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就是钻石吗?舍利子这种东西是怎样形成的?

舍利子就是钻石吗?舍利子这种东西是怎样形成的?,第1张

舍利子当然不是钻石,钻石是自然界中一种高硬度的矿物质结晶,舍利子却是修为高深的和尚去世后,经过火化得到的一种类似宝石的坚硬物质。舍利子的形成目前在科学界来说还是一个谜,有些人提出各种推测但都不靠谱,但根据佛教人士的说法,舍利子是高僧在几十年的修行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促使身体产生变化,所以才会在圆寂的时候烧出舍利子,是一种智慧和威德的体现。

舍利子

舍利子是一种修佛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圆寂火化后留下的一种特殊物质,这种物质的形象多种多样,它们非常坚硬,看起来像宝石一样,具有光泽和各种颜色、形状;也有的玲珑剔透,看起来像钻石,可它们却是来自人体的物质。当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圆寂之后,更是留下了多达84000多颗舍利子,被修佛之人当作教中圣物顶礼膜拜。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佛祖留下来的一块头顶骨结晶体,被称为顶骨舍利。

舍利子是骨头吗

科学家曾经对舍利子做过研究,发现它的成分主要由硅、磷、钙以及铁、铝、钠等元素组成,同时也含有骨头的成分。所以有些人认为,舍利子是人的骨头在火化时,经过高温作用发生了重结晶的现象。但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同样是火化,全球的殡仪馆每年火化那么多人却从来没有发现舍利子。

舍利子是胆结石、随葬品吗

也有的人推测舍利子是人体内的胆结石、或者是身上携带的某种物品经过火化后形成的。这种说法实际也是不靠谱的,因为人类的胆结石很小,也不可能在火化时出现结晶现象,还有各种颜色和形状,而且有胆结石的普通人很多,他们都没能烧出舍利子;说是随葬品就更不可能了,因为要是随葬品的话,科学家能够通过研究轻易发现,不可能到现在还研究不透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

天珠又称“天眼珠”,是一种极富民族和宗教色彩、蕴含神秘传说并含有特殊磁场的稀有珠宝。天珠主要产自西藏、不丹、锡金等喜马拉雅山域,被藏族同胞认为是天降石。另外,据传统藏医的记载,真正的至纯老天珠除可增加人体免疫力外,对预防中风颇有功效。

天珠有一眼、二眼、三眼直到九眼、十二眼、十八眼等。一般来讲,眼数越多,价格就越高,但在众多天珠中,唯有九眼天珠被视为“天珠之王”。因为‘九’在阳数中最大,有最尊贵之意,且藏族同胞对于这个数字推崇备至。在藏族同胞眼中,九眼天珠汇集了九乘功德,代表了权倾天下的威势和普度众生的慈悲,是藏族同胞及许多佛教信众最为喜爱和尊崇的神奇宝珠。

由于天珠具有如上所说等非同寻常的加持能量,获得一颗真正的西藏天珠本身就不是件易事。在意伏藏格萨尔王的传记中,清楚的记载了格萨尔王开启并埋藏天珠伏藏时所发的誓愿:“愿天珠聚集于本尊和上师的手中,愿护法神守护天珠,直到有福德的弟子来临时再交付到此人手中。”因此西藏人认为,拥有一颗天珠是累世修持积累的福报显现的结果,今生如果得到一颗天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修法成功的一种征兆。

上古神兽——大鹏金翅鸟

大鹏金翅鸟又叫做“琼鸟”,汉语叫做“金翅膀鸟”。又叫迦楼罗,梵语garud!a,巴利语garul!a。又作加楼罗鸟、迦留罗鸟、伽娄罗鸟、揭路荼鸟。意译作食吐悲苦声。或作苏钵剌尼(梵suparn!i ),即金翅鸟、妙翅鸟。

传说在无量劫前(难以想象的久远之前),转轮王膝下有1003位太子,这些太子都发了殊胜菩提心(最伟大的愿望),愿意帮助一切众生成佛,而只有最小的太子发愿:“兄长成佛时若出现任何违缘(不顺利),皆由我来遣除(破除障碍)。”后来,他以此愿变成大鹏金翅鸟,并因此获得神力,能够驱除一切困难。

