曹操大将曹仁隔江对峙。双方相持不下。周瑜部将甘宁率兵西上,想先取夷陵,结果被曹仁派兵包围,形势危急。周瑜、程普亲自前去解围,大破曹军,得胜而归。周瑜一鼓作气渡过长江,驻兵北岸,对江陵形成包围之势,与曹仁进一步相持。经过多次激战,曹军伤亡惨重,曹仁不得不放弃江陵北走。
周瑜攻江陵,前后历一年多时间。刘备乘周瑜与曹仁相持之机,率领自己部队向南进攻,夺取了荆州在长江以南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长江以南荆州之地,除南郡一部分地方外,都为刘备所有。此时,刘备实力开始增强,正式成为有自己地盘的一方势力,正式开始有自己的建制。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督察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征收税赋,充实军资;任命偏将军赵云兼任桂阳太守。刘备虽有江南四郡,但荆州最重要的南郡在孙权手里。刘备的目标,是要把南郡拿到手。
为此,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向朝廷推荐刘表长子刘琦为荆州刺史,推荐孙权为代理车骑将军,兼任徐州牧,一方面不让东吴占去了荆州刺史这个职位,一方面又用推荐孙权换取孙权推荐自己的好处。不久刘琦病故,孙权果然推荐曾被朝廷任命左将军的刘备兼任荆州牧。刘备当上了荆州牧,便向周瑜提出要分点地盘给他。周瑜攻下江陵后,孙权以任命他兼任南郡太守,坐镇江陵。同时任命程普兼任江夏太守。周瑜不肯多给地刘备,只把长江以南属于南郡的部分分给了刘备。刘备于是把军营长江南岸的油口(今公安油江口)并把那里的县名由原来的孱陵改为公安。因为当时大家尊称左将军刘备为左公,公安表示左公刘备在此安营,兼有祝愿平安之意
刘备在荆州站住了脚,原来刘表的部属大多数归附到刘备手下。刘备于是以周瑜给他的地太少,不足以容纳大家为理由,于公元210年,亲自去见孙权,请求都督荆州,把荆州都交给他管理。当时孙权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刘备自公安去镇江,不远千里,他都督荆州的心情如此迫切,还因为孙权建议跟刘备一起攻益州,攻了益州后,要刘备出让荆州。刘备是既想要荆州,又想得益州。
第三个
徐蔗进曹营-- 一言不发
为什么说徐蔗进曹营,一言不发呢?
原因是这样:
本来徐庶就是被曹操扣押了他的老母逼徐庶为曹操效力的
临走的时候徐庶对刘备说了:"穷其一生终不为曹设一计的"
当然就出来了后来的成语:人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至孝,被操设计困其母而招之,徐母高义而不屈,责徐庶弃明投暗,无颜见儿,自缢徐庶深恨曹操,所以终身不为曹设一谋
第四个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绣花。张飞脾气暴躁,外表也长得凶狠,人家以为张飞完全是一介武夫。结果后来在擒刘延的时候,初显计谋。后来当阳桥时,用疑兵之计,让曹操很多将军多不敢过去。入蜀的时候,擒大将严颜也是用的以假乱真之计。所以,后人就用张飞绣花或张飞穿针来形容粗中有细的人。
第五个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打黄盖。 火少赤壁之时,为了让曹操相信黄盖投降,以使得火攻之计成功,周瑜打了黄盖,实行苦肉计。
赤壁之战时,孙权命周瑜为大都督对抗曹操为了让使曹操上当,周瑜和黄盖决定使用苦肉计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不逊于是周瑜大怒,下令将黄盖斩首,众将苦苦求情,周瑜便将黄盖处于杖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周瑜的蔡中蔡和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中蔡和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就相信了黄盖,之后赤壁之战爆发,诈降的黄盖开船来投降曹操,不料曹操中计,曹操的船团被黄盖的火船击中而着火,加上庞统的连环计和诸葛亮招来的东风,曹操军溃不成军,经过周瑜的奇袭后几乎全军覆没,甚至到了差点要被关羽所杀的地步之后曹操惧怕周瑜,一直不敢南下
希望对你有帮助!!^_^
带“舌”的成语
张口结舌 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摇唇鼓舌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虚嘴掠舌 比喻花言巧语。
咸嘴淡舌 比喻无事生非或没话找话说。
咂嘴弄舌 形容贪馋的样子。
油嘴滑舌 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鹦鹉学舌 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拙嘴笨舌 拙:笨。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
一口三舌 比喻唠叨、话多。
