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自然界各种水的分类、!!

【急】自然界各种水的分类、!!,第1张

河水,矿泉水,石灰水,蒸馏水,自来水,汽水,海水都是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水蒸气是纯净物,同时也是化合物,氧化物。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纯净物,纯净物只存在于概念中,如:氧气,水,碳,冰等等,他们只能代表一个概念。

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纯净物是化合物和单质的前提,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只有一只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是氧化物的前提,氧化物是还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对于元素和物质:比如 O 只能代表氧元素,氧原子,不能表示物质。

O2 只能代表氧分子,氧气,不能代表元素。

Fe 代表铁元素,铁原子,铁物质。

也就是说 单个的符号能代表元素和原子; 要代表某物质必须是,前提你要知道该物质的化学式,然后看是否符合。

一、分类:

气态:云。

液态:雨。

固态:雪、雹、霜。

二、分类原因:

1、云是气态。

气态的气体与液体一样是流体:它可以流动,可变形。与液体不同的是气体可以被压缩。假如没有限制(容器或力场)的话,气体可以扩散,其体积不受限制。

2、雨是液态。

液态与气态不同,它有一定的体积。液态又与固态不同,它有流动性,因而没有固定的形状。

3、雪、雹、霜是固态。

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扩展资料:

水的密度在3982℃时最大,为1000kg/m3,温度高于3982℃时(也可以忽略为4℃),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3984℃时,水热缩冷涨,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由分子排列决定的。也可以说由氢键导致。由于水分子有很强的极性,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

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₂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₂O)2和(H₂O)3等,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₂O)3的缔合分子存在。

当温度升高到398℃(101325kPa)时水分子多以(H₂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

如果温度再继续升高在3982℃以上,一般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即占主导地位了。水温降到0℃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

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氢键这种排布导致成是种敞开结构,冰的结构中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冰的密度反比同温度的水小。

——固态

——液态

——气态

——水 (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水体分类

水环境包括地球表面上的各种水体,如海洋、河流、湖泊、水库以及埋在土壤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水体是水汇集的场所,水体又称水域。

水体是地面水、地下水和海洋等“储水体”的总称。在环境科学领域中,水体不仅包括水,而且也包括水中悬浮物、底泥及水中生物等。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水体是指地表被水覆盖的自然综合体。水体可以按类型分区,也可以按区域分区。按类型分区时可以分为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陆地水体又可分成地表水体(地面水体)和地下水体。

地球表面的水是十分活跃的。海洋蒸发的水汽进入大气圈,经气流输送到大陆、凝结后降落到地面,部分被生物吸收,部分下渗为地下水,部分成为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大部分回归海洋。水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释放或吸收热能,调节着地球上各层圈的能量,还不断地塑造着地表的形态。

水圈中的地表水大部分在河流、湖泊和土壤中进行重新分配,除了回归于海洋的部分外,有一部分比较长久地储存于内陆湖泊和形成冰川。这部分水量交换极其缓慢

按地下水化学成分进行分类,依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分类。

具体分类方法: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中较普遍采用的 4 种评价方法:单因子评价法、F 值评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以主要开采层位的地下水水质样品检测数据为例,运用以上 4 种评价方法来对地下水水质样品进行质量综合评价,再对比与综合分析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 单因子评价法虽然不能反映水体的实际水质,但能直接反映水质样品中各单项指标的超标程度,可以明显的确定主要污染指标; F 值评分法只有在各类单项指标出现较分明的级别分类、超标指标较多或没有的情况下才能较正确的反映出实际的水质状况,但是却凸显了最严重的污染指标级别; 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水质样品的检测数据,排除了采用简单评价法中只能以一个数字指标值作为分界线的缺点。

中国地面水分五大类:

一类水质: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二类水质: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三类水质: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回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四类水质: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五类水质: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水是人、植物、动物都离不开的,没有水源都是无法生存在地球上,所以水是很重要的资源。不同的水水质也不同,在我国把水分成5类分别有: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每个类别的水质都有所不同,Ⅰ类是源头水是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受外界污染。Ⅱ类是属于一级保护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珍惜的水生生物栖地,例如鱼虾产卵等的生活用水。Ⅲ类是二级保护区的动物植物生活饮用水。Ⅳ类是一般工业用水和娱乐用水区。Ⅴ类是农业用的水和景观用的水。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我国水质按功能高低依次分为五类: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自然保护区。

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其中,I类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

II类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后,可供生活饮用。

III类水质经过处理后也能供生活饮用。

IV类以下水质恶劣,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1、天然水

定义:存在于自然界中未经人工处理的水,通常指江河湖井水。在市场上的天然水又分为天然泉水和天然矿泉水,均为天然稀缺的饮用水。

(1)矿泉水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人工开发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相对稳定。矿泉水中某些特定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

(2)山泉水

也属于矿泉水的一种,其取水点对水源地的要求较高,是取自环境清幽,无任何污染,具有稳定的pH值、水温以及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天然从石头岩层缝隙里流淌而出的天然净水。规定山泉水必须注明出水源地、地层结构和水中确切的矿物质含量。真正的山泉水和优质矿泉水本质是一样的,都含有纯天然矿物质,长期饮用对人体有益,也是目前这两种水在市场上受到青睐的原因。

2、人工水

定义:人为的去除或添加水中矿物成分而形成的非自然状态的水。常见的人工水有纯净水、矿物质水、蒸馏水、离子交换水等。在市场上销售较多的是纯净水、矿物质水、蒸馏水。

(1)纯净水在加工过程中,不仅滤去了有害细菌和杂质,也滤去了有益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长期饮用纯净水,人体内的矿物质供求可能会失去平衡。

(2)矿物质水,如同人工苏打水一样,是在纯净水的基础上,添加少量矿物质制成。

一级:来自无污染水源的高海拔天然雪山冰川矿泉水或者优质稀有水源地,此类水源地矿物质含量丰富且均衡,从而满足人体健康饮水需求,提升生命质量。此类水为优质天然矿泉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二级:普通天然矿泉水,含有矿物质,给消费者带来健康、便利。水资源相对较多,无污染或微污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三级:水源较丰富,可能微污染或轻度污染,加工工艺较复杂,以满足日常饮水方便需求。水质大部分属于饮用净水。

四级:经过人工处理的非包装水,水源丰富,轻度污染或污染。属于安全水的范畴,满足消费者基本生活需求,如城市河流等。

在发达国家,饮用矿泉水才是讲健康、有品味的标志。

据调查显示,我国80%的人在饮用四级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水不仅仅是解决生理上的口渴,更是一种保健的需求。现阶段的饮用水质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853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