大鹏金翅常住在须弥山北方的大铁树上,有五种神通,即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耳通、天眼通。大鹏金翅鸟出生就具备飞翔的力量,鸟翅呈金色,两翼张开相距百万里,伸展天生坚硬似铁的喙爪,翘着金刚钻石般的角,顶上有奕奕放光的宝珠。火眼如同日月般闪烁,钢铁一般坚固的嘴如铁钩,宛如宝剑般的翅膀在空中舞动,金色利刃的翎羽缝隙中降下热沙雨。

大鹏金翅鸟记载于佛教许多经典,《长阿含经》卷十九即谓,金翅鸟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等四种,卵生之金翅鸟可食卵生之恶龙,胎生之金翅鸟可食胎生、卵生之恶龙;湿生之金翅鸟可食湿生、卵生、胎生之恶龙,化生之金翅鸟可食化生及其余诸种之恶龙。

它的每一个部位都有象征意义:头顶表示布施;口含蛇表示以恶龙为食(吞下愤怒,产生慈悲)表示忍辱;鸟形嘴表示精进;牛角表示持戒;手表示禅定;眼表示智慧。据说他位于佛的头顶,如果佛外出行走,大鹏金翅鸟便在天空盘旋飞行,保护佛的安全。

印度教中有关大鹏金翅鸟的神话传说

在印度最早的吠陀文献没有提到迦楼罗,关于它的完整传说大概产生于史诗时代。大史诗《摩诃婆罗多》提供了关于该鸟的详尽神话。迦叶波仙人娶生主达刹的两个女儿迦德卢与毗娜达为妻,迦德卢生众蛇(那伽),毗娜达生婆薮之一的阿噜那(黎明神)与金翅鸟。迦德卢与毗娜达以众神搅乳海所获的神马高耳的尾巴颜色打赌,负者要成为胜者的奴隶。

迦德卢猜黑色,毗娜达猜白色;由于迦德卢利用自己的儿子作弊,命令一些黑色的小蛇附在马尾巴上装成马毛,结果毗娜达沦为奴隶。不久迦楼罗降生,出生时火光冲天,众神与仙人都非常害怕,误以为是火神阿耆尼发怒。后来得知是金翅鸟出世,就纷纷赶来赞颂他。金翅鸟发觉母亲是迦德卢及其子蛇族的奴隶,为摆脱这种不幸地位,决心夺取天神的至宝不死甘露送给众蛇以换取自由。

金翅鸟威力非凡,轻易就打败了众神抢走甘露。在返回的路上,金翅鸟与毗湿奴相遇,毗湿奴选择金翅鸟为坐骑,同时将以其形象画在自己的旗帜上。金翅鸟则从毗湿奴处获两个恩典:

不喝甘露也永生不死。

迦德卢的后代,即地上的蛇类将永远是它的食物。

神王因陀罗追击金翅鸟,但全力一击却只能打掉一根鸟毛;三界众生大惊失色,纷纷称赞其羽毛美丽,于是金翅鸟得到名字美翼(Suparna)。因陀罗见无法以力取胜,遂与金翅鸟约定,只要甘露被放到地上,他就可以将甘露取回。事件的结果,毗娜达获得自由,天神取回甘露,而众蛇一无所获。

佛教中有关大鹏金翅鸟的传说

佛教认为,迦楼罗是护持佛的天龙八部之一,有种种庄严宝象,金身,头生如意珠,鸣声悲苦,每天吞食一条龙王和五百条毒龙。随着体内毒气聚集,迦楼罗最后无法进食,上下翻飞七次后,飞往金刚轮山,毒气发作,全身自焚,只剩一个纯青琉璃心。天下有无数迦楼罗,由威德、大身、大满、如意四大迦楼罗王统领。同时,迦楼罗也是观世音的护法之一,观世音形象万千,也可以化身为迦楼罗。在密宗的体系中,迦楼罗(藏语:khyung)是五方佛中北方羯摩不空成就佛的坐骑,人面鸟身,寓意法王摄引一切,无不归者。

大鹏金翅鸟在风水上的应用

大鹏金翅鸟是智慧、威猛、善协调的象征。在藏地,人们的家中大门口、佛堂、办公室都供有大鹏金翅鸟,以期魔鬼不侵、怪病不染、恶梦不做、障碍消除、身体健康、事业顺遂、家庭和乐,最后彻底消除业障、成就佛果。主要功效有:

保人财平安 :大鹏金翅鸟放置在家中可稳定财运,保全家平安,是家中威猛的守护神。

改善人际关系 :大鹏金翅鸟是法力无边的护法神,善于调解各种矛盾,供奉于工作场所,可以集结善缘,化解危机,带来好运。

抵御疾病 :在佛堂、办公室供奉大鹏金翅鸟或床头上贴一张大鹏金翅鸟法照,能够令魔鬼不侵、怪病不染、心神安定、身体健康。

天珠是神圣的,拥有的人具备大福德,红玉髓至纯老矿天珠,磁场强大,可以迅速增加人的气场。

天珠净化的方法:在盐水中间净10分钟,中午最热的太阳1100到1300太阳下嗮1个小时,15天净化一次。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五眼天珠 结构 :正面三眼,背面二眼 相对的生肖 :马、羊、猴 起源 :易经 五眼天珠图解,五眼天珠释义,五眼天珠起源, 五眼天珠图解 正面三眼,背面二眼,总称为五眼天珠。五眼:代表了佛、莲花、金刚、宝生、羯磨, 五路财神齐聚、无往不利、圆满吉祥喜乐无穷之意。 五眼天珠释义 五眼功德 :五路进财 无往不利 路路享通,可得五方佛、五方财神等和地神们的加持与帮助,得财添寿。 五眼天珠相对的生肖 :马、羊、猴 五眼利益 :得五佛灌顶、五路进财、五福临门、五子登科等。象征天地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万物万象。 五眼天珠起源 易经上说:『天数五,地数五,所以人体生五指五官五脏食有五味五谷,人伦有五长五伦五刚,佛法教育五蕴,色受想行识,了悟离相,转念在修行路上心性的觉悟,亦是密宗的五财神之化身。所以天珠的价格以九眼天珠最高、五眼天珠为其次。 天珠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至1500年之间,阿利安人的印度古国。当时人们以古老文献<吠陀经>中记载地咒术、图腾等符号图案造型(也就是现在天珠上的各种图案),画于石材上,进于达到提升精神(灵魂)意识的效益。依《吠陀经》记载:远古时因受地理环境及天然灾害的影响,求神助佑之心自然产生,「天珠」因而被创造出来。同时,渗进了各种药物治病,并用巫术咒语的图腾意念,符画于石材上,藉以获得诸佛众神 的加持与护佑。天珠的藏语发音为思怡(DZI),为美好、威德、财富之意,而梵文是以昧自尬称呼天珠。 天珠用于敬奉佛菩萨具代表性的记载为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赞普弃宗弄赞时,带了一尊从印度请来的佛像作为陪嫁,最后这尊佛像坐落西藏拉萨大昭寺的释迦殿内后,而这尊佛像即被西藏人民镶上了百余颗各式各样的天珠,包括三颗九眼天珠,及三眼天珠、二眼天珠、宝瓶天珠(或称永生瓶天珠)、虎纹天珠和其它带眼天珠。目前这尊佛像安奉于拉萨(Lhasa) 大昭寺的释迦殿内。据史料记载,于圆和吐蕃之间的草原信道,是西藏与北方草原文化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这条古道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便已开通。悠久的历史,美丽神秘的传说,加之西藏人虔诚地收藏供养,世代相传,天珠便成为人们心中中珍贵的宝物了。 天珠为九眼石页岩,含有玉质及玛瑙成份,为藏密七宝之一,史书记载为(九眼石天珠)。天珠内部结构,具有天然宇宙强烈的磁场能量,其中"镱"元素的磁场相当的强烈,且全世界目前仅有西藏天珠有此一特殊元素磁场,因此配用天珠而产生的避邪、血症、防止中风、增强内气等之功效。天珠属于沉积岩之一种,组成颗粒为1 / 256公厘,主要由黏土固结而成的薄页片状岩石。天珠的色泽大约可分为黑色、白色、红色、咖啡色及绿色等颜色,页岩颜色因所含化学物质而不同,如含卷氧化铁者呈红色,含氢氧化铁者呈微**,含炭质则呈灰黑色。天珠磁场为水晶的三倍,水晶磁波为4伏特,天珠则为13伏特。矿石的硬度越高,磁场越强,而天珠是半宝石,硬度为莫氏7至85,除南非钻石硬度为莫氏10外,当今地球上再也没有任何矿石的磁场强得过天珠。这也是唯独西藏的玛瑙才称为天珠,而巴西、波斯、苏联、印尼、台湾的玛瑙,并不能称为天珠的原因。 任何矿石都有磁场,只是强弱有别。惟因西藏玛瑙磁场效果感应最强,因此市售许多玛瑙宝珠,毋论是否来自西藏原产地,大家一律声称是西藏天珠的原因即在此。 天珠主要产地在西藏、藏东、不丹、锡金、拉答克等喜马拉雅山域,是一种稀有宝石,西藏人至今仍认为天珠是(天降石)。又说“天眼珠”之历史可溯及五千年前,当时西藏人发现此矿具有强大的磁场,乃开采此矿并研磨成杵、圆板等形状,由于当时之工程技术并不发达,故仅能取得颜色灰白、无明显纹路之浅层矿石,因此西藏人绘制各种吉祥图案于上(如宝瓶、莲花、虎纹、眼纹、线条等),经高温处理使颜料深入矿石内,若再经大修行者加持,更可拥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非福报深厚者,实无缘得此天降圣石。 天珠不但是国内外影视巨星、政要名人、商业领袖菁英的喜欢佩饰,也是养生保健不可或缺的随身之物。

