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润黑白 狂雅任行】徐国平书法、诗歌、散文作品欣赏

【笔润黑白 狂雅任行】徐国平书法、诗歌、散文作品欣赏,第1张

作品鉴赏

笔写千秋字,墨涂素宣黑。

唐诗宋词间忘忧,笔尖落宣里痴迷。

一点一横舞落优雅,一竖一撇尽成狂野。

线条揉就心中之美,素宣染成脱庸之心。

坦然红尘喧噪,淡然虚名沉浮。

天马行空间让情怀飞扬,高山流水里把心境放飞。

一字皆人生,一笔亦世界。

作者简介

徐国平,笔名:北石,男。旅欧知名书法家、诗人。1961年出生,浙江青田人,毕业于武汉交通学院。90年代初移居意大利。

现为世界华商书画院院士、香港国际名师名家名人联合会理事、香港国际名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香港左龙右虎国际诗书画研究会副主席、名师名家名人坛副主编,21世纪名人网-书画名人专栏主编。《国际诗书画交流网》副总编、联合国生态组织《世界生态》杂志顾问委员会顾问。自由撰稿人。

曾获浙江省交通系统书法作品大奖赛第二名,2018中华正气文化艺术国际巡展诗书银奖、第五届中国诗歌春晚三等奖等。浙江新闻丽文大咖秀栏目专题介绍其书法与散文作品。《世界家苑文化网》、《世界华商经济网》、《中国食品建设文化网》专题报导。其作品收录于《百度》、《谷歌》、《搜孤》、《网易》等网媒。2018年入选《当代名师名家名人选集》,《华人文艺家》大辞典。

  其书法作品自成风格,兼容书画之䪨,极具艺术性。诗词随笔散文文笔优美,情感细腻。书法作品曾被中央部委领导及海内外众多书法爱好者收藏。其诗词随笔散文散见海内外刊物。

《母亲的思念》

文/北石

千帆过尽的凝望

曾经的港湾何觅

痴迷在路的远方

母亲晚归的方向

几遍春夏秋冬的望断

几遍万千江河的涸封

依然可闻摇蓝的轻调

依然可梦温柔的晚香

旧日的云彩

未老

旧日的吟声

也远

街口的老屋依然

熟悉的背影不在

还有

慈祥的笑

温柔的手

相思如雪

飘落一江红尘的盼念

飘落一世时光的潮落

多少月光倾城

泪染相思

多少千结 念念

散落素䇳

染了一纸的墨渍

染了半案的残泪

心殇的岁月

思念涂成诗行

在期盼的心间

画成旧的熟悉

描成新的哀托

只恨孤灯风摇

相思不散

只恨素笺难载

相思厚重

那些岁月您的故事

那些岁月您的浅笑

写在母亲节

《旧日》  文/北石

那个时候的早晨

风滑过空间

湿的石板路上

子规鸟开始了远行

杜鹃花的红色

穿透路面的影子

飘浮的叶

长过时光

孤独,寂静

糟糕的记忆

把人拉到够不到的地方

笑声,柔性

别言离殇

期实

当雨开始吻着青草

当阳光抚摸着坠云

我已经记不起来了

太鹤山前走过的梦

南明湖畔落下的念

还有秋雨打着黑夜

遗下的那枚忧伤

只有水岸边

温存的眼神

依稀,刺进心里

只有暮夜前

坠落的残云

再度,点燃疯狂

《走远了、彼此的灵魂》

文/北石

陌生了

遗忘了

如过客擦肩

如枯叶腐蚀

你的名字

静静地躺在手机的深处

寻寻觅觅

屏幕里找不到笑的踪迹

物欲横流的时光

飘移了曾经的净真

大浪淘沙的岁月

掏空了曾经的单纯

原来

生命里出现的

总有留不住的友情

原来

岁月里荡漾的

还有可遗忘的旧人

青葱年华

风雨里笑哭

阳光下率真

岁月把我们变老

时光将我们势俗

尘染的思维

在虚伪里爬行

初心的厚重

在庸俗中迷离

丑陋支配了彼此头颅

逆行重返初交的陌生

我们走远了

彼此的灵魂

13052019草稿

四月、走在布达佩斯》 丨北石(意大利)

