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五彩斑斓的化石是怎么来的?

这些五彩斑斓的化石是怎么来的?,第1张

说起化石,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灰不溜秋的石头吧?但其实,有的化石具有比彩虹更丰富的颜色。

七彩“鱼鳞”斑彩石

斑彩石是一种非常美丽的石头,拿起一块斑彩石在光下转动,能看到绿色、红色、金**和蓝色等多种绚烂的色彩,它的美丽程度甚至达到了宝石级,深受爱美的女士们欢迎。你一定想不到,这么美丽的斑彩石其实是在地球上生存了35亿年的软体动物——菊石的化石。

菊石出现于泥盆纪早期,和恐龙一起灭绝于白垩纪末期。菊石与鹦鹉螺是近亲,它们都靠头部“肌肉”游动。在菊石刚出现的时候,原始海洋中的物种都还是运动能力不强的小型无脊椎动物,也没有很多的竞争者,那时候的菊石通常背着厚重的硬壳,悠闲地在海里游动。但慢慢地,海洋动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到了白垩纪末期,已经有大半的物种比菊石游得快得多,各种鱼类和蛸类(章鱼、乌贼)动物瓜分着菊石的食物。为了活得更好更久,菊石不断演化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改变硬壳是它们选择的策略。

菊石的壳是随着环境的变化逐渐变弯的。研究认为,菊石是由角石类软体动物进化来的,角石类的壳是笔直的,进化成菊石后,壳就变弯了,并随着时间的变迁,圈数越来越多。壳被“掰弯”是为了提高运动的速度,研究表明,随着壳盘旋圈数的增加,游泳速度也在不断增加。

壳不仅越来越弯,隔室也逐渐增多。菊石的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大的。刚出生的小菊石的第一个壳叫做原壳,随着菊石不断长大,内部的软体不断地向前分泌新的壳,壳和壳之间被一片片隔壁分隔开来,就形成了一个个隔室。菊石可以在这些隔室里填充空气和水,用来控制上下浮沉,原理与潜水艇相似。当隔室中只有气体时,菊石就会漂浮在海面上,如果在隔室中装载20%体积的海水,菊石便可以在海中悬浮。

晚期的菊石外壳也变得越来越薄,“减负”后的菊石比之前辈具有更快的游泳速度——最后的糕菊石被认为是菊石类游泳竞赛的冠军。当然,和擅长游泳的鱼类、蛸类相比,最快的菊石在速度上也毫无竞争优势。因此,当小行星撞上地球,很长一段时间地球生物都“缺衣少穿”时,菊石最终没有竞争过其他海洋生物,走向了灭绝。不过,虽然壳的变化没有成功挽救菊石,但却给地球留下了炫丽的宝石——斑彩石。

菊石壳的主要成分是文石和方解石,这两种矿物的化学成分都是碳酸钙,由于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矿物,折射光线的效果也不同。文石的晶体呈平行排列,光线照射时会逐层发生反射,这些反射光之间再发生干涉,就会呈现出斑彩石的七色变彩。再加上菊石在不同时期分泌的壳厚度各不相同,壳越厚,越容易形成红色的变彩;壳越薄,越容易形成蓝到紫色的变彩。由于糕菊石的文石层很薄,仅有05 08毫米厚,折射的光线能很清晰地呈现出来,而如此薄的一层文石,在化石的形成过程中也非常容易碎裂,最后我们看到的就是螺旋形的被“分割”成一片片鱼鳞状的七彩斑彩石。这块美丽而脆弱的宝石经过工匠们的妙手改造后,将成为点缀女士们美丽容颜的利器。

炫彩的“色斑”欧珀

欧珀也是一种五颜六色的美丽石头,它拥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色“色斑”,人们为了赞赏它的华丽多彩而称之为“上帝的油画”。在这幅“油画”中,有时候会描绘出远古时代动植物的“音容笑貌”。

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岩石和砂砾熔化成了二氧化硅溶液,二氧化硅溶液犹如岩浆流入地表下约40米深处的缝隙中,经过约一二百万年的冷却。二氧化硅溶液开始慢慢凝固,最终“浴火重生”,从普通石头变成了美丽的欧珀。而沉积的过程也相当漫长,大约每500万年沉积物会增加一厘米的厚度,在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硅溶液可能会覆盖住各种动植物的遗骸或渗透到其缝隙之中,将之包覆住,最终形成的欧珀就成了动植物化石。