不动明王  不动明王(梵名Acalanatha),五大明五之一或八大明王之一,又称不动金刚明王、无动尊,密号为常住金刚。  依《大日经疏》卷五所叙,不动尊虽久已成佛,但以三昧耶本誓愿故,示现奴仆三昧,为如来僮仆,执作众务,所以又名不动使者、无动使者,受行者的残食供养,昼夜拥护行者,令其成就圆满菩提。其通常被视为是大日中来的应化身,受如来的教命,示现忿怒相,常住火生三昧,焚烧内外障难及诸秽垢,摧灭一切魔军冤敌。  在《胜军不动轨》中记载,本尊的誓愿为“见我身者,得菩提心;闻我名者,断惑修善;闻我说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由此可见不动明王的广大悲愿一斑。  ⊙不动根本印——独钴印  双手内缚,两食指竖合,以两拇指压无名指之甲,亦称为针印。两食指为剑,两拇指、两无名指为索之义,或是把两无名指、中指为四魔,而以两拇指倾压为降伏四魔之义。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罗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一——独钴  不动明王的手印,在《不动立印轨》、《不动使者法》、《底哩三昧耶经》等另举出根本秘密乃至三钴金刚印等十四根本印。第一根本印为独钴印。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罗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二——宝山印  双手内缚,两拇指置于掌内。为磐石座,表不动转之义;于《底哩经》则作内缚,不言将两拇指置于掌中。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罗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三——头印  双手作金刚拳,右拳仰,左拳覆其上;此外,仪轨有言,以右或者是左手四指握拇指,而置于头上,此乃结发之形。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罗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四——眼印  双手内缚,两拇指置于掌中,两食指竖合,印于眼及眉间;表示三部智,或是两部及不二之智眼。《底哩经》、《底哩法》是言发髻印,翻转此印旁于额即为眼印。诸仪轨各有所异同。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罗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五——口印  两小指内挟,两无名指压于小指之上,两中指并伸,两拇指加于各异名指之甲,亦把两食指加于各中指之甲,将此印置于口。两拇指是表下唇,两中指、食指即为上唇,二者之间是为口形。此乃大空三昧之口,伸出之两小指端则是二牙之形。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罗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六——心印  双手虚心合掌,两食指、拇指各为弹指状。与大慧刀印之说同,心印是不动尊之乾栗驮心,表示心中之万德。又有说,中指为佛部不动,两食指是莲金花部、金刚部二部的二使者。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罗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七——甲印  双手虚心合掌,两中指竖立如幢状。两食指支拄中指之初节,两无名指成宝形,两小指、拇指各自散立。印于心、两肩、喉四处,至于顶上而散印。以此印加持于身四处,成为不动身,亦称为四处加持印。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罗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八——师子奋迅印  结法同前印,但把左食指竖立相离而摇动,右食指开立是为狮子奋迅之形。狮子乃表勇猛之菩提心。