贫嘴贱舌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贫嘴薄舌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钳口结舌 钳口:闭口。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威不敢讲话。
三寸之舌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三寸不烂之舌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一簧两舌 比喻胡言乱语。
舌挢不下 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舌剑唇枪 舌如剑,唇象枪。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针锋相对,各不相让。
舌锋如火 比喻话说得十分尖锐。
舌端月旦 指常在谈话中议论别人。
舌敝耳聋 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舌敝唇焦 敝:破碎;焦:干枯。说话说得舌头都破了,嘴唇都干了。形容费尽了唇舌。
饕口馋舌 比喻贪吃的人
七嘴八舌 形容人多口杂。
妄口巴舌 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
枉口拔舌 比喻信口胡说。多指造谣生事,恶意中伤。
甜嘴蜜舌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驷不及舌 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
口轻舌薄 形容说话刻薄尖酸
口干舌燥 非常干渴。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弄口鸣舌 弄口:逞巧辩,搬弄是非;鸣:发声。掉弄口舌。指巧言辩饰或挑拔是非。
两面二舌 比喻在两方面挑拔。
酒入舌出 形容人喝酒以后喜欢唠叨。
轻嘴薄舌 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也比喻人爱说俏皮话。
巧舌如簧 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豁口截舌 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指命人住嘴
戟指嚼舌 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乖嘴蜜舌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
鸱鸮弄舌 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比喻小人。会叫的鸱鸮卖弄口舌。比喻能力不高也要逞强
缄口结舌 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威不敢讲话。
金口木舌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笨嘴拙舌 拙:不巧。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
笨嘴笨舌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百舌之声 比喻唠叨、多嘴。
赤舌烧城 比喻毁谤或挑拔离间的话非常伤害人。
赤口毒舌 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赤口白舌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齿亡舌存 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鼓唇弄舌 鼓动嘴唇,搬弄是非
金舌弊口 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有关的歇后语
大舌头读报 ——含含糊糊
狗吐舌头 ——热得很
卷舌头念文章 ——含含糊糊
嚼烂舌头当肉吃 ——自欺欺人/自己哄自己
铃铛掉了舌头——不想(响)/没想(响)头
满嘴跑舌头——爱说啥说啥
饶舌的乌鸦——老调子
导语:人生路上总会遇上一两个傻逼,快来我整理学几句讽刺人的谚语,帮助他们认识自己。
1 老狗尾毛虽密,只能暖其鼻子。
2 小老鼠真可爱,长大后吃糌粑袋。
3 没用的命令折回国王门前,没用的女儿回到父母门前。
4 贤父的粮食仓库,孽子使其变成牛粪房。
5 人不敬你除夕,你为何敬他初一。
6 用牦牛长毛作的绳子,曳拉牦牛的尸首。
7 绕着岩石,打兔耳光。
8 不懂佛法的秃头僧,是夫妻不和的罪魁祸首。
9 不懂修行之道,放下鼗鼓舞蹈。
10 大的毛牛,不一定拉大粪。
11 绸缎糌粑袋中,装着酒糟糌粑。
12 红嘴乌鸦莫相讥,彼此尖嘴一般红。
13 不用去那达隆,被子底下就知。
14 没有见到雪山的人,见了酥油弄坏了眼。
15 小时缠在腿上,大了骑在头上。
16 对不合格的塔,开设师承的光。
17 有毛的羊要交羊毛,无毛的鱼要交鳞文。
18 去年倒墙,今年起尘。
19 今年的歌儿是新歌,没有歌尾残缺不全。
20 目不识丁,笔比箭长。
21 我们俩是好朋友,轮到你来出汤盐。
