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宝源局机制光绪通宝详细资料

求宝源局机制光绪通宝详细资料,第1张

中国古代货币金融机构。明清两代由官方设立,专司钱币铸造。

清代沿袭明制,在工部和户部分别设立宝源局和宝泉局,并在各省设立铸局。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规定每省只设一局,并统一将各省局的名称以 “宝”字为首,次用本省一字如浙江的称“宝 浙局”。各省设立的铸局存放增减频繁,先后 设立的达五、六十所。至清光绪年间,仅存北 京的宝源、宝泉两局,外省铸局相继停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宝源局裁撤。宣 统二年(1910年)宝泉局也被裁撤。

直到光绪八年(1882年)才出现了清自入关以来的机制钱币,事实上也是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破天荒地开始锻造机制钱币,这一现象不仅更换了我国有鼓铸钱币的翻模技术,是我国钱币的一大技术进步,更是代表西方技术的输入,改变我国钱币体制和形式的重大改革,并且陆续演变为机制货币,自此为逐渐改变“制钱格局”为机制“银元”、“铜元”形式奠定了基础,凡古钱币爱好者,尤其是清钱爱好者必须重视。

最早出现的机制光绪通宝,依然延续着“方孔的制钱形式”,如:宝广、宝福、宝津、宝浙、宝苏、宝漳、宝武等局多年来较为常见,其它宝吉、宝沽、宝宁、宝直、宝东、宝泉、宝源等局相对较少,其中宝苏、宝广、宝奉等钱局又出现多种版别,或者满文变化,或者计值变化,或者背文变化,大多数属于试铸版别,数量都很少。

清代钱局

宝泉局:顺治元年开铸,至宣统二年底裁撒。

宝源局:顺治元年冬开铸,光绪三十一年停办。

延绥镇局:顺治二年开铸,顺治五年裁撒,因而“延”字币绝少。

荆州镇局:顺治三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荆”字币尤少。

襄阳镇局:顺治七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襄”。

密云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康熙十年停办。

宣府镇局:顺治元年十一月开,顺治八年停,十年复开,十开年又开铸背满汉文“宣”字 钱。康熙元年铸满汉文“宣”字钱,旋停。六年复开,十年撤局。

临清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铸,八年十月旋停,十七年复开,钱背铸满汉文“临”字。康熙元年复开,旋停,六年又开,十四年撤局。

巩昌府局:康熙六年开,不久停。雍正五年迁到兰州改名宝巩局,七年又停。咸丰五年重设,至同治三年废止,因此,除乾隆、嘉庆外,历朝“巩”字钱均少,南昌康熙宝巩更少。

蓟州镇局:顺治二年开,康熙十年撤,咸丰四年重开,十二月撤局。铸钱甚少。 

漳州府局:建于康熙十九年,二十一年撤,故康熙“漳”字钱亦不多。 

江宁府局:建于雍正九年,十二年停,背满文“宝安”。

肇庆府局: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停于康熙三十一年,背文“宝广”。

宝德局:建于咸丰四年,次年被撤销,背满文“宝德”

河南省局:建于顺治四年,康熙元年停办,六年复开,九年再停。雍正开年重开,九年又停,咸丰四年再次重开,直至光绪末年撤销。 

山东省局:建于顺治六年,康熙九年停。雍正九年改为“宝济”局乾隆三年停。咸丰四年再次复开,直至同治、光绪均有铸造。 

江南省局:顺治五年建立,康熙九年裁撤,后至光绪年间铸有“宝宁”机制币。 

湖广省局:顺治六年改名“宝武”局,光绪末年撤。

宝苏局:康熙六年开,每文重一钱四分。九年停,康熙二十三年复开,因户部变更钱制,每文减重至一钱,康熙四十一处每文改为一钱四分,雍正二十年,每文重一钱二分,至光绪言末年撤,光绪十五年曾铸机制币。 

宝津局:光绪十三年建成,以土法铸造重一钱“光绪通宝”十四年用机器铸钱,二十二年起土法、机器同时铸钱,二十四年改铸七分重小钱,二十五年撤。 

宝台局:开铸为康熙二十七年,停于同治。 

成都府局:雍正十年开,光绪二十九年停,钱背文“宝川” 

长沙府局:康熙六年开铸,钱背“南”字。九年停,二十二年复开,三十九年停,雍正七年又开,乾隆五十九年停铸,嘉庆元年又开,光绪二十五年停。 

贵州宝黔局:雍正八年十月开,乾隆五十九年停,嘉庆年间有铸造,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时停时铸,光绪三十一年停。 

