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曜五窟第十八窟主尊大像威严、肃然,具有自信、抱负和傲慢的表情。但右手下垂,左手抚胸,又显出一种谦逊的矛盾合一的神态。
特别是那身稀有的“千佛袈裟”,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也和思考:那袈裟上附着的无数禅坐小佛,是对主佛的捧奉还是对主佛的压抑。、
据调查,在国内外的泥塑、彩绘、木刻、玉雕、铜铸、石凿的各类佛像中,尚未发现有如此规模的千佛,真可谓是云冈之一景。
但可以从该像的傲慢与谦逊的矛盾神态中,探讨太武帝持傲灭佛及晚年忏悔的矛盾中探寻其象征太武之处。
此像十分奇特,佛相和人形都较鲜明,有佛感也有人感。在神态上威严与震慑的神情十分强烈,但抚胸与反悔的表情也相当明显,是一躯交织着矛盾感的造像。
尤其那身“千佛架裟”,与大佛像形成鲜明而不协调的对比,这在国内外各种造像中是极为罕见的。以此对那位既有显赫武功又有灭佛过失的太武皇帝是较为恰当的。
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那就不难看出这“千佛袈裟”披在此尊佛像身上的用意。这是运用“往生”的观念进行的独出心裁的设计。
它的意思可能是太武帝当初杀戮佛门弟子,弟子殉道而往生极乐净土,把千百蒙难而成正果的形象,附在太武帝的衣衫上以资永念,兼示惩罚。而那些小佛像的大小不一,则是为区别遇难者的功德、身份之高低。
从佛像造型来看,左手抚胸,似在扪心自问,表示对灭佛的自省,右手下垂,似如所言“下化众生心”的四弘誓愿形象。取挽救受难众生,使之“随化佛后,生宝池中”。
第十八窟南壁上
1、宽容大度。弥勒佛有着“大肚子”,肚子看着不大,却能够包容万物,佩戴玉佛吊坠不但能够学习弥勒佛的大度,还会给人亲近的感觉。
2、吉祥平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佛象征着祥瑞,可以吉祥如意,佩戴一块玉佛在身边能够感觉到安详平静。
3、驱邪避凶。佛是世界上正气最强的,在邪恶的事物前面,佛祖的佛光普照,所有邪魔外道都没办法逃避。所以普通人都会在身边佩戴一块翡翠玉佛,就是希望会不被沾染到。
4、豁然乐观。弥勒佛给人一种笑意祥和的感觉,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传递,佩戴弥勒佛吊坠,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在玉佛的庇佑下面对困难都能够乐观的迎面而上。
玉的制品以前很少,只有达官显贵或者家里有钱的商贾人家才有幸能买得起一两块。
所以买回去大多雕刻为佛教成为辟邪和求福的挂件使用。
之所以玉器上大多是佛教的图案,一方面是玉器增多都是在唐朝前后的事情,唐朝兴盛的教派就是佛教。所以当时是主流文化,又要祥瑞又能卖出高价的只有佛教祈福的那些样式。所以工匠也会随着市场的需求改变自己雕刻的东西,这就造成了很多挂件变成了佛教图案的原因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玉器上最适合雕刻人物,玉器温润还养人,特别适合供奉,我们的老祖宗总喜欢在家里供奉神明,保佑一家人和和美美幸幸福福的。所以挂件上多几个佛爷多一些供奉的物件是积福的祈愿。自然就愿意求工匠们雕刻福祉,也就是佛爷的样子了。
当然工匠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雕刻人物,比起动物,人物见的多,好掌握表情和动作,也有这个小小的原因。
玉佛的应用广泛,无论是收藏供奉,外事礼仪等领域都能见到玉佛雕的身影。中国的玉器雕刻自殷商以后,多以新疆和田玉为正宗。
新疆和田玉的硬度在65上下,比钢刀还硬。入土数千年不腐,看玉质和入土环境含产生各种玉器表面与内部『受沁』的变化。相对于铜器、石头、木头、泥塑等佛像,玉器所雕刻的佛像更容易保存。
历来探讨中国佛像雕刻艺术的诸多典籍,几乎遗忘了玉雕佛像。
笔者对于中国玉器的专研与收藏多年,遍览玉器群籍、遍访两岸各大博物馆、内地各大城市之古玩市场(台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西安等),过手之玉器数万有余,所见更是不计其数。对于玉器之玉质、玉色、古玉受沁支各种变化、各年代玉器雕刻独特的艺术风格等,皆有相当的认识与鉴赏品味。
多年前偶得一唐代玉雕佛像,佛像,自此步入佛像雕刻艺术鉴赏之殿堂。遍览佛像书籍、遍访两岸佛像雕刻之石窟、寺庙、博物馆、收藏家藏品。
