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取出珍珠以后,珍珠贝怎么办?

被取出珍珠以后,珍珠贝怎么办?,第1张

珍珠分成两大类,一种是淡水珍珠,一种是海水珍珠,产生珍珠的珍珠贝不一样,这也预示着它们的命运不一样。

淡水珍珠主要是由三角蚌生产,海水珍珠主要是由白唇牡蛎、金唇牡蛎制造。

有幸去过几次淡水珍珠养殖场,亲眼见过取珠的过程,有点毁三观。

接近珍珠养殖基地,扑面来是空气里的腥臭味,这就有了一种不祥预感。然后看到路两边堆得像小山丘一样的贝壳,说明这是珍珠蚌的尸体。

原来认为珍珠是一种珠宝,幻想收取的过程应该优雅、从容。

实际上画风是这样的,潮湿的水泥地上堆了一地的珍珠蚌,大妈们坐在塑料矮凳上,用刀刨开珍珠蚌,把蚌肉、珍珠一股脑全部划拉到红色大塑料盆里。几十个人同时工作,如果没有从外面一路走进来的过程,突然出现在这里会觉得进了食品加工厂。

大塑料盆里装满后,蚌肉会被放进一个搅拌机,开动机器一阵搅和,蚌肉被搅碎,沉淀下来的就是珍珠。

现场的空气里充满了水产市场特有的腥臭味,臭味来自于那些已经死亡多时的蚌,也可能死了有几个月之久。

珍珠蚌里面长了珍珠以后,就像人身体里面长了异物一样,珍珠蚌是很难受的。而珍珠越大,珍珠蚌感觉越难受,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看一下珍珠蚌有没有死掉。

检查总是不及时的,有的时候等到收割珍珠的时候,才发现有一些珍珠蚌是死了好久的。

这些打碎的珍珠蚌肉也不是没有去处,会喂给鸭子。所以珍珠养殖场里最好的东西不是珍珠,而是吃了蚌肉的鸭子。一般情况下和鸡相比,鸭子的肉是比较少的,但是吃了蚌肉的鸭子长得又肥又大,而且鸭肉很好吃,还没有鸭腥味儿。

从搅拌机里出来的珍珠经过漂洗和烘干,再根据大小、圆度、光泽度分级,才能成为制作首饰的原料。

相比较于淡水珍珠蚌,海水珍珠蚌的命运要好一些,因为海水珍珠蚌非常稀有和难得,珍珠的价格也是所有珍珠中最贵的。

海水珍珠在以前被称为南海珍珠,主要产地是广西北海以及菲律宾等地。

海水珍珠蚌一般会有30公分那么大,分泌的珍珠质非常好,所以海水珍珠又大又圆又亮。

相比于淡水珠的采珠过程,海水珠的采珠过程要温柔的多,一般不会把珍珠蚌给弄死,尽量保留活口,以便于下次再种植。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采收珍珠以后,淡水珍珠蚌喂了鸭子,海水珍珠蚌继续工作。

参考下;珍珠贝喜欢在浪静水清、温暖流畅、饵料丰富的浅海沙底上栖息,而且海水盐度要适当。每年的四、五月,珍珠贝幼虫开始大量繁殖。人们利用人工渔礁,让珍珠贝幼虫附着在上面。等到幼苗长大后,将珍珠贝取上来,进行人工植核。珍珠核有塑料的,也有石子的,将核植入珍珠贝内,再把珍珠贝放入海中,经过数月,一颗珍珠就开始生成了。当然,到收获珍珠还要一至数年的时间

食用牡蛎与珍珠贝之间的亲缘关系就好像人类与狨猴之间的那样,并不是靠得很近。它们都是双壳类软体动物,固着在浅海地带的岩石上,以过滤水流中的海藻为食,但是它们在分类上属于完全不同的目,而且二者中只有一类能够生产达到商业尺寸和价值的珍珠。珍珠贝与扇贝的亲缘关系比较近,生活在热带海洋中,而且体型较大,可以食用。

