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还未下葬,印度就打起了英国王室皇冠的主意,印度此次能否得逞?

英女王还未下葬,印度就打起了英国王室皇冠的主意,印度此次能否得逞?,第1张

不能,因为英国的国力和经济实力都比印度强大,而且英国王室皇冠上的宝石是印度人自己奉献上去,不是英国硬强过来,英国凭啥要归还,就你们说几句话就还,是不是想得有点天真了?

01、印度以为英国要内乱,趁机打起英国王室的皇冠注意。

先说,英国女王过世之后,各国都纷纷发文哀悼,而印度是比较奇葩的,他们没有多少感觉,不过也是应该,毕竟是人家的女王过世,跟自己国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他们惦记上英国王室的皇冠主意。英国王室皇冠上面有一个“光明之山”钻石 ,这个钻石英国殖民印度的时候挖掘到,印度人作为宝物奉献给英国,从此英国王室皇冠上就出现了“光明之山”钻石 ,也是象征英国是全世界强大国家。

再说,了解过事情的经过的人,都知道英国不可能归还钻石,你想想这个不是英国王室偷来,也不是强迫来的,而是印度人自己送出去的,这能怪谁呢?也不知道印度人是怎么好意思提这个口,送出去的东西哪里要回来,估计做梦就可以要回来。

02、印度的军事实力无法跟英国对抗。

印度只能是从舆论上做做文章,其他动作不会有的,因为英国比印度强大,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军事上,印度都不敢硬碰硬,但凡印度真的有这个实力,早就归还了,还需要趁着英国女王过世这个时机。加上英国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会把已经属于自己的东西,象征送出去,那估计是英国真的遇到国家危机,或者是印度摇身变成世界军事强国

毕竟我们要明白一点,国家和国家没有永恒的敌人,但是有永恒的利益关系。因此,大家还是歇息吧,印度翻不起什么浪花来的。

印度教经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它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钻石光明之山!它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也是流血和死亡的祸根。许多一度拥有它的君主,最终厄运当头。印度曾有个名叫杜利普的土邦主在得到这颗钻石后,害怕同样的血淋淋的命运降临到自己身上,只得遵循古老的经文,把钻石献给一个女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对于热衷于收藏,并拥有无数珍宝的维利亚女王来说,光明之山可谓锦上添花。维多利亚女王先是让人把这颗大钻石镶嵌在胸花上,之后又用其点缀王冠。光明之山从此成为英国王冠上的主钻。事实上,谁也不知道光明之山被一个女人拥有之后,它的诅咒是否能够就此消除。因为,维多利亚女王也曾因为这颗钻石受过两次袭击,再没人敢佩戴它!现在,光明之山默默的安放在伦敦塔中,吸引人们猜测它的未来!

现存于世的钻石“希望”,重4552克拉,具有权其罕见的深蓝色。据说,它不仅蓝得美丽,而且似乎发射出一股凶恶的光芒,这可能是因为在它那像迷雾一样的历史中,充满了奇特和悲惨的经历,它总是给它的主人带来难以抗拒的噩运之故。

世界上最古老的钻石——“光明之山”

世界上最古老而又保存到现在巨大钻石,要算是“何伊诺尔”(又名“光明之山”)了。传说它已有了3000年的历史,但这不可信;又说最早有关它的记载是1304年

“百年”“世纪”之钻

戴比尔斯钻石公司成立于1888年,在其成立100周年之际,即1988年3月11日,在南非著名的盛产宝石级宝石级大金刚石的“普列米尔”(Premier)金伯利岩管发现了一颗重59900克拉的特优质宝石级金刚石,被命名为“百年”。这颗金刚石纯洁无暇,颜色极佳,呈淡玫瑰色,异常美观,是难得的稀世珍宝。

英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泰米尔红宝石”

镶嵌泰米尔红宝石的项链项链上镶嵌的巨粒红色定石都是红尖晶石,中间最大的一粒重3525克拉,即著名的泰米尔红宝石,现为英王伊丽莎白二世所有。

世界上最大的绿钻石“德累斯坦绿”

