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色系辨别,仔料拿在手上,在正常灯光或日光下看,远看、近看色系都不变,属于温润、柔和的白。山料,在正常灯光或日光下看,近看时白度正常,拿远看则有点发青的感觉,尤其和仔料样本放在一起,利用这个方法相比较时,近看、远看,可以看出差异,由于这个目测法屡试不爽,是很好辨别玉料的方法。无论玉的白度看起来再怎么白,不属于和田仔料的玉带远看,还是会偏蓝或青色系。此法和有无汗毛孔方法同样适用于有皮色的仔玉。
第二,从籽玉的裂纹来辨认:大家都知道,皮色是籽玉的重要特征之一,自古以来和田仔玉以皮为贵质虎皮籽,鹿皮籽,秋梨籽,都十分难觅,但是天然形成皮色的概率只有十分之一不到,玉质紧密纯净的好籽玉根本不会形成皮色,很多的籽玉都没有皮,很多山料磨光假皮仔已经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如何鉴别它的真伪呢?这时候,籽玉的裂就成了它的一个重要鉴别标志。籽玉在河床中历经千百年的冲刷碰撞,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裂,裂隙中往往侵入皮色,这些裂只要不影响主体都是好料 磨光籽和滚筒料料型相对都十分完美无缺,很少有裂,并且可以看出有多个初始的磨光的切面,所以裂也是辨别真籽玉的标志!
第三, 水草状侵染,一些仔料表皮呈水草状侵染,这可以说是仔料铁的证据,因为这种水草状侵染不是短时间人工染色能够形成的,而是几千甚至几万年矿物质侵染的结果。金属盐与仔玉长期接触,沿浅裂隙向两边与仔玉的纤维状结晶体之间发生物质交换,形成这种带有毛刺状的水草状侵染,这是时间的印记,这种侵染潜伏在裂隙两边的玉皮之下一点点。水草状侵染的各种形态见图。(有加强皮籽料或次品无色籽料染色的,虽有汗毛孔但水草状侵染现象是做不出来的;还有一种用酸蚀做出来的假汗毛孔,虽染假皮,但水草状侵染现象是做不出来的)
第四,从籽料的皮色来入手,真籽料是在河水中经千万年冲刷,自然受沁,只会在质地软松的地方沁入颜色,在有裂纹的地方颜色比较深。这种皮色是相当的自然,也就是大家总讲的活皮。它的颜色浸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里面的玉感觉是一致的。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入浅,裂隙上的颜色应是由浅到深。不过真正好的籽玉是不长皮的,即使是有,也是星星点点,或在细小的裂子里。那活皮的色是从玉里透出来的。
第五,从汗毛孔辨认,有无汗毛孔,是鉴别真假籽料的重要一点。真正的籽料,无论多么细腻,它的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孔,非常像人身皮肤上的汗毛孔。所以那一般就讲汗毛孔这种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表面现象,绝不是人工可以伪造出来的,在十倍放大镜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肉眼一般看不到)。用汗毛孔来鉴别真假籽料非常有效。但差非所有全部的籽料都能清楚看见汗毛孔,特别是经过打磨抛光后的成品雕件。 因为滚料上面有滚磨过的磨痕,一道道的擦痕,而没有自然状态下的“汗毛孔”。这点百试百灵的啊。
1看毛孔 2看形状 3看沁色
为天然籽料的毛孔,籽料毛孔眼观可见,手触无感觉,此为籽料最重要的决定性特征。沁色和原料形状需要较专业的鉴定技巧,需要实践学习,在此不细说了。
在和田玉中,无论是籽料,山料,都存在棉絮。棉絮也是分很多种形态的,有些是大小颗粒状的。也有是雾状和花状的因为的天然的,所以形状会不同。
玉棉是对和田玉中棉絮的统一称呼,玉花指花装的棉絮(有时候可以被巧雕利用)。实际上在绝大多数玩家口中,玉棉等于玉花,一种东西不同的说法而已。
