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石头?这是网址http:img.blog.163.comphotoAGWk-GHo9ioVqYWo9mFedw==1137721855864972151.jpg

这是什么石头?这是网址http:img.blog.163.comphotoAGWk-GHo9ioVqYWo9mFedw==1137721855864972151.jpg,第1张

鸡血石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其颜色比朱砂还鲜红。因为它的颜色像鸡血一样鲜红,所以人们俗称鸡血石。 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鸡血石。20世纪90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发现了鸡血石。由于现在的昌化朱砂(汞矿)已近尾声,所以出产的鸡血石产量相当有限,市场价格日增不衰。

相传,古代有一种鸟,叫“鸟狮”,又称凤鸟,生性好斗。一天,觅食飞过玉岩山,见一凰正在孵蛋,顿生恶念,向其发起攻击。毫无准备的凰被咬断了腿。凤闻讯赶到,同仇敌忾,战胜了“鸟狮”。凤凰虽然胜利了,但凰鲜血直流,染红了整个玉岩山,遂成了光泽莹透如美玉的鸡血石。据考证,鸡血石的开采始于明代,而盛名于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十分赏识昌化鸡血石,将其作为宝玺的章料。国家邮政局日前发行的一套《鸡血石印》特种邮票印的就是两方宝玺。

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前外相大平正芳来我国访问,周恩来总理将昌化鸡血石对章,作为国礼馈赠两位贵宾。操刀奏石者是集云阁篆刻家沈受觉、刘友石先生。于是,鸡血石在日本名声大噪,掀起了一股收藏鸡血石热潮。大批日本游客来华时,必将鸡血石作为首选礼品带回国内。在我国,国人对鸡血石的收藏投资热情也逐年上升。

主要成份

鸡血石含有辰砂、(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白云石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种成份的硅酸盐矿物。产地不同,质地成分也不同,但都离不开硫化汞成分。

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组成。一般认为“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矽。“地“的成分,如昌化鸡血石,其“地”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中的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

巴林鸡血石主要是高岭石和硬水铝石;而质地较为细腻的黑冻鸡血石和芙蓉冻鸡血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和辰砂;前些年在吉林某金矿之顶部发现有近似“金顶红”的脉石英致密块体,其中辰砂非常细小,质地坚硬细腻,也是硬地含辰砂石料,当地称朱砂玉。

形状

鸡血石没有固定的形状,叫块石状,它的色状有块血、条血、梅花血、浮云血。

块血:分布没有规律,东生—块、西生一块,有的块石表面有一大块红色,而里面面一点红的都没有;有的恰拾相反,所以购买鸡血石毛科风险很大。

条血:分布有规律。

梅花血:象梅被开放一样,整个石头都是星星点。

浮云血:它生在宽带或条带的间接处,即象条血又象梅花血。所以它的血形象天上的浮云一样。

颜色

鸡血石的颜色有鲜红、淡红、紫红、暗红等,最可贵的是带有活性的鲜红血形。

所处位置

鸡血石产自低温热液矿床、火山岩或热泉沉积矿的朱砂条带的头尾及边缘地带,产量相当有限。

用途

鸡血石主要用作印章及工艺雕刻品材料。

鸡血石矿的形成和开采

1、形成

鸡血石为朱砂(硫化汞) 渗透到高岭石,地开石之中而形成,这样两者交融,共生一体的天然宝石,在国内外是极为罕见的。

2、性状

鸡血的成份是硫化汞,石质则为地开石或高岭石,硬度为2—3度。石中时常带有水银斑及少量的石英颗粒突起于石表面。鸡血中除主要成份为硫化汞外,还含有少量的致色元素铁、钛,它们是深色染剂,它的含量多少是鸡血呈现不同红色的主要原因,含量多则血色呈暗红色。另外,鸡血石也含有不同的感光元素硒、碲,这也是鸡血在光照和热烤下退色或变色(呈现暗红)的主要原因。

3、分布

昌化鸡血石产地在浙江省临安县上溪乡玉岩山,矿洞分布在康山岭一带。

4、开采

鸡血石开采于明初,当时鸡血石露出岩石表层,古人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开采,在露出岩石表面的鸡血石上烧柴,岩石全部烧热后,用冰冷的溪水浇泼,使石头分裂,再用铁铲很容易即把鸡血石采下。这样的采法少有裂纹,但鸡血石在没有开采出前很可能多已变黑或变暗,而采出量也非常小。这种采法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基于表层露头的鸡血石都已采竭,改用炸药爆眼,再用手掘或机掘深挖

5、如何鉴别真假鸡血石

带血色的石头称为鸡血石,不带血色的则称为昌化石。

品评鸡血石,首先是看“血”的红色,以其鲜、凝、厚为佳。鲜者红如淋漓之鲜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指有厚度有层次深透于石层中者。另外鸡血石的地张也是判断鸡血石的重要依据。地张就是红色染在什么样的石头上。鸡血石的地张以纯净、半透明,无钉与血之鲜红色彩交相辉映者为上品。鸡血石的品样可分为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圆形、畸形,尺寸大致以5——2公分的径边为宜。

鸡血石的质地细腻,带韧性,结构紧密,受刀不崩。

好的鸡血石都不加雕琢,以做印章为最宜。可以这么说,凡是加雕刻的鸡血一般都为遮掩其疵,是不足为贵的。

由于鸡血石质佳价高,作伪者很多。鸡血石的作伪方法大体上有下面几种:

(l)镶嵌法,采一质地较好的昌化石章,选择几面醒目的地方,分别挖出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小坑,然后用红色的流化汞涂料嵌入,待其自然阴干后,再磨光上蜡。不过,这种嵌入的鸡血(硫化汞)没有层次,同时血与昌化石的交接处色泽生硬,没有过渡。

(2)浸渍法,取一方昌化石,在需要的地方涂上硫化汞,阴干再涂,再阴干,使其血稍有层次,然后放在透明的树脂里浸渍,务使周身浸到,拾起晾干,再用细水沙打光即成。用这种方法做成的假鸡血石,因树脂易老化,日久表皮会泛黄,与内部的石色不相协调;同时树脂表皮的毛孔比较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其表面有一点点细小的擦眼。