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罗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九——火焰印  右手拇指压于中指、无名指之甲上,食指竖起抵于左掌上,以右食指压在中指根,即表示以佛大悲之风,发众生之智。《底哩经》是以右拇指捻三指背,食指伸展指于左掌,右手五指伸展相离如火焰状。  南么(1) 三曼多伐折罗报(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十——火焰轮止印  又名制火印、遮火印。握拳名拇指置于食指、中指之间,二拳背相合。拇指置于中指、食指之间,火则自灭,象征以大空之智,灭除众业烦恼之火。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罗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十一——商佉印  商佉即法螺,将左右各拇指压于无名指、小指之上,两中指竖合,右食指附于中指上节,而左食指竖立与中指相离。法螺表说法之义。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罗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十二——渴誐印(剑印)  左手食指、中指各自伸展,而以拇指倾压小指、无名指之指甲为刀鞘,右手同样作刀状,继之将右手之刀置于左手鞘中。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罗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十三——羂索印  以右拇指加于无名指、中指及小指三指之甲上,右食指竖指置于左掌,以左掌之中指、无名指、上指握住,左手姆指相捻如环状,此乃表明王所持之索。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罗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  ⊙十四根本印之十四——三钴金刚印  右姆指加于食指之甲上,共余三指各自伸展如三钴,《使者法》中称为“无畏清净印”。  〔真言〕  南么(1) 三曼多伐折罗赧(2) 悍(3)  namah(1) samanta-vajranam(2) ham(3)爱染明王  爱染明王(梵名Raga-raja),密教本尊之一。汉译有罗誐罗阇、爱染王等名。raga一词,原义是彩色、情欲的意思。所以在密教里,此尊为“爱欲贪染即净菩提心”的象征,故名爱染明王。而raja又含有赤色的意义,因此,此尊多以全身赤色来象征其怀爱的特德。  爱染明王象征众生的染爱情欲无非是清净体性,染净不二,而依此修习净菩提心,此即烦恼即菩提之义。  修习爱染明王之法,主要是以调伏、敬爱与祈福为主,尤以敬爱法为甚。此法本是台密的秘法,后来东密、台密都共同修习。  ⊙爱染王根本印  双手为金刚拳内缚,两中指竖起相交成染,印于心额喉顶,双手拳是金刚界,内缚即胎藏界也。双手相交定慧合符之义,为自身即本尊,此印为染印。  〔真言〕  唵(1) 摩贺罗誐(2) 缚日路瑟抳洒(3) 缚日罗萨埵缚(4) 弱(5) 吽(6) 鑁(7) 谷(8)  om(1) maharaga(2) vajrosn1sa(3) vajrasattva(4) jah(5) hum(6) ban(7) hoh(8)大威德明王  大威德明王(梵名Yamantaka),音译为阎曼德迦,意为摧杀阎魔者,故别号降阎摩尊;密号为威德金刚。又称作大威德尊、六足尊。为五大明王或八大明王之一。若拟配五佛,则为无量寿佛的教令轮身,亦可视为文殊菩萨的化现。  在现图曼荼中,此尊位于胎藏界持明院,般若菩萨的左侧。  在西藏密教中,大威德金刚则是无上密最高的本尊之一。与此尊相关的修法很多,其主要的作用大都是降伏、除魔与对治阎罗死魔等,是无上瑜伽部中,即身成就的主尊。在日本密教中以大威德明王为本尊的修法,为数亦不少。通常都用于战争时祈求胜利,及调伏恶人等。  ⊙大威德根本印——棒印  双手内相挟作拳,两中指竖立,指端相合,槊形即表示为根本印,亦将此印命为棒印。  ⊙大威德一心印  如前述之根本印,伸展两食指,弯曲如三戟叉。  