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丰也出生于哪里

于丰也出生于哪里,第1张

于丰也

于丰也(YuFengye),中国青年翡翠艺术家,中华艺雕大师,当代翡翠雕刻艺术先行者,于丰也翡翠艺术工作室首席艺术家、创作总监,中国玉器雕刻行业百花奖、神工奖、天工奖三大奖获得者,平洲玉雕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主席,世界杰出华商珠宝协会理事,中国市场学会艺术品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文名:于丰也

外文名:YuFengye

职业:艺雕师

代表作品:《了》、《一念之间》、《留得残荷听雨声》、《废墟城市》等

人物荣誉

历年重要作品《了》、《一念之间》、《留得残荷听雨声》、《废墟城市》等先后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玉石专业委员会百花奖、中国宝玉石学会天工奖、上海海派玉雕协会神工奖、首届云南玉雕大师杯金奖。

人物评价

于丰也擅长在传统玉雕技法基础上,借鉴西方现代雕塑艺术,对种水色极佳的翡翠珍贵原料进行空间思考、造型突破和色彩运用,在翡翠原料已成天价、珍贵翡翠日益枯竭的今天,于丰也敢于大舍大得,在顶级翡翠原料上动刀、勇于借鉴西方现代雕刻艺术的跨文化努力,在全行业声誉卓著、广受赞誉,作品被国内外个人、企业和艺术基金等机构藏家抢购一空。很多业内专家表示:从于丰也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玉石雕刻创新的希望、灿烂的明天。

中国的玉雕大师,目前董春玉的名气应该很大吧!不过,很多玉雕师傅都不会接受外来的料子雕刻作品,因为这样的风险太大了,料子一不小心就会被毁损!

董春玉,河南南阳人,1993年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工艺美术系,工艺美术专业玉雕班,20多年来一直从事城市雕塑及工艺美术雕刻和研究。2012年6月,董春玉被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雕塑研修班录取。2011年9月,参加云南省“大师杯”,被评为“云南省玉雕大师”。2012年7月,经国家相关机构考评,荣获“中华玉雕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董春玉的作品多以人物为主,中西结合、现实主义题材为表现对象是其一大亮点。近年来也多次获得天工奖金奖、百花奖金奖、中华龙奖金奖等数十项国家级奖项及近百项省市级奖项。

当代中国玉雕精品展即日起在南京西路1209号东华美钻博韫堂——上海玉雕大师精品馆对市民展出。展出的28件玉雕作品全部出自上海的7位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倪伟滨、刘忠荣、吴德升、易少勇、于泾、王平、颜桂明等人之手。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为这么多玉雕大师举办联合作品展。(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周末)

宋鸣放,1957年11月生于上海,1975年毕业于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业中学,同年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炉瓶车间,专长设计制作炉瓶器皿类作品,现玉雕从业已超过36年,宋鸣放大师的作品以精湛高超的技艺深受广大收藏家喜爱,在海派玉雕界享有“炉瓶代表人”之称。

在三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宋鸣放广泛汲取古今艺术素材,积累了丰富的风格底蕴,磨炼出高超精湛的雕琢技艺。更难能可贵在于宋鸣放的作品所具有的时代感,每一件作品,都能体现该时间最新的设计理念、最新技艺水平与当下的审美风格,是一位能真正达到与时俱进的大师。

玉雕大师宋鸣放作品——白玉春竹壶

苏州名家几百上千个,何以罗列啊。单就里面罗列的近代小有名气的雕刻大师:

朱尧力:

光福舟山下中人,师从朱宏伟,在苏州核雕刻业中小有名气,雕刻的罗汉头讲究神态。做工细腻,作品供不应求。,其细致的工艺及合理的价位,在上海有着一定的美誉度。

周义清:

1968年4月5号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舟山村--核雕老街。从小就受核雕刻文化的熏陶,对核雕刻有着一种痴迷的爱好。