另一个普遍的误解是,珍珠的形成是由于一颗沙砾进入了贝壳里面。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珍珠就会是平凡的物品,而不会成为具有很高价值的稀世珍宝。珍珠贝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沙砾,它们生活在沙砾的世界里,毫无疑问,它们在生活中会不停地吸入和吐出沙砾。珍珠的形成是由更重大的外来物体侵入刺激所引起的。这些侵入物体可能是一些小的碎片,例如骨头、贝壳或者珊瑚的碎片,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侵入在很大程度上是蓄意造成的。珍珠贝被各种各样的寄生物所困扰,包括多种蠕虫、海绵和贻贝,它们钻透珍珠贝的贝壳,这种严重的刺激正是诱发珍珠形成的原因。

一旦被寄生物侵入,珍珠贝就会把寄生物隔离在“珍珠液囊”里。它的整个壳体的里层被一种膜所覆盖,叫做套膜,由它来分泌“珍珠母液”,也被称作珍珠质,这是一种令人惊奇的物质,坚固并且有韧性、具光泽,形成机理是把碳酸钙晶体包裹在了类似于角蛋白一样的有机分泌物的夹层里。通过不断地包埋这个外来的异物,结果就形成了一颗珍珠。珍珠质每天可以形成4层之多,但是完成一个厚度达15毫米的珍珠质需要2年的时间;而要形成一颗珍珠,则需要15~20年。这就是为什么一吨的珍珠贝可能仅仅生产出3粒珍珠,而且毫不夸张地说,它们能成为完美无瑕的球形珍珠的可能性只有百万分之一。一个单个的珍珠贝可能会有多种情况发生,在野外它们能自然存活80年。

因为珍珠的稀有和美丽引发了关于它们起源的许多传说。一种说法是,珍珠贝在早晨晒太阳的时候,露珠滴到了它们体内;另一种说法是,它们是胆石或者水晶天使的眼泪;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闪电霹雳。最早提出“沙砾”的说法是在17世纪的意大利,后来在19世纪海洋学家又提出是珍珠贝死亡的卵。直到20世纪的头10年,才有法国和日本研究者确立了“珍珠囊”的理论,在这种理论指导下首次培育出了人工珍珠。

大部分现代珍珠是人工养殖的;珍珠养殖是一个巨大的全球性产业,每年的营业额超过3亿英镑。珍珠养殖的过程是漫长的:打开每一只珍珠贝的贝壳,把一小粒蚌壳碎片和一小块取自其他珍珠贝的套膜小心地植入它的性腺,当蚌壳碎片与周围的组织融合在一起以后,就进入了刺激产生“珍珠囊”的过程,珍珠质不断包裹最初的小粒。两年后就会得到一粒与天然珍珠没有区别的人造珍珠,只是不能太用力刮擦它。

人工养殖珍珠蚌怎么生出珍珠的方法如下:

蚌的外套膜受到异物砂粒、寄生虫侵入的刺激,受刺激处的表皮细胞以异物为核,陷入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陷入的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自行分裂形成珍珠囊,珍珠囊细胞分泌珍珠质,层复一层把核包被起来即成珍珠。

人工养殖的珍珠,就是从育珠蚌外套膜剪下活的上皮细胞小片简称细胞小片,与蚌壳制备的人工核、一起植入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植入的细胞小片,依靠结缔组织提供的营养,围绕人工核迅速增殖,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质,从而生成人工有核珍珠。

珍珠的分类

尚无统一标准,比较实用的一种分类方案是按成因和水域进行划分的综合分类。该分类方案具体如下:

天然天然的珍珠贝体内软体部自身发生病变,或无法将入侵的外部异物(如沙粒等)排出体外,由于自身的生理机能,会分泌珍珠质将病变部位或异物包裹起来,经过一定时间后形成结晶物,这种结晶物称为天然珍珠。

天然海水珠:即海珠,是由海洋贝体内产出的珍珠。天然淡水珠:由淡水中蚌类体内产出的珍珠。养殖珍,人们根据珍珠贝能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的生理机能,在珍珠贝的体内中植入细胞小片(或者是:珠核+细胞小片),经过一定时间养殖培育出来的珍珠称为养殖珍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8192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