虽说目前所见虽说目前所见佛像雕刻艺术之探讨,多以铜鎏金、石雕、木雕为主,在玉器佛像上所见多为明清玉雕佛像之俗品。对于高古佛像之鉴赏探讨可说如凤毛麟角。
汉代以上的高古玉器历年来出土颇丰,但六朝以下到唐代的玉器雕刻反而少见。盖东汉末年以来,三国更迭、魏晋动荡,连年征战频繁,玉器雕刻因而衰退。到了唐代其社会与文化艺术风气,已转为金银器、唐三彩、石雕佛像等。因此对于北朝的玉雕佛像、唐代的玉雕佛像甚为少见。
数年来凭藉对于玉器收藏之便,对于玉雕佛像多所关注。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韦驮菩萨,两旁供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北方多闻天王)。
第一重殿叫天王殿:殿中供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韦驮天,面向北。
2、大雄宝殿即是正殿或称大殿
大雄宝殿即是正殿或称大殿。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释迦牟尼佛像旁一般有两位比丘立像,年老的名“迦叶尊者”,中年的名“阿难尊者”。
有的大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佛像,这是根据大乘教理表示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同的身。中间一尊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边一尊是报身佛“卢舍那佛”,右边一尊是应身佛“释迦牟尼佛”
3、观音殿:有的供圣观音,有的供十一面观音,有的千手千眼观音,有的 供四十八臂观音。
4、地藏殿:供的是地藏菩萨,两旁侍立闵长者父子。
地藏菩萨的名号来历于"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宝藏"。地藏殿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也是四大菩萨之一,修行时发大誓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罗汉堂:是供奉罗汉的殿堂因为佛教后来分成许多支派,在小乘佛教里,凡是信奉小乘佛教的人,按小乘佛教的教义进行修行达到的最高境界,就叫做“阿罗汉果”,简称罗汉。
罗汉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之多。在一般的寺庙里,在大雄宝殿两侧塑十八罗汉,而在规模较大的寺院,则专门建有罗汉堂,内塑很多罗汉,可能是五百罗汉,可能更多。
扩展资料:
佛寺殿堂的配置大致是,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再后是藏经楼。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茶堂、职事堂(库房)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云游僧人而名。
山门一般有三个,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山门常盖成殿堂式,殿内左右分塑二金刚力士,守护佛法。山门而后的天王殿,中供大肚弥勒,弥勒是释迦的继承人,称为“未来佛”。弥勒像的左右分裂四大天王像,掌管东西南北四大部洲的山河大地,又称为“四大金刚”。弥勒像的背后是护法神韦驮天尊。
闭眼观世音跟睁眼观世音没什么区别,只是形态稍有不同,寓意没有差别。
观音是玉雕作品中最为常见的雕刻题材,在绝大多数的观音题材作品中,他们的眼睛似乎都是半闭的,其实那是微睁的状态。
据说菩萨、佛的眼睛是“二分开,八分闭”,二分观外、八分观内,二分观世间、八分观自在,都是有一份“禅意”在里面的。
佛家坐禅讲究“外不着相,内不动心”的静止状态,半睁着眼睛,也有利于修行者不要昏睡。所以在造像时,匠人们也会采用这种形象,代表菩萨进入了“禅”的状态。
菩萨半闭着眼睛,寓意“常观己过,不盯人非”,意思就是不要去寻思别人犯的错误,修道本就是修自身的。
扩展资料:
大多佛家雕像都是微闭着眼的,或者说是微睁着眼的。在佛教的教育中,佛像是对佛教弟子的一种非常直观的教学方法。人在静坐的时侯,全闭着眼睛容易昏昏沉沉,而全睁开眼睛又容易散乱。
观世音菩萨(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
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