相传1743年,奥古斯塔花了六万提拉(约合9000英镑)购买到一颗蓝绿色重40克拉的钻石,纯正无瑕,藏于法国的德累斯坦宝库中,故而得名“德累斯坦绿”,是绿色钻石的代表,现在的价值难以估量。

桂林山水

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的槽谷平原,包括桂林市、阳朔县以及临桂、灵川、兴安、永福、龙胜等县的部分地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40~600米,为石灰岩岩溶地区。商周时代,这里即与中原有密切关系。秦汉时,是中原与岭南的重要通道。桂林山水有奇丽俊秀的风貌,宏伟博大的气势,气象万千的姿态,含蓄深长的意趣,极富浪漫色彩和诗画情趣。中唐时已是名闻全国的风景胜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流传古今。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桂林风景资源十分丰富,尤以山水取胜。唐朝诗人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是桂林山水的最佳写照。而簪山、带水、幽洞、奇石,历来被誉为桂林风景的四绝,其山水洞石浑然一体的景象组合,举世无双。烟雨、光影、植物、动物、田园、村舍、名园、古迹,则被称为桂林风景的八胜。这些胜、绝的风景因素融合成各具特色的16个风景区和数百个风景点。

回答者: lovemydream - 总监 八级 2-26 20:29

桂林很美

回答者: 孙舟逸 - 兵卒 一级 2-27 12:20

去wwwguilincomcn桂林旅游局官方网站各个景点的介绍都有

回答者: 倒☆熊猫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8 13:40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思想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 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现在,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已经形成。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难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踏来,流连忘返。

参考资料:

http://wwwinfoeducn/tong/user1/84/archives/2006/5758asp

回答者: smzyyak47 - 初学弟子 一级 2-28 18:39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西岸,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象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水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它是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的。明代孔镛有诗赞道:

象鼻分明饮玉河,

西风一吸水应波,

青山自是饶奇骨,

百日相看不厌多。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1986年依象鼻山辟建象山公园,园内以象鼻山为主体,还有“象山水月”、仿古建筑云峰寺、爱情岛、明代建筑普贤塔等景观,象鼻山是桂林重点的旅游景点。清代工部郎中舒书在《象山记》中写道:粤之奇以山,粤西之山之奇以石,而省城相对之象,则又其奇之甚。已故国家***杨尚昆同志曾说:“在象鼻山前要照像,才算来过桂林,这是独一无二的风景。”有道是:桂林之旅,从象山公园开始。

在象鼻山的象鼻与象腿之间,有一东西穿洞,高大明亮的洞底,旅行家徐霞客曾有描绘:“飞崖自山顶尺跨,北插中流,东西俱高剜城门,阳江从城南来,流贯而合于漓,上既空明如月,下复内外莹波,"象山水月”之称以此。每当月朗清风,水平如镜之夜,水月洞倒影,酷似一轮皎月浮江,江中二圆月并浮,一幅“水底有明月,水上明白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绝妙意境。

出水月洞,沿石级登山,山腰有个20多米长,左右对穿的岩洞,好似大象的眼睛,因名象眼岩,象山南北两洞 景色各不相同,是眺望桂林风景的绝妙窗口

山顶有明代所建普贤塔, 为喇嘛式实心砖塔, 高136米。基座北面, 嵌有青石一方, 平雕“南无普贤菩萨”之像。远看塔似剑柄, 又像宝瓶, 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

