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最大特点是温润而泽,其表面泛油润光泽而不是那种很强的玻璃光泽,也就是说其表面对光线的反射不是很强。其实这是光学上的一种“漫反射”现象,平行的光线射到和田玉器的细微又凹凸不平的表面,导致反射光弥漫地射向四面八方。优质和田玉的单个结晶体半径较大,结晶体与结晶体之间结合部分作用力远没有结晶体内部作用力大。通俗一点就是颗粒度大,韧性强。所以切割抛光等过程后,就造成凹凸不平的表面。而恰恰是这种颗粒度,对光的漫反射造成一种高雅而特殊的油脂光泽的感觉。结晶体半径再小一点,就会泛玻璃光泽,再大一点,则会显蜡状光泽。而其他像硬玉翡翠、单结晶体如水晶等,或结晶体小,或韧性差,在加工后,表面对光线会形成镜面反射,就会泛玻璃光泽。
和田玉又被称为真玉,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玉石,而且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和田玉就有着很深的情节“玉养人”更是让很多人都对它难以割舍,在现在这个文玩收藏品市场不断扩大的时代,人们对于和田玉的关注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和田玉越来越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文玩珍藏品。
但是很多购买和田玉的朋友在把玩一段时间之后会感觉和田玉有种油乎乎的感觉,不知道这到底这是怎么一回事,甚至有的人怀疑,是不是自己买到了假的和田玉,或是和田玉被玩坏了,其实这些都不是,这是和田玉在把玩过程中的一个正常反应。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与和田玉本身的质地与结构有关的,因为和田玉的玉质非常的紧密,矿物颗粒间的缝隙也非常小,而我们在把玩和田玉的是时候,手上会分泌出优质和汗液,而由于和田玉的玉质太密使得这些油脂难以渗透到和田玉的内部,所以就附着在了玉的表面,这就出现了我们所说的“油乎乎”的感觉,而且随着盘玩的时间越久,这些油脂就在和田玉的表面形成了包浆,这种出油的现象也就越明显了。
1、和田玉越戴越油是因为人体会分泌油脂,要注意佩戴卫生,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
2、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3、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4、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汉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其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中国印",也是采用新疆和田玉作为材料。
这证明,你一不小心,买了一块真正的新疆和田籽料。
新疆和田籽料,会在盘玩或是佩戴过程中,越来越漂亮。
这是因为新疆和田籽料,在盘玩或是佩戴过程中,其体内的透闪石分子,会做激烈的分子运动。而分子运动的结果,会吐故纳新、退青返白。同时,透闪石的含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会使玉质,越来越油。
因此和田籽料的玉质,就会越来越好。同时,籽料的皮色,也会越来越艳丽。
和田玉籽料的第一标准就是要有油性,温润,越玩越油,这才是玩籽料的乐趣所在。
但籽料本身并不会出油的,这种油性来源于它独特的玉质结构。籽料的油性跟它的玉质结构息息相关,包括细度、糯性、致密度等各方面都会对它的油性产生影响。而籽料的那种恰到好处,就构成了它独有的油润性。一般来说油皮的籽料油性都比较好,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皮的油润度很高,看起来就像是往外冒油一样。
此外,越老熟的料子油性越好,不管是皮色老熟或是玉质老熟,都会给人一种油油的感觉,这就是大家喜欢老熟料的原因,即使放了很长时间,拿出来之后仍然油性十足。
这个问题追朔起来应当从一个个关于玉的故事开始
在我们中国的玉石文化传承中,很多消费者都有个普遍的观点:“我曾经买了块玉,越戴越油润,越戴越透亮。”这是一句在销售中我们随处可以听到的一句发自内心的话,而且很真切,也很有感情,至于最后的结局是丢了、摔碎了、或者真的保佑主人平安了,每个故事都能让听者为之惋惜,而这个故事的当事人更是有更多的不舍,虽然我们没有见证每位故事主角的那块玉的变化,但是我们却深信她讲的真诚。听多了甚至有点人云亦云的感觉。
就在前几天我一个老客户给我电话说“我上次帮我同事买的那个小的和田玉玉佛还有没?我同事的女儿戴了一段时间,感觉比之前买回来时都好看,被朋友看见了,死活都想要,说看看还有没、、、、、、”虽然是回头客的普通话术,甚至是千篇一律的套路,但是更能佐证消费者内心对和田玉越戴越润,越戴越好这一变化的事实。
佩戴玉石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情感寄托。心有所望,必有所想。这种积极的思想总要有寄托的地方。
人为保养:一块和田玉饰品,是需要保养的,自打磨成品后,在没有找到主人的时候,一般会用植物油或者玉石保养液涂抹一层(这属于正常保养,不要担心是人为处理等),因为玉石在破坏了生长环境和浆皮保护下玉石内部的水分会逐渐蒸发,通过保养液等油脂可以锁住玉石内部水分不外流。从而使和田玉可以更长久的保持油润的光泽。当然玉石保养液等也会为玉石润泽几分,所以在日常的消费中,很多消费者或多或少的有些误会,认为这是商家的一种误导行为。
而当消费者选择购买后,这块和田玉也将有了新的主人,这时候“人养玉,玉养人”的桥段才真正开始!