22 水渐清澈,鱼渐清晰。
23 每月初十杀一只山羊,铜色吉祥山上都是羊尸。
24 野狼拱着身子走,狐狸请勿来讥笑。
25 财物付出去,舆论留下来。
26 干的辛辛苦苦,无人敬献哈达。
27 真假混杂,牛马连头。
28 耳朵不知头在烂。
29 如果喇嘛能杀羊,近侍当然能灌肠。
30 绕着柱子打屋梁。
31 虱子翻越山,只在衣领外。
32 想吞他人财产,要有铁的腮颊。
33 贤父的装钱包,成了孽子的糌粑袋。
34 鸟靠翅膀,人靠嘴巴。
35 毛驴嘴里吐不出金子。
36 时机成熟,蘑菇也会戳穿草地。
37 一个“古多”打不死百鸟。
38 虽然袈裟破旧,经书照样朗读。
39 华而不实,大头无脑。
40 根子若不砍断,树株如何倒下。
41 眼中的“扎玛”,肉中的刺儿。
42 未见拉萨厕所,却说拉萨口语。
43 手上十个指头,锯掉哪个都疼。
44 气的腹内着火,鼻里不敢冒烟。
45 抬起只有一两重,放下似有千斤重。
46 薄纸里包不住火,沙步里盛不了水。
47 狗若逼上墙角,不得不来咬人。
48 弄弯牦牛角,难做牛鼻圈。
49 自己的财产说成牦牛,别人的财产说成虱子。
50 尸体在土下,言论在地上。
51 不是力大与牛斗,只是逼得不得已。
52 没有不狡猾的狐狸,没有不吃肉的老虎。
53 不见自己头上的虱子,却见别人身上的虮子。
54 大丈夫若不能,求他人是下策。
55 自己修造的桥,至少自己能过。
56 虽然目不识丁,却摆出大秘书的架子。
57 脚踢空中,唯有膝痛。
58 朝北窗户,莫求阳光。
59 不懂却要跳舞,站着出尽洋相。
60 没有经教的上师,没有嗅觉的狗。
61 丢掉麝香,留下獐皮。
62 料被马吃,怪罪于驴。
63 骑人家的马,不如赶自己的驴。
64 白天是神,黑夜是鬼。
65 姑娘愿哭,母亲愿打。
66 玉和玉石交换,马和毛驴交换。
67 小鱼虽有翅膀,难以飞翔天空。
68 男儿格萨尔王虽能顶住舆论,女人西江卓姆难以承受闲话。
69 再饿不会吃尘土,再冷不会盖石板。
70 风了狗,能背山,跌倒之后,又被脚踏。
71 嘴啃紧蚁骨。
72 马儿若是一样,就请一样翻山。
73 一嘴两舌,两舌百话。
74 天未黑,先点灯。
75 红嘴鸦钻进乌鸦窝。
76 想吃而磨糌粑,想走而买马匹。
77 狮子名声虽然大,用处多的却是狗。
78 肉房虽然漆黑,肉条却有数字。
79 十个指头,没算不情的。
80 成了便是奶酪,不成便是酸水。
81 无主尸体,由狗享受。
82 一脚扎进一百个刺。
83 毛驴内脏,可以上市。
84 茅草补柱子。
85 老狗逼急,也会跳墙。
86 不仅杀了野牛,还用牛尾作旗幡。
87 杀人所来索命价。
88 赞美上身,污蔑下身。
89 阿爸忙着织氆氇,阿妈只念三字咒。
90 砍掉头颅,抚摸喉部。
91 乞丐丈量王库。
92 克麦村多有名气,禾秸烧火真奇怪。
93 接受过许多灌顶,没有接受过瓢灌顶。
94 佩带过许多冕旒,没有佩带过荨麻冕旒。
95 朝是男人,暮是女人,朝是公牛,暮是母牛。
96 若是肉,好吃,若是骨,好扔。
97 噶钦趁收税之便,罪人趁下地狱之便。
98 一马立功,百马得料。
99 比狮子凶的野兽,比骏马好的马匹。
100 不知自己如何抓糌粑团,却管他人如何作酥油花。
1 一什么一什么的四字词语指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
一言一行 拼音:yī yán yī xíng意思:每句话,每个行动。
出处:清·冯景《今世说序》:“则夫 一言一行 ,传其人之神,何以异是。” 目录 1、典故出处 2、近义词 3、成语资料 3、返回顶部 典故出处 清·冯景《今世说序》:“则夫 一言一行 ,传其人之神,何以异是。”
近义词:一言一动 一举一动 成语举例: 钱钟书《猫》:“从此他 一言一行 都求跟自己眼睛的风度调和一贯。” 常用程度: 常用 感 彩: 褒义词 语法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言行 成语结构: 联合式 产生年代: 古代。
2 一句话是瞎说的四字成语瞎说八道xiā shuō bā dào解释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指乱编瞎说瞎说白道xiā shuō bái dào解释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指乱编瞎说胡说白道犹言胡说八道。
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混说白道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悖言乱辞 指胡言乱语。
出处:《公孙龙子·白马论》:“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鬼话连篇 鬼话:不真实的话。
连篇:一篇接一篇。满口说的全是蒙骗人的胡言乱语。
出处:蔡东藩《前汉演义》第四回:“鬼话连篇,捏造出许多洞府,许多法术。” 黑言诳语 犹言胡言乱语。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清·李塨《原道》:“异端乃曰道生天地,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是道为天地前一物矣。天地尚未有,是物安在哉?且独成而非共由者矣,何以谓之道哉?谁生之哉?道家黑言诳语,大率类此。”