1985

年学校毕业后就开始进入村办厂:舟山核雕厂正式拜师从事橄榄核雕刻行业。受过多名师傅的指导,在当时同行一起进厂学习的同伴中算得上是郊郊者;擅长雕刻各

种佛教题材的人物作品,特别受到玩家的喜爱;后工厂解体,于1997年到无锡灵山大佛,面佛修心;在这九年中仍潜心于橄榄核雕刻从没放弃对核雕刻的研究

和创作,在这九年中制作了各种适应于不同层次玩家的佛教类题材的作品,在业界小有名气。

随着核雕刻行业的大好形势,周义清师傅于2005年回到老家舟山老街;直接面向各类核雕玩家制作各种不同题材的作品;雕刻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的知名度也从此在苏州核雕业中名声远扬。

他的布袋佛像,姿态各异,可爱可亲,是周义清师傅的所有作品中最受不同玩家欢迎的代表作品,很受各地客户的推崇;他的部份精品多被藏家所收藏,市场上很少见到;他的作品极具收藏价值。

孙兴轶

西人,从小喜欢画画,国画、水粉画都很擅长。自幼打下了一定的绘画基础,1997年开始制作烫画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怀有深厚的感情。从艺10余年,

是我网上认识的第一个来光福找我的网友,酷爱橄榄核雕刻,后从师于:邓建学开始了橄榄核雕刻艺术生涯。经过自已的刻苦钻研已经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陈涤非

徐州人,年过而立,因多种原因喜欢上了橄榄核雕刻,孤身一人不远千里,到苏州投师于核雕大师丁国良,又受多位高手的指点,在罗汉雕刻上有了自已独特的风格,颇受客户喜欢;

雅风简介

2008-08-11 09:32

州人;64年生;中国美术学会会员;苏州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民间工艺家协会会员;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在红木雕刻厂工作;后自已研究橄榄

核雕刻在从事核雕刻的十几年中,他的代表作品:十八罗汉,布袋佛,招财猪等深受玩家的好评;部份作品曾在省市参展中获得银奖,铜奖等多项奖项其获奖作

品均被藏友收藏

雅风他除了创作,多年来还不遗余力地在推广核雕知识;传播核雕制作技艺;宣传核雕艺术文化;为了能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和接受核雕艺术,他经常在网络上发布各

类核雕相关的文贴;同时让更多的想学核雕刻艺术的朋友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为核雕刻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雅风和一般的纯粹制做工艺品的艺人不同;他注重

作品的艺术性,单一性,精巧的工艺,强列的立体感,活泼的造型,流畅的线条和人物的神态;雅风的作品风格细腻,体现了苏州核雕作品的精,细,雅的神奇魅

力。

殷雪芸(1928-1996)女,吴县舟山村人。自幼随父学橄榄核雕。抗日战争后停工。1972年苏州工艺美术局

发现她有独特技艺,安排她到苏州工艺美术公司专做橄榄核雕,并培养了董兰生等艺徒。1978年橄榄核雕作品曾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1979年又去西德、

法国展出。作品有《寿星》、《三星》、《十八罗汉》等。

须吟笙

近代核雕名家,1924年生人,写意罗汉头的鼻

祖,罗汉头的山峰,尚健在,苏州光福舟山人,是苏工核雕殷派第二代传人,师从殷根福(?-1940),和殷根福之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同时学艺橄榄核雕

刻,作品有橄榄核雕《杨家将》三件须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少有作品上市,其实须老先生还雕东西,但只是为了应付宣传做做样子而已,眼神和腕力多有点不从心