(3)切片贴皮法,用切割机把石章的六个平面分别切割出薄如纸的六面。于其内需要的地方涂上硫化汞。待晾干后再用热烫的办法和以胶水把原来切割下来的六个薄片按原样贴回去,然后把薄片与胶合处的线角磨光。这样鸡血的红色看起来生在石章里面,而且自然分布。但血的层次毕竟只能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此类石章,只能局限于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石章,其他的都不行。因为圆形和畸形的石章无法割断和刻边款,这样薄片烫贴的痕迹就显露出来了。

(4)添补法,这是在真鸡血石上,再添加硫化汞,并在添加的部分表面罩上一层极薄的树脂,磨光后即成。这类方法是在血上加血,无疑是锦上添花,价值大增。同时真中有假、假假真真。所以对于特别好的鸡血石,在观察时必须注意和联想到作伪者的手法,方可避免“大意失荆州”的后果。

目前,最著名的鸡血石按产地命名分别是昌化鸡血石和巴林鸡血石。按质地一般分为4大类:冻地鸡血石、软地鸡血石、软钢板地鸡血石和硬钢板地鸡血石。它同寿山田黄并列,享有“印石皇后”的美称,为中国印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昌化现在不能挖到田黄石。昌化田黄石主要产于浙西大峡谷源头海拔1230米的玉岩山,隶属于浙江省临安市管辖。昌化田黄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地开石,含微量明矾石。田黄石古名黄石,又称黄田石。是田石中最常见的品种,约占田石挖掘量的百分九十以上,所以民间习惯将田石统称谓田黄石。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

  近年来,鸡血石的行情一直在涨。据悉,10年前的一块鸡血石刚开采出来时的拍卖价为3000万元,可切磨成3厘米大小的标准大红袍印章30多枚,按每枚大红袍印章300万到500万的价格计算,它的价值已在亿元左右。

  鸡血石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其颜色比朱砂还鲜红。因为它的颜色像鸡血一样鲜红,所以人们俗称鸡血石。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鸡血石。20世纪90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发现了鸡血石。由于现在的昌化朱砂(汞矿)已近尾声,所以出产的鸡血石产量相当有限,市场价格日增不减。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不完全统计,2000年1月到2012年9月,鸡血石共上拍3048件次,成交1228件次,成交总额为2525678亿元(包括重复上拍的作品件次)。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为4件、500万至1000万元的为1件、100万至500万元的为36件。2007年春之前,鸡血石以私人交易和文物商店经营为主,鲜有进入拍场交易的记录。从2007年秋季开始,鸡血石市场成交开始出现增长,2007年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上,一件“牛克思制昌化鸡血石雕楼阁山子”以1344万元成交,是目前鸡血石拍卖价格最高的作品。到2011年秋,其市场行情达到一个成交制高点,当季上拍870件,成交420件,成交额为749358万元。从2013年至今,百万元以上的鸡血石拍品数量为10件。由此看来,鑫宝源此次征集而来的这块昌化鸡血石摆件确实价值不菲。

  鸡血石近期成交记录:

  “神龙飚威”鸡血石------------成交价:RMB3,450,000---成交日期:2015-12-16

  巴林鸡血石血王摆件------------成交价:RMB12,075,000---成交日期:2014-07-12

  昌化鸡血石随形摆件(毛料)---成交价:RMB4,032,000---成交日期:2014-12-16

  昌化鸡血石雕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交价:RMB3,136,000---成交日期:2014-06-05

  巴林鸡血石血王摆件------------成交价:RMB12,075,000---成交日期:2015-07-29

  昌化鸡血石摆件-----------------成交价:RMB4,592,000---成交日期:2015-12-16

  昌化鸡血石对章-----------------成交价:RMB3,360,000---成交日期:2014-06-27

  昌化鸡血石方章料(一对)------成交价:RMB3,450,000---成交日期:2015-12-16

  

  昌化鸡血石

  昌化鸡血石以其产地命名,色彩鲜艳,光泽晶亮,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石种。昌化鸡血石红如朱砂燃火,华美绝伦,被大家誉为国宝,享誉九州。昌化鸡血石产自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西北的“浙西大峡谷”源头的玉岩山,形成于7500万年前的火山活动,是朱砂(硫化汞HgS)在高岭石与地开石之间不断渗染而成的,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没有发现同类的矿产。昌化鸡血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形状、颜色、纹理以及质地都独具魅力。

  巴林鸡血石

  巴林鸡血石的质地细润,独具灵气,主要产自于内蒙古巴林。按照血色划分,巴林鸡血石有鲜红、大红、暗红等等,色泽十分丰富;按照其形态分有片红、条红、斑红等等。石质纯净,透明度好,属于优质观赏石。

  中国的名石种类繁多,但是为何,小小的鸡血石却能让人如此的疯狂。古籍中提到,有传说,红如鲜血的鸡血石会给收藏者带来鸿运当头,百姓藏之可兴家避邪,帝王藏之可镇国安邦。在不久前结拍的精品拍卖会上,两件极品鸡血石摆件引得藏家争相竞价,它的美好寓意也预示着鸿运当头。由于鸡血石具有资源稀缺及不可再生性,近年来随着买家对鸡血石认可度的逐渐增加,鸡血石市场持续走高,价格更是一路上涨。

  

  昌化鸡血好是说其血大多是“干血”,也就是血色不透地而独自呈现的血。其“血”的红色,以鲜、凝、厚为佳。鲜者红如淋漓之鲜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指有厚度有层次深透于石层中。同时还要看它的地子。所谓地子就是鲜红色的硫化汞结晶在什么样的石头之上。鸡血石的地子以纯净、半透明、无钉与血之鲜红色彩交相辉映者,为上品。

例如昌化全血“大红袍”鸡血石,血色鲜丽沉浑,乃天下鸡血石最红最艳之极,是昌化鸡血的至尊。

  巴林鸡血石含水量高,冻性强烈,地子非常通透干净。看上去晶莹璀璨,灵秀闪亮。而昌化鸡血好冻地很少,且多产自清中期以前。之后的新老坑产鸡血实地为多,半透明或微透明质地的稀缺。即使被看作“冻地”,也比巴林鸡血石的清透度差了很多。巴林鸡血石冻地有的可达到水晶或玻璃一样的透明度,昌化鸡血石的冻地最好也就能到半透状的程度。昌化石血艳——是因石质比巴林石略硬零点几度,石质更细腻密实,这样血色聚集密度会好些。血色自然显得厚实丰盈,鲜艳滋润些。还有昌化老坑鸡血有些面世已上百年,早就在石表自然沁出一层透明油性“包浆”,血色在油“润”下可能也显得更红艳一些。