河水飘浮着蓝色

忧郁把时光静止

塞切尼铁桥的珍珠

坠落在多脑河的波动中

闪着精灵的眼睛

藏在涛声里轻呼

古老的精灵

在岸的这边徘徊

东方的墨客

在岸的那边停留

国会大厦的奢华

诉说着奥匈帝国的没落

千帆竞发的繁华

飘在蓝色多瑙河的尽处

这个春天

在多河边

呼吸着历史的尘息

江堤的铁鞋

诉说着生命的远去

英雄广场的雕像

见证着布达佩斯的不屈

格丽特桥闻着犹太人的不幸

蓝色的河水祈祷哀伤的远离

这个春天

我在布达佩斯听花语美

纽约咖啡馆的奢华

诠释着美丽的不老

流金辉光中的高雅

闪着岁月里的沉香

这个春天

我在布达佩斯寻找

梦中的幸福

心中的宁静

13、04、2019草稿

《剑气书香赋》 文/北石

大漠戈壁孤烟直,剑气书香苍穹飘。

铁骑走,尘满飞。

书生戈壁刀丛赋,将军沙漠马上狂。

千骑踏破万山水,一诗吟蔽百烽火。

越王剑,勾践忍。

会稽城里尽风云,越王府中百裙摇。

卧薪尝胆君王笑,浣沙夷光媚夫差。

芒山道旁斩莽首,三尺龙泉池中芒。

起舞京都公孙娘,剑挥气贯关山月,

儒雅羽扇诸葛计,一介书生挡万军。

谈笑灰飞尽烟灭,金戈铁旗退司马。

玉门关上剑如虹,长安城里书飘香。

长歌剑气书香赋,道尽儒狂遗千古。

语樱 

文/北石

我梦想,岁月走过

风雨里,留着一片青翠的水岸

看坐莲在岸边婉约

红尘中

岁月将青丝染白的路上

落下洒脱的风情

留住一行诗句的优雅

看忧伤在天边云卷

当情与爱渐渐苍老

当春与花慢慢离去

卑微中,留住高贵

渺小里,不失伟岸

我梦想,流转年华

霞光中,摘下一朵长天的流云

听落樱在云中成语

春风里,夜光把陌阡画成白雪

遗下扣指的落影

唤醒半世缠绵的脚步

让思念在时光里流浪。

当风吹起岁月的华丽

当雨吹落一江的生命

清波中、荡漾美丽

俗尘间,破蛹成蝶

《春潮》 文/北石

江南烟雨黛

斜阳与春争

正是江南好风景

时节春醒又逢君

君言旧相识

依稀绕指柔

背靠黄昏笑鹭惊

面戏晨光指横舟

潮行沙浪踏痕去

云卷残霞落影长

情浅情深尘埃俗

杏浓雨打半院愁

一茶浮杯醇双唇

半酒欲饮留红晕

道是相思长相依

春秋四时效文君

从此凡俗无再念

渔舟晚唱与君知

樱泪清波东流荡

返身藕花舴艋醉

      24052019草

《孤独的雨夜》 文/北石

雨,灯,脚步声

落地的影子,长长的

撕裂了安宁

思维被雨水刷成空白

樱花,夜下,

飘落一地的雪

掩埋了落泥的紫丁花

那季

疲惫的躯体

停留在打湿的青石板上

转角的咖啡厅

张着黑黑的眼晴

落水的花叶,逐流远去

没有港湾

找不到栖息的草屋

陌生与熟悉,相互嘲笑

冰冻的思维,在梦乡里

找不回童年的儿歌

还有妈妈的温柔

旧日的渡口

相思的足迹,滑露水面

渔灯依旧,风笑依旧

扣指的梦

却不再依旧

《秋晨瓯水赋》 文/北石

晨,

雨后瓯江,寒露锁秋,气清水黛。

行江堤,

垂柳入影,鸥鹭点波。

观远峦,

雾绕翠山,共天一体。

水面静清,山映碧黛。

蒙蒙欲碎,胧胧轻摇。

入眸心怡,触景忘忧。

江岸桂叶,花香雅淡,

雨珠沾滴,视若滴金。

堤间枫叶,红艳如血。

缀饰其间,红黄缠绵。

偶鸟啾啾,欢欢无忧。

山野秋水,无弦奏舞。

晨鸟秋叶,谱曲长歌。

一泓清黛,鱼跃溅珠。

半池镜面,一舟自行。

此时此境,桂花香浓。

红叶醉,念写秋晨,思伴云天。

君音妙妙,情愫切切。

十月旧岁,扣指江南,缱绻秋景。

语韵笑,嗔娇含心。

玉出丽水,金生青田。

相思如水,重遇千年。

三生石上,种种无缘。

银河边上,遇遇陌生。

苍穹月明,星稀寥寥。

秋阳暮坠,水天霞金。

晨霜叫寒,秋风弄愁。

芊芊于昔,柔柔耳鬓。

唇间一笑,眸子清清。

瓯水岸边,笑为坐莲。

秋月之下,不离卿卿

《活 着》    文/北石

睫毛下的时光

依然

足迹间的影子

延伸

触手

握不住的碎阳

迈步

苍桑中的人生

不去问天

愁舒愁展

不去奢望

风轻云淡

如沙

微卑下的顽傲

如水

软弱里的不屈

不闻古道瘦马铃声

不言晋文唐诗宋词

笑笑

活着

《写给自己的一首歌》

  文/北石/

轮回春秋

光阴绘成心中标本

尘埃中写成五十七页

诗与平凡

光芒与歌

一滳墨里

清冷 孤傲

念着夜与昼的追逐

念儒雅与狅野的语

荆棘里笑着

抓起满手尘息

该了 未了的

高傲 贱卑的

一棵草的顽强

一粒沙的隐忍

水流的日子

白光从黑暗里堕落

青白 暗香

温润了生命风走的脚印

旧乡 青涩

异域 飘萍

剩下的暮霞

冬天的落雪

凭栏穿过时光的凌乱

母亲的眼神

遗脱成晚香玉

明亮的欣慰

笑泪里的苦难

走吧 枝蔓问的跨越

走吧 拂腰过的尘息

燃烧的墨渍

醉香的灵魂

还有

取暖的字 清香的茶

还有

远方的花语 春笑与秋水

疲倦的春秋

散落的温柔

晨暮窜起的乐曲

跳着岁月的音符

灵魂瓢过五十七道

生命的点滳

笑的 哭的

盼的 忘的

恨的 爱的

《五月、许你一季倾城》 文/北石

  走在五月,舞一曲花艳霓裳,让浪漫随风,把相思尽染,将心恋放歌。

  这一季,

翠浓正滴,侠蝶破蛹,呢咛尘俗;