西安府局:顺治十年开,雍正年间改为宝陕局,光绪十三年撤,钱背文“宝陕”。 

宝武局:雍正七年设,十一年停,光绪二十二年改用机器铸钱,同时也用土法铸钱,光绪末年停。 

宝奉局:顺冶四年铸钱,其钱光背,称为“连水治”仅铸一年,光绪二十五年锋“宝奉”制钱,径185cm,重17g。

宝吉局:光绪十三年试铸,钱背文“宝吉”,十九年改用机器制钱。

福建省局:顺治六年开,十三年停,十七年又开,所铸钱背汉字“福”。康熙元年时开时停,钱背文“福”,六年又开,九年停,二十四年又开,三十四年又停。纩正时改为“宝福”。乾隆、嘉庆、道貌岸然光时铸时停。咸丰四年三月铸减重大钱,五年大量铸铁钱,光绪十三年曾用机器试铸制钱,宣统末年停。 

杭州府局:顺治六年开,钱背文“浙”十四年停,十七年开。康熙元年时停时开,钱背铸满汉文“浙”,六年复开,十三年停,二十四年又开,旋停。三十年复开,三十八年停。雍正元年又开,钱背满文“宝浙”,咸丰五年二月开铸大钱,光绪二十二年用机器铸钱,三十一年撤。 

宝直局:乾隆十后建,官商合办,用洋铜作材料。嘉庆元年开铸后旋停。七年又开,至道光十年停铸。咸丰四年六月重开,至同治六年,光绪十三年复开至二十五年停。

广西桂林局:康熙七年开九年停,十八年复开,十九年停,二十四年复开,雍正时停,乾隆七年重开,钱背铸满文“宝桂”五十九年停。嘉庆元年九月复开,道光十八年停。咸丰三年十一月开铸小平当十、当五十,同治、光绪年间仅铸小平钱。 

宝济局:顺治六年建立,康熙九年停,雍正九年改甸宝济局,乾隆三年停,咸丰四年再次恢复,直至同治、光绪均有铸造。

昆明府局:顺治十七年建立,康熙二十四年停,雍正五年重开,改名宝云局,乾隆五十九年裁撤,嘉庆二年复开,光绪二十五年裁撤。

北宋徽宗崇宁年间铸(公元1102年~1106年),币质有铜、铁、银。 崇宁重宝为隶书铜、铁大钱,制作多亦精好,另有崇宁通宝钱文为徽宗御书瘦金体,铁划银钩,深具骨秀格清之气韵,书法超妙绝伦,堪称币文楷书之颠峰。

世人评此为“宋代第一泉”,与新莽并称中国钱发“二圣”公元1100年1月,北宋哲宗病故,由其弟赵佶接替做了北宋第八任,为宋徽宗。徽宗“性甚机巧,优于技艺”,终日沉迷于书法绘画,不理朝纲。他在位25年,先后铸造了圣宋通宝、崇宁通宝(重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重宝)、重和通宝、宣和通宝(元宝)等6种钱币,其中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的钱文是徽宗亲书的瘦金体。令人叫绝的是折十型瘦金书体的崇宁通宝,青铜精制,文字骨秀格清,惹得众多古钱币收藏者爱不忍释。

崇宁重宝每一枚重量在10克上下,相当于崇宁通宝小平钱3枚的重量,但是它要当10枚小平钱花,当时百姓把小钱贮藏起来或被销铸为当十大钱,造成小钱奇缺。至今,想觅到崇宁通宝小平钱较难,正常品相的都在在百万以上。崇宁重宝也有小钱,钱体轻薄,直径26毫米至27毫米,重量在2.5克至3.8克之间,据说当折二钱使用。

1、看铜质 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青色。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先秦时期的铸币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质地较硬挺;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币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见,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可循。

2、观锈色 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呈黑色或铜色。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氧化铜因形成的颗位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

出土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而伪造锈色则不然,伪锈多在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比较轻浮,容易脱落,往往经碱水一煮,做上的假锈便不堪一击。发掘品伪锈作法有两种:(1)将伪品钱币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锈色;(2)将伪品放入盐卤砂(氯化氨)、锡绿(硫酸铜)、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铜腐蚀成旧色,然后用胶水往钱币上面粘锈。传世品伪锈的作法是把伪品用火熏黑、擦油、打蜡。传世真品黑得沉着、光滑,而伪品则漂浮、发亮。

