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高人可以帮我找一下余光诗人的资料,小的谢了

那位高人可以帮我找一下余光诗人的资料,小的谢了,第1张

没听说过有诗人余光,只听过余光中。

余光中

余光中(1928- ),男,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祖籍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53年10月,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及《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在台湾居住,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敲打乐>>等;诗集有《灵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河赞赏。他的诗,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 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祖国大陆有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时又是资深的编辑家,曾主编《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重要诗文刊物。并以“总编辑”名义主编台湾1970/FONT>1989《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共15册(小说卷、散文卷、诗卷、戏剧卷、评论卷)。

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余光中诗选》于其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

海内外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文章,大约在一千篇左右。专论余光中的书籍,有黄耀梁主编,分别由台湾纯文学出版社与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凤凰》、《璀璨的五彩笔》;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选释)等5种。传记有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其诗集《莲的联想》,1971年由德国学者译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诗文被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但其曾经在1960,1970年代攻击台湾左翼作家及乡土作家,让人诟病至今。但这并不为大陆读者熟知。

  寂寞时,偶然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扬州八怪诗文集》,无心中瞎翻翻,但就象嘴里放了一粒怪味豆,越嚼越有味,不禁把一粒又一粒抛入嘴里。一个个历史上特别鲜活的人物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怪吗?不怪才怪。但又一想,不怪。当我进一步看看他们的诗文,觉得他们怪得实在可爱。

  鄙视功名利禄,是他们诗文共同的一大主题。郑板桥的词帝王家特别吸引了我。“山河同敝履,羡废子传贤,陶唐妙理。禹汤无算计,把乾坤重担,儿孙挑起。千祀万祀,淘多少英雄闲气。到如今故纸纷纷,何限秦头汉尾。 休倚,几家宦寺,几遍藩王,几回戚里。东扶西倒,偏重处,成乖戾。待他年一片宫墙瓦砾,荷叶乱翻秋水。剩野人破舫斜阳,闲收菰米。”人生一世,谁不想出人头地?连做帝王都觉得“淘多少英雄闲气”,真怪!

  写自然景物是所有诗人共同喜欢的,但他们写 得与众不同,写的很怪。象汪士慎的秋云:“何处龙嘘气,秋云出海初。暗遮山骨瘦,轻抹树林疏。鸿雁栖昏塞,星河荡太虚。昨宵凉雨后,洗出玉蟾蜍。” 原来天上的云竟是龙嘘出的气所成。

  八怪都喜欢花草书木,写花草的诗文特别多,看边寿民的墨梅:“何劳傅粉与施朱,地老天荒骨自殊。幽意未曾逢屈子,芳魂应不嫁林逋。瑶仙果遇香犹在,玉女来时体欲无。梦绕清溪三百曲,满天风雪一人孤”。

  “妙香零落古扬州,楚客招魂忆旧游。好月不来还寂寞,先生相对亦风流。一双白鹭飞银海,千斛明珠堕玉楼。酒熟醉依花小睡,千枝万朵化成愁。”

  “冰肌玉骨绝纤尘,天上何年谪太真。半落半开二分月,向南向北两边春。钟残角断情无着,水碧山寒淡有神。欲折一枝香满袖,不知持赠与何人。”

  看了说怪也怪,说不怪也不怪。怪在地老天荒骨自殊,怪在满天风雪一人孤。但“半落半开二分月,向南向北两边春”,多么可爱!“欲折一枝香满袖,不知持赠与何人”,多么有情!这怎么能说怪呢?

  向往田原生活也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从他们的诗文中不难看出。郑板桥的山家,写的太妙了:“山深人迹少,渐石瘦松肥,云痴鹤老。茅斋嵌幽岛,有花枝旁出,萝阴上罩。游鱼了了。潭水彻澄清寂照。啖林中春笋秋梨,当得灵芝仙草。 飘渺,五更日出,犬吠云中,鸡鸣天表。篱笆西角,星未尽,月犹皎。问何年定访山中高士,阔领方袍大帽。也不须服食黄精,能闲便好。”这里不就是桃花源吗?石瘦松肥,云痴鹤老,更象仙境了。

  我喜欢八怪,因为他们怪得实在太可爱了。

郭德纲的今古奇观之浪子回头讲的是:一位富二代被朋友坑光积蓄后,终于看清了酒肉朋友的真实面目,恍然醒悟的励志故事。

一位有钱工资,身边都是一些酒肉朋友,和朋友在一起的日子里,花光了所有的钱,也卖光了地。在没钱之后,朋友该走的走,该躲的躲。无奈之下,卖了老婆,沦落到要饭给人打工的地步,在经过一系列的故事后,富公子才幡然悔悟。后来在岳父的帮助下,重新有钱了。有钱之后,朋友们又来投奔他,想要继续坑他,最终这位公子也是看清了朋友真面目。这就是浪子后头的故事内容。

扩展资料:

郭德纲的《今古奇观》是以中国传统名著《三言二拍》故事为原型进行演绎,全部由郭德纲亲自表演的大型系列剧。其中的浪子回头是《今古奇观》是第84-85回。

《今古奇观》其中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如今被重新表述,郭德纲再次掀起民间故事高峰。

-今古奇观 (郭德纲单口相声系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1085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