胡拉乱扯 指胡扯瞎说。 胡说八道 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秘魔岩主擎个义儿,胡说乱道,遂将一掴成齑粉,散在十方世界。” 胡说白道 犹言胡说八道。
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单管只胡说白道的。”
胡说乱道 乱编瞎说,胡说八道。 出处:元·郑光祖《刍梅香》第四折:“我待不言语来,忍不得你这般胡说乱道。”
胡言汉语 犹言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五灯会元·智海逸禅师法嗣·黄檗志因禅师》:“这二老汉,各人好与三十棒。何故?一个说长说短,一个胡言汉语。”
胡言乱道 犹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俺孩儿听了他胡言乱道巧差排,便待离家乡做些买卖。” 胡言乱语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这二老汉,各人好与三十棒。何故?一个说长说短,一个胡言乱语。
虽然如是,且放过一著。” 胡诌八扯 指胡扯瞎说。
胡诌乱扯 指胡扯瞎说。 胡诌乱道 胡诌,随意胡说。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虽懂得几句诗词也是胡诌乱道的。就是好了,也不过是风云月露,与一生的正事毫无关涉。”
胡诌乱说 胡诌,随意胡说。 出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则你休听他这酒魔的汉呵,一谜里便胡诌乱说。”
课语讹言 多嘴多舌,胡言乱语。 出处:《宣和遗事》前集:“咱家里有课语讹言的,怎奈何?娘,你可急忙告报官司去,恐带累咱们!” 驴唇马觜 指胡扯,瞎说。
撒骚放屁 胡说八道。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咱这里小人口面多,俺摇旗打鼓的吃了你的酒,再有人撒骚放屁,俺不便出头管你。”
آ 枉口拔舌 比喻肆意胡说。多指造谣生事。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5回:“是那个嚼舌根的?没空生有,枉口拔舌,调唆你来欺负老娘!” 枉口嚼舌 比喻肆意胡说。多指造谣生事。
同“枉口拔舌”。 枉口诳舌 比喻肆意胡说。
多指造谣生事。同“枉口拔舌”。
妄口巴舌 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
涎言涎语 厚着脸皮胡言乱语,撒赖。 信口胡言 随口乱说。
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出处: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 一簧两舌 比喻胡言乱语。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一簧两舌,妄言谄语。” 语四言三 指信口乱说闲话。
出处:《群音类选·〈分钗记·计诱皮氏〉》:“为何的语四言三,平白地将人讥诮。” 语无伦次 伦次:条理。
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七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
詀言詀语 花言巧语,胡说八道。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贤弟[沙僧],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詀言詀语,途中更要仔细。”
3 形容一直在说的四字词语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津津乐道、唠唠叨叨、娓娓而谈、滔滔不绝、夸夸其谈、侃侃而谈、大张其词、尺水丈波滔滔不绝基本信息释 义滔滔:形容流水不断。
绝: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的样子。
形容口才很好,说话连续不断。 出 处后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词 性 中性词。近义词源源不断反义词张口结舌、哑口无言歇后语水库开了闸——滔滔不绝 英 译spout eloquent speeches示例]叶紫《山村一夜》:“两线珍珠一般大的眼泪,便滔滔不绝地滚出来了!” “斡离不得汪豹献了李刘隘口,无人阻当,滔滔不绝,把十万大兵尽数渡了黄河。”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想不到少言寡语的青年司机,说起他的老赵叔来,竟这般滔滔不绝。
林雨《你喜欢谁》。 灯 谜浩浩荡荡。
典故滔滔不绝”也相当于“滔滔不竭”。这个成语出自五代后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唐玄宗——李隆基有个宰相叫张九龄,因善于言谈而出名。他见唐玄宗疏于朝政,就多次进言劝谏。
张九龄主张任人唯贤,广揽人才,并设置了选拔人才的专门机构。每当他与宾客们谈论起经书时,总是滔滔不竭。