当然和田玉中可以根据棉絮多少和大小来衡量这块和田玉的价值。如果是棉絮较多。就算是再油润的料子。那么他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的。当然如果后天雕刻师傅可以利用好这棉絮,也可以为这样的和田玉料子增色不少的。比如如果棉絮呈不规则形状的,可以利用它的特点,做成喜上眉梢中的梅花花瓣。只要利用的巧妙,也是可以选择的。当然这对雕刻师傅的功夫要求很高的
“绵”在包括翡翠在内的各类玉料中,或多或少都有存在,“绵”在玉料中表现为呈半透明至微透明的白色、黄白色等云雾状、不规则网状、脉络状的浅色絮状物。“绵”实质上是玉料内的天然不规则状“气液包裹体”,也是玉料中微细孔隙或隐裂隙群所聚集而成的“絮状脉络”,其中主要充填物为密度比玉质小得多的空气或少量液体,所以光线通过时就要发生“散射”和“折射”,使局部玉质失去透明温润的美感,而显现出微透明的絮状“绵”。在不同的其它玉种或彩石制品中,也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不同形式的“绵”,甚至有的还被用来作为鉴别其真伪的根据之一。如田黄石的“萝卜丝纹”,也是一种萝卜丝状的“绵”。
“绵”的形成有原生及后生两个主要成因。
其一,原生成因。地下的含矿热液,随着成矿环境温度、压力的下降,在脉动式冷凝成原始玉料(矿脉)的复杂过程中,由于成矿环境的不断改变,矿液的纯度、结晶析出的速度、残留气体或液体的清除程度,乃至杂质的混入等因素,都会促使在玉料中出现与玉质的温润透明特性不相和谐的“原生绵”。
其二,后生成因。玉料曾经长期裸露于坡谷、河滩的表层,长期受到风霜雨露的侵袭风化,特别是长期受到烈日的暴晒后,使得玉璞变得皮厚而表层的玉质发枯而“出绵”。如果使用了此类中低档玉料进行深加工时,技工没有把较厚的风化皮除尽,而仅是依赖用“油养玉”的办法来达到“隐绵”的目的。所以,日后一旦养玉的油脂逐渐散失,则会慢慢地透出“绵”来。还有一种“后生绵”,是玉料原石在自然剥蚀、搬运过程中,受到岩块的撞击或开采玉料时的爆破冲击,常使玉质产生较集中的“隐裂隙”,也能形成较规则的“隐裂隙绵”或“撞击绵”。
水线:业内对水线看法存在争论,一部分人认为有水线的籽料质地更加细腻,另一部人则表示不能接受水线。许多水线在雕琢过程中可通过巧妙处理而去掉。因此对和田玉品质影响要具体来看。
棉:基本所有类型的料子都可能带棉,棉说起来也分很多种状态,颗粒大的,颗粒小的是外型上分的,也有雾状的和花状的,等等很多种,值得要提的是棉点如果是穿的,那这样的料是不选择的,如果料整体比较浑厚,那穿棉可以根据料的情况决定要不要赌赌看,棉在和田玉籽料里扮演的角色一般是减分的,但是也有加分的情况。
裂:行家都说十籽九裂,和田玉籽料一般都会带裂。裂是在二次成矿或自然作用之下,如风化、水流、温差的情况下形成的;还有一些则是因为人类开采过程中使用炸药被炸裂的。绺裂如果不影响主体,多会雕琢中去掉,无损于玉质,有些绺裂善加利用的话,甚至会成为玉器的亮点。
浆:有硬浆和穿浆,有些人买料会比较喜欢带硬浆的料,因为硬浆料就标明料会比较细腻的,浑厚。穿浆料是不考虑的材料,因为穿浆料是最没把握的料子,有可能你外面看着很美的一块料,里面是一包稻草那么差,穿浆和穿棉一样是尽力不碰的材料!
和田玉籽料鉴别主要靠看皮色,人常说籽料不留皮,神仙也难断,没留皮的籽料就很难判断,看皮主要看毛孔,籽料的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孔,像人身皮肤上的汗毛孔。所以那一般就讲汗毛孔,籽料在自然状态下长年累月形成的表面现象。有的籽料会有水草沁和钉子纹也是籽料主要特征,这些都是很难仿出来的。籽料的密度也山料要好,所以细腻程度也会比山料的好,比重也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