顽蝉放诗,歌呜长情,情倾阡陌。

  临水照花,心生悦暖。

莲池尖荷飞彩蜻,一季尽欢缱卷,半季染尽缠绵。 

这一季,春阳夕光,移动着变幻的舞姿,涂彩天边。

  放飞的情感在栀子花间浸染。把四月的情怀揉入五月的蝉声里,跌在雨滳的芭叶上。  紫陌倾情。

四月陌上邂逅,五月幽情漫舞。

把遇见写在绿叶间,把恋眷柔在阳春里,将流水镶入高山,把生命填满空白。

只为念三千红尘擦肩,只为念相视浅呡一笑。

这季,只愿在云端为你画一朵坐莲,脱尘如雅於你。 

只愿将星星轻柔眉间,婉约成一世灿然。让脚下的足印不会孤寂,  在渐行渐远的时光里,握流云轻盈成诗,拈华霞揉就春花,写下一首天边心恋,缱绻永恒。

  这季,磨一砚五月浓墨,涂一段时光不老。在栀子花黄间流连,在黄昏的怅惆里微笑,叶随风荡,心随春眠。

  五月,满季啬薇正冲刺着生命最灿烂的一段时光,笑傲春风,坦然,张扬地绽放着一季的绚烂。

  带刺的枝蔓捻一缕风舞,拨响着凡夫俗子的心中琴弦,流泻出这季的红肥绿瘦。

  榴花映着明月的清辉,点点灿红,艳了紫尘。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情愫。

  这季,倚在云端,倾情陌间,只闻眸前君笑,不思尘间俗庸,痴苍穹流星沉浮,恋千帆尽头灯闪。 

春柔里,为谁痴迷,丢失了月光,红尘中遗忘了千山万水,柔风里望尽了咫尺天涯,相思碾过。 

五月,榴花翠红,萤火点点 。

繁星下,天涯 望尽,红尘间,若懂,把思念的篝火点亮…… 。

  春风清心间,只祈,用四月的深情写下五月的牵念,用眼眸的柔澄画成水央的湖心,用薰衣草的浓紫染成厚重的牵挂。

  漫行五月。

将四月的心恋,在岁月阡陌的深处,蘸一抹五月的浓阳,写一首相遇的诗,涂一幅泼彩的画。

若知,和一曲凤求凰与你心间,吟一卷相如赋于你眉尖。

红尘时光,品一茗浅浅新茶,让浮香留你齿唇。 

这个五月,挽一袭薄衫伴你优雅,摘一颗星星,伴你天涯,在髙山,在水间,在云端,在心念……               

              03、05、2019草

三月,只愿花开有声,红尘温柔文/北石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三月,十里桃花正浓,千里春风含羞,雨润草青帯情,阳点樱花落醉。

