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切工的好坏用台面怎么判断?

钻石切工的好坏用台面怎么判断?,第1张

  钻石台面及小刻面是平直的,没有屈曲的现象,变现威具有笔直棱的台面上发生的反射图象不变形,而仿制品或者切磨不好的钻石则会出现台面屈曲的效果。

  钻石切工的好坏判断

  1、刻面

  钻石的台面及小刻面是平直的,没有屈曲的现象,变现威具有笔直棱的台面上发生的反射图象不变形,而仿制品或者切磨不好的钻石则会出现台面屈曲的效果。

  2、棱角

  钻石的棱角是笔直而锐利的,标准圆钻形切工的钻石,三条或三条以上的棱严格的交与一点,并形成尖锐的角,而且两个小刻面也严格相交与一条棱线上。与钻石相似的仿制品,由于硬度低,切工差,往往棱角是圆滑的。

  3、腰线

  标准圆钻型钻石,其腰围经过粗磨后通常是不抛光的。这种不光滑的腰围称为“糖化”效应,“糖化”腰是钻石典型的切磨特征,表现威蜡状的反光现象。大多数仿制品则具有抛光的腰围,在显微镜下可见研磨线。

  4、抛光痕

  抛光痕是一系列几乎近与平行的细小刻划线,由于钻石的硬度高,可以形成良好的抛光,因此,在钻石刻面上大多数看不见抛光痕,但有时抛光不精致,则可见细小的抛光痕。

  以上的几点观察就能让一般的消费者自行辨别出钻石切工的好坏,切工精细的钻石发出的火彩永远光彩熠熠,而切工不好的钻石就不会有那么闪光的火彩。

  要点一:剖析钻石内部结构

  对消费者而言,要了解钻石切工的好坏,首先要知道的就是钻石结构图。每一颗钻石都由三个基本部份组成,冠部、腰部、底部 。

  冠部(crown):冠部是钻石腰部以上的梯形部份。冠部的作用,是分散进入钻石内的光线。当光线射入钻石内部会使钻石更明亮,使钻石看上去象五彩缤纷的火焰。

  腰部(girdle):腰部是环绕钻石最宽的部份,薄薄的一圈;若从钻石的侧面观察,腰围成一条线。腰部的作用,是保护钻石的边缘,防止钻石破裂,并作为宝石镶嵌的边缘。

  底部(pavilion) :也叫亭部,钻石腰部以下三角形的部份。钻石底部的作用,使通过冠部进入钻石的光线反射到眼睛。

  要点二:切工好坏可分五大等级

  根据国家规定,标准钻石切工可分为:差切工、一般切工、好切工、非常好切工、理想切工五个等级。

  1、差切工:这包含所有没有符合一般切工标准的钻石。这些钻石的切工要么深而窄,要么浅而宽,易于让光线从边部或底部逸出

  2、一般切工:代表粗糙度为 35% 的钻石切工,虽然仍属优质钻石,但是钻石反射的光线不及G级切工。

  3、好切工:代表大约25%的钻石切工。是钻石反射了大部分进入钻石内部的光。比VG级便宜的多。

  4、非常好切工:代表大约 15% 的钻石切工。可以使钻石反射出和标准等级切工的光芒,但是价格不高。

  5、理想切工:只有3%的一流高质量钻石才能达到的标准。这种切工使钻石几乎反射了所有进入钻石的光线,是一种高雅且杰出的切工。

  要点三:影响钻石切工的两大因素

  因素一:切割比例

  同样大小、同一色级、同一净度的钻石,由于切工的好坏,其价格可相差数倍之巨。钻石切工的好坏,与冠部、腰部、底部三个基本部份的切割及它们之间的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钻石的火彩度。如下图所示。

  因素二:抛光及对称

  除了钻石的宽度与深度之外,钻石抛光的质量及刻面的对称性也是影响钻石切工的重要因素。。国际上,根据钻石的抛光平整与对称程度将钻石分为ID(标准)、EX(优)、VG(很好)G(好)四个等级。抛光的等级描述了钻石表面的光滑度,对称性等级则指钻石各切面的排列。

直径是58mm、高度为35mm。标准圆形钻石台面比例在53至62之间是理想切工,70分钻石台面是直径是58mm、高度为35mm,不同的钻石形状,钻石的直径与高度不一样。钻石台面是钻石切割面中最大最显著的一个刻面,也就是从钻石正上方观察到的那个平面。

台面大是会影响钻石火彩的台面宽度相对于平均直径的百分比,直接决定了一颗钻石的火彩和亮度,很关键。GIA的标准是525%-584%为EXCELLENT,美国人比较中意小台面,会让钻石的火彩很足。有人说买台面大的看起来大,但是钻石火彩少了,大了也没有意义。必须要均衡。(台面反映的是亮度,冠部主刻面和星刻面反映的火彩)。

台面大小对钻石切工的影响:台面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钻石的亮度和火彩,台面偏大,则亮度偏大,而火彩降低;台面偏小,则亮度偏小,而火彩增加。在台宽比为53%时,火彩表现得最完美,但是这种切磨常常是以损失钻石的重量为代价,因此切磨钻石是多方面考虑的结果。 理想切工,即一颗切割均匀的钻石,光线进入钻石台面后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在钻石内部经几次或多次反射后,重新折射出钻石台面,光线进入观察者眼睛,观察者看见的是一颗光彩夺目的钻石。 “黑底效应”,由于钻石亭部切割过深,光线进入钻石台面后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在钻石内部经几次或多次反射后,没有从台面射出,而是从另一端亭部射出,进入不了观察者眼睛,观察者看到的只是一团黑底。 “鱼眼效应”,由于钻石亭部切割过深,光线进入钻石台面后发生折射,折射光直接从亭部射出,只有少部分光线可以从台面射出,因此观察者也看不到璀璨的钻石。看到的只是象鱼眼一样的现象。 亭部深度对钻石切工的影响:当亭深比低于40%时,常会产生“鱼眼效应”,即从钻石的台面观察可见到在台面内有一个白色的圆环,环内则为暗视域,象鱼的眼睛一样。当亭深比在49%以上时,从冠部观察,亭部呈暗视域,从而产生“黑底效应”,这两种效果都是钻石切工差的表现,购买时特别注意。 钻石的各个比率值彼此之间相互关联,一粒切割好的钻石,台面宽度过大,就会使冠部高度变小;当冠高和亭深确定时,全深比大,则腰越厚,腰厚的钻石看起来比同重量的钻石显得小,如果腰薄,则腰围尖锐,易造成钻石的破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0193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