象鼻山与穿山、塔山分布漓江两岸, 山形、塔影、明洞构成美丽的“三山景色”。穿山月岩与象鼻山水月

伏波山 位于漓江之滨,孤峰雄峙,山长120米,宽60米,海拔213米,

相对高度63米,因其半枕陆地,半插江潭,遏阻洄澜,故以为名。又说,

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出兵交趾郡。马援

从交趾回来的时候,沿途“则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人

们怀念马援,就在此山上建祠奉纪,并用他的伏波将军名号作为山名。现

有癸水亭、听涛阁、半山亭、还珠洞、试剑石、米芾自画像、千佛岩等名

胜,还有一口重1000余公斤的“千人锅”和重2700多公斤的大钟,为清定

南王孔有德女儿为悼其父所铸。还珠洞内的试剑石,为一自洞顶垂悬而下

之巨石,距地面仅寸许,戛然而断,实为奇观。相传为伏波将军试剑所致。

还珠洞和千佛岩,分布着不少唐宋摩崖石刻和佛教摩崖造像,古称“伏波

胜境”。自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宋代曾于山周建癸水亭、所思亭、蒙

亭、正夏堂、进德堂、八桂堂、喜丰堂等,这些古建筑虽物废而遗迹尚存。

伏波胜境牌楼联

洪荒初辟,是群星陨落银河?是女娲补天遗石?千峰竞秀,八桂名城。象鼻低垂,静 吸江心皓魄;金鸡对峙,争迎塔顶朝晖。繁花照影,嫔姬献建花桥;龙隐岩中,龙去尚存 脊印;高阁伏波,将军壮志堪钦;晴岚叠彩,烈士坚贞不屈。画嶂神工,奔腾九骏。仙笛 幽奇,惊游幻境魔宫。

参考资料:

桂林山水甲天下

回答者: jkli440 - 试用期 一级 2-28 20:14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回答者: 西方之王 - 试用期 一级 3-3 21:12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经109o36ˊ至111o29ˊ、北纬24o15ˊ至26o23ˊ,平均海拔150米。下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华侨旅游经济区六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蒲、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十二县,人口近500万,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人口68万。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壮、瑶、苗、侗等几十个民族,共有少数民族68万人。桂林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3℃,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四季宜人。市区周围峰林密抱,清澈萦回的漓江由北向南流经市区,市区和四郊星罗棋布着突兀的石峰,瑰丽的溶洞和碧澄的小湖,汇成了桂林“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美丽景色……

推荐景点

桂林山水·龙脊梯田

桂林山水·漓江

桂林山水·印象刘三姐

桂林山水·两江四湖

桂林山水·民俗风情园

漓江民俗风情园座落在丽的漓江与小东江汇合处,由桂林山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经营。园内集中了广西四个主要少数民族壮、侗、苗、瑶的民族建筑、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是一座融观赏性、刺激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综合娱乐场所。杉木青瓦,屋檐层叠,古朴典雅的民族寨楼、…

桂林山水·两江四湖

漓江、桃花江、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谓之两江四湖。</P><P> 两江四湖景区遍植名树、名花、名草,造榕树、银杏、雪松、水杉、木兰、棕榈诸园,以改善桂林中心城之生态;架设名桥19座,以增加江湖之灵气;恢复、修建古之名…

桂林山水·芦笛岩

桂林市西北的光明山,洞深240米,游程约五百米。洞内天然形成密集的钟乳石,它们的线条丰富流畅,有雄伟广阔之势。加以灯光陪衬。创造出各种意境,使罗列疏密有致的石柱、石笋、石钟乳、石旗、石幔成为一件件艺术品,给人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艺术享受,整个岩洞…

桂林山水·伏波山

伏波山濒临漓江,孤峰雄峙,东枕江水,遇阻回澜。园内集中了山、水、洞、石、庭园、文物、六美兼具,有“伏波胜境”之誉。 伏波山 位于漓江之滨,孤峰雄峙,半枕陆地,半插江潭,遏阻洄澜,故以为名。又因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经此,有远珠伏波传闻得名。…

桂林山水·叠彩山

叠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心偏北部,漓江西岸,是市内风景荟萃之地,由于越山、四望山、与明月峰、仙鹤峰组成。叠彩山地貌奇特,由367亿年沉积的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石质坚硬,岩层呈薄层,山石层层横断,好象匹匹彩绸堆叠起来,顾名叠彩山。山上桂树成林,每至…