扣指阳春,簇拥腮红,只恋春媚。忘了二月乍暖还寒,春雪落银时光。

在这个花艳的日子里,不遗尘息烦烦忧忧,不念时光云卷云舒。

心倚春风,竹轩听雨,逐泉煮茗,逐字䁔心。

把三月写成春天的一首诗,把三月谱成心中的一个梦。

三月,携春风而约。忘清波泼浆的瓯江渔火,走进春寒素妆的罗马城。

一春两季,一季两景。

伴着三月春媚,挽着春暖花开。

三月罗马,花艳草青,阳媚雨润,鸟鸣啾啾,流云袅袅。

三月原野,风带柔情,云笑羞言,嫣红呈翠,柳岸雨烟。

日前寒空千花舞,一场春雪,荡然无痕。

  只在草径小道清清晨露,依稀尚记春雪坠飘。

只有落在大地上的记忆,会让人想起曾经银妆素颜的飘逸与美丽。

  曾给凡夫俗子带来的惊喜与快乐。曾在春暖时遗留的一丝春寒,徒忆曾落的飘柔的银栗。

罗马的春阳总是那么灿烂。

阳下,微风过,仍存寒意。

罗马的晨,却是惬意的。

晨间的空气,带着青草味的那缕清新与点缀散落的绿红,提醒着众生们;此刻,正与春在同一苍穹下相拥而依。

那春风、那春阳、那春露、那春花、那春雨,浪漫成柔。

已亥二月仲春,旅居于罗马,念其天鹅湖樱花不忘,逐约伴皆往赏之。

想丁酉仲春曾居罗马,往观樱浓之盛,曾作小文《醉花醉、三月春媚嫣然泪》以记之樱花之美。

今往,观落樱如雪,风拂过,飘逸如雨白雪成泪,心成惜美之情,欲落笔而无语,多惆怅之态。

奈何,故寻之旧文微改,以记如年樱花醉落之美,以记花之无奈任零落之不舍。

                          ——  题记 ——一

樱花醉  三月春媚嫣然泪

文/北石

樱花醉

三月春媚嫣然泪

樱雨尽

一曲相思为君碎

    丁酉三月,闻罗马EUR天鹅湖畔樱花正浓,簇拥如雪,樱雨飘然。心生向往。

遂与友相约春暖,走一场樱花树前观浪蝶,粉浅丛间狂蜂舞之行,以不负三月春暖花开之美;以不负三月春阳柔之媚;以不负一季樱花嫣逸之舞。

    二月仲春,阳光柔美,时光恰好,正繁花宠争之季。

    坡间野地灿烂盈然;陌上垄间蝶吻蕊心,露润清新,鸟鸣桠枝。

  这季,带著一颗俗心走进春阳正媚的三月,美了眸间,醉了尘心。

    这季,不思纤尘俗事,只惦美丽。

    这季,漫步春风十里,赏尽樱花若雪柔美。,

    这季,只为读一读樱花之洁雅!,将一颗素心与花中仙子缠绵暖春,让心无俗,或也不失为是一份俗间的儒雅,一种时光的偷闲和惬意。

樱花飘

十里白雪奈低吟

樱花落

花映湖心花为殇

    阳光下的天鹅湖,白云下,静谧如处子,含羞似嫁娘。

    沿湖畔行,曲径通幽,眸及草坪染黛,樱花树百态千姿,风骚各领。

  绕行湖岸,樱花簇拥相连,尽遮曲径。眸及,若沿波流动之云,浅粉浅红。观之,粉得烂漫、粉得淡雅、粉得圣洁。

  沿湖处,樱花树,树树多姿;枝枝含情,朵朵柔美。

  树间草坪落英缤纷,点如星月。

  赏樱之人,或站,或卧,或醉或痴……

  徐步环湖小径,微风轻拂,浅粉缱绻,婉成水墨。

  迎面,香随风飘,浅浅幽香如缕,淡淡弥漫于心,清新淡然,如梦如幻,与人入心境之淡泊,入眸前之繁华……

仰面,樱之飞舞,朵朵花瓣皆似在燃烧着一季的灿烂。

  迎舞的朵朵花瓣,又似在诉说着奢华燃尽的无奈与灿灿後的一份寂然。

  让人哀之幽幽伤感与凄美怜惜……

  伫立樱花树下。

  风过,吹落一地的花瓣。

  片片浅粉浅红的花瓣在空中无力地随风,翻转着轻盈的生命。

  落土,化做春泥化着烟,让心颤抖唏嘘,生命与美丽的短暂。

  油生愁浓于心;人生亦然若这樱花?花开花落,终不能拥有那美丽,灿烂旳久远。

樱离殇

是心伤

书尽相思

爱到备疲泪成行

殇落风里入清溪

相思一夜窗前梦

人前花愁肠

    曾几何时,我总为樱花的昙花一现而婉措,我总为樱花灿烂时的凋零而心憾。

    美丽,为何总是如此短暂?灿烂为何总是如昙花而过?……。

  其实,生命不也如这美丽的樱花吗?灿烂美丽而短暂?

  不是吗?

  我们总是在时光的迈步间,消逝着青春的美丽,在岁月的路上,青丝染成白发,只为在生命的路上留下时光走过的一份灿烂,优雅,而归於尘土。

  总是在岁月间,消逝着骨子里先天生就的爱恨情仇。

  如樱,从灿烂走向烟灭……

  轮回的俗尘间,书写着伤与痛的故事,书写着爱与恨的诗行。

    苍桑流年,如樱,婉约飘逸成美,灿烂过后後寂然,但却遗几多柔美留迹又何负韶华岁月?只记:灿烂曾留岁月,辉煌曾于时光。

  樱花如雪而美于雪,樱花如云而洁于云。

  读它,灿然寂静里的优雅。

  懂它,短暂一生书写的纯洁。

  学它,灿烂时侯的悄然隐退。

  用一季的柔美诠译着短暂的生命。

  来过,美丽过,就是不变的初念。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儿里跳动着走来了。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经典描写夏天的优美散文欣赏,供大家欣赏。

 经典描写夏天的优美散文欣赏篇一:请不要过去,夏天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我就要离开快乐的小学了,还没来得及抓住那流星似的时间,它就不留下任何痕迹的悄悄走过了。六年来,我和同学们一起共度七彩的童年,和老师一起共度快乐的课堂。老师、同学们,是你们让我从原来的井底之蛙,变成现在的遨游天空的小鸟的!

六年如一日,想不到这么快又要从天真的儿童转化成热血的青年了,我真舍不得啊!

舍不得,和蔼可亲的老师!老师您现在是否在看我的作文啊!您还记得那件事吗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您刚刚接下我们班,我们大家还都对你很陌生。但当您上完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对您已经不再陌生了。我从您那一个个美妙而又幽默的新词中,感受到了你对教学的热情。从您一个个风趣而又可爱的动作中,感受到您对学生的关爱。不久我还被您深深的感染了,我被您的教学的热情感染了,变得乐在学中、孜孜不倦;我被您对我们的关爱感染了,变得乐观开朗、自强不息。老师这都是您给予我的,您对我的爱可以比得上无私的母爱,伟大的父爱,您和我素未谋面,但却对我如此的关爱,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和蔼可亲的老师!

舍不得,天真可爱的同学!同学们,你们是否和我一样的那么依依不舍。我想你们是的,我相信你们也和我一样不会忘记我们在小学所做过的每一件事的。回忆一下吧……那又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们在缘分的帮助下,有幸在人山人海中相遇,我想那不是偶然,而是命运的安排。但是为什么,命运又要我们经历这么残酷的分别啊!每当想起我们一起奋斗学习的历程,一起快乐玩耍的童年,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流下恋恋不舍的泪水。

舍不得,五彩缤纷的小学生活。小学给予我的真是太多了,我不想它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远离我。每天快快乐乐的做起早操,每天快快乐乐的上课,真是太愉快了。我不否认,上初中也有这样的生活,不过我感肯定,那时的生活和现在的比起来是远远不足的,简直会是天与地的区别。小学永远会是最美好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个道理我明白了很久了,但是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事情,现在我终于经历到了。那种感觉,是那么的痛不欲生,但又想活着等代相见的一刻。“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希望我们真的功有着这美丽的月色吧!

一阵寒风吹过,吹寒了我的心,更吹累了我的心。我慢慢的,慢慢的睡着了……“主人,看你很心疼吧,让我给你一个愿望吧!”“我要这个代表结束的夏天,永远也不结束!”……

 经典描写夏天的优美散文欣赏篇二:远去的夏天

夏日的傍晚,常与母亲漫步在乡下开满野花的小路上,红日的余辉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为莲叶又抹上了一些胭脂。抬头仰望蓝天,鸟儿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成群结队地飞着,飞着,快活极了!就连田间的青蛙,也耐不住性子,唱起了欢快的歌儿。它们跳啊,蹦啊,玩儿得不亦乐乎,仿佛只要有它们的地方,就是快乐的天堂!这确实令无比的惬意!连我也被那四处流动的音符带动了,不由自主地跳起舞来…… “嘭”不知从哪儿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怒吼”,一条灰白色的弧线划破长空,随即,鸟儿不见了,蛙声没有了,湖水干涸了,花朵枯萎了。只是我,还痴痴地望着天空,望着那个不再蔚蓝的天空,整个世界,被灰色笼罩着,看不到头。我麻木了,竟感觉不到泉涌般的泪水已在我的面颊上流过,流到了我的心头……

我紧锁着眉头,强忍着痛,可泪水还在流,它走了,那鸟叫、那蛙声、那繁花朵朵、澹澹水波。它们走了,都走了,都已离我远去,留下的只有回忆! “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听着这首歌,我陷入了深思,想着与你邂逅的那个夏天,那个被夕阳笼罩着的傍晚,啊!那是多么快活、多么令人留恋、想念!