绿锈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别,地质带酸性的地区氧化程度也相应严重些。北方干燥,雨水少,则锈色坚硬。南方多雨水且潮湿,氧化层较松且多呈蓝绿相间二色。例如南宋钱币发行于南方,放出土于南方较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钱币一般呈蓝绿色。如发现浅绿锈者,则此钱有问题。如果入土区域燥热,铜锈会呈红紫色,但这种锈色不会单独存在于钱体上,必伴有绿锈混杂在一起,称之为“红斑绿锈”。如发现钱体通为红锈,应属假钱,它是造假者将伪品放入炉中烧红。这种仿锈肤浅,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3、看铸币铭文

我国金属铸币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铭文书写,可以说,每一种钱币文字的字体各有特征,不同时代的铸币铭文,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根据这些特征可检验是否为同时代的钱币。另外,在注重各种铭文特点的同时,还可找出铭文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和特征可以作为 鉴定古钱真伪的依据。

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等金属铸币上的文字是用大篆来书写的。秦汉时期,铭文书体属小篆范畴,如半两、五铢,但已有汉隶风格,其中莽钱为悬针篆。魏晋南北朝书体复杂。唐代钱币为八分隶书,唐代以后隶书盛行,五代十国主要为真、篆、隶三种。北宋钱币则有篆、隶、真、行、草。自南宋光宗绍熙以后至元、明、清,铭文均以楷书(真书)为主,间或篆、隶书体。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铸币铭文又有蒙、满、回、党项(西夏)等少数民族文字。

鉴定一枚钱币书体对不对,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当时的特点;第二步才看它是否符合本品种的特点。如:“益化”圜钱虽为先秦大篆,但它又同时有齐文字的特征,不同于同时期其它各国之圜钱文字;发现有东周、西周的圜钱,若其钱文是小篆书写,显然是伪品无疑; 秦半两在古钱中颇负盛名,其钱体厚重,铜质精良,钱文隆起而雄伟,半两的“两”字中“人”字高耸,如发现钱文扁平者,一看便知是伪品;如见到清代宝源或宝泉局钱币中的满文书写有错误,则应考虑到宝泉、宝源二局是清代国家级的、最正规的铸钱局,满文的书写绝不会出现错误,则所见之钱币必属伪品。

4、听声音 古钱古钱币由于质地的原因,年代越久远,火气尽脱,氧化越严重,掷于水泥地面其声音也越喑哑。大概来说,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均是哑音。而明代以后的钱币,距今时间较近,还未受到深层的氧化,声音则是清脆、响亮。如果我们把先秦时期的钱币掷在地上,传来清脆声,则此钱不太可靠;反之,如果明、清钱币掷地为哑音,则也必将怀疑。

5、了解铸造方法 我国古代铸币的铸造,大概经过了子范(土、石,铜)、母范(砖、铜)、翻砂等几个发展阶段。无论是真钱还是伪品的各种铸造方法,都会在钱币上留下相应的痕迹。这些痕迹就是我们今天鉴定钱币真伪的一个有力依据。6、闻气味此种方法是古钱鉴定中最简单的一种。因为伪品钱币多是用化学物质来伪造装饰,往往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刺鼻的化学性怪味,而真品钱币则没有这种怪味。

崇宁重宝

崇宁重宝,中国古钱币之一。崇宁重宝系北宋徽宗崇宁年间铸(公元1102年~1106年),币质有铜、铁、银。博宝在线拍卖网一年内共上拍 崇宁重宝112枚。

崇宁重宝为隶书铜、铁大钱,制作多亦精好,存世较多。另有崇宁通宝钱文为徽宗御书瘦金体,铁划银钩,深具骨秀格清之气韵,书法超妙绝伦,堪称币文楷书之颠峰。世人评此为“宋代第一泉”,与新莽并称中国钱发“二圣”,崇宁通宝版式多变,尚有铁钱。

崇宁重宝铸造背景

崇宁重宝

公元1100年1月,北宋哲宗病故,由其弟赵佶接替做了北宋第八任,为宋徽宗。

徽宗“性甚机巧,优于技艺”,终日沉迷于书法绘画,不理朝纲。他在位25年,先后铸造了圣宋通宝、崇宁通宝(重宝)、大观通宝(重宝)、重和通宝、宣和通宝(元宝)等6种钱币,其中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的钱文是徽宗亲书的瘦金体。令人叫绝的

行情分析:

根据博宝在线拍卖网2009年--2010年崇宁重宝系列在线拍卖统计,在1年的时间内,崇宁重宝一共有112枚拍品上拍,总浏览23302次,参与总人次达到36人,出价次数81次,其中价格最高的是崇宁重宝(长足宝),藏家最为关注的崇宁重宝如下:崇宁重宝背十、好品相崇宁重宝折十四枚、崇宁重宝铁范。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崇宁重宝折三铁范定价40万人民币起拍,加价幅度5万,在经过12次出价后,最后以110万的价格成交