不能去捡石头。

在浙江省临安县上溪乡玉岩山,但表层露头的鸡血石都已采竭,都藏于内部,且当地政府也明令规定任何人不得擅自开采挖取昌化鸡血石,因此昌化鸡血石是不会流落到外面让人捡到的。

玉岩山地处安徽和浙江边界的崇山峻岭间,是1亿多年前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山体上部的火山凝灰岩,受后来火山喷出的气和水的作用,蚀变成了油脂状的叶蜡石。

不像鸡血石,如果硬度低于2超过3就不是,大于6的是玛瑙。

鸡血石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其颜色比朱砂还鲜红。因为它的颜色像鸡血一样鲜红,所以人们俗称鸡血石。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鸡血石。20世纪90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发现了鸡血石。由于现在的昌化朱砂(汞矿)已近尾声,所以出产的鸡血石产量相当有限,市场价格日增不衰。

颜色:鸡血石的颜色有鲜红、淡红、紫红、暗红等,最可贵的是带有活性的鲜红血形。 所处位置:鸡血石产自低温热液矿床、火山岩或热泉沉积矿的朱砂条带的头尾及边缘地带,产量相当有限。 

用途:鸡血石主要用作为印章或是工艺雕刻品材料。“印石三宝”之一。

主要成份

  鸡血石含有辰砂、(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白云石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种成份的硫化物以及硅酸盐矿物。产地不同,质地成分也不同,但都离不开硫化汞成分。 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组成。一般认为“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砂。“地“的成分,如昌化鸡血石,其“地”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中的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 巴林鸡血石主要是高岭石和硬水铝石;而质地较为细腻的黑冻鸡血石和芙蓉冻鸡血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和辰砂;前些年在吉林某金矿之顶部发现有近似“金顶红”的脉石英致密块体,其中辰砂非常细小,质地坚硬细腻,也是硬地含辰砂石料,当地称朱砂玉。[1]

形状

  鸡血石没有固定的形状,叫块石状,它的色状有块血、条血、梅花血、浮云血。 块血:分布没有规律,东生—块、西生一块,有的块石表面有一大块红色,而里面一点红的都没有;有的恰拾相反,所以购买鸡血石毛料风险很大。 鸡血石(原石)

条血:分布有规律。 梅花血:象梅被开放一样,整个石头都是星星点。 浮云血:它生在宽带或条带的间接处,即象条血又象梅花血,血形象天上的浮云一样,故名。

鸡血石矿

形成

  鸡血石为朱砂(硫化汞)渗透到高岭石,地开石之中而形成,这样两者交融,共生一体的天然宝石,在国内外是极为罕鸡血石章

见的。

性状

  鸡血的成份是硫化汞,石质则为地开石或高岭石,硬度为2—3度。石中时常带有水银斑及少量的石英颗粒突起于石表面。鸡血中除主要成份为硫化汞外,还含有少量的致色元素铁、钛,它们是深色染剂,它的含量多少是鸡血呈现不同红色的主要原因,含量多则血色呈暗红色。另外,鸡血石也含有不同的感光元素硒、碲,这也是鸡血在光照和热烤下退色或变色(呈现暗红)的主要原因。

分布

  昌化鸡血石产地在浙江省临安县上溪乡玉岩山,矿洞分布在康山岭一带。

开采

  鸡血石开采于明初,当时鸡血石露出岩石表层,古人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开采,在露出岩石表面的鸡血石上烧柴,岩石全部烧热后,用冰冷的溪水浇泼,使石头分裂,再用铁铲很容易即把鸡血石采下。这样的采法少有裂纹,但鸡血石在没有开采出前很可能多已变黑或变暗,而采出量也非常小。这种采法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基于表层露头的鸡血石都已采竭,改用炸药爆眼,再用手掘或机掘深挖

鉴别

  带血色的石头称为鸡血石,不带血色的则称为昌化石。 品评鸡血石,首先是看“血”的红色,以其鲜、凝、厚为佳。鲜者红如淋漓之鲜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指有厚度有层次深透于石层中者。另外鸡血石的地张也是判断鸡血石的重要依据。地张就是红色染在什么样的石头上。鸡血石的地张以纯净、半透明,无钉与血之鲜红色彩交相辉映者为上品。鸡血石的品样可分为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圆形、畸形,尺寸大致以5——2公分的径边为宜。 鸡血石的质地细腻,带韧性,结构紧密,受刀不崩。 好的鸡血石都不加雕琢,以做印章为最宜。可以这么说,凡是加雕刻的鸡血一般都为遮掩其疵,是不足为贵的。 影响鸡血石价格因素 一、血色;鸡血石的颜色从鲜红为最贵,次为朱红、暗红较差。鲜红者又称“活血”;暗红因似凝血,故称“死血” ; 二、血量;一般来讲鲜红血含量大于30%的为高档品,大于50%为精品,大于70%为珍品,含血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如全部都是血,那就是一块辰砂而不是鸡血石了。对成品印章而言;六面血者为上品,叫“满堂红”;四五面含血者为正品;三二面含血次之,单面见血者为下品。 三、血形;有星点状(点血),条带状(条血)、块状(块血)三种。血形评价应抓住“血”在石中的分布特点,若其云中似雾,构成抽象图形,则鸡血石价值培增。

作伪方法

  由于鸡血石质佳价高,作伪者很多。鸡血石的作伪方法大体上有下面几种:

镶嵌法

  采一质地较好的昌化石章,选择几面醒目的地方,分别挖出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小坑,然后用红色的硫化汞涂料嵌入,待其自然阴干后,再磨光上蜡。不过,这种嵌入的鸡血(硫化汞)没有层次,同时血与昌化石的交接处色泽生硬,没有过渡。

