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的价值都是人为赋予的,比如钻石,实际上钻石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市场上的那么多,只不过在人为添加了钻石象征爱情的含义之后,它就变得无比昂贵了。诸如此类的东西还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的货币。
众所周知,货币实际上就是一般等价物,有了货币,我们才能够方便快捷的交换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今我们用的都是纸币,甚至因为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财富的计算就成了更为简单的数据。然而,古代科技并不发达,当时的人们所用的货币就是金、银、铜钱等,谁拥有的越多,谁就越富有。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那么,当时拥有一万两白银的人的经济水平,到底怎么样呢?
结合当时的经济水平和社会状况分析。
明朝末年,统治阶级已经无法挽回当时失败的局面,加上满人的强势进攻,他们不得不认输。然而,朝代更替就必然引起战争,战争就会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人们不仅因为战争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同时还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创伤。清朝初年,战争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很多粮食作物都被破坏,物资极其匮乏。物以稀为贵,而且粮食又是生存的根本,那个时候的物价比以往都要高。如此一来,白银的购买力在更大程度上就会下降。
而到了康熙乾隆年间,属于清朝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可以说当时的人们相对是比较富有的。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与此同时物价就比较稳定。据调查,康熙乾隆年间,大米每石(一百五十斤左右)二钱,比清朝初期降低了不少。除此之外,影响物价的因素有很多,粮食的产量是最主要的。如果天公作美,既社会稳定又无天灾,物价基本上是正常的。这样的情况下,白银购买力是比较高的。
清朝中后期,社会发展物价慢慢上升,同时清朝经历了一次非常罕见的旱灾,当年的粮食生产非常困难。即使将国家粮仓中的粮食拿出来,也完全不够全国供给。为了能够满足全国粮食供给,清朝不得不从其他国家进口粮食。然而,进口粮食就面临着高消费,大米甚至达到了一石二两白银的高价。这个时候,一万两白银就没有那么高的购买力了。
总而言之,不能只看“一万”这个数字。当然,在社会经济条件、物价都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万两白银还是非常多的,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毕竟,按照当时的平均经济水平来看,几十两白银就可以购买一套四合院,三四两白银就可以买一个丫鬟。这样计算下来,拥有一万两白银的人,在现在就算不是百万富豪,也是一个非常富裕的人。
清朝的珍宝是积攒了中华几千年的文物,价值不可估量。
我们暂且不提清朝道光年间的南方某运动毁掉的,包括英法联军抢走的,加上八国联军掠走的,即使这样,清朝灭亡之时,还有大量的珍宝放在皇宫中。
这里面是历朝历代的珍宝,单单乾隆一朝,这个皇帝就爱四处搜罗古董、字画,都成为了自己的私有财产。
后来清朝灭亡,当时溥仪签订的退位诏书的一个条件就是保护皇帝私有财产。
这时珍宝基本还藏在皇宫中的,但是由于北洋政~府银两供应不及时,宫里面有倒卖文物的情况,而且太监宫女等也有偷拿的。
再后来张勋复辟失败,溥仪把部分财产转移到了天津,据说有七十口大箱子,都是国宝级别的。在1922年溥仪曾经打算把四库全书卖给日本人,筹措自己的结婚经费。
再到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北京城,此时他带走的只是部分随身银两,因为之前已经运了七十大箱到天津,于是他也搬到了天津住。此时大部分珍宝还是放在北京的。
当然这期间溥仪继续靠卖珍宝来维持生计,其中《清明上河图》就被他卖了。
再到后来,九一八以后溥仪带着剩余的几十箱珍宝逃到了东北,任傀儡~皇帝。再后来日本~鬼子投降,他又带着小箱子往北跑,被抓,随身带着的宝贝也被哄抢。
再到后来新中国成立,溥仪被苏~联遣送回国,他还了486件文件上交国家,这离他出宫带走的近万件文物差的离谱,丢失的那些文物有些被倒卖,有些被毁坏,有些已经不知道下落了……
当然还有很多没有被溥仪带走的文物,也就留在了北京城,后来去了哪里,这里就不好说了,总之一部分在国内,一部分就到了国外了!
具体都去了哪里?估计大部分还是留在了北京!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是充满了血腥和杀戮,而所谓的前朝末代皇帝大多命运悲惨,如隋炀帝被缢死在宫中,南唐后主李煜被赐毒酒毒死,明朝末代皇帝在逃亡途中被清军杀死。但有一个人是例外,这就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清朝是中国封建统治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因为当时末代皇帝溥仪主动退位的举动,民国政府和清朝皇室签订了《清朝皇室优待》,皇帝不仅能在紫禁城中做皇帝,而且皇宫中的各种财物都归个人所有。
民国初期,溥仪在皇宫中仍然尊为皇帝,有着皇帝的地位,那么平时的生活也必然是奢侈依旧,当时皇室加上太后和溥仪皇室尚存六人,就拿最基本的饮食来说吧,六人每个月所花在吃猪肉上面的开支就超过了两千两白银,相当于当时一户普通百姓二十年的开支,而每一年的开支都超过了两百万两,这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据,
当时的民国政府实际上并不富裕,再加上各路官员的连路剥削,真正到了溥仪手上的其实是少之又少,但是习惯了作为皇帝排场,生活水平还是不能降低的,皇室常常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于是就将眼观瞄上了皇宫中各种价值昂贵的文物,到了民国十三年,溥仪被赶出皇宫,经专人统计,这些年由皇室卖出的文物金额超过了五百多万两,而且出逃的溥仪不仅带走了大概十一万两的白银也一同运走了近百箱书画、财宝。
在天津租界生活的溥仪,虽然生活比不上在皇宫中的奢侈,但是靠着变卖带出来的财物仍然能过上富足的生活。1935年溥仪带着剩下的七十余箱财宝来到了东北伪政府,并在那里生活了十年,直到1945年日本人投降。溥仪带着剩下的十几箱财宝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剩下不能带走的财物都被攻入皇宫的士兵哄抢一空、毁于一旦。
逃亡的旅途必然是艰辛的,除去在路上和百姓换取食物用掉的一部分文物,还有很大一部分在沈阳坐飞机的时候,因为行李限制而不得不丢弃大部分箱子,只剩了最后的两箱。同样是这一年,溥仪被俄国人抓捕,身上大部分文物都被俄国人收缴了,当然不排除溥仪还私藏了一大批如钻石、宝石能细小的财宝。五年后溥仪被引渡回国,上交给国家四百多件文物,这也是溥仪所剩下的所有私产了,自那天起爱新觉罗溥仪不仅没有了皇位也没有了从皇宫中带出的财物。
等到晚年的溥仪像重游故宫的时候,被告知要买票,怅然若失的他选择离开了这座伤心地,溥仪带出的财物都是宫中精品,而这些精品在逃亡的路上或卖、或换、或被抢都遭到了流失和破坏,这些文物当时虽说是属于皇室,但都是中国历代传承的遗产,这也是中国文物史上不可弥补的遗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