根据市场行情,大清银币咸丰十二1851-1861纪念币的价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银价走势、市场供需情况、品相和稀有程度等。一般来说,品相好的大清银币咸丰十二1851-1861纪念币价格会比较高,一般在数千元至上万元之间。具体价格还需根据当时市场情况进行实时查询。

康熙通宝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一、简介 清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因为当时社会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很快,商品交换、货币经济也非常发达,所以康熙一朝的钱币铸造得非常精美,大都很规整,钱型厚重,文字美观大方,而且铸量极大,存世非常丰富。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铸上代“顺治通宝”钱,而改铸“康熙通宝”钱,并规定以后凡是嗣位改元,所铸钱制皆如此例。纵观康熙一朝,在全国共开设铸钱局二十四处。由于受当时冶铸工本和钱币私铸等问题的影响,每一文康熙钱曾分别重一钱四分、一钱、七分,这样一来便产生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大、中、小三种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宝”钱。康熙钱的背文除工部、户部所设的宝泉、宝源两局所铸均为满文外,其它外地各钱局鼓铸的通宝钱,其背文左为满文纪地,右为相应的汉字纪地。后人为收藏和研究方便,将满汉文纪地的局名编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韵、顺口的康熙钱“背文诗”。诗云: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这首诗将“康熙通宝”钱背满汉文的二十局都囊括其中。所以有人将康熙的这套钱称为“诗文二十品”。后来还出现了“巩”字(甘肃巩昌局),又有人说还有“密”、“川”、“贵”、“西”等钱局的康熙钱。但是至今我们仅见有“巩”、“西”两字,其它尚未见到实物,目前对此还有一定的争议。康熙通宝还有俗称的罗汉钱,相传是年羹尧熔黄金罗汉所铸,色泽呈金**,康熙的熙字较通俗写法少一竖。其中有背大清及龙凤纹饰的宫钱,为收藏家所钟爱。另有福建宝福局于康熙60大寿时起铸有背穿干支的贺寿钱,每年一品,直至1722年康熙帝晏驾,一共十年,共得十品,存世罕见。另有雕母,样钱流世。 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尤其清朝时期票号的发达,以至于山西民间流传至今仍有大量清朝古钱。据传还有清朝山西曾有许多铸钱工匠在京城钱局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带回到山西大批漂亮的钱币。而那些漂亮的钱币是当时的样币或母钱等,现在以都是至为珍稀的品种。通过20多年的民间发掘,确实山西民间所发现清朝的珍稀币种远较其他省份数量庞大。

圣祖康熙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记局,分“满文”“满汉文”二种,满文钱仿顺治四式。背宝泉、宝源二局,满汉文钱仿顺治五式,穿左为满文“宝”,穿右为汉文记局名。“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尚有巩西二字,径25--27厘米,重38--56克。另有少数背星、月纹及合背钱,记地支钱。当十大钱径47厘米,传世以背巩,西,当十大钱罕见,背大字广,南,面文双点通背东者亦少见。记地支钱更罕。

二、详解 康熙年间,全国设有24个铸钱局,不同铸钱局铸行的钱币各不相同,将这24种钱币集齐即一套,从这24种钱币正面文字看,没有多大区别,皆为康熙通宝,其背文却各不相同,除户部宝泉局和宝源局为满文外,其它22种钱币均为满汉两文各有一字,其左为满文,右为汉文,这22个汉字代表22个铸钱局,若细分版别,还有一种康熙“罗汉钱”。

 清圣祖康熙年间铸“康熙通宝”,面文楷书,“罗汉钱”即“康熙通宝”的异品,面文亦为“康熙通宝”,但与普通的“康熙通宝”有明显不同。一是普通“康熙通宝”“熙”字为左边多一竖划,而“罗汉钱”则不然;二是普通“康熙通宝”为“双点通”,而“罗汉钱”为“单点通”;三是“罗汉钱”比普通的““康熙通宝”制作精良,而且铜质金黄光亮,最关键的在于罗汉钱与其他的康熙通宝的区别是,罗汉钱的个头比较大,一般康熙通宝虽然较之以前更为宽大,普通康熙通宝的直径是2600-2650之间,罗汉钱在2700以上,现在留存的一部分罗汉钱虽然也有2700以下的,但是大多都是削边过的,还有罗汉钱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康熙的熙字,左边少一划。与现代字的熙字相近,为什么罗汉钱会泛金色的原因在于罗汉钱在制造的时候加入了锌元素,所以看上去泛金色,不是里面含金。