浸渍法

  取一方昌化石,在需要的地方涂上硫化汞,阴干再涂,再阴干,使其血稍有层次,然后放在透明的树脂里浸渍,务使周身浸到,拾起晾干,再用细水沙打光即成。用这种方法做成的假鸡血石,因树脂易老化,日久表皮会泛黄,与内部的石色不相协调;同时树脂表皮的毛孔比较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其表面有一点点细小的擦眼。

切片贴皮法

  用切割机把石章的六个平面分别切割出薄如纸的六面。于其内需要的地方涂上硫化汞。待晾干后再用热烫的办法和以胶水把原来切割下来的六个薄片按原样贴回去,然后把薄片与胶合处的线角磨光。这样鸡血的红色看起来生在石章里面,而且自然分布。但血的层次毕竟只能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此类石章,只能局限于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石章,其他的都不行。因为圆形和畸形的石章无法割断和刻边款,这样薄片烫贴的痕迹就显露出来了。

添补法

  这是在真鸡血石上,再添加硫化汞,并在添加的部分表面罩上一层极薄的树脂,磨光后即成。这类方法是在血上加血,无疑是锦上添花,价值大增。同时真中有假、假假真真。所以对于特别好的鸡血石,在观察时必须注意和联想到作伪者的手法,方可避免“大意失荆州”的后果。 目前,最著名的鸡血石按产地命名分别是昌化鸡血石和巴林鸡血石。按质地一般分为4大类:冻地鸡血石、软地鸡血石、软钢板地鸡血石和硬钢板地鸡血石。它同寿山田黄并列,享有“印石皇后”的美称,为中国印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化内涵

  鸡血石因石头中具有鲜红色似鸡血的辰砂(朱砂)而得名。浙江昌化玉岩山的鸡血石开发始于明代早期,盛于清代乾隆时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鸡血石美丽、晶莹、稀少,历来被誉为“石后”、“印石公主”、“章石皇后”。 1972年9月中日建交时,周恩来总理曾代表中国政府,把一对原藏故宫博物院的鸡血石章赠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此事在日本、东南亚、中国港澳台地区引起极大的反响、掀起求购、收藏、观赏鸡血石的热潮。 鸡血石是观赏石中的奇葩。现代鸡血石的欣赏和品评主要受直观因素、心理因素、价值因素制约。过去以章石为主,而现代则以观赏为主。见仁见智,有多种不同的欣赏角度和品评方法。一般依据鸡血石的颜色、质地、花纹、大小(重量)、瑕疵等特征进行欣赏与品评。鸡血石的颜色多种多样。例如红色就有鲜红、大红、淡红、暗红、深红等,一般以鲜艳的红色为上品。红色的多少也是品评的因素之一,有人认为,全红为上,即指印章六面含血而言,四面红次之,对面红又次之,单面红、顶脚红、局部红为下。全红的鸡血石俗称“大红袍”。也有人认为,“全石通红,没有其它颜色去衬托,失去了对比,红色反而显得平淡而不特出,俗话说得好,‘牡丹虽好,还需要绿叶扶持’”。

保养方法

  鸡血石应避免长时间放在日光或灯下,以免鸡血因红色部分变暗而减低了价值性。平常则宜擦上或浸于好的润石油中,如美玉一般,使石质与空气隔绝,减少因温差变化而造成石质龟裂的可能性,且可增加石质的温润性。另外避免碰撞、摔裂即可。 鸡血石适当的把玩、磨擦,可使呈“老光”,亦称为“宝光”,而成为“老石”质更可人。其道理和磐玉的道理完全一样。但对刻有薄意之印石或雕刻品则应避免,以免破坏了雕工,使之面目全非。 对未刻的印石,或原石等,则不妨多磨擦;未刻的印石有较不易损伤的好处,玩石兼养石,其乐趣之无穷,非亲身体验,难入其境矣! 一、制成品封蜡抛光后,用锦盒密封保存在阴凉处;如长期收藏,也可只封蜡不抛光,让表面留一层薄蜡,这样可以使石材的光泽、色泽不变。 二、鸡血石切忌在阳光下曝晒,或长期置于强光下,并避免长期置于高温环境中。因为鸡血石的汞元素在阳光的曝晒和高温环境中容易走失而引起血色变紫、变暗或变淡。 三、油养是近年广泛采用的保养法。方法是在制成品上擦一层白茶油或白蜡油,让石表吸透油质,变得更加晶莹明净,血色更鲜。如擦油后再密封于锦盒中,可包一层普通的保险薄膜,以免油质沾染锦盒绒布。 四、在室内的摆件、石玩等要经常擦抹。如陈列时间长而沾染了灰尘、污质,可用细软稠布或绒布轻轻擦抹干净,再用细毛刷蘸油刷一层薄油,即可恢复光彩。 五、一些小摆件、石玩、装饰品,最好经常用手摩挲抚玩,也可在脸上摩抹,使石面附着一层极薄的油脂,年深月久,更显古朴高雅。 六、携带印石、雕刻品,佩戴装饰品,应避免外力的撞击、刻划和磨损,也应避免化学物质的接触,以免变质。 七、在产地,未抛光或未封蜡的原石和成品,浸在御守盐调和的水中清洗保养,也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八、如果是成品在封蜡、封油前用细的御守盐调和清水清洗一次,这是因为御守盐是东密用的一种净化能力很高的矿物,虽然叫做盐但是是上百种矿物组成,其中包括蛋白质01 克、碳水化合物27 克、钙552 毫克、钾192 毫克、钠92768 毫克、镁463 毫克、铁254 毫克、锌065 毫克、铜038 毫克、锰056 毫克、硒03 微克,经过御守盐清洗过的鸡血石红色可以更加稳固。

品种与鉴赏

  昌化鸡血石可分为冻地、软地、刚地和硬地四大类。冻地鸡血石为玻璃冻、羊脂冻、牛角冻、桃花冻等,微透明或半透明,硬度在2—3级。软地鸡血石的硬度为2—4级,刚地鸡血石是高岭石、明矾石岩经后期硅化的产物,硬度在4—7级。硬地鸡血石是成矿过程中硅化作用的产物,地质学名为辰砂硅化凝灰岩或含辰砂硅质岩,主要成份SiO2,其硬度大于7级。 昌化鸡血石的品质是血和地。血色为鲜红、正红、深红、紫红等,鸡血的形状有块红、条红、星红、霞红等,并能达到鲜、凝、厚为佳,深沉有厚度,深透石中,有集结或鸡血石