或许,明天,我们会相见……又或许在下一个夏天。可那灰色可怕的魔鬼用它们狰狞的面孔一次又一次侵蚀着我们的相见……或许,只有在梦里,才能与你长眠,可睁开眼才发现,其实你并不在身边…… 我讨厌,讨厌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去弄脏你、玷污你、去糟蹋你!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那么多为金钱而活的魔鬼,为什么他们为了自身利益能不惜一切

因为他们的自私与无知,使我们俩诀别!他们是不可饶恕的犯罪者,是利益脚下的奴隶!他们很可悲,拥有的只是一颗狰狞的心…… 但我始终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必定可以重逢,因为我坚信,在这个世界上,黑暗永远搏不过光明!我会在这里——等你,要记得,我们的约定……

 经典描写夏天的优美散文欣赏篇三:夏天的记忆

夏天又到了,仍然那样热情。

享受着夏的气息,曾经的夏季犹如一幅幅画面在脑海里铺展开来——

老家在农村,是重点的产粮县。盛夏之际,放眼望去,大豆、谷子、小麦、玉米、水稻、高粱……满眼都是农作物,满目浓郁的绿色。那绿色延绵不断,一望无际,俨然一个绿色的海洋。一片片农房就像一座座岛屿分散在绿海中,乡间公路恰似一架架浮桥蜿蜒其间。一条水渠从农田流过,贯穿南北,那是勤劳的老家人从蒙族兄弟那里学来的礼仪,献给绿海的白色哈达。清澈的河水静静流动,在阳光的照射下,水光潋滟,波光粼粼,让人不禁想起浩瀚的夜空中星光闪耀的银河。看,哈达边还镶着一块钻石呢!那可是老家人的宝贝——人工湖。

“清风无力屠得热,夕阳着翅飞上山。” 炎热,自古就和夏天伴行。

七、八月份,已经挂锄了。较之春季,生活的节奏缓了下来。午饭后,大人们多数在睡午觉,几个精力旺盛的,聚在村中那棵婆娑的老榆树下,穿着背心,露着晒得黝黑的胳膊,抽着旱烟,喝着茶水,蹲坐着,唠着农家人的嗑儿。

孩子们的精神头总是那样充足,被大人强行着弄到炕上午睡,可真正需要休息的却是大人们。等爸爸妈妈发出沉稳的呼吸声,孩子们便蹑手蹑脚地偷偷溜出去。于是,被青纱帐环抱的乡间小路便热闹了。

蝈蝈在田间、地头“唧唧——唧唧——”地唱着夏天的歌;颜色鲜艳各式各样的蜻蜓优雅地在身边、头顶上盘桓飞舞;几只蝴蝶看见叽叽喳喳、吵吵闹闹的孩子们,不知发生了什么,它们舞动着美丽的翅膀,近前来一看究竟;偶尔的几声蛙鸣,提醒着人们,别忘了它们晚上的精彩演出。

孩子们多数是约好的。其实,用不着约会的。水渠和人工湖是为防旱和浇灌沿河的水田而设的。到了夏季,自然成了首选的避暑之地。每年夏季,这里都是孩子们的乐园。

北方孩子的水性不比南方的孩子,绝大多数是“旱鸭子”。会游泳的,大部分也就是会个“狗刨儿”(属于自由泳)。能刨个几米十几米,就算是会水了。

夏天是河流的旺季,水有一米多深,刚好在腰胸间,既适合学水,又比较安全。

水性不好,并不影响水中的乐趣。短距离比赛、“闷煞”(潜泳)比赛,还有“蹲大缸”(憋住气蹲在水下)比赛……都是当年我们这些孩子乐此不疲的娱乐项目。

比赛是有奖有罚的,失败者要在脸上抹上黑黑的泥巴,只露出两只眼睛,并且呲牙作笑状,那份滑稽相可想而知了。不仅如此,还要背着胜利者在岸上走上两圈儿,然后才能重新进入下一轮游戏。

不会游泳的,把帽子用水浸湿,用气吹起来,叼在嘴里,就是一个救生圈。女孩子多数拿个脸盆儿,双手把着盆儿游泳。当然,更多的还是手把手的口传身授。

学游泳有着难忘的乐趣,记忆也是最深刻的。尤其是第一次成功时的喜悦,不亚于学会了一门生存手艺。学会了游泳,顿觉自己能耐了许多,那份自豪感要持续好多天呢!

天气炎热,除了泡在水中,青纱帐里也是很好的去处。

青纱帐,广阔,幽深,象一座长满茂密森林的大山,充满了神秘,散发着诱惑。到青纱帐里去,孩子们喜欢仨仨俩俩结伴而行。

“龙生龙,凤生凤。”勤劳的父辈们养育了勤劳的后代。孩子们在避暑的时候也没有忘记父母交给自己的任务——挖猪菜。

肥沃的黑土地,不但长出了茁壮的庄稼,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野菜。曲麻菜、灰灰菜、婆婆丁、车前草、苋菜、小叶芹、小根蒜、水蒿……这些春季里上过餐桌的野味佳肴,如今时节,绝大多数成了猪仔们翘首企盼的美食。

青纱帐里不但长野菜,也长西红柿、姑娘儿等蔬菜、水果。但是最常见的是一种叫做“星星”的野生水果。一颗颗熟透的黑星星、黄星星看了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摘上一大把,一齐放到嘴里,大口咀嚼,随着一粒粒甘贻在口中依次迸裂,那份美好瞬间就从嘴甜到了心。于是,一份满足就如同这静谧的氛围久久地在周身弥散着,包围着。

