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蝙蝠的道理是什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蝙蝠的道理是什么?,第1张

蝙蝠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应该“双标”,两面派。

作者用蝙蝠比喻一些卑鄙无耻的人没有明确的立场,因为这类人常常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改换身份;同时作者还用蝙蝠来比喻一些人不愿意与他人为伍,而保持特立独行、不盲目从俗的身份,讽刺了喜欢耍两面派的人。

蝙蝠的故事

很久以前,鸟类和走兽,因为发生一点争执,就爆发了战争。并且,双方僵持,各不相让。有一次,双方交战,鸟类战胜了。蝙蝠突然出现在鸟类的堡垒。

“各位,恭禧啊!能将那粗暴的走兽打败,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飞,所以是鸟的伙伴!请大家多多指教!”这时,鸟类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强实力。所以很欢迎蝙蝠的加入。

蝙蝠是个胆小鬼,等到战争开始,躲在一旁观战。后来,当走兽战胜鸟类时,走兽们高声地唱着胜利的歌。蝙蝠又突然出现在走兽的营区。

“各位恭禧!我是老鼠的同类,敬请大家多多指教!”于是,每当走兽们胜利,蝙蝠就加入走兽。最后战争结束了,走兽和鸟类言归和好,双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为。当蝙蝠再度出现在鸟类的世界时,鸟类很不客气的对他说:“你不是鸟类!”

被鸟类赶出来的蝙蝠只好来到走兽的世界,走兽们则说:“你不是走兽!”并赶走了蝙蝠。最后,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的飞着。

不是鸟,也不是鼠,而是一种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属动物学中的翼手目。在我国传统的装饰艺术中,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的象征,习俗运用“蝠”、“福”字的谐音,并将蝙蝠的飞临,结合成“进福”的寓意,希望幸福会像蝙蝠那样自天而降,以此来组吉祥图案。

蝙蝠在现代人们的心目中的形象大多都是邪恶的象征,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小人书,基本上蝙蝠形象都不怎么好。好莱坞大片《蝙蝠侠》的出现改观了人们对于蝙蝠的印象,原来蝙蝠脑门上的光环也可以这么耀人啊!饶是如此,大多数情况下的蝙蝠依旧是不怎么招人待见。现代人归现代人,蝙蝠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倒是香饽饽般的待遇。

马未都曾解析蝙蝠,着重强调蝙蝠是福气的象征。古人更是记载,千年白蝙蝠,吃了能让人活万岁。马未都是著名文化学者,他对蝙蝠的解析,也可以从侧面回答为何有人喜欢吃蝙蝠。马未都是怎么讲的呢?蝙蝠又有何独特的文化内涵?

马未都本人对于蝙蝠还是情有独钟的,国庆70周年大庆的时候,还特意推出了个《洪福齐天吉庆宝尊》的瓷器,上边画了70只红蝙蝠。估计人们想不明白,按照马未都的审美品味也不至于用蝙蝠吧?没错,马未都还真就用了,这是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其中。蝙蝠在瓷器、国画中很是常见,寓意福气如意,通常与寿桃相搭配,又多了一层多寿多福的寓意。

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是这么神奇,名字中的“蝠”字与“福”同音,就这么被当成了吉祥物。马未都指出,正是因为蝙蝠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让它很是受宠。古人为了渲染这种色彩,还专门记载了。晋代葛洪《抱朴子》记载,蝙蝠活到1000岁就成了白蝙蝠。倘若将其吃了能让人活万岁。

古人的记载就如同现在方便面包上的“仅供参考”,根本就不能信。古人记载什么东西总喜欢往大处说,因而此处万年为虚指。马未都也表示,这蝙蝠要真是能延年益寿估计怎么着也也得吃了。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不会去吃的。毕竟,这玩意儿实在是有碍观瞻不好下口。

根据马未都的说法来看,蝙蝠象征福气,古人又夸张的记载千年白色蝙蝠,吃了能让人活万岁。如此一来,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人热衷于吃蝙蝠了。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五谷杂粮鸡鸭鱼肉已不能满足有钱人的生活需求,转而求食有着独特文化内涵的蝙蝠。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文化误区。

马未都强调,蝙蝠的福气也仅仅是局限于文化内涵上,可没说这玩意儿真的能延年益寿。毕竟,古人的说法经不起科学研究,还是值得深思的。所以,古人记载千年白色蝙蝠,吃了能让人活万岁,这纯属文化糟粕。蝙蝠终究是野生动物,夹杂的病毒恐怕是文学家也难以形容的。所以,正确对待蝙蝠,不能因为独特的文化内涵而曲解其本身,这是实实在在误会了老祖宗的本义。

蝙蝠是幸福、美好的象征,福、禄、寿,喜之首。蝙蝠纹样是中国纹样史上极其特殊的纹样,被视为希望、幸福、美好的化身,中国传统的吉祥寓意图案,从秦汉以来常见于瓦当、铜镜与织锦中,其间虽不少见福、寿、康、宁等字样。