消费保养:由于消费者的佩戴把玩,和田玉长期和佩戴者的肌肤接触,通过吸收人体分泌的油脂水分而保持共生。这也成就了很多消费者和玉的不舍情节和缘分。
至于玉石真的变的更油润了,变得更水透了,变了吗?变了?没变?
和田玉的油润感主要是受到和田玉内部矿物颗粒形态和排列方式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当光线照射到和田玉表面发生折射或反射时,和田玉的内部矿物颗粒的特征使得其反射的光会比照射的光线更加柔和,加上和田玉本身特殊的光泽就会形成一种弱于玻璃光泽、强于蜡状光泽的油脂光泽。而这种光泽,就会使得和田玉给人一种温润柔和的感觉!
一般而言,和田玉的矿物颗粒结构越细小(致密度),油脂感越强,相反则越弱。和田玉自身的油润度主要是由内而外形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和田玉的油润度和玉石自身内部结构相关的事实。而这也是很多玩家选择和田玉最注重的地方,宁玩密度不玩白度。
在加工过程中,不同的抛光工艺也会使得和田玉的油脂感不同,不同玉质的和田玉也需要选择性采用亚光和强光等抛光方式,才能够展现出和田玉温润的一面。尤其是在广义和田玉的的范畴内,各产地和田玉其特性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和田玉的后期加工和抛光工艺更需讲究。
我个人认为后天的把玩对玉石油润度等影响不大,长期把玩就等于玉石保养,而对于消费者的各种故事,我想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鉴于对和田玉的热爱,从专业角度来讲,选择和田玉不需要做好“色”之徒,当然如果既有油脂的密度和白度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这也毕竟是少数。相较之下个人更推崇密度选择。
买到玉器上面的“油”大多是液体石蜡,玉器表面涂抹液蜡会让玉器看起来光泽感强,通常是摆放在柜台里展示用的,硬玉(如:翡翠、独玉)和产量比较大的玉(市面上常见的如:岫玉)使用比较多,和田玉没见过使用,因为和田玉表面光泽本身就温润,柔和,如果涂抹了液蜡估计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偷工,表面打磨不够精细或减少了打磨工序(不仅仅是和田玉,其他涂抹液蜡的玉器基本都是加工不够精细,打磨不到位),等液体石蜡彻底挥发后玉器表面就会显得非常粗糙。
观察和田玉的油脂性和光泽的方法如下:
一、玉石的光泽
1、金刚光泽,就是钻石的光泽,非常明亮带有“反火”,不过现今有“反火”也没什么了不起,许多人造的东西表面都比钻石还“火”。
2、强玻璃光泽,红、蓝宝石、高质量的翡翠光泽就属于这一类,具体描述一下就是你拿玻璃水把家里玻璃好好擦一下,擦完后玻璃会比平时光泽强些,这就是强玻璃光泽。
3、玻璃光泽,你找块脏抹布把干净的窗户再擦一遍,玻璃就呈现出原有的玻璃光泽了。
4、油脂光泽,和田玉特有的一种光泽,对于和田玉的鉴定有很大意义。当然还有一些如珍珠光泽、丝绢光泽等了。
二、油脂性
和田玉的“油脂感”也是视觉和触觉的综合感受,视觉上和田玉所具有的油脂光泽是由于矿物颗粒的硬度、矿物颗粒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决定的。
通常情况下,光线照射到玉石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由于和田玉是由很多微小的矿物颗粒组成的集合体,矿物颗粒间的缝隙及颗粒大小不同致使进入玉石的光发生漫反射、散射等光学效应,从而使反射回人眼的光相比入射光更柔和。
柔和的反射光加上和田玉本身的玉质便形成了特殊的光泽:弱于玻璃光泽、强于蜡状光泽的油脂光泽,即视觉上的“油脂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