猪菜挖得差不多了,我们这些孩子往往凑到一起,就地或坐或躺,边休息,边随心所欲地吹嘘着自己的优点特长、所见所闻……迟迟不肯离去。

夏天,是瓜果飘香的季节。吃,是孩子的天性。吃自家的总觉得不过瘾,偷来的仿佛更香甜。“偷”,无论如何都不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从古至今,从老到少,没人赞成。可事实上,很多淘小子怕是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没人教孩子们怎么偷,更没人告诉孩子们偷谁。可“聪明”的孩子们都已经不约而同地瞄准了同一目标——生产队的瓜地。

瓜秧是矮的,不像青纱帐可以藏人,看瓜老大爷往地里一站,整个瓜地尽收眼底。偷瓜谈何容易。惨痛的失败教训告诉孩子们,偷,就一定要成功,否则,一旦被逮住,轻则被踢屁股,重则要交到父母手里——“法办”。那可不是小事儿。

这事儿既然不容易,可又抵挡不住“馋虫”的诱惑,怎么办那就得讲方法,讲策略。单独行动的成功率太低了。历史的经验已经给孩子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那就是合作。那时,露天**孩子们没少看,什么《铁道游击队》、什么《平原游击队》等等,在屏幕上看到了很多作战范例。现在到了实战的时候了,开始时,“偷瓜游击队”兵分两路,一路从正面接触看瓜老大爷,进到瓜窝棚里面,和老大爷唠嗑,牵扯住老大爷的注意力,另一路伺机行动。别说,这招儿还真灵,成功了好几次。

然而,好景不长,几次之后,老大爷说什么也不肯进屋了,尤其是来人的时候。看来,老大爷在“作战”中也在进步。这如何是好眼看着瓜地的瓜越来越少,再不抓紧偷,就吃不着几次了。怎么办呢唉!有了——孩子们发现,瓜地和玉米地挨着——迂回战术。

瓜地就在路边。孩子们为了不引起老大爷的注意,假装去挖猪菜,从瓜地边路过。然后故意多走远一些,再钻进玉米地,之后,再小心地迂回过来。等靠近瓜地了改作匍匐前进,爬进瓜地……

当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是军民当中广为流传人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员令。现在,孩子们偷瓜归来,手中拿着战利品,嘴里唱着:下定决心去偷瓜,不怕牺牲往里爬,排除万难摘大的,争取胜利早回家。

……

不止这些,我们当年喜欢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呢:去小河边抓鱼;到水田区抓青蛙;到山上用马尾套山雀、捡地衣……童年的趣事多得回忆不完。

哦,我童年的夏季!多少个夏天就这样悄悄溜走。

一路笑语,一路欢歌。

 

1、郑板桥

据说,郑板桥早年学书相当刻苦,写众家字体均能神似,但终觉不足。有一次,他竟在妻子的背上划来划去,揣摩字的笔画和结构。

妻子不耐烦了,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老在人家的体上划什么”这无意间说出的一语双关的话,使板桥恍然有悟:不能老在别人的体格上“规规效法”,只有在个人感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才能独领风骚。

于是,他取黄庭坚之长笔划入八分,夸张其摆宕,“摇波驻节”,单字略扁,左低右高,姿致如画。又以画兰竹之笔入书,求书法的画意。清人蒋士铨说他“写字如作兰,波磔奇古形翩翩”,生动地道出了“板桥体”的特质。

2、苏轼

广东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

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3、欧阳玄

欧阳玄历官四十余年,史称其“两为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旨,两知贡举,及读卷官”。当时的朝廷高文典册,大多出自欧阳玄之手。元文宗在位时,曾下诏为元世祖时名儒许衡树神道碑,当世的知名之士,都公推欧阳玄为撰写许衡神道碑的第一人选。

元顺帝也对欧阳玄极为宠眷。一次,欧阳玄刚刚请假南归,顺帝又起复他为翰林学士承旨,欧阳玄极力推辞。顺帝借册立皇太子之事,亲写手诏晓谕欧阳玄说:“朕有一件要事,要等您前来襄助才能完成。”欧阳玄这才力撑病体入京。

4、颜真卿

颜真卿担任监察御史时,曾巡查至五原。当地有冤狱很久没有断案,天又干旱,颜真卿平反冤狱后,天降大雨,五原的百姓称此为“御史雨”。

5、王献之

王徽之和王献之曾经同坐在一个房间里,前面忽然起火了。王徽之急忙逃避,连木屐也来不及穿;王献之却神色安洋,慢悠悠地叫来随从,搀扶着再走出去,就跟平时一样。世人从这件事上判定二王神情气度的高下。

 喜欢书法的小伙伴一定对一些书法家的故事感兴趣,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现代书法家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现代书法家励志故事:刘运峰

 刘运峰1963年出生,河北省束鹿县(今辛集市)人,毕业于南开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学系主任,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运峰幼承庭训,随父亲学习唐楷,成年后师从孙伯翔先生,初学汉隶,转学魏碑,继习行草,于《张迁碑》《始平公造像记》《张猛龙碑》《祭侄稿》《黄州寒食诗》等心追手摹,多方取法,转益多师,渐具自家面貌。作品曾入选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第三届全国正书大展、第二届中国书坛百家精品展等。刘运峰书法创作与史论研究并重,编著出版有《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碑刻摩崖卷)《孙伯翔谈艺录》《孙伯翔论》《刘运峰书法集》《中国书法赏珍》等。

 一九七二年—我九岁那年的夏天,跟随母亲来天津探望父亲。也就是在那一年,我开始学习拿毛笔写字。

 当时,““””已经不像原来那样如火如荼了,人们的生活也平静了许多,一度被下放车间接受“劳动改造”的父亲也回到了科室工作,但依然被列入另册。在寂寞与孤独中,父亲开始教我用毛笔写字。