但直至宋元尚未见以蝙蝠为吉祥物的现象,到明代才出现在民间,直到清代,官方所用的蝙蝠图形不断增多,甚至成为皇帝龙袍的底纹,与万字纹组合象征万寿的图形。

蝙蝠纹的寓意

蝙蝠纹就是蝙蝠图形为花纹,是中国古代人常用的,丝绸锦缎、箱子都画上蝙蝠纹。而很多女人在婚嫁、寿诞等喜庆场合,就在头上戴的绒花也用蝙蝠造型。

在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中,蝙蝠的形象被当作福气的象征,蝙蝠的飞临叫“进福”,寓意是幸福会像蝙蝠那样自天而降。一只蝙蝠飞在眼前,寓意“福在眼前”,蝙蝠和马组成的图案寓意“马上得福",红色的蝙蝠纹称作“洪福齐天”。

蝙蝠是一个很奇特的动物,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世界上共有九百多个种类的蝙蝠。蝙蝠飞行时,体温升得很高。而且蝙蝠还要冬眠,冬眠时,体温降得很低。蝙蝠的体型大小差异极大。最大的吸血狐蝠翼展达15米,而基蒂氏猪鼻蝙蝠的翼展仅有15厘米。可以看出,蝙蝠的适应性之强以及不同种类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引起了古代西方人的震惊。

恶魔象征

当然了,让古代西方人真正认为蝙蝠是恶魔象征的主要是以下这一点。在今天的西方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人认为的恶魔一般是吸人血,长着獠牙,背后有着一副巨大的翅膀的形象。那么我们仔细一想,这东西是不是有点像蝙蝠呢?首先有个别种类的蝙蝠是吸血的,并且它们在夜晚出没,象征着黑暗与吸血鬼,而且与其他动物不同,它是倒挂休息,十分特殊。这样的一种夜行动物,并且具有吸血特征,自然在古代就引人害怕了,而蝙蝠的恶名在西方也就越传越远。

渲染

在蝙蝠产生了以上的一些影响力后,由于西方对恶魔的艺术想象和创作中认为吸血鬼可以变化为蝙蝠或者召唤蝙蝠,而化为蝙蝠后飞翔,这一形象在传播中得到了西方人的认同,所以蝙蝠便随着吸血鬼形象的普及而成为了吸血鬼的标志性技能,使得两者密不可分。在东西方人的眼中,蝙蝠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别,虽然冯梦龙《笑府》有一短文《蝙蝠》根据蝙蝠的身体特征将其比喻卑鄙无耻的人,讽刺他们没有立场,经常根据需要而改换身份,但大多数情况下,蝙蝠还是以吉祥的身份存在,比如年画《五福临门》就有几只蝙蝠,取“蝠”、“福”谐音来象征幸福,不过在西方人眼中,蝙蝠显然是丑陋的,尤其是吸血蝙蝠,就被普遍借指为吸血鬼。 

一来是因为蝙蝠中的“蝠”字与福气的“福”同音,所以古人将其视为祥兽,从而得名“天蝠”。二来是因为古人认为蝙蝠是由老鼠变化而来的,但是它又比老鼠长寿,所以就将它称呼为“仙鼠”。由于照明上的限制,古人视力再好在照明不足的晚上视线都会受到影响。而蝙蝠作为夜间行动的一种动物,其丑陋的外表通通被隐藏在黑暗之中,古人大多只能看到一个模糊轮廓,而蝙蝠的轮廓与老鼠十分相似。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古人才会认为蝙蝠是老鼠演变过来的。不过与老鼠相比,蝙蝠不仅会飞,它的寿命也要远远长于老鼠。所以古人便觉得蝙蝠其实是得道成仙之后的老鼠,于是便将它称呼为“仙鼠”。除此之外,古人素来喜欢“谐音梗”,而“蝠”字正好与“福”字同音。与拥有美好寓意的“福”字同音,蝙蝠就更加受到古人的喜爱,还因此被视为吉兆。

有了这样一个认知之后,古人开始将蝙蝠元素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比如说蝙蝠造型的砖雕,刻有蝙蝠的门板,在衣服上绣蝙蝠图案等等。除此之外,像白居易、李白等知名诗人也都曾为“仙鼠”写过诗。古人还会将蝙蝠与梅花鹿放一起,因为这两种动物组在一起就会变成“福禄双全”。除了这个组合之外,蝙蝠还经常被拿来与寿桃“组CP”,它俩的CP名为“多福多寿”。

与中国不同,西方国家将蝙蝠这种动物视为不详。西方人的这个观点后来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而慢慢传入中国,从而对蝙蝠的祥瑞之兽身份造成冲击。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蝙蝠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为人们的厌恶对象。

蝙蝠象征着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绵无边。 

它们由于其貌不扬和夜行的习性,总是使人感到可怕,外文中名字的原意就是轻佻的老鼠的意思,不过在我国,由于“蝠”字与“福”字同音,所以在民间尚能得到人们的喜爱,将它的形象画在年画上。

在华夏的文化里,蝙蝠绝对是“福”的象征,这在许多留存古老的建筑,以及砖刻,石刻中几乎处处可以见到,不用多说。但如把人作为蝙蝠来称,则丝毫也没有吉祥的意思在里面。

扩展资料:

著名的清朝大贪官和珅,则是个不折不扣的蝙蝠迷。

当然他不是迷活体蝙蝠。蝙蝠的蝠与“福”同音,所以被古人视为“福”的象征,蝙蝠飞临则寓意“进福”,寓意幸福吉祥。

和珅也信这一套,在他为自己修建的和宅(现在的恭王府景区)中,蝙蝠元素随处可见,府中设计了9999个蝙蝠元素,意为“万福之地”。连园中水池也被修成蝙蝠的形状,命名“蝠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1041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