了,由于年龄的关系雕的东西和以前的也有了些差距,但须老先生的地位是不可以否认的,他的罗汉头可算殷前辈十八罗汉雕刻开派以来十八罗汉头雕刻的一个里程

碑,现在的一些新人,包括一些所谓名家除了继承还是继承,没有一点点的发扬,须老先生的东西不多,新的几乎不出,现在仿他工的人也不多,因为须老先生的工

艺境界已经不是常人能仿。他的作品已经很难觅得。我去了数次也未能如愿。到是在民间还能看到他的作品。他的罗汉头受到舟山所有雕刻者的肯定。殷丽娟是须吟

笙的唯一在舟山工艺品厂一带一出来的徒弟(这一点鲜为人知)。其早年从事过木雕、石雕、牙雕,等。在橄榄核雕中除了雕刻罗汉头之外还有伟人头像为大家所

知,还有一些其他题材的单子,但留存的已经很少。曾在舟山工艺品厂成立后在其中指导厂中学徒,可以说现在青壮年的雕刻者基本上都被其指导过。

钟年福

1927

年腊月三十生人,故名年福。14岁开始学习雕刻,师从殷小男,1970年成立舟山工艺品厂,1973年4月7日成立东山工艺美术厂。可以说为舟山的橄榄核

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钟老刀法粗旷,作品特点鲜明,为了爱好而雕刻,受到舟山雕刻者的尊敬。无人能出其右。也从事过木雕和石雕等其他材质的雕刻。大女儿

钟菊英(在89年后就不从事雕刻因为眼睛不好)、大儿子钟耀源(在十多年前就不从事雕刻)、二女儿钟菊仙(现在还在从事雕刻)。开门徒弟是钟火元、其他徒

弟有谢才元、钟秀琴、周雪官、须培金等,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指导过很多的徒弟。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

谢才元

1957

年生人,1973年进入舟山工艺品厂学徒,通过自己的努力练就了雕刻技巧,81年左右开始自己创作,其现在正当壮年,作品非常成熟。其作品十八罗汉头能看

到须吟笙老先生的影子。主要作品是十八罗汉头和吉庆有余等题材,在舟山工艺品厂时曾和须吟笙合作雕刻108粒罗汉相。开门徒弟是朱红为,还有徒弟陶菊英、

徐月明等。

钟秀琴

1959年生人,师从钟年福、钟元庆、须吟笙。1973年进入东山工艺美术长,与须培金和周

麟凤同时开始学习核雕,可以讲是舟山女工的代表人之一,受到老一辈核雕作者的推崇,女工的细腻中能透露出钟年福的粗旷,须吟笙的写意和钟元庆的工整,可以

说是集大家之所长,代表作品是走兽十八罗汉、走兽八仙、圆雕云彩八仙及许多题材的单子雕刻。

周泉根

1959年

出生于核雕之乡舟山村。师从顾仁笙,曾工作于舟山工艺品厂,在近三十年的工作中又不断的深挖创新,终获成功,创立了一种自己独有的风格。尤其是在十八罗汉

头这样很能体现一个艺人的基本工的题材上更是力求完美,并且对原料的要求也是及高,在1993年开发出铁圆核、大四花等这样核质非常高的原料。从不让一条

质量不好的作品流放到是市场上。在近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虽然他本人也很少提起,但他确实带出了不少优秀的徒弟,并且他的许多徒弟(如胡君伟、萧艳萍、殷

晨月等)现已扬名核雕界。他的代表作品就是十八罗汉头,各种规格都堪称精品,从27500000000000004px~875px,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是27500000000000004px小籽和625px铁圆核罗汉头,表情丰富、刀工细腻、神态各异。