关于“罗汉钱”,历史上没有记载,连泉家丁福宝的《历代古钱图说》上都遗漏了它的资料,正因为如此,民间有不少传说。一说是十六世纪初,康熙皇帝派兵进西藏平叛,途中缺军饷,便向佛寺征集铜佛铸钱,为了凑数,连同18尊金质罗汉献缴,被一炉熔化铸钱,因而此钱金光灿烂,故称“罗汉钱”;二说是道光年间,杭州净慈寺有罗汉像500尊,一位虔诚的信徒偶然在罗汉像的背洞里摸出这种康熙钱,认为神赐,如获至宝,将摸出的铜钱称为“罗汉钱”。 事实上“罗汉钱”是专为康熙皇帝60寿辰而铸的一种祝寿钱。康熙是清代在位最久的皇帝,长达61年,康熙52年(1713年)3月,正是他60大寿,特命户部宝泉局(当时的造币厂)精铸一批“万寿钱”作为寿辰纪念,钱币背面左右为满文“宝泉”两字,表示北京户部宝泉局制造。 这种钱币做工尤为精美,由于有传说掺入金质罗汉的材料而铸,所以后人把它打制成戒指,或把它熔炼提出金子,或当作压岁钱赐予晚辈,或在女儿出嫁时作为压箱钱,致使存世数量越来越少,至今已成为泉家不易多得的少见品种。 三、康熙套子钱 圣祖康熙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记局,分满文,满汉文二种,满文钱仿顺治四式,背宝泉、宝源二局,满汉文钱仿顺治五式,穿左为满文宝,穿右为汉文记局名;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尚有巩西二字,径25--27厘米,重38--56克。另有少数背星、月纹及合背钱,记地支钱。公元1661年 8月康熙即位开铸“康熙通宝”,第二年改元后才推行全国鼓铸,康熙通宝钱的制作虽谈不上精美,但厚重圆大,质胜前代。 康熙通宝的种类只有两类,即分背满文宝泉、宝源和背满汉文局名。第一类是仿顺治两个满文(一个“宝”字加一个局名),计两种:第二类为满汉文对应(一个汉字局名加一个满文局名),计20种,分有“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两类康熙通宝(不包括罗汉钱)共计铸钱22种,称之为“康熙套子钱”。 藏界曾有这样的说法,甘肃巩昌铸“巩”字钱,山西铸“西”字钱,顺天府密云铸“密”字钱。但专家却认为:“背铸巩西密,实物极罕见,真假难辨别”。此外,还有福建宝福局所铸纪年的庚子钱,专家又认为:“一套12枚,枚枚是珍品,铸时传于今,图录未见齐,望影去追求,徒劳费心机。” 康熙罗汉套子浙所以,今天常说的康熙“套子钱”,一般是指22钱局铸的钱,称之为“小全套”。 集全康熙“小全套”也不容易,如大“广”、大“台”就非常难求,有“小广常见品,中广求也难,大广属珍品”和“小台能显眼,上品是大台,用心去辨别,台有真和伪”之说,有了大“广”大“台”后,集成“小全套”还不够要求,还要在康熙通宝的“通”字上下功夫。“通”有单点、双点之分,要集成双点“通”的套子钱才是最理想的,但关键在背“东”双点“通”一钱。俗话说:“背‘东’双点‘通’万品难寻到,有者是珍品,请君记心上。 四、目前市场大概价格 二十局分别是 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淅,台桂陕云漳 其中比较常见的局是 临东宣原昌河宁广淅陕云蓟 这12局多 广(小广)最便宜 不到10元 河 陕 蓟 大约30一枚 昌 原 大约25 其余的大约20 我指的都是达到我帖子里面原局品相的级别 如果品弱 就更便宜 大约10 -15 那么我们按照均价20来算 这12个普通局 大约240-280 剩下八局 就厉害了 剩下八局 最便宜的是同 也要40 江和苏好品都要60-80 福就算小福也要120 漳看得过去的品相起码180 小南也过百 小台没有300下不来 好品过500 一般一套过得去的20局 过1000的 这里面还是 小台 小南 小广 大台和大广是天价 大南也要500左右

是袁大头。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由于袁大头银元铸造的时间长,参与铸造的造币厂多,因此,存世的袁大头银元的版别是非常多的,“袁大头”银币的正面图案,中间为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民国三年版的上方为“中华民国三年”,民国八、九、十年版的为“中华民国X年造”;背面图案均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中央为“壹圆”、“中圆”(伍角)、“贰角”、“壹角”字样,后几种上方分别有“每二枚当一圆”、“每伍枚当一圆”和“每十枚当一圆”的字样;正面镌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448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