斑布均衡为佳。血量少于10%者为一般,少于30%为中档,大于30%者为高档,大于50%者为珍品,70%以上者珍贵难得。全红或六面血为极品。红而通灵的鸡血石称为“大红袍”,红色“鸡血”以外,底色尚有黑、白、黄、绿、蓝、灰褐、紫、青等基本颜色,再加上浓淡深浅不一的各种色彩相互融合,天然浑成,不须人工雕凿,已构成一幅幅自然美丽的图案。黑白地与鸡血三色的称为“刘关张”,也是奇妙之品,色彩奇丽,变化万千。除此之外,昌化鸡血石石质中,还具有“细、红、润、腻、温、凝”之六德。 根据鸡血石的血色和质地可分为:大红袍、玻璃冻、田黄冻、羊脂冻、牛角冻、朱砂冻、藕粉冻、五彩冻、桃红冻、豆青冻、玛瑙冻、木纹冻、鱼脑冻、鱼子冻、蛇皮冻、雪花冻等。

鸡血石雅阁

  景福堂珠宝的前身是福州大学珠宝中心,十几年来,依托福州大学地质资源系强大的技术力量,

在施满堂教授、黄维新教授等国内著名地质、珠宝专家潜心经营下,以最专业的形象、最有保障的商品质量、最实惠的商品价格赢得广大顾客的良好口碑。“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在“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之一”的三坊七巷,在衣锦坊口,景福堂以全新的形象,在南后街这个福州最古老的商业街区全力打造专业的翡翠、寿山石、钻石文化店,为广大爱好者提供货真价实的玉石商品和文化交流平台。景福堂所有商品都有唯一条形码,并可上网查询。景福堂珠宝长年展示大量海外、台湾等回流寿山石精品。

鉴别鸡血石

  鸡血石可分为鸡血、质地、重量等三种方式区分: 1 、假鸡血:没有银斑,色度深浅不匀,线条粗细不一,花纹不自然,排列不符合鸡血赋存规律,肉眼细观极易区别。 2 、质地:用塑胶化合物假造,完全没有石感,用刀刻也没有石屑粉。有人甚至将鸡血石切片,再粘贴于粗石上,再用填缝胶及石粉粘合,状极似真鸡血石,仔细在强光下则可辨别真伪,或观察血色及画形是否一致或有无连贯,不难识破。再则,有人用石粉加化合物,塑模涂上“朱砂”或大红水彩假造鸡血而成。 3 、重量:真鸡血石的重量较沉稳,假鸡血的重量较轻浮,只要细心用以下步骤测鸡血石

试: (1 )用砂布细磨,真鸡血石材会呈石粉状而有朱砂红之现象,化石物则没有 (2 )用刀雕刻,假鸡血石下刀后呈塑质之卷曲石屑,能感觉出来 (3 )用火烧,假鸡血石会有烧焦的胶臭味,真鸡血石则不会; (4 )用手量质重,假鸡血石因质地不同而感觉较轻 鉴别:真石硬度低表面有“活血” 鸡血石硬度很低,比重也只有26上下,用牙齿咬其表面或用刻刀划其表面,都会留下印痕。而外形与鸡血石类似的铁矿石、石英石硬度都比较高,牙很难咬动。 如果所遇商家极力阻挠我们破坏鸡血石表面,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镜、聚光手电筒来检验。 用聚光手电筒照耀宝石表面,若其红色出现波光流溢的幻彩景象,则为真鸡血石,被称为“活血”,若无波光流溢的状况,很可能是假货,也可能是鸡血石中等级比较低的产品。 真品表面无太多孔洞 再者,真鸡血石表面一般都比较细腻平坦,没有太多孔洞;而造假的鸡血石往往采用浸渍法染色,时间一长,表皮的毛孔就会变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其表面会发现细小的棕眼,由此断定为假货。 最后,真鸡血石的红色是由内而外立体分布,很有层次感,颜色渐变的过程也比较有层次。而假鸡血石的红色一般都呈现在一个表面,缺乏层次感,渐变过程也比较散乱,造假迹象明显。 浙江昌化产量最大 鸡血石是我国土产的宝玉石,以浙江昌化产量最大,也称昌化鸡血石。在收藏界,最重要的就是出身,昌化鸡血石矿也有老坑、新坑之分。老坑的鸡血石从质地、血色要比新坑的好,是目前市场上的最昂贵的鸡血石品种,价格一般是新坑的2到3倍。而昌化新坑的鸡血石又要比其余地区的鸡血石价格昂贵。 除此外,鸡血石血色的多寡与鲜艳程度也决定了其价格。鸡血石血色有鲜红、正红、深红、浅红、紫红等多种,形状有块红、条红、星红、霞红等。一般而言,其以血多,色鲜、形美为最佳;血质以深沉有厚度感、血有集结和分布均衡为佳。血色少于10%者为一般,少于30%者为中档,大于50%者为珍品,70%以上者十分珍贵。全红为上,被称为“大红袍”。

巴林鸡血石

  中国的鸡血石按其产出地域区分为昌化鸡血石与巴林鸡血石。昌化鸡血石产于浙江省昌化县以西约40公里名为上溪的深山之中。巴林鸡血石产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其地子细润,透明度好,以冻地为主,不含"砂钉"鸡血石上的红色按形态可分为片红、条红、斑红、点点、团红等数种。红色的凝结程度越高,分布越集中,占据面积越大越好,石头的身价也就越高。有的鸡血石的质地与血色天然成趣,令人激动,惹人喜爱,于是人们便为它贯以漂亮的名字:比如,石头或印章的外表全部被鸡血所覆盖的,被称为"大红袍";印章的顶部有红色,身体部分的石质通透似肉冻的,被称为"鹤顶红";石头上有红、黑、白(或黄)三种颜色相伴而生的,因为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的脸谱相契合,所以被称为"刘、关、张"或"桃园三结义"。另外还有周带红、满点红、多彩红等等,都是观赏与收藏的佳品。 鸡血石主要产于浙江省昌化地区和内蒙古的巴林右旗。巴林右旗盛产巴林石。巴林石的质地温润,色泽丰富,适合篆刻雕刻,是很好的印章石,也是观赏石中的佼佼者。巴林石分为鸡血石类,冻石类和彩石类。矿物成分主要为:地开石、高岭石、辰砂等。一块好的鸡血石,石质纯净,血色鲜艳夺目,地子与血能够彼此地呼应。鸡血石按照血色分,有鲜红、大红、暗红等等。按照形态分有片红、条红、斑红等数种。总的来说血色凝结程度越高,分布越集中,占据面积较大的鸡血石,质量也就越高。