〔真言〕  唵(1) 纥哩(2) 瑟置哩(3) 尾讫哩多娜曩(4) 吽(5) 萨缚(6) 设咄论(7) 曩舍野(8) 塞担婆野塞婆野(9) 娑颇吒娑颇吒(10) 娑嚩贺(11)  om(1) hrih(2) sthri(3) vikrtanana(4) hum(5) sarva(6) satrum(7) nasaya(8) stambhaya-stambhaya(9) sphat-sphat(10) svaha(11)  ⊙大威德心中心印  如前述之心印,两食指直竖。  〔真言〕  唵(1) 瑟置哩(2) 迦攞(3) 噜跛(4) 吽(5) 欠(6) 娑缚贺(7)  om(1) stri(2) hala(3) rupa(4) hum(5) kham(6) svaha(7)降三世明王  降三世明王(梵名Trailokya-vijaya),汉译有胜三世、圣三世、月黡尊、金刚摧破者,忿怒持明王尊等名。是密教五大明王之一,拟配五方佛,则为东方阿閦佛的教令轮身(忿怒身)。由于他能降伏众生三世的贪瞋痴,及三界之主——大自在天,所以名为降三世。  在金刚界曼荼罗中,呈金刚萨埵之忿怒形,为大日如来所化现,居降三世会及降三世三昧耶会之东方月轮中。又,于胎藏界曼荼罗则居持明院中。  依密教所传,修习降三世明王法的主要功能是调伏,尤其是降伏天魔,如果持诵此一明王的真言,则无量无边魔界立刻会苦恼热恼。凡有意干扰修行者的诸魔眷属,听到此一明王的真言时,不但无法继续作障,甚至成为修行的仆从。修习此一明王法,亦能以此获得打胜仗、除病、得人敬爱等功德。  ⊙降三世(大印)  双手作忿怒拳,左手为下,右手为上,手背相向,此时两小指背向勾结,两食指亦是背向竖立,左转为辟除,右旋即为结界。  〔真言〕  唵(1) 苏婆(2) 你苏婆(3) 吽(4) 蘖哩诃拏(5) 蘖哩诃拏(6) 吽(7) 蘖哩诃拏(8) 播野(9) 吽(10) 阿曩野(11) 斛(12) 婆誐鑁(13) 缚日罗(14) 吽发吒(15)  om(1) sumbha(2) nisumbha(3) hum(4) grihna(5) grihna(6) hum(7) grihna(8) paya(9) hum(10) anaya(11) ho(12) bhagavam(13) vajra(14) hum-phat(15)鸟枢沙摩明王(秽迹金刚)  鸟枢沙摩明王(梵名Ucchusma),又作鸟刍沙摩明王、鸟枢瑟摩明王、鸟素沙摩明王;亦称秽迹金刚、火头金刚、不净金刚、受触金刚、秽积金刚、不坏金刚、除秽忿怒尊等。是密教及禅宗所奉祀的忿怒尊之一,为北方羯磨部的教令输身。  据《慧琳音义》卷三十六所载,此明王的本愿是(左口右敢)尽一切的不净,具深净大悲,不避秽触,为救护众生,以如猛火般的大威光,烧除烦恼妄见、分别垢净生灭之心。由于具有转不净为清净之特德,故常置于不净处供奉。  以此明王为本尊的修法称为乌刍沙摩法,多用于祈求生产平安或祛除生产时的不净,或是想要驱逐毒蛇、恶鬼等,亦可修此法。凡持诵此明王之神咒者,可得大功德,不但可得到除病、敬爱、避难、受福、敌伏等大利益,更可防御枯木精、恶鬼、毒蛇等诸障碍。此外,有所谓鸟萱沙摩明王变成男子法,可使女胎变为男胎。  ⊙乌枢沙摩身印  右手之无名指、小指从左手无名指背后插入至中指、无名指中间,以大拇指倾压右手无名手、小指指甲,而握住左手无名指、小指。其次,左无名指、小指弯曲,左拇指倾压左无名指、小指指甲作环状两相勾结,且把双手食指、中指竖起指端相拄,食指弯曲来去,又称为普焰印。  〔真言〕  唵(1) 吽(2) 发吒发吒发吒(3) 邬仡罗(4) 戌攞播宁(5) 吽吽吽发吒发吒发吒(6) 唵(7) 扰羝(8) 宁罗曩娜(9) 吽吽吽发吒发吒发吒唵唵唵(10) 摩诃么攞(11) 娑缚诃(12)  om(1) hum(2) phat pha phat(3) ugra(4) sulapani(5) hum hum hum phat phaphat(6) om(7) duti(8) nimada(9) hum hum hum phat pha phat om om om(10) mahahabala(11) svaha(12)  ⊙乌枢沙摩手印(一)——薄伽梵根本印  双手内缚,两小指、拇指竖合,此印名为薄伽梵根本印。两拇指、小指为独钴之二头;召请时,将两拇指立拢,召二次;奉送时,向外弹。  唵(1) 缚日罗(2) 俱噜驮(3) 摩诃么攞(4) 诃曩娜诃跛者(5) 尾驮望(6) 乌枢瑟么(7) 俱噜驮吽哔吒(8)  om(1) vajra(2) krodha(3) maha bala(4) hanadahapaca(5) vidvan(6) Ucchusmah(7) krodha hum phat(8)  ⊙乌枢沙摩手印(二)  虚心合掌,两小指弯曲置于掌中,以两拇指倾压两小指之甲,两无名指、中指、食指各自竖起,指端相合,各指微微的相去。  ⊙乌枢沙摩手印(三)  双手内缚,两中指竖合,两食指弯曲如钩形,各附著于中指背,如三钴杵之形。  ⊙乌枢沙摩手印(四)  右手握拳,拇指竖起压食指侧,加持五处。军荼利明王  军荼利明王(梵名Kundah),音译为军荼利,意译为瓶。在密教里,瓶是甘露的象征,所以以译作甘露军荼利。位列胎藏曼荼罗苏悉地院。是密教五大明王之一,为南方宝生佛的教令轮身(忿怒身)。  军荼利明王是以慈悲方便,成证大威日轮以照耀修行者。并流注甘露水,以洗涤众生的心地,因此又称为甘露军荼利明王(Amriti-Kundli,阿密利帝明王)。此外,因为示现忿怒像,形貌又似夜叉身,所以也称为军荼利夜叉明王(Kundali-yaksas)。另外,也有说其为“大笑明王”的异称。  军荼利明王法多用在调伏,或息灾、增益方面。如果修行者每天在食时、未食前,供出少分食物,然后念诵军荼利明王心咒七遍,则不论在任何地方,都会得到明王的加护。此外,军荼利真言也往往用来作为修持其他密法的辅助,或作加持供物之用。  ⊙军荼利手印  此印为以两手各拇指压小指指甲,其余三指为三钴形,以右压左后交臂。  〔真言〕  唵(1) 婀密哩帝(2) 吽(3) 颇吒(4)  om(1) amrte(2) hum(3) phat(4)  ⊙军荼利三昧耶印  两小指内挟,两无名指并曲压其间,两中指并伸,而两食指弯曲,拄于中指初节之后,如三钴杵;两拇指并伸,于中指间压无名指背。  〔真言〕  曩谟(1) 罗怛曩怛罗夜也(2) 曩么(3) 室战拏(4) 摩诃缚日罗俱路驮也(5) 唵(6) 户噜(7) 户噜(8) 底瑟吒(9) 底瑟吒(10) 满驮(11) 满驮(12) 贺曩(13) 贺曩(14) 阿蜜哩帝(15) 吽(16) 发吒(17) 娑缚诃(18)  namo(1) ratna-trayaya(2) nama(3) ascanda(4) maha-vajra-krodhaya(5) om(6) huru(7) huru(8) tistha(9) tistha(10) bandha(11) bandha(12) hana(13) hana(14) amrte(15) hum(16) phat(17) svaha(18)孔雀明王  孔雀明王(梵名Maha-mayura-vidy-rajni)汉译有摩诃摩瑜利罗阎、佛母大孔雀明王等名。此尊相传为毗卢遮那佛或释迦牟尼佛的等流化身。密号为佛母金刚、护世金刚。在密教修法中,以孔雀明王为本尊而修者,称为孔雀明王经法,又称孔雀经法。为密教四大法之一。  孔雀明王出现的初始因缘,据《孔雀明王经》所载,是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比丘遭到毒蛇所螫,痛苦难当。阿难尊者向释尊禀告之后,佛陀就宣说了一种可供祛除鬼魅、毒害、恶疾的陀罗尼真言。此陀罗尼就是孔雀明王咒,这也是孔雀明王及陀罗尼为世人所知的开始。  由孔雀尊形像中所显露的意义,可知此尊具有敬爱、调伏、增益及息灾四种妙德,能满足一切的愿望。而其以能(左口右敢)食诸毒蠢的孔雀为座骑,更象征了此尊能(左口右敢)尽众生一切五毒烦恼。  在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将此尊安置于苏悉地院,形像呈肉色,二臂,右手持孔雀尾,左手持莲华,坐赤莲华。三昧耶形是孔雀羽。西藏流传的形像则呈三面八臂,坐莲华座,不乘孔雀。  孔雀明王的法门,对于护国、息灾、祈雨、除病延寿 安产等世间利益,都极有效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以此尊作为出世间修行的依怙,祛除我们心中贪、瞋、痴、慢、疑等各种烦恼毒害,使我们能圆满智慧、慈悲的菩提,速成无上佛果。  ⊙孔雀明王印  两手内缚,左右拇指、小指直竖各相拄。  〔真言〕  唵(1) 摩庚攞迦兰帝(2) 娑嚩贺(3)  om(1) mayura-krame(2) svaha(3)%D%A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大轮围山,住日珠王莲华之上,栴檀摩尼以为其身,威德宝王以为其峰,妙香摩尼而作其轮,焰藏金刚所共成立,一切香水流注其间,众宝为林,妙华开敷,香草布地,明珠间饰,种种香华处处盈满,摩尼为网,周匝垂覆,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众妙庄严。

