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祖的眼睛是眯的?

为什么佛祖的眼睛是眯的?,第1张

佛菩萨不是眯着眼睛,而是眼睛向下看,第一,是因为佛菩萨慈眼视众生,纵然是高高在上,也不忘记救度苦海众生,永远一最慈悲的眼神关切的苦难大众。第二,佛菩萨参禅的时候,都摄六根,眼观鼻,鼻观心,亦是一种境界。阿弥陀佛。

有些佛祖开眼有些佛祖闭眼主要是造型不同,而要代表的寓意不同。

开眼和闭眼的区别如下:

第一,闭眼的佛祖看起来是十分的安详的,这就代表着修行禅定,闭眼的佛祖就是专心在自己的修行中。而开眼佛就代表着要睁开眼睛看着人间,代表着佛祖要观察人世界的疾苦,并且能够听到大众的求救的声音,这样才能保证人世间的疾苦都能够传递到佛祖的耳中。

第二,闭眼的佛祖一般都是注重修行,佛祖都在专心的修行,关注自己的内涵,如果信徒也是想要更专注的进行修行,没有任何有求于佛祖的事情,那么就可以供奉闭眼的佛祖。特别是一些佛教徒在寺庙中就要供奉闭眼的佛祖。

而睁开眼的佛祖就代表了想要祈福,如果在一些上香供佛的寺庙,经常有一些老百姓要来求佛的话,那么最好就请一个开眼的佛祖,这样才是可以乞求吉祥如意的。

其实闭眼佛并没有真的把眼睛闭上,只不过眼帘向下看,离佛祖近一些其实可以看到佛祖的眼珠,这样的造型就是为了高速大家,做人的时候一定要多看自己身上的缺点,不要遇到事情就怪别人,不要总是找别人身上的原因,一定要谨慎谦虚。

如果连佛祖都能够做到如此的谦卑,能够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多找自己的问题。那么凡人就更不要一直埋怨别人,一定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上的问题。当然佛祖也不止只有睁眼佛和闭眼佛的区别,也有很多其他的造型,但是只要诚心拜佛,有自己的信仰,还是会有用处的。

此皆摄心、入定之相也!

所谓:

睁眼散神、六根逐境故也!

闭眼昏沉、容易睡眠故也!

半睁半闭,一不散乱、二不昏沉,利于摄心,入定故也!

是故修行之要,视不出一尺,息不令粗重!唯佛知而行之,余人不及!

故曰:观照乃近斯意,慈悲岂用遮睛?自古文字多死,只因世人不识!

佛菩萨相都是半闭着眼睛,全闭眼睛是制作问题。半闭眼睛,表佛在定中。如来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何为定?心不动为定,不起分别妄想,不为世间法所牵引,离一切颠倒妄想,常住真心,即为定。此为佛菩萨为众生做表率,望众生以此修行根本,离一切烦恼,终获解脱。

在我国唐朝开元初年,当时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凶猛,很多船只在这里容易出现事故,而且每当到了汛期时,当地的江水会变得更加泛滥,经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

当时的人们普遍信佛,尤其相信弥罗佛是“天下太平”的象征,为了“镇压”当地的水势,海通禅师召集人力物力在此修建了乐山大佛。

在乐山大佛修建到一半时,海通大师就圆寂了,使得工程一度中断。幸好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海通大师的徒弟继续会率领众人修建大佛。据说,乐山大佛修建好之后,当地的船只再也没有出事过。

乐山大佛的眼睛

乐山大佛是睁开眼睛的,平时慈悲地望着山脚下的众人。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乐山大佛也会“闭上”双眼。

据说乐山大佛一共闭上4次眼睛,第一次发生在1962年,当时我国遭遇了百年难遇的自然灾害,导致数万人被饿死。据说大佛因为不因看见人间悲剧,而闭上了眼睛。

还有一次闭眼发生在1976年,当时唐山大地震造成了数万人死伤,此时乐山大佛再次闭上了眼睛。

而到了2001年时,由于我国申奥成功,并且成功加入WTO,所以大佛又重新睁开了眼睛,慈悲地看着众人。

因此在人们的眼中,每逢有灾难发生,乐山大佛都会闭上眼睛,而每当遇到喜事时,乐山大佛又会重新再现光彩,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酸雨