昌化鸡血石

成份与特征

  鸡血石印章《游于艺》窦中亮

昌化鸡血石是中国特有的名贵石种,具有艳丽鲜红如鸡血般的色彩和亮晶如美玉般的光泽,被誉为“国宝”而驰名中外,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 清乾隆年所修《浙江通志》曾记载:“昌化县产图章石,红点若朱砂,亦有青紫如玳瑁,良可爱玩,近则罕得矣。”鸡血石形成于晚侏罗纪(约一亿年前)流纹凝灰岩中,是朱砂(硫化汞HgS)在高岭石(Ko)与地开石(Di)之间不断渗染而成,摩氏硬度为2~3 ,比重为266~29 ,其成份为AI2(Si4O10)(OH)2。 在评选中国国石中,昌化鸡血石具备了“四性”:独有性——据我国地质部门的调查和各国地质文献的记载,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均无此类矿产发现;奇特性——形、色即奇异,又特别,十分罕见;观赏性——形、色、纹理及质地美丽无比,百玩难舍,从中获益;文化性——在传统文化中有一席之地,皇帝宠爱,布衣珍惜。

地理与传说

  昌化鸡血石出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西50 公里的浙西大峡谷源头—海拔1300 余米的玉岩山、属天目山系,为仙霞岭山脉的北支,周围群山环抱,峻岭绵延,高山峡谷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当地民谣为:板桥直垄通,风雨不断踪。夏天盖棉被,十月雪花飘。在鸡血石产地,有许多有关鸡血石的传说,这其中之一便是凤凰灭蝗虫,血洒玉岩山。 传说,远古时,一对美丽的凤凰在天庭翱翔时,不时听到哀怨之声,俯首一看,见蝗虫成灾,瘟疫流行,作物不长,满目荒凉,百姓愁苦。善良正义的凤凰见此情景,决意以自己的力量去消灭蝗害,驱散瘟疫,匡扶生灵。通过努力,美好的愿望实现了,感恩的百姓,请求凤凰留下,共同沐浴晨歌与暮曲。凤凰被百姓的精诚所感动,在一座山巅——康山岭,筑起了凤凰沼栖居,不久凤凰沼周围,所有山岩,变得洁白透明,如同白玉一般,玉岩山由此得名。玉岩山上百鸟齐鸣,玉岩山下百姓安居乐业。但就在这时,山上来了一对强横的鸟狮,它们见到凤凰巢居在如此美丽的山头,创造如此辉煌的业绩,受到百姓的恩戴产生了忌妒之心,从而决心将凤凰赶走,占据凤凰沼。一天,正当雌凤凰进入孵育期,雄凤外出觅食之际,偷袭凤巢,攻击雌凤凰,雌凤凰勇敢地与之搏斗,凤狮之战使得玉岩山上风声鹤唳,日月无光。雄凤回巢时,雌凤凰被鸟狮啄断了一条腿,血洒玉岩山,最后,凤凰含着悲愤仍由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击败了鸟狮,含泪掩埋了被无辜践踏的凤凰蛋后腾空而去。 凤凰离去,百姓痛惜万分,他们对天祈祷,请求神灵保佑正义的凤凰。百姓的诚意,凤凰的啼血,感动了天地。玉皇大帝派皇太子下凡视察实情,令地藏菩萨将凤凰血和凤凰蛋点化成美丽的丹石,并赋予了块块丹石逢凶化吉,驱邪扬善,惩恶布爱的力量。从此,玉岩山上凤凰血和凤凰蛋经过千万年的埋藏,而成了今天的稀世珍贵——鸡血石,鸡血石本应叫凤血石,这是后人在开采矿时发现它的色彩与刚宰杀的鸡血滴在玉石上相似,才习惯称作“鸡血石”。

昌化鸡血石的养护

  1.鸡血石切忌在阳光下曝晒,或长期置于强光下。因为鸡血石的血色在阳光的曝晒和高温环境中会变暗、变淡。 昌化软底鸡血石

2上蜡保养。上蜡可使石质与空气隔离开,可防止空气对石质的侵蚀。最简单的上蜡方法是用电吹风先把鸡血石吹热,等到蜡划上去就融化就可以上了,将鸡血石四周都涂上蜡(用白蜡烛也行),等到冷却后再用软棉布或软毛巾檫亮。这样还可增加鸡血石的光亮度,使之更加美丽。如用电炉加热,要用光洁的铁皮架子,要不断翻动,使之受热均匀;还要控制好温度,蜡划上去能迅速划离就可以上蜡了。 3.上油保养。上油保养是最方便实用的了,效果好。而且会使鸡血石看起来更加亮丽、血色更鲜艳。油可用白茶油、菜子油等,象挂件类可上点婴儿护肤油,又不会影响佩带。上油保养,一种是将整件鸡血石都浸入油中,效果最好,一种是将鸡血石涂上一层油后再用保鲜膜包好收藏。 4.在把玩、欣赏和佩带(挂件)的时候,切记:一定要轻拿轻放,万分小心!不要碰到硬物或滑落,拿对章的时候,也要避免相互撞击,以免损坏。