普贤菩萨告诉大众们说:诸位佛子,「华藏庄严世界海」的大轮围山,住在日珠王莲花上面。散发着栴檀香的摩尼妙宝做的轮围山的山体,威德宝王做的山峰,妙香摩尼做的山轮,散发着光焰的宝藏以及金刚(种种钻石)共同成立;一切的香水就在其间(这个山间)流淌着;这里有众多的珍宝构成的树林,妙花开放着,到处都是香草,布满了地面;明亮的宝珠到处间饰着;种种的香花到处盈满着,摩尼妙宝珠又构成了光网,周匝垂覆着……简直难以用语言去形容啊!普贤菩萨说:有类似的世界海微尘数(无量种)众妙庄严。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普贤菩萨想要重新强调一下前面的法义,就讲了个偈颂:

世界大海无有边,宝轮清净种种色,所有庄严尽奇妙,此由如来神力起。

摩尼宝轮妙香轮,及以真珠灯焰轮,种种妙宝为严饰,清净轮围所安住。

坚固摩尼以为藏,阎浮檀金作严饰,舒光发焰遍十方,内外映彻皆清净。

金刚摩尼所集成,复雨摩尼诸妙宝,其宝精奇非一种,放净光明普严丽。

香水分流无量色,散诸华宝及栴檀,众莲竞发如衣布,珍草罗生悉芬馥。

无量宝树普庄严,开华发蕊色炽然,种种名衣在其内,光云四照常圆满。

无量无边大菩萨,执盖焚香充法界,悉发一切妙音声,普转如来正法轮。

这里有无量无边的大菩萨,执着宝盖,焚着妙香,充满了法界;这些大菩萨发出一切的美妙音声,帮助「毗卢遮那佛」转着正法轮(帮助毗卢遮那佛讲法)。

诸摩尼树宝末成,一一宝末现光明,毗卢遮那清净身,悉入其中普令见。

在众多的摩尼树中——这些摩尼树都是珍宝的碎末构成的,这每一种珍宝的碎末都显现着光明。「毗卢遮那佛」的清净之身就充满在这些摩尼树以及构成摩尼树的珍宝碎末中(到到处处都是毗卢遮那佛的清净之身)。

诸庄严中现佛身,无边色相无央数,悉往十方无不遍,所化众生亦无限。

在种种的庄严中显现着佛身,有着无边的色相,简直是无央数(数也数不清)。各种各样、无量的佛的身形遍满十方,他们所度化的众生也是无限的(无量的)。

一切庄严出妙音,演说如来本愿轮,十方所有净刹海,佛自在力咸令遍。

在这里,一切的庄严之中都散发出美妙的音声,讲说着「毗卢遮那佛」的根本誓愿之轮。十方所有那些清净的世界海,「毗卢遮那佛」可以靠着他的自在之力到处周遍。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世界海大轮围山内所有大地,一切皆以金刚所成,坚固庄严,不可沮坏,清净平坦,无有高下;

这个时候,普贤菩萨又告诉大众们,说:诸位佛子,这个世界海大轮围山那里的所有的大地,都是金刚所成(是钻石所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0404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