二氧化硅渗透过的动物包括大名鼎鼎的恐龙。在澳大利亚的内陆小镇闪电岭附近的专门开采欧珀的韦瓦拉矿区,矿工们发现了一种名为韦瓦拉龙的恐龙遗骸,是很少见的含有下颌和牙齿的恐龙化石。而且,这只恐龙的右下颌中曾有一些二氧化硅溶液“入侵”,现在它已经成了拥有世界上第一个“彩虹”下巴的新潮“达龙”了。人们可以到澳大利亚蛋白石中心博物馆一睹它的风采。

除了恐龙,在这个矿区还曾经发现了另一只接受过“欧珀整容术”的动物,那就是现代鸭嘴兽的祖先——硬齿鸭嘴兽。在欧珀的帮助下,这只硬齿鸭嘴兽的颧骨呈现出一种淡淡的乳白珍珠光泽,是亚洲女性梦寐以求的肤色。

在韦瓦拉矿区,二氧化硅溶液还包覆了许多植物残骸,形成了大量的零碎的植物化石欧珀。植物化石欧珀主要为树木树皮、种子和坚果类,大部分都是没有变彩现象,以黑色或者白色底色为主的欧珀。但也有少数拥有绚烂丰富的变彩效应,并且保留较多植物内部细节的珍贵欧珀,这些都可在澳大利亚的博物馆中见到。

欧珀之所以具有这样丰富多彩的颜色是因为其特殊的结构,它是由微小的二氧化硅球体紧密堆积而成的大型三维结构。光线在球体之间的微小空隙发生衍射,同时在球体层间发生干涉作用,分离成了各种波长的光,我们就看到多种色彩。欧珀产生的颜色与二氧化硅球体的直径有关,直径在160 220纳米之间出现蓝绿色变彩,在220 360纳米之间出现红至蓝色的全变彩,在370 460纳米之间出现红色变彩,这些变彩呈现出一块块色斑的样子。化石欧珀不仅是宝石界的一大“擎天柱”,更对地质学、古生物学等研究有重大帮助。

“鲜花”怒放化石玉

彩色化石玉是一种来自深海的有机宝石,在或黑或红的底色上,盛开着一朵朵形态多样的“菊花”,或呈放射状,或呈卷纹状,或花团锦簇,或孤芳自赏……化石玉的颜色多姿多彩,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级珍品。顾名思义,彩色化石玉也是一种化石,而“菊花”的前身其实是各种古海洋生物。

因为地形优势,中国西部地区是品质最好的彩色化石玉的产区。距今436亿年前,中国西部在火山爆发等剧烈的地壳运动变化中开始由浅海隆升成陆地,再成长为高原,其间一大片海域内所有的古海洋生物被突发的火山所淹埋。这些海百合茎、珊瑚、海胆、苔藓、层孔虫和腕足类等古海洋生物的遗骸,经长期沉积、地热煎烤、造山运动挤压作用而形成化石。在此期间,因长时间高温、高压而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硅溶液,溶液渗入部分化石中就形成了被称为彩色化石玉的宝石。不过,除了中国西部外,世界各地曾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的地方也可找到化石玉。

珊瑚玉是发现最多也是最早进入商品市场的化石玉,因其美丽的外形深受消费者青睐。海底火山爆发后产生了很多火山灰,给海洋带来了丰富的常量元素(如有色元素铁、铜、锰等和无色元素镁、钾、钠等)以及微量元素(如锌、铬、镍等)。珊瑚虫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吸收水中的各种元素,制造坚硬的石灰质骨骼——珊瑚,珊瑚经石化作用后就形成了珊瑚石。不同种类的珊瑚虫吸收的元素类型不同,如果珊瑚虫以吸附铁元素为主,珊瑚石的颜色就是红色的;如果吸附镁元素为主,兼有少许铁质,那么珊瑚石的颜色就会是粉红色或是粉白色的;如果吸附镁元素,珊瑚石的颜色就是白色的;吸附铜为绿色,吸附锰为黑色;等等。又经过亿万年漫长而复杂的地壳活动,珊瑚石中渗入了一些硅元素,就形成了多彩的珊瑚玉。目前,中国台湾是珊瑚玉最大的产地。

