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子弟为什么用檀香

佛家子弟为什么用檀香,第1张

您好

檀香佛家谓之“栴檀”,素有“香料之王”、“绿色黄金”的美誉。它取自檀香科乔木檀香树的木质心材(或其树脂),愈近树心与根部的材质愈好。常制成木粉、木条、木块等或提炼成檀香精油。 用檀香制香历来被奉为珍品,不过,檀香单独熏烧,气味不佳;但若能与其他香料巧妙搭配起来,则可“引芳香之物上至极高之分。”佛家对檀香更是推崇备至,以至佛寺也常被尊称为“檀林”,“旃檀之林”。佛家习称檀香为“栴檀”,意思是“与乐”,“给人愉悦”。如《慧琳音义》所记:“栴檀,此云与乐,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身安之乐,故名与乐也。”“赤檀”即“紫檀”,紫檀木刚采伐下来的时候,心材呈鲜红或橘红,久露在外才慢慢变为紫红,所以紫檀也被称为赤檀。佛经中多见的“牛头旃檀”,则是指北俱芦洲的秣刺耶牛头山所出产的一种品质最优的白檀。

檀香的气味芬芳馥郁,有奶香和香甜的味道。

老山檀的气味更是温暖细腻、醇厚圆润,然而多数檀香的尾香却都有略有辛辣和腥味,给人凛冽之感。檀香的气味,侧远要温和隽永。远闻,气味淡雅;近闻,香味明显的加强,但它不至于有刺鼻的感觉,檀香的香味有时给人的感觉就是明明闻到一种很舒适檀香味,却难予觉察其香味的来源。

檀香的用途:

檀香在中国人心中占有神圣庄严的地位。历代皇朝的家具,多为老檀香木制造,皇帝的书房及卧室也通过焚烧檀香,以增加灵气。许多民间富商也喜欢用檀木,以此来聚财气。

檀香可驱散焦虑的情绪,有助于增加浪漫情调,檀香对身体也有抗痉挛和补强的功用,能带来放松和幸福的感觉。

檀香,香木名。木材极香,可制器物,亦可入药。寺庙中用以燃烧祀佛。檀香树是一种半寄生植物,生长极其缓慢,通常要数十年才能成材。是生长最慢的树种之一,成熟的檀树可高达十米。

  檀香也分为白檀、黄檀、紫檀等品类。“皮质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府而紫者为紫檀,并坚重清香,而白檀优良。”

  檀香,佛家谓之“栴檀”,素有“香料之王”、“绿色黄金”的美誉。它取自檀香科乔木檀香树的木质心材(或其树脂),愈近树心与根部的材质愈好。常制成木粉、木条、木块等或提炼成檀香精油。用檀香制香历来被奉为珍品,不过,檀香单独熏烧,气味不佳;但若能与其他香料巧妙搭配起来,则可“引芳香之物上至极高之分”。

  虽然同属于香味类中药,但与沉香相比,檀香属于明香,就是说它的香气比沉香扩散得厉害,“香远益清”,隔着老远都能闻到。而沉香就有一种“沉”的性质,就是沉静内敛的品性。因此,它和沉香的主治功效也不太一样。

  烧香的含义

  1、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

  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檀木香的香味微苦,香气浓烈,有奶香和甜味。

檀木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其木质坚硬,香气芬芳永恒,心边材区别明显,常具黑褐色同心圆状条纹。边材呈浅红白色至浅褐色,生长轮不明显,光泽好,木材结构细。檀木所散发出来的味道,其实是檀木本身所带的一种清香味,这种味道对人体并没有伤害。

对于那些入睡困难的人来说,闻一闻这个味道还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总之这个味道并不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刺激,所以可以放心的使用檀木制品。如果自己本身对这个气味过敏,那么建议远离檀木。

买檀木的注意事项

1、在选购时,先要看其颜色,优质的檀木家具颜色呈淡**或者红色,而如果该檀木颜色为黑色的话,那不是次品就是假货。所谓次品,就是使用荒废的樟木生产,这种樟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不复昔日光泽。颜色变黑,之制造家具,虽也叫樟木家具,但只能说是次品。

2、大家除了使用眼观的方法,还可以使用闻气味的方法来分辨其品质。如果该檀木家具散发着很浓厚、刺鼻的气味的话,那就可以无疑问是假檀木家具,这种难闻的气味是由于其洗净过香精水或者樟脑油精才有的,确实的樟木家具拆开包装后只有淡淡的香味。即使因长年使用,樟木家具不在散发香味,可若将其掰开,仍然会有香味散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1097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