周麟凤

1961

年出生,周泉根之妻,同周泉根一起加入舟山工艺品厂(当时有周雪官、须培金夫妇,周泉根、周麟凤夫妇,谢才元、钟秀琴夫妇),刀法精准而细腻,现在为了丈

夫和爱子作出了非常大的牺牲,放弃了核雕工作,专心在家照顾爱人和孩子,非常可惜,只是在家务闲暇的时候雕刻一些小挂件,现在除了一些“寿桃”之类的小

件,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其作品。

徐月明

1964年生人,自学成才,80年毕业之后开始从事核雕的学习和雕刻,使

用的原料非常好,工手非常细致,而且有创新性,作品不俗气,在其作品阿福上就能体现出他的与众不同,所以他的阿福受到众多核雕爱好者的喜爱。代表作品有文

财神、武财神、福禄寿、观音、关公、以及众所周知的阿福。

徐益明

1971出生在苏州,曾经参过军,做过生意,

并且是中共员,如此复杂的经历之后还能静下心来从事雕刻很不容易,1998年开始学习核雕,师从周建明,2003年开始自己创业,其以往作品有非常浓重的

殷派风格,固化,传统,刀工规整,传统题材非常之多。现而今他已经另辟新路,创作了许多新颖的题材,而且悟性很高,在作品中能充分体现心中所想,能化平面

于立体,化呆板为灵巧,使作品活起来。主要作品有八仙系列,十八罗汉系列,观音,钟馗等。现创新作品有十八包衣罗汉和浮雕八仙过海。

胡君伟

1970

年出生,苏州藏书人,原本从事石雕,后迷恋核雕,决定改行!拜周全根学艺!先在其媳妇处学2月罗汉头而后经师傅指点2周后回家自己琢磨!经过多年的潜心研

究,他将原来的石雕工艺成功地引入了核雕工艺中。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简洁,流畅,内涵丰富!给人想象的空间!并加入把玩要素!雕刻题材新颖,广

泛。有花鸟藤蔓,人物罗汉,动物风景等!作品非常强调新意,造型灵活,布局合理,刀法简洁细腻流畅,在后期的抛光处理,尤被业内人士夸好!他的代表作有达

摩,祝福,三驼,龟龙,钱眼。生生不息,知足长乐,负荆请罪,和气生财,十二金钗等等。收比较出名的徒弟有胡海生,吴丽君等,都在核雕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

度!

钟静峰

1971年生于舟山村,钟火元长子,自幼深受父亲核雕艺术的熏陶

1985年随父学艺

1986年拜冲山佛像雕刻祖师李永良之子李荣寿为师,学习佛像雕刻。从艺二十多年来,主要作品有橄榄核雕“老子出关”、“西厢记”,红木雕笔海“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紫檀木笔筒“红楼梦十二金钗”、“八仙过海”等,其作品人物鲜明,刀功简练醇厚,深受大众喜爱。

曾获

苏州市吴中区工艺美学会会员

助理工艺师

我是做翡翠成品的·但是有很多朋友都是开翡翠加工厂的·要说翡翠雕刻·最好的就是广东揭阳·上海有什么好的雕刻师傅我就不清楚了·好的翡翠要用好的雕工才行,要是一般的石料,用好工就值不上了·建议您把您的翡翠原石拍照上网,要是真的是好东西,我可以帮你联系广东揭阳的雕工师傅·

王芳儿

王芳儿,雕刻工艺大师,运錾舞锤玉磬情杰作神工世人惊工艺雕刻大师王芳。

2008年6月,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北京召开,这场别具中国元素的百年盛会聚焦了全世界人民的热切目光。就在世人翘首企盼精彩赛事的同时,许多手工艺大师为表示自己对奥运由衷地祝福,纷纷制作并展示出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以实现对奥运献礼的美好愿望。其中,由河北省曲阳县雕刻艺人王芳与人合作历时8个月精心雕刻的大型玉雕《祝福奥运?狮世如意》,便广受世人的关注和好评,《保定日报》、保定电视台、《燕赵晚报》、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新华网等众多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

中文名:王芳儿

国籍:中国

出生地:曲阳

职业:雕刻工艺师

代表作品:《祝福奥运?狮世如意》

性别:男

民间雕刻工艺大师

运錾舞锤玉磬情杰作神工世人惊工艺雕刻大师王芳

《祝福奥运狮世如意》的原料为昆仑青玉,与奥运铜牌所镶青玉属同一品种。该玉雕高88厘米,宽78厘米,厚28厘米,重188公斤,身体部位和衣饰的许多处都是“8”字型,寓意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王芳在创作该作品时将奥运祝福充分融进我国传统雕刻代表作中:奔姿雄健、昂首怒吼的狮子,寓意运动员要有充足体能和高昂斗志奋战赛场;跨狮稳坐、神态安详的观世音,寓意参赛者要以平常心看待赛事,场内场外都要有镇静的心态;观音手持的如意,被做成以鲜花簇拥的绶带和奖章形状,寓意参赛运动员若能兼收并蓄“狮”(奔跑的雄狮)和“世”(静坐的观世音)的优势,就可取得“如意”成绩,最大可能赢得奖牌和鲜花。由于该作品的主题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得到了国内外雕刻大师的肯定,因此王芳一度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2009年5月,由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和河北省工艺美术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河北省“雕刻学校杯”雕塑艺术大赛中,王芳的参赛作品青玉雕《月亮观音》和水晶玉雕《坐兽观音》又一举夺得精品奖两项银奖,一人能夺得两项银奖,这在全省的参赛选手当中是唯一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民间雕刻艺人王芳,看看他在雕刻艺术道路上走过的是怎样一条道路。