世界最大鸡血石

  苏州明琴缘国际翡翠珠宝城内的一块巨石吸引了诸多媒体的关注,该巨石色泽红艳,形态似龙又似龟,故得名“龙龟献瑞”。巨石的拥有者称,此石来自桂林龙胜县,重达50多吨,属于“鸡血红碧玉”,“这么大的鸡血石,不仅在国内,就是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11日,记者见到了这块令人关注的巨石,该石长约3米多,高约15米,从正面看,像只乌龟在伸头迎客,侧看又似恐龙又似盘龙。整块玉石以鸡血红色为主色调,还有金黄、白色作为衬托,全石颜色丰富多彩,显得鲜艳夺目。 明琴缘国际翡翠珠宝城有关负责人陆文珍介绍,该单位正在筹建江苏明琴缘地质博物馆和珠宝玉石文化展示馆,从桂林市龙胜县蔚青岭一带花巨资购买的这块鸡血石,无疑是镇馆之宝。据其透露,50多吨的那块鸡血红碧玉经过了一年半的挖掘方才露出真容,因整体态势似龙又像龟,故得名“龙龟献瑞”。“我们花了几千万元方才买下。” 陆文珍说,“龙龟献瑞”目前是世界上体积最大、最重的一块鸡血石。光是从桂林运来,就花了20多万,路上耗了整整3天。这块“龙龟献瑞”因其含瑞祥之寓意,所以馆方是不会轻易“动”它的,“有人曾出价1亿都没卖,低于2亿是不会转手的。”

鸡血石

鸡血石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其颜色比朱砂还鲜红。因为它的颜色象鸡血一样鲜红;所以人们俗称鸡血石。

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它的巴林鸡血石。20世纪90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现了鸡血石。由于现在的昌化朱砂(汞矿)已近尾声,所以出产的鸡血石产量相当有限,市场价格日增不衰。

主要成份

鸡血石含有辰砂、(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白云石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种成份的硅酸盐矿物。产地不同,质地成分也不同,但都离不开硫化汞成分。

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组成。一般认为“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矽。“地“的成分,如昌化鸡血石,其“地”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中的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

巴林鸡血石主要是高岭石和硬水铝石;而质地较为细腻的黑冻鸡血石和芙蓉冻鸡血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和辰砂;前些年在吉林某金矿之顶部发现有近似“金顶红”的脉石英致密块体,其中辰砂非常细小,质地坚硬细腻,也是硬地含辰砂石料,当地称朱砂玉。

形状

鸡血石没有固定的形状,叫块石状,它的色状有块血、条血、梅花血、浮云血。

块血:分布没有规律,东生—块、西生一块,有的块石表面有一大块红色,而里面面一点红的都没有;有的恰拾相反,所以购买鸡血石毛科风险很大。

条血:分布有规律。

梅花血:象梅被开放一样,整个石头都是星星点。

浮云血:它生在宽带或条带的间接处,即象条血又象梅花血。所以它的血形象天上的浮云一样。

颜色

鸡血石的颜色有鲜红、谈红、紫红、暗红等,最可贵的是带有活性的鲜红血形。

所处位置

鸡血石产自低温热液矿床、火山岩或热泉沉积矿的朱砂条带的头尾及边缘地带,产量相当有限。

用途

鸡血石主要用作印章及工艺雕刻品材料。

如何鉴别真假鸡血石

鸡血石产于浙江昌化、临安等县。带血色的石头称为鸡血石,不带血色的则称为昌化石。

品评鸡血石,首先是看“血”的红色,以其鲜、凝、厚为佳。鲜者红如淋漓之鲜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指有厚度有层次深透于石层中者。另外鸡血石的地张也是判断鸡血石的重要依据。地张就是红色染在什么样的石头上。鸡血石的地张以纯净、半透明,无钉与血之鲜红色彩交相辉映者为上品。鸡血石的品样可分为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圆形、畸型,尺寸大致以5——2公分的径边为宜。

鸡血石的质地细腻,带韧性,结构紧密,受刀不崩。

好的鸡血石都不加雕琢,以做印章为最宜。可以这么说,凡是加雕刻的鸡血一般都为遮掩其疵,是不足为贵的。

由于鸡血石质佳价高,作伪者很多。鸡血石的作伪方法大体上有下面几种:

(l)镶嵌法。采一质地较好的昌化石章,选择几面醒目的地方,分别挖出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小坑,然后用红色的流化汞涂料嵌入,待其自然阴干后,再磨光上蜡。不过,这种嵌入的鸡血(硫化汞)没有层次,同时血与昌化石的交接处色泽生硬,没有过渡。

(2)浸渍法。取一方昌化石,在需要的地方涂上硫化汞,阴干再涂,再阴干,使其血稍有层次,然后放在透明的树脂里浸渍,务使周身浸到,拾起晾干,再用细水沙打光即成。用这种方法做成的假鸡血石,因树脂易老化,日久表皮会泛黄,与内部的石色不相协调;同时树脂表皮的毛孔比较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其表面有一点点细小的擦眼。

(3)切片贴皮法。用切割机把石章的六个平面分别切割出薄如纸的六面。于其内需要的地方涂上硫化汞。待晾干后再用热烫的办法和以胶水把原来切割下来的六个薄片按原样贴回去,然后把薄片与胶合处的线角磨光。这样鸡血的红色看起来生在石章里面,而且自然分布。但血的层次毕竟只能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此类石章,只能局限于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石章,其他的都不行。因为圆形和畸形的石章无法割断和刻边款,这样薄片烫贴的痕迹就显露出来了。

(4)添补法。这是在真鸡血石上,再添加硫化汞,并在添加的部分表面罩上一层极薄的树脂,磨光后即成。这类方法是在血上加血,无疑是锦上添花,价值大增。同时真中有假、假假真真。所以对于特别好的鸡血石,在观察时必须注意和联想到作伪者的手法,方可避免“大意失荆州”的后果。

70年代,在内蒙的赤峰地区,也发现有鸡血石。但不及昌化鸡血石细腻、带韧性,且石中含水量较高,天旱易裂。血的分布大多呈一条条的血筋状,纵横交叉,散而不聚,且极易氧化而发暗。内蒙鸡血石是昌化鸡血石的同族异种,但价值相差甚远。

这是“菊石

菊石,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个亚纲。菊石不是现生动物而是已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存于中奥陶世至晚白垩世。它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初期(距今约4亿年),繁盛于中生代(距今约225亿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500万年)绝迹。菊石通常分为9目约80个超科,约280个科和约 2000 个属,以及许多种和亚种等,它与鹦鹉螺是近亲。