桂林很美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总面积约27809平方公里,2000年末人口约为48360万。 桂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壮、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秀丽的山水与浓郁的民俗风情相结合,使原已妩媚的山水更有了几分生动,也使纯厚的民俗风情增添了几分清丽和脱尘。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据地质研究,大约在三亿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海沉积的石灰岩上升为陆地,后经风化和溶蚀,形成了神姿仙态的峰林,幽深瑰丽的溶洞和神秘莫测的地下河。这些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并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桂林因“玉桂成林”而得名,每年农历八月秋风宋爽的时节,就会闻到扑鼻的桂花芳香,真是:“芬芳丹桂满山城、花市端宜赐今名”。在古代,这里是百越之地,战国时属于楚国。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不过秦朝时设的桂林郡,郡治不在现在的桂林,而在现今的桂平西南(一说在贵县)。现今的桂林,魏晋南北朝时叫始安;唐代改称桂州,在这里设置桂州都督府,后因静江军节度使驻在这里,宋高宗赵构曾做过静江军节度使和桂州牧,又把她升为静江府。桂州被称为桂林,首见于杜甫<寄杨五桂州谭>一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明清以后,桂林这一名称就固定了。桂林的别号"榕城",则源自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7年)李靖在桂林筑城后,明代杨基一诗"兰根出土长斜挂,榕树城门却倒生"。

桂林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有以甄皮岩为代表的丰富的史前历史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秦代水利文化,以靖江王墓、王府为代表的宏伟壮观的明藩王文化,以摩崖石刻和山水诗词为代表的异彩纷呈的山水文化。

往往是还没有到桂林就被她“山水甲天下”的美名所吸引,总想精心准备一个假期、一份心情去细细体味这里的山水、人情、风俗和悠闲舒适的生活。泛舟漂游在如诗如画的漓江上;月上枝头时到象山欣赏水中映月;徜徉在龙脊梯田中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把自己慵懒地放在阳朔,悠然地放纵思绪,融入到中西文化的交汇中;或者在桂林的小街上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桂林米粉……桂林总是能给人无穷的回味

桂林,最早是在儿时的课本“桂林山水”一文中得知的至今还隐约记得书中的描述——“桂林山水甲天下” 、“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而今,在我亲临桂林之际,桂林以其旖旎的风光向我证明了这一切,书中所述实不为过

桂林处处皆胜景,漓江山水堪称其中的典范听闻“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的佳话,我们选择了从阳朔到桂林的路线,逆流畅游漓江船驶出不久,远远地见到一座峰顶悬挂着一轮初日,缕缕阳光从云中穿过,江中波光粼粼,与群山倒影交相辉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如果说北方的山是豪迈、厚重的,那幺桂林的山则显得妩媚、秀美玉女峰婷婷玉立,巧梳云鬓;望夫崖凝神远眺,深情守候;赶考的书童,跳龙门的鲤鱼,盘旋的田螺,绿洲的骆驼,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令游人目不暇接“画山”的九匹马,在导游的引导与娓娓讲述中,更是令桂林的山出神入化到了极点,使游人真切地领略到了桂林山色的神奇、秀美

如果说桂林的山是“鸟呜山更幽”,那幺,桂林的水则是清澈透明、绿得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着细细的涟漪,玉塔微澜,水色晶莹剔透,加之两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怎幺看都是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凝重中透露着灵动之气,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站在船头,凭栏望去,漓江上烟波浩渺,令人神思不知所往冥冥间,在历史的轮回中,我仿佛看到了刘三姐当年对歌的地方,几百年的古树枝繁叶茂,渔舟在水中欢快地游走,人们在田间辛勤地耕种,播撒着收获的希望往近处一瞧,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也来踏青,言语中满含惊羡,欢声笑语不断……这一切不正是一道道更加亮丽的风景线吗虽然欣赏不到“万户炊烟暮霭浓”的田园风光,但我却看到一个现代化的桂林正在茁壮成长