后来由于得罪权贵李林甫,张九龄被罢免了宰相职务。喋喋不休(汉语成语)成语资料拼音: dié dié bù xiū英语:Chatter without stop解释: 喋喋:形容说话的声音。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示例: 廖二嫂还满腹闷气,~。
(沙汀《呼嚎》)近义词: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津津乐道、唠唠叨叨、娓娓而谈反义词:默不作声、守口如瓶、默默无言歇后语: 酒桌上的盘子灯 谜: 白云无尽时成语出处《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汉文帝派一位公主给匈奴王稽粥做王后,确保边境安宁,让宦官中行护送公主前去,中行到后就投降匈奴,为匈奴出谋划策。汉朝的使臣去讥笑匈奴人一家住一个帐篷,中行回敬他们只会衣冠楚楚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
口若悬河口若悬河,亦作“ 口如悬河 ”。亦作“ 口似悬河 ”。
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太尉 云:‘ 郭子玄 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假使 苏秦 、张仪 、陆贾 、郦生 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 韩道国 ﹞但遇着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读音口若悬河:kǒu ruò xuán hé口若悬河成语配拼音解释若:如,像;悬河:瀑布、倾泻的激流。
讲话像瀑布倾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说会辩,口才很好,口齿伶俐。
英语注解: speak with a flow of eloquence have a glib tongue talk glibly be nimble of speech be eloquent 例句: Many people admired him for being very eloquent,but his father-in-law despised him for that 很多人羡慕他的口若悬河,但他的丈人却为此瞧不起他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晋书·郭象传》:“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中性词。
示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8回:“一个铺眉苫眼滔滔口若悬河,一个俐齿伶牙喋喋舌如干将。”
造 句他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近义词能言善辩、滔滔不绝、夸夸其谈、侃侃而谈、大张其词、尺水丈波、妙语连珠反义词沉默寡言、哑口无言、噤若寒蝉、闭口无言、笨嘴拙舌、默默不语相关故事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侍郎。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口齿伶俐,说话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谢谢 望采纳~。
4 形容经常说一句话的成语有哪些形容经常说一句话的成语有:1、陈腔滥调:[chén qiāng làn diào] 基本意思是指陈腐、空泛的论调,不新颖、庸俗的事物。
2、旧调重弹:[jiù diào chóng tán]老调子重弹。比喻把老的一套又重新搬出来。
3、不合时宜:[bù hé shí yí]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4、老生常谈:[lǎo shēng cháng tán]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5、旧调重谈: [jiù diào chóng tán] 老调子重弹。比喻把老的一套又重新搬出来造句:1、无论如何,我们在此,并不是卖弄这些陈腔滥调的禅语笑话。
2、所谓创意,不单指无中生有的能力,可以将陈腔滥调写成别有洞天也是种境界。3、北平早就被称为‘大学城’和‘文化城’,这原是旧调重弹,不过似乎弹得更响了。
5 有说有话的成语四字成语长话短说
cháng huà duǎn shuō
注释
要说的话很多,一时不能说清,只用简单的几句话表明主要意思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6回:“长话短说,你与谭学生是同盟兄弟,他赢了俺一百多银子。”
举例
~,咱们赶快行动吧!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指简单地说
英文翻译
to make a long story shor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