海百合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已经生存了5亿年。在23亿年前,海洋里到处都生长着海百合,因此一旦发生地质运动,海百合就很容易被掩埋在地层中形成化石。海百合长得很像植物,它会吸收海洋中的钙质长出长长的茎扎根海底,然后张大花朵样的嘴巴迎向水流,专等食物“自动”上门。海百合死后,这些钙质茎萼不易被微生物分解,然后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由于海水的扰动,这些茎萼往往不能保存生前的整株“花”的形态,而会分散成一个个小圆圈或五角星聚集在化石表面。海百合化石的主要成分是单晶的方解石,通常是白色的,有时会混入三价铁离子,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在青灰色围岩的衬托下十分美丽。除了做成珠宝首饰外,大块的化石玉还可被做成茶壶、杯具、花瓶,甚至桌椅等家具。

化石并不都是灰扑扑的,彩虹色的化石甚至能替代人造宝石和建筑材料,装点出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能被夸赞“集所有宝石之美于一身”的欧泊绝不是等闲之辈。他又叫澳宝,也被香港人称为闪山云。欧泊之美实在是广泛,需要判断的因素过多,导致刚入坑的宝宝们都不知道如何判断欧泊的好坏。今天一澄就来整理一下,让大家也能快速分辨欧泊的好坏。

        欧泊的价值依赖于众多的因素,胚体色调、明亮度、图案式样、色彩层厚度、瑕疵状况以及变色游戏等,这些都在欧泊的价值评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他重要的因素也包括切割、打磨、尺寸和形状。别急着说太难,我们一点点看下去就会发现其实很简单!

        1.体色:体色以黑色或深色为佳,这样可以有较大的反差,衬托出艳丽的变彩。白色的反差没有色深的大,但也是清丽明亮非常好看。而火欧泊与粉欧泊是没有变彩效应的,这点需要注意。

2.变彩:整个欧泊应变彩均匀,没有无色的死角,且变彩中颜色应齐全,即出现整个可见光光谱中的所有颜色(红、橙、黄、绿、蓝等)。色斑分布均匀,色斑愈大愈好。片状、丝状、点状搭配适宜。

        3. 具有一定的透明度,质地致密、坚硬,无裂纹及其他缺陷。

       以上只是总体原则,以上三点符合条件其实就已经差不多了,但要是想要更细致的去判断,那你就可以来看看下面这几种条件了!

1、大小厚度:这点无需多说,相同条件下自然是越大越厚越好。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欧泊是贴片欧泊,即上面看到的那层是欧泊,下面看不到的那层不是欧泊。这是允许存在的种类,但是不要被贴片欧泊当做整块欧泊买了,价格差距还是很大的。

       2、图案样式:与异象水晶同理,如果欧泊本身存在奇异的图案,那他的价值会大大上升,这就得靠各位的细心啦!

以上就是关于欧泊如何挑选,入门看前三条,进阶看后两条,一澄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啦!

       文本配图来自设计师晶石上的舞者 

在澳宝未被发现以前,居住在当地的土著人在每次泥石流过后都会发现一些闪闪发光的美丽石头。天然澳宝主要分三大类,黑澳宝,白澳宝,火澳宝。 其中以黑澳宝最为珍贵,市面上见到的多以白、火澳宝为主。

这种具有奇特变彩效果的宝石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已经小有名气,神话中它是宙斯的眼泪所化;野史中它镶嵌在安东尼送给埃及妖后克里奥帕特拉的指环上。

然而,直到19世纪末在澳大利亚发现矿藏后,澳宝的辉煌时代才真正揭开序幕。澳大利亚目前供应了国际市场上95%的澳宝,全世界八成以上的澳宝来自澳大利亚的南澳大利亚州,价值最为昂贵的黑澳宝产自新南威尔士州闪电岭地区。