游完漓江,我们忙着去感受桂林的洞奇石美提起岩洞,当数芦笛岩、七星岩,它们都是开发较早的景点怀着探险的心理,我们前往荔浦县的丰鱼岩寻幽整个岩洞横跨九重山,景致甚是特别入了洞口,小心地追寻着历史的足迹,我们亦步亦趋,隐隐地听到了溶岩的滴水声,开始是一滴一滴的,逐渐地,变成了哗啦啦地一片,似有无数个顽童在游戏嬉闹,又如风中的密林枝叶在相互碰撞偶尔,有的水珠滴入了地下河,便传来一阵悠远而空蒙的古乐声我们继续往前走,时而是流水潺潺,时而是飞瀑扑面,在水的“轰轰”声中,体会到李白“飞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心潮不禁跟着澎湃起来不知经过多少曲折,我们来到了金碧辉煌的水晶宫,古老的溶洞经过了人工改造后,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象是到了异彩纷呈的蓬莱仙境,亦如到了灯火通明的不夜城,处处浮光掠影、五彩缤纷----紫的诡秘莫测,红的热情奔放,蓝的沉静温柔有了色彩,岩石的形态便栩栩如生了:擎天的金箍棒,似乎在诉说着西天取经的坎坷历程;杨贵妃缓缓撩开石幔,观看群芳共舞,娇媚多姿,不禁令人联想起昔日的盛唐繁华;恐龙国里,恐龙“嗷嗷”怪叫,神态怪异,昭示着它们的威武看着这些鬼斧神工般的杰作,我们不由得赞叹大自然的伟大正是这一滴一滴的水珠,经历了成千上万年的岁月,尝尽了亘古的沧桑,雕琢出如此神奇的景观,这是怎样的博大与精深啊!而这些岩石,经受了千万年的磨砺,封存了长久的渴望,今日终被世人所熟知,这是怎样的坚忍啊!与此相比,“滴水穿石”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而已

追溯历史的源头,桂林的山水在向我们每一位游客阐述着一个哲理:持续将造就永恒是的,世间万物又何尝不是经历了千万年的洗礼方成就今日的光彩与辉煌的呢坚持不懈是击败任何挑战的宝剑游过桂林,我们没有理由再轻言放弃朋友,有空,不妨去桂林看看!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思想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 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

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现在,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已经形成。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难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踏来,流连忘返。

印度教经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

这段经文说的就是这颗钻石。2002年4月9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的王太后葬礼上,这颗钻石被放置在王太后的棺木上,让举世目睹了“光明之山”光芒四射的魅力。

2013年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率领“史上最大外访团”出访印度,意图加强英印贸易关系。不过,在示好过程中,卡梅伦再一次表示英国不会归还在殖民时期从印度掠走的巨钻,并且表示他旨在关注英印两国的现在与未来,而不是“回顾过去”

2015年11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曾戴着价值1亿英镑(约合人民币956亿元)的钻石,参加其丈夫和女儿的加冕礼。印度宝莱坞众影星与商人联合委托律师将英国王室告上伦敦最高法庭,认为这颗钻石属于印度,要求英国归还。

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罗伯特认为,印度发起的是一起“荒唐”的诉讼。他认为,那些参与这起诉讼的人应该意识到,英国的王室珠宝正是光之山钻石最合适的所在地,英国是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获得它的,“印度应该对英国充满感激,因为,在过去的三百多年中,正是英国的介入,让印度最终走向了现代化、发展、农业进步、语言统一,乃至最终实现了民主化。 2015年12月,巴基斯坦律师杰沃德·伊克巴勒·杰佛利状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要求其归还英国在殖民时期所掠夺的本该属于巴基斯坦的巨钻“光之山”(Koh-i-Noor)。[4]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杰佛利曾向伊丽莎白女王和无数巴基斯坦官员上书超过786封要求英国归还这颗钻石,但都未得到实质性回应。杰佛利在诉状中表示,这颗巨钻是英国用暴力威迫的手段非法掠夺所得,理应归还巴基斯坦。目前该诉状尚未得到法院受理。