其实,乐山大佛的睁眼以及闭眼并不是佛祖显灵,而是乐山大佛被酸雨侵蚀。

乐山大佛依山而建,但并不是所有的大佛材料都是用山上的石头修葺而成,当时人们在修建大佛时,还使用了很多其他材料,比如:木材,混凝土,砂浆以及砖块等。其中大佛的眼睛就使用了非金属建筑材料。

在上个世纪时,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对煤炭、石油等能源需求较大,导致大量酸性气体被排放到天空中。这些酸性气体和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之后,会形成酸雨,而酸雨能够使非金属建筑材料表面溶解,导致强度降低,使得建筑物表面脱落或者被腐蚀。

酸雨破坏建筑物的案例并不罕见,在上个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的雕像都面临酸雨侵蚀的危险,还有许多雕像被酸雨所破坏。

被酸雨破坏过的建筑物,不仅会脱落,还会导致建筑物变脏,所以酸雨也被称之为“黑壳”效应。而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的酸雨也在呈蔓延之势,乐山大佛所在的地区,正是酸雨覆盖的范围之内。

之所以乐山大佛在最近100多年来频繁睁眼闭眼,是因为最近这100年来正是工业化发展的时期,空气中的酸性气体较多,使得酸雨出现的可能性变大。

乐山大佛睁眼与闭眼

乐山大佛的每次“闭眼”,是因为酸雨导致乐山大佛的眼睛被破坏,导致黑色眼珠材料被破坏而降落,从而使得看起来像“闭上了眼睛”。

但实际上,我们能够看出,乐山大佛的眼睛结构还在,只是缺少了黑色材料。所以当下一次人们对乐山大佛修缮时,当地工人会使用黑色材料填充乐山大佛的眼睛,使它看起来像是“睁开了眼睛”。

比如:1962年时,乐山大佛因为被酸雨侵蚀而“闭上了眼睛”,但在年终时,乐山市政府专门拨款对佛像进行了全面维修与保护,所以乐山大佛才又重新睁开了眼睛。

至于乐山大佛在睁开眼睛时会呈现出佛光万丈的效果,是因为当地的云雾和江河在机缘巧合之下,能够将太阳光线漫反射到乐山大佛周围,从而形成佛光。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所以才会被当作“佛祖显灵”。

总结

古人在思考问题时,很容易把自己看到的现象归因错误,比如:如果你今天眼皮一直跳,但过一会儿又捡到了一元钱,此时你就会觉得正是因为眼皮跳动,所以你才捡到了钱。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

同样的,乐山大佛“闭眼”与“睁眼”与佛祖显灵也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不是酸雨,那么乐山大佛的眼睛就不会闭上,如果没有人类修缮大佛,那么大佛的眼睛也不会睁开。

但是我们在归因时,常常把现象与真正的原因弄混,以至于我们会认为乐山大佛的睁眼与闭眼是从而认为佛祖显灵。这种思维在古代非常常见,但现在我们有了科学,应该多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能观察到佛的眼睛是半闭眼,说明你是个细心的玉石爱好者,他们的眼睛似乎都是半闭着的,其实那是微睁的状态。据说佛的眼睛是“二分开,八分闭,二分观外,八分观内,二分观世间,八分观自在,有一份禅意。”佛家坐禅讲究“外不着相,内不动心”的静止状态,半睁着眼睛,也有利于修行者不要昏睡。所以在造像时,匠人们也会采用这种形象,代表佛进入了“禅那”状态。

人们常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佛祖半闭着眼睛,寓意“常观己过,不盯人非”,意思就是不要去寻思别人犯的错误,修道本就是修自身的。并且,我们肉眼看到的世界是错误、颠倒的,佛祖微闭着双眼,也是教导大家用心去看世界,那样才能达到“禅”的境界。

看佛通常第一眼看脸部表情,是否笑得够开心,最好就是看着你都想跟着笑的那种,人在开心的时候都会面带微笑,选择一个弥勒佛挂件佩戴,这样没事的时候看看自己佩戴的佛,想不开心都难。还有在选择翡翠佛的时候也要看脸部是否干净,尽量没有任何的杂质、棉絮、裂纹,因为这些都会影响翡翠玉佛的价值和品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1249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