1976年,王芳的老姥爷因患病回到家乡曲阳休养,但老人在家中也闲不住,平时就雕刻一些东西。1984年,当时正上初一的王芳在每天下午放学后,就看老姥爷雕石头。时间一长,耳熏目染的他也对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就央求老姥爷教教他。老姥爷很欣赏外甥这种好学的劲头,便欣然答应。就这样,王芳在老姥爷的指点下,开始在一块石头上练雕刻。他每天下午放学后才进行雕刻,一周后,一尊高约30厘米的小石马在他的手下诞生,尽管做工很粗糙,但看着自己的处女作,他的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之后,王芳又开始学着做佛头、观音及公鸡、狮子等东西。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和实践,聪颖的天资及勤奋让他很快就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遗憾的是,由于老姥爷病情加重,导致身体瘫痪且不能说话,这样一来也就教不成他了。

王芳在上到初二下学期后,就不再上学了,他进了当地一家新建的雕刻厂。工厂起初交给他的任务是做佛像,当他做到一半时,厂里的领导就对他提出了意见,主要是身体结构不太对称。这对王芳是一个刺激,不服输的他暗暗憋着气,每天一吃过晚饭后便钻在自己房间里塑泥模,来练自己的雕刻造型能力。他塑出一个觉得不满意就毁掉重新来做,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每晚都要忙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就这样,白天在工厂里干,晚上在家中练,经过刻苦锻炼,他的造型能力大有长进,雕出的东西越来越到位和传神,这也受到厂里领导和工友们的称赞。后来,王芳的一位姨夫创建刻了一家雕刻厂,他被聘请过去当技术骨干,并带一些徒弟。在那里,他大显身手,除了先后雕刻出许多高达两三米的石狮和佛像,还参与石雕新产品的设计,这些产品深受广大客商的青睐,为此他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雕刻能手。勤奋好学的王芳还曾多次到曲阳北岳庙中,通过细心研究那里的石狮、佛像、“曲阳鬼”等艺术瑰宝,从中悟出了许多雕刻之理。

1990年,技艺精湛的王芳与其他几名曲阳雕刻艺人被西安博物馆聘请过去,专门复制博物馆中的佛像。王芳在那里一直工作了4年,复制了大量的姿态各异的佛像,这也使他的雕技有了更高的飞跃。时任西安博物馆馆长的王任波对王芳的雕刻技艺曾这样高度评价:虽然你这只是复制,但你雕刻的复制品和真品比较,你的技艺已远远超过了古人。1994年,王芳及其他几名曲阳雕刻艺人又被聘请到上海博物馆。当时上海博物馆请上海美院院长陈古辉根据八只不同朝代的形态各异的古代石狮,先是制作出玻璃钢模型,然后再让王芳他们照着模型雕刻成高达近三米的大石狮。在制作的过程中,陈古辉院长也时常到施工现场对王芳等人进行指导。就这样,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八只大石狮终于雕刻完成,并被安放在上海博物馆大门的两侧,王芳等人那出手不凡的雕刻技艺也深受陈古辉院长及其他专家的赞誉,为此上海博物馆还特意拿出两万元对王芳等人进行奖励。现在,这八个大石狮作为上海博物馆的标志性艺术品,将被永久地安放在那里。