 由于贫穷和战乱,父亲并没有接受太多的教育,但父亲勤奋好学,能写一手很好的毛笔字。每年春节前,父亲都要亲手书写春联,然后领着哥哥和我端端正正地贴在大门的两侧。小时候 ,我很喜欢看父亲写字,那淡淡的墨香、均匀的笔画、方正的大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当父亲提出要教我写毛笔字的时候,我感到既紧张,又兴奋。在我童年的感觉中,只有大人才能拿毛笔写字,小孩子是无缘毛笔的。

 每天早晨父亲去上班之前,都要在旧报纸上为我写几个字,算是字帖,我便趴在父亲那仅有的一个木箱子上临写那几个字;晚上下班回来,父亲便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执笔,如何运笔,如何顿笔,如何出锋。大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我握笔的手不再抖了,字写得也有点模样了,父亲很高兴,便对我进行“奖励”—大多是一个小麻花,那是早点铺用剩面炸成的,香甜酥脆,每个卖一毛钱,这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但父亲为了鼓励我,宁愿在其他方面再节省一些。父亲还鼓励我说,好好写,等你写好了,让你帮着抄一些东西。

 但我和父亲相聚的时间只有两个多月,我就要回老家上学了,写毛笔字也就基本上半途而废了。好在那时爱好美术,父亲很支持,为我买了颜料、图画纸和几本画谱,一向节俭的母亲也为我订阅了《河北工农兵画刊》,我也经常照着报纸、小人儿书、年画描摹红小兵、孙悟空、老虎之类,勾线、着色、署名也都离不开毛笔,算是没有完全把写毛笔字丢掉。

 一九七九年,父亲为了让我得到一个“农转非”的机会,提前退休回老家,我顶替父亲来到天津成了一名学徒工,那一年,我十六岁。

 一九八一年,在我十八岁的时候,报名参加了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开设的书法学习班,老师是孙伯翔先生。开学那天,孙先生大声地对我们说:“作为炎黄子孙,一定要把字写好!能够写一笔好字,是炎黄子孙分内的事情!”在书法班上,我起初临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后临习柳公权的《神策军碑》。孙先生习惯在黑板上用粉笔双钩字帖上的字,仔细讲解书法的点画和结构,他也喜欢用长锋羊毫为我们做示范,他曾经将临写的《爨龙颜碑》装订成线装书的样式给我们观赏,并说这是自己的日课。所有这些,都对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南开大学读书的时候,我在书法上投入了比较多的精力,也是进步比较快的一段时间。数学系的魏立刚,金融系的仇国明、高凤龙,中文系的白旭旻、贾永来,旅游系的杨卫权,历史系的欧阳长桥等都是经常在一起切磋的伙伴。我们一起拜访王学仲先生、李鹤年先生、徐嘏龄先生、孙伯翔先生、赵半知先生等并邀请这些先生来南开授课。我们还在南开大学书法社的基础上成立了南开书苑,提出了“只要一提到南开,就会想到书法;只要一提到书法,就会想到南开”的口号。在南开的岁月,与书法有关的讲座、展览、笔会等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在同学们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还比较稀缺,没有就业的压力,也没有考取各种证书的要求,因此在平时就表现得比较从容甚至带有几分“悠闲”—可以在业余爱好上多投入一些时间。在这一时期,孙伯翔先生的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几乎每隔几天,我和杨卫权就会结伴去先生单位请教书法。先生看到我写楷书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就指导我学习隶书,最初我钟爱《乙瑛碑》,先生说,《乙瑛碑》虽好,但不利于训练腕力,因此让我改临《张迁碑》。《张迁碑》以方笔为主,格调高古,浑厚朴茂,在东汉隶书中独树一帜。后来,我又临写过《西狭颂》、《礼器碑》、《曹全碑》、《韩仁铭》等,但都是浅尝辄止,临写最多的还是《张迁碑》,尽管没有得其神髓,但却由此锻炼了自己的腕力,也算是对隶书有了比较深入的体会。

 大学毕业后,由于生活的一度困顿,我曾经想去参加律师执业资格考试,也想到放弃对书法的学习,专心到外边讲我本不擅长但又颇能增加些收入、于生活不无小补的财经类课程。当我稍加流露这些想法的时候,孙先生语重心长地说:“千万不要把写字丢了,学成这样不容易!”先生的这句话无异于当头棒喝,使我顿时清醒了许多。从此,我对书法的学习再也没有中断过。隶书之后,我曾一度在魏碑上花费了不少的工夫,《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记》是我反复临习的两种碑帖,由此体会到魏碑书法的风格特征和艺术魅力。近年来,我逐渐涉猎行草,颜真卿的《祭侄稿》、《争座位帖》,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等都给了我不少的启发。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对书法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以为,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而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书法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书法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书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学习书法,固然要学习用笔的方法、结构的要领以及表现的技巧,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逐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思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是质朴、厚重、雅正、平和、博大,书法所皈依和表现的也应该是这种精神气质。从整体而言,汉字的结构是方正的,它所体现的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那种雄浑、博大、稳重的风格,那种力拔千钧、落笔生风的点画,正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堂堂正气的自然流露;那种温文尔雅、中正平和、不躁不厉的气韵,也正是中华民族刚柔相济、从容不迫的精神气度的艺术表现。书法所传承的,是泱泱大国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总之,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因子,绝不是茶余饭后的笔墨游戏,更不是附庸风雅的雕虫小技。正因为如此,学习并研究书法使命艰巨,任重道远。我自知天资愚钝,身单力薄,但时刻在想着如何能够把字写得更好一些,如何能够通过笔墨来表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如何能够使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学生了解、喜欢中国书法。我坚信,只要中国文化存在,中国书法就一定能保持其永恒的魅力。

现代书法家励志故事:颜真卿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病死了。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

 颜真卿的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他们见颜真卿很聪明,就教他读书写字。颜真卿练起字来很专心,一笔一划从不马虎,一写就是大半天。

 母亲见儿子练字这样用心,心里又是喜又是愁。喜的是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愁的是家境不宽裕,哪有余钱买纸供他练字呢颜真卿很懂事,见母亲为没钱买纸的事犯愁,就悄悄地自己琢磨开了。

 一天,颜真卿高兴地对母亲说:“我有不花钱的纸笔了,您别发愁了!”