菊石最早出现在距今约4亿年的古生代泥盆纪初期,在中生代得到繁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因而,它比恐龙的出现早17亿年。菊石是由鹦鹉螺演化而来的,属于头足类动物,运动的器官在头部。体外有一个硬壳--这是它自己建造的蜗居,与鹦鹉螺的形状酷似。在头足类的进化过程中,除鹦鹉螺外,其他的种属已不再背负着一个沉甸甸的硬壳,而是轻装前进。

菊石贝壳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三角形的、锥形的和旋转形,以旋转形的壳为多。菊石的壳也分前、后、背、腹;。菊石壳体的大小差别很大,一般的壳只有几厘米或者几十厘米,最小的仅有1厘米;大的则达到2米。

"棱菊石"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菊石。在245亿年前出现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使"棱菊石"从地球上消失了。后来出现了"齿菊石",当这种动物在三叠纪成为主要的海洋动物时,恐龙也开始到陆地生活。然而,"齿菊石"在大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就消失了。后来,还有"腹菊石"、"白羊石"、"箭石"。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推测具有旋卷壳体的菊石是由直壳的杆石类,逐渐弯曲而演变为环形壳的无棱菊石类。但是,地层学的证据表明,最古老的具环形壳的无棱菊石类和弓形的杆石类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因此,也有人设想杆石类和无棱菊石类几乎同时由具卵形胎壳和腹方体管的直角石类演化的。

菊石化石均产于浅海沉积的地层中,并与许多海生生物化石共生。通过对含菊石地层的古地磁、古温度的测定、岩性和岩相分析和对菊石古生态的研究,推测菊石栖居在热带至温带的有一定深度的海域,内中又因壳壁厚薄、壳形和壳表装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生活习性,例如:壳壁较厚和具粗强壳饰的类型是较不活动的类型;壳壁较薄、表面平滑和具尖饼状壳形者是较活动的栖居于较深水体的类型。

菊石演化迅速,分布广泛和易于辨认,是划分和对比地层最有效的标准化石。依据菊石在地层中的垂向演变而划分成颇为精细的菊石带。例如在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每一个纪均可划分出30个以上的菊石带,平均每个菊石带的延续时限在100~200万年之间,在西欧古生代早石炭世晚期赛尔布霍夫期地层划分出30个菊石带,平均每个菊石带延续时限不超过50万年。应用同位素和其他方法测定地层的绝对年龄,还远远不能达到这个精度。

在中国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中含有各种菊石,特别是广西的早泥盆世菊石群,华南二叠纪菊石,广西、青海和西藏三叠纪菊石和西藏侏罗纪及白垩纪菊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广西、贵州、青海和西藏的海相地层中都有发现菊石化石的记录, 特别是在西藏的珠穆朗玛峰地区有大量的菊石化石产出, 甚至随手可得。因为在中生代时期, 那里是古喜马拉雅海, 随着构造运动地壳抬升, 海底变为高山, 菊石化石也得以显露出来。人们曾经把这种旋卷型外壳上装饰着肋、棱、脊的动物称为"阿蒙神之角(Ammon's horns)"或"蛇石( snake- stones)"。

划岩山交通指南:乘209路前往

划岩山风景区山峦起伏,溪流环绕。景区面积约为1152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5%以上。风景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日照适宜,年平均气温约17℃。境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辅有平缓的褶曲及盆地构造,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火山岩,在断陷盆地为白垩系陆相沉积岩。风景区内主要有马尾松、柳杉、枫香、香樟、红楠、山谷欢等树种及众多的蕨类、禾本科植物。此外,景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云豹、黑麂、白枕鹤等,以及国内稀有的特大型蝙蝠和国际上从未提到标本的红蝙蝠等。

划岩山位于台州头陀镇溪上与三屯交界处,西距黄城18公里,其主要景点为三瀑和裂谷。

三瀑分下瀑、中瀑和上瀑。下瀑在海拔120米处,沿山麓溪谷上攀,于松篁丛中穿行,向峭岩右侧转几步即见。瀑高十几米,从凹凸的崖壁上挂下,飞珠溅玉。崖底有穴,弯腰可进。若逢夏日,斜阳西照,水帘会幻出光怪陆离的彩虹,煞是好看,故称水帘洞。中瀑在峭岩上面,自古划岩一条路,须攀峭岩左侧斜谷的通天道和通天洞才能上去。此瀑潜于游人视线之下,须借助岩壁铁索下落到涧底方可见其真容。瀑高30余米,若逢雨季,急湍直泻,如白龙飞下,惊天撼地;倘遇枯水期,细流从悬石洒落,朦胧中如龙须轻拂,故瀑下之深潭人称龙潭。上瀑距中瀑60米,此瀑与雁荡中折瀑甚似。瀑布挂于前,游人绕于后。因瀑前无大树遮蔽,晴日阳光直射无碍,瀑水如珠帘垂挂,折现出五光十色,十分赏心悦目,称为珠帘瀑。

裂谷是地壳运动时留下的地裂遗迹。划岩裂谷是括苍山断裂带的组成部分,分布在三瀑之西南山岗上,阔狭不等,长短不一,直斜交互,共有十多条。狭者仅半米,隐于草丛之中,有侧身援绳而下者言,谷深十几米,谷底宽平,冬暖夏凉;谷道纵横,犹如迷宫。阔者宽四五米,仰天袒露,但见谷壁苍藤蒙络,古树横斜,黑幽幽深不可测。冬日早晨,由于地气蒸发,云蒸霞蔚,堪称奇观。

三屯在划岩之南,以海拔500余米兀立的形似三个囤子的巨岩而得名。传说,这三囤自右至左,分别为粮食屯、刀枪屯和金银屯。巨岩左边的溪流,由于山势的落差,形成一个接着一个的瀑布,有鸳鸯瀑、卧龙瀑、天水瀑、双龟瀑、殿前瀑。巨岩下有一深潭,终年不见太阳,寒气透骨,积雪难融,有藏雪潭之称。巨岩中部,有一米宽左右的天然栈道,高处可直立行走,低处须躬身前进。传说是神鼠钻天留下的痕迹,登上此道,手紧握栏索也不敢旁视,只觉清风过耳,足底生寒,峭壁千仞,高处不胜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9218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