神工石艺奥运情

2004年春,王芳在家乡创建了自己的工厂——曲阳天宏雕刻厂,这也是他多年来的愿望。工厂办起后,他提出工艺一流、质量一流、创新一流的办厂理念。他在设计产品时都是遵循因材施艺、巧用俏色、标新立异的原则,逐渐在实践中形成了精、巧、乖、绝的雕刻艺术风格。工厂创作出的产品除了秀美雅致的水果、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还有以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名胜古迹、古今人物等为题材的作品。2005年,王芳为山西长治一风景名胜区雕制了高达126米的滴水观音佛像,其结构之匀称、雕工之细腻、工艺之精良,令观者无不叹为观止。之后,王芳为北京密云雕制了高达85米的站佛,为宜春雕制了一尊5米多高的青石奔马,这些也都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因此,王芳在制作大型佛像方面也逐渐在曲阳声名鹊起,前来洽谈业务的客商每年都有许多。

2006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前夕,作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甘肃会宁,准备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中安放一组反映当年红军长征情景的群雕,他们专程派人来到曲阳寻求群雕制作厂家,经过一番考察,最终吧这项工程交给了天宏雕刻厂。由于时间紧、工程量大,王芳带领工人们日夜加班加点地工作,在雕制过程中,既要赶工期又要确保工程质量。经过20多天的紧张劳作,这组由几个红军战士构成的群雕顺利完工,群雕人物高38米,整体结构严谨,人物布局疏密有致的排列,简洁有力的形体,使得整个群雕庄严凝重,作品通过塑造的这些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地刻画出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的历史瞬间,而这历史的一瞬化为石雕的永恒,历经70年的沧桑变幻,依然给每位观者以心灵的震撼,这组群雕堪称艺术精品。当群雕被安置好后,当地领导和群众对这组栩栩如生的群雕交口称赞,王芳还被会宁政府邀请参加了雕像落成典礼。现在,这组群雕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为创造主题的雕塑作品,已成为当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9月,北京残奥会开幕之际,王芳创作的玉雕《_》也雕刻完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北京残奥会的祝福。该玉雕高906厘米,宽806厘米,厚326厘米,身体部位和衣饰一些地方也是“6”字型。在雕像中之所以用多个数字“6”,王芳是希望人们看到这一作品后,加深对北京残奥会开幕日期的印象和记忆。该作品以我国传统雕塑作品“坐兽观音”为形象,象征着当前中国的雄伟与安定,观音的坐兽“_”,昂首卷尾,怒吼前奔,寓意残疾人运动员要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身体障碍;跨“_”稳坐、神态安详的观世音,寓意参赛的残疾人场内场外要摒弃偏见,做到心态镇静乐观;形如我国民族头饰的观世音头饰,及“_”中酷似龙状的头、尾和爪,寓意2008年残奥会在中国举办;观世音身后的神光被做成了熊熊火焰状,寓意残奥会的圣火历届相传,永不停息。该作品主题本身就充满了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的意思,这与北京残奥会“超越”的理念相吻合。之后,玉雕《_》在北京参加了“扬帆奥运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精品巡展”。此巡展是以“弘扬民族艺术推进人文奥运”为主题,展现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借奥运机缘展示华夏艺术精品、传递东方神韵。在巡展期间,王芳的玉雕《吼》引来了观者和相关媒体的极大关注,人们对这尊设计巧妙、雕工精细、气韵生动的玉雕精品赞叹不已。

艺术都是在与时俱进发展着,传统石雕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创新和突破。认识到这点的王芳在钻研传统石雕技艺的同时,也接触了许多现代工艺美术家绘制的设计图案,深深了解到一些中外不同雕塑流派的艺术风格,并博采众长来充实自己的知识。现在,王芳正在创作石雕作品《龙腾盛世》,来作为纪念祖国60周年华诞的献礼。《龙腾盛世》是王芳亲自设计的,它由腾飞的巨龙、巍峨的长城、坐于鸾车之上的观音组成,巨龙象征着我们的中华民族正在伟大复兴中崛起,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观音寓意能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祥和与幸福。最后,笔者祝愿他制作圆满成功,并在自己的雕刻道路上越走越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 https://hunlipic.com/liwu/36853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 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