1993年,澳大利亚政府将澳宝定为“国石”,使这种古老的世界性宝石成了一个年轻国家的象征符码。澳宝是种极有个性的宝石,每一颗都与众不同,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欧泊,外观光润灿烂,在澳洲 ,欧泊是幸运的代表,是贵族的象征。古罗马人称之为“ 丘比特 ”之子,是恋爱中美丽的天使 ,代表着希望和纯洁。东方人把它看做象征忠诚精神的神圣宝石。美国人大多喜欢红色、桔红色的欧泊,日本人普遍喜爱蓝色和绿色的欧泊,中国人则喜欢喜庆的暖色调的红色欧泊。欧泊是尊贵与身份的象征,国际宝石界把欧泊列为“十月诞生石”,是希望和幸运之石。

第10名:黑欧泊

黑欧泊泛指黑色或灰色体色并有变彩效应的贵蛋白石,是欧泊中名贵品种。在深色的胚体色调上呈现出明亮色的有彩蛋白石,我们称之为黑欧泊。黑欧泊出产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闪电岭,是最著名和最昂贵的欧泊品种。

黑欧泊并不是指它完全是黑色的,只是相比胚体色调较浅的欧泊来说,它的胚体色调比较深。天然黑欧泊是欧泊中的皇族,由于他们的形态和稀少,所以高品质黑欧泊价格昂贵。

欧泊是澳大利亚半沙漠“内陆”的产物。在这种地区,季节性降雨会浸润干燥的地表,雨水渗入了古老的地底岩石中,带来了溶于其中的二氧化硅。干旱期间,大量的水分蒸发,岩缝和地下沉积岩层间残留下固体二氧化硅的沉淀物,二氧化硅沉积形成了欧泊。

欧泊的化学成分是SiO2·nH2O,在欧泊的结构中二氧化硅为近于等大的球体在三维空间作规则排列。欧泊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变彩能力和变彩特点。小球的直径、球体间隙的距离及观察角度直接决定了欧泊中色斑的颜色。

黑欧泊每克拉价格大约为2000美元

第9名:硅硼钾钠石

硅硼钾钠石(Poudretteite) 硅硼钾钠石在1960年代中期,加拿大魁北克的Mont StHilaire首次发现粉色宝石,然而当时并未给它一个名字;直到1987年,才将它视为新矿物命名,以纪念发现它的Poudrette家族命名为“Poudretteite”,在《加拿大原型矿物种名称的中文译名》的翻译为“碱硼硅石”,英文谐音名“庞德雷石”。国内很多人按照化学式 KNa2B3Si12O30叫 硅硼钾钠石

上图是直到2000年才发现于缅甸抹谷

的迄今为止最大的硅硼钾钠石。

硅硼钾钠石于1960年在加拿大魁北克被初次发现,直至2003年才被完全研究,属于非常珍贵的一种粉色宝石。但由于这种宝石过于稀少,所以知道它的人少之又少。

在2000年11月,一位意大利商人在缅甸抹谷的Pain Pyit地区买了一颗粉色原石,后来切成3克拉刻面,送去古柏林实验室鉴定,这是第一颗缅甸产的宝石级庞德雷石样品。到了2004年,仅发现了10颗Poudretteite原石,最大的原石22克拉最后切磨成941ct刻面宝石切自于2122ct的原石,直到2007年中期才产出大约30颗Poudretteite原石。

在世界十大最贵的石头中硅硼钾钠石每克拉约3000美元,超过1ct的硅硼钾钠石非常少,颜色越鲜艳,内部越干净的宝石越贵,克拉单价在6000美金以上。该石头最早被发现于加拿大,颜色是非常吸引人的粉红色,据了解莫氏硬度达到了五度左右,目前所发现的最大的硅硼钾钠石发现于缅甸,缅甸抹谷虽然发现过这类宝石,但是目前已经绝矿。

因该种矿物宝石的所记载资料极少,为此这里展示一颗该宝石的案例:世界极稀少宝石,硅硼钾钠石Poudretteite,原石8克拉多,切割出来仅仅282克拉,GIA证书。这种宝石过于稀少。

282克拉硅硼钾钠石,化学式为(KNa2B3Si12O30)