 “傻孩子,纸笔哪有不花钱的呢”

 “您瞧,这不是吗”颜真卿手里举着一只碗和一把刷子,欢快地说,“这只碗是砚,这把刷子当笔,碗里的黄泥浆就是墨!”

 “那……纸在哪儿呢”母亲又问。

 颜真卿用手指了指墙壁,认真地说:“这就是纸。不信,我写给您看!”

 说完,他拿起刷子,在碗里蘸满了泥浆,走到墙壁前挥笔写了起来。等到墙上写满了字,他又用清水把字迹冲洗掉,然后又重新写起来。

 看到儿子有了不花钱练字的好法子,母亲高兴地笑了。

 由于颜真卿刻苦好学,长大以后,他不但练就了一手好字,而且也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青年人。

现代书法家励志故事:张炳绍

 盛夏午后,虽有厚厚的窗棂、簌簌的冷气隔绝了室外的流火熏风,室外树上的蝉鸣仍在花园空旷中顽强地鼓噪着,此起彼伏,不曾稍息,一派夏日的勃发与喧嚣的景象。好在了然无事的周末,可以静坐书斋,一壶千年老树茶置左,一管手工山兔纤毫在握,面对一池古墨幽香,临写一段五代抄经,也是一个惬意的消暑时光。书案对面是一帧四尺整张的写意凌霄花,花丛在风中昂然飘举:花团锦簇,色彩缤纷寓灵动于一统;生意盎然,枝叶挺健融飘逸入静美。还有花枝上两只调皮的山鸟在悄悄情话……画的题跋是一首诗:曾是纤纤篱边草,历尽风雨到今朝。莺歌岂忘根下土,一路飘红凌九霄。寓意吉祥向上,构图取舍有据,匠心独运,色块与笔墨在完成上不刻意、亦不轻率,不浮滑、亦不滞涩。笔力老辣苍劲,寥寥数笔写意层次分明,瞬间动感以小写意中国画传统笔法为特色。无疑,此乃一幅中国画逸品之作。作者是武昌文化馆的汉上专业画家向先斌。

 初识向先生是在酒桌上,他嗜酒善侃,风趣幽默,谦和随性,喜怒形色,少有城府。酒兴高时,还可以飚一段雄浑低回的男中音,他音质好,有声乐本钱,人缘好,每每酒阵上不醉不归,是汉上书画界有名的性情中人。看先斌作画是一种独特的享受,他专擅写意山水、花鸟,往往下笔沉着迅捷、构划大胆凌厉,入古意出新颜,注重胸臆直抒,笔墨的瞬间动态的把握,虚实表现寓意于形质营造的气韵之中。黄宾虹有云:画有笔墨章法三者,实处也;气韵生动,出於三者之中,虚处也;虚实兼美,美在其中,不重外观。艺合於道,是为精神。实者可言而喻,虚者由悟而通。实处易虚处难。苟非致力於笔墨章法之实处,则虚处之气韵生动不易明。故浅人观画,往往误以设色细谨为气韵,落纸浮滑为生动;不於笔墨章法先明实处之美,安能明晓画中之内美尤在虚处乎

 先斌的国画构图更是将传统与创新融为一体,他在运用传统的点、线、面去经营画面的同时,又大胆地融入自己的意向并加以提炼,这使得他的画路新颖而别开生面。我们知道,中国画承载的是一种文化,是作者借助于对客观物象的描绘而抒发情怀的艺术,并非客观物象的机械图解及再现,此是谓“含道应物,澄怀味像”艺术精神的守望与探寻。其关键在于把握客观世界生生不息的变化韵律,却不受时空、块面、光色和其他物象的束缚,思想上达到似有若无的境界。宋东坡居士说得好:“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其意即是说不能以外形的像与否来论画,如果能做到“得意忘形”,那将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这当然并非指那些丑怪忘形、离奇荒诞到众人都无法读懂的作品。可见,只有浑然天成地准确把握了学术性与艺术观赏性的契合点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一幅上品、逸品。所以,一幅作品的“气韵”、“神韵”必然通过作者“胸臆”的抒发,才能真正表现作者的主观意征,才能真正表达中国画的至美意境和诗意内涵。无疑,从先斌这幅凌霄图来看,他已然日臻接近了这样一个境界。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天地因高蹈而辽阔,生命因灵动而有情。造物多情,给我们提供的林间清风、山涧溪流、海上明月……这些取之无尽,用之不绝的艺术灵感,她在岁月长河中深情地等待着艺术家们不懈的追寻与邂逅。我们有理由期许,先斌正值壮年的艺术之境,就如同我面前的这幅凌霄花一样,深植泥土以枝繁叶茂,花姿灵动而生意盎然,永远向上、昂扬高标!

《洛神赋》即赵氏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时,又呈现自身的追求,象比较丰腴的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画家,不仅绘画创一代新风,书法更是元代第一人。赵氏所创书风,后人称之为“赵体”。赵孟頫师承也极广泛,初宗宋人,学赵构、黄庭坚,继而由智永上溯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又取法李邕。他模拟古法力求微肖,书写十分熟练,尤倾心于二王,元虞集在《道园学古录》中指出:“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突出表现在楷、行书方面,创遒劲姿媚新风,对元人和后世均产生极大影响。

《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曹植模仿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描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洛神,又名宓妃,中国远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乃伏羲氏之女,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9821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6
下一篇2023-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