世界十大宝藏的第一位:图特卡蒙陵墓 图特卡蒙是3300多年前的一个年轻埃及法老,他曾在金雕御座上管理着庞大帝国。他的统治是短暂的,在18岁时突然死去。在埃及漫长的法老时代中,图特卡蒙因为在位时间短而名不见经传,他的猝死也使得他没有事先修建的豪华金字塔陵墓。正因为不起眼,其陵墓在很长时间里始终没有被发现。 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熟读古埃及历史,发现图特卡蒙陵墓是他毕生的梦想。1903年起,他就带领助手在帝王谷的每一寸土地上搜索,1922年11月5日,在19年的努力后,他终于找到了图特卡蒙陵墓入口。它竟然位于另一个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六世的陵墓下面,开凿于岩石内。 这是3300年来惟一一个完好无缺的法老陵墓,也是埃及最豪华的陵寝,更是埃及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卡特之前以为这个年轻法老的墓葬品会比较简单,谁知之后长达3年时间的挖掘向全世界证实了这种预想的愚蠢。卡特说过,图特卡蒙一生惟一出色的成绩就是他死了并且被埋葬了,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其陵墓的发现成为古代文明对现代人类最彻底的一次震撼和嘲笑。那个成为埃及文明象征的纯金面具,那个纯金制成的棺材,那个由纯金雕制镶满宝石的王位,那些铺满墓室墙壁的纯金浮雕,那具完整无缺的木乃伊……所有一切都让人类惊叹,3300年前埃及人的工艺技巧和现在的我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图特卡蒙陵墓的发现是世界考古工作成功的顶峰,也是考古史的重要转折点。所有出土文物超过10000件,每件都是无价之宝。卡特花费3年的时间把它们全部运出墓室,当时挖掘人员从墓的出口抬出女神哈托尔牛头灵床的镜头已经成为考古史上无法超越的经典;埃及政府又花费了整整10年的时间把它们运到开罗,开罗博物馆之前的所有藏品都因之黯然失色;而彻底研究它们可能需要未来人类全部的时间。 文物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和所蕴涵的谜团使图特卡蒙陵墓排在世界十大宝藏的第一位 世界十大宝藏的第二位:英国王室珠宝 大约在1600年前,地球上崛起了一个强大的王族,这就是英国王室。英国王室是现存最古老的王族,而每代君主的加冕仪式都严格奉行完全一样的传统,这使得英国王室的加冕典礼成为现存的、依然举行的最古老的仪式。在加冕仪式上,国王或者女王头戴的王冠和手持的权仗都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非洲之星”和“库里南2号” 为了使王冠和权仗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权力象征,历代王室想尽办法收集钻石和珠宝,认为稀世的钻石最能体现王室尊贵。长达几个世纪收集钻石的历程逐渐形成世界上最有名的家族珍宝。早期那些伟大英王和王后佩带过的王冠已经找不到了。国王及其亲属为了发动战争、重建毁于大火的王宫和举办王室婚礼,不得不卖掉了许多珍宝。在中世纪,国王通常在作战时带上御宝,因为他们不信任留在宫中的皇亲国戚。1648年英国爆发的反王权运动对英国王室冲击极大,很多珍贵王冠和权仗流失了。1660年英王室复辟以后,开始大规模的重新制作王冠和权仗的工程,从那时到现在,很多稀世珍品都被保存了下来。随着王室的发展,从18世纪开始,英王室有了专用的珠宝工匠,他们用非凡的技艺制作出最精美的首饰。 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张,英国成为世界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其中殖民地印度和南非都以出产钻石以及珍稀宝石闻名,这两地向英王室供应了无数一流钻石。而一些弱小的国家也愿意把本国最珍贵的珠宝献给英国,大多怀着破财免灾的想法。 王室成员都根深蒂固地习惯于把珠宝换来换去。本以为镶嵌在爱德华国王十一世入棺时所戴戒指上的一枚蓝宝石,如今却闪耀在“帝国之冠”上,这顶王冠上还镶有两串珍珠,据报道,那正是苏格兰女王玛丽1587年被斩首时戴的项链。19世纪的君主维多利亚女王尤其热衷于收藏珠宝,从帝国各地搜罗来的奇珍异宝令她陶醉不已。她的珍品中包括一枚拇指大小的印度钻石,名叫“光明之山”,是现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钻石,于1304年发现于印度,原重191克拉,后来维多利亚女王嫌它光泽度不好要再加工,它被磨得只剩10893克拉。正是这枚被镶嵌在女王王冠上的钻石激发了威尔基·科林斯的灵感,写出《月亮宝石》这部经典作品。 然而,在有史以来最大的钻石“非洲之星”面前,“光明之山”也相形见绌。1905年南非发现了重达3106克拉的钻石原矿,新开通的跨大西洋电缆将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当时宝石界行家就估计原矿的价值高达75亿美元。由于南非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大家一致认为应把它运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282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