硅硼钾钠石每克拉价格大约为3000美元

第8名:蓝锥石

蓝锥石最早发现于美国加州圣贝尼托县的一片水域之中,其看起来会有荧光的特性,有强烈的色泽感。宝石级蓝锥矿晶体仅产于美国加州圣贝尼托县,产量十分稀少。

色散率比钻石高 却看不到钻石般火彩

蓝锥矿,

英文benitoite,

化学成分:BaTiSi3O9,钡钛硅酸盐

晶系:六方晶系,

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摩氏硬度:6~7,

密度:368(+001,—007)g/cm3。

多色性:蓝色:强,蓝色和无色;紫色:紫红,紫。

折射率:1757~1804,

双折射率:0047,

放大检查:色带,重影。

色散高,0046,钻石色散率0044,部分火彩容易被体色所掩盖。

世界十大彩宝排名是:铍铝镁锌石、翡翠、亚历山大变石、红色绿柱石、帕帕拉恰蓝宝石、蓝锥矿、黑欧泊、翠榴石、塔菲石、坦桑石。

1、铍铝镁锌石

铍铝镁锌石于1967年被发现,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宝石了。它最先在澳大利亚马斯格雷夫山脉发现,后来在马达加斯加和格陵兰也出现了铍铝镁锌石的身影。就宝石级铍铝镁锌石而言,截至目前大约仅有十个标本已知并记录在案。

2、翡翠

翡翠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宝石之一,它是玉石中最贵、最美的品种。由于这种深绿色半透明玉石比其他类型的玉石更稀少,因此它的价值更高。

3、亚历山大变石

这种具有变色效应的六月诞生石十分迷人。亚历山大变石在阳光下呈绿色,在白炽灯下呈红色,为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变色效应的宝石之一。这种宝石于1830年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被发现,后来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命名。

4、红色绿柱石

红色绿柱石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绿柱石,它是由梅纳德·比克斯比于1904年首次发现的。这种绿柱石仅在犹他州和新墨西哥州发现,不过尽管在两个地方都发现了宝石级红色绿柱石,但它们只在犹他州开采。

5、帕帕拉恰蓝宝石

帕帕拉恰蓝宝石极为罕见,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以及马达加斯加和坦桑尼亚的部分地区。粉色和橙色色调的独特组合使这种宝石成为收藏家最喜爱的石头之一。

6、蓝锥矿

这种罕见的蓝色系宝石仅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贝尼托县发现。它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George D Louderback发现,于1985年成为加利福尼亚州的官方宝石。蓝锥矿也曾经被误认为是尖晶石,但最终由于其拥有的高亮度而被重新鉴定和分类。

7、黑欧泊

黑欧泊是欧泊家族中最稀有、最受欢迎的成员,它也被认为是最稀有的宝石之一。几乎全世界的黑欧泊都是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闪电岭开采的。

8、翠榴石

翠榴石是一种具有非凡色彩的绿色石榴石,发现于19世纪中期的俄罗斯。虽然很多类型的暖色系石榴石被认为十分普遍且廉价,但是翠榴石是石榴石家族中最稀有、最具价值的。由于大多数翠榴石晶体尺寸较小,因此很难找到大于2克拉的翠榴石。翠榴石之所以重要,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它们很少会经过处理,这与市场上的许多其他宝石不同。

9、塔菲石

塔菲石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宝石。大多数人几乎都从未听说过它!这种浅紫色的宝石于1945年由澳大利亚宝石学家Richard Taaffe发现,在被他发现之前,塔菲石被认为是尖晶石。

10、坦桑石

与大多数拥有数个产地的宝石不同,这种相对较“年轻”的宝石仅在坦桑尼亚北部被发现。坦桑石是一种蓝色宝石级黝帘石,发现于1967年,为十二月的诞生石之一。经专家预测,坦桑石供应可能在未来20至30年内耗尽,这也就使得这种宝石比钻石更为罕见。

像月光石或蛋白石。月光石是正长石和钠长石层状交互的宝石矿物。月光石主要产于斯里兰卡、缅甸、印度、巴西、墨西哥及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其中以斯里兰卡出产的最为珍贵。 蛋白石是天然的硬化的二氧化硅胶凝体,含5-10%的水分,由于二氧化硅球体排列和颗粒大小等因素,包含变彩和不变彩的两种宝石。变彩类的以产自澳大利亚闪电岭的蛋白石最具代表性,北美洲的墨西哥、南美洲的巴西都有出产,主要用作各种珠宝镶嵌和装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897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