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油怎么使用

头油怎么使用,第1张

头油,常指用于头发以增加光泽度并达到保湿效果的油脂化妆品。古代女性在头发上刷头油,是通过头油来固定发丝,相当于今天的定型_哩。头油也是护发素,给头发以营养。头油使用方法为:洗发后,倒少许于手心,均匀揉搓,之后涂抹于头发上、发尾、干燥开叉受损头发上。注意不要抹在头皮上,防止过油。

头油和脸油都是皮肤分泌的油脂。如果头油、脸油增多,是由皮脂腺油脂分泌增多导致的。之所以会分泌过多的油脂,与皮脂腺密度高有关,皮脂腺数量越多,分泌的油脂越多,这也是大多数油性皮肤产生的原因。长期吃油腻的食物,或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饮酒,也会刺激油脂的分泌。熬夜、作息不规律,导致内分泌紊乱,长期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也会导致皮肤油脂分泌增多。

古代人用皂角或者猪苓洗头发,也包括草木灰和淘米水等。

猪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猪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平常人就用皂角洗头发。皂角是一种非常天然的洗衣用品,也被称为万能清洁剂,皂角跟澡豆其实都是从豆类植物中提炼出来,这些植物叶子都很相似,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说,却不是同一种植物。皂角树上有一根根的刺,而合欢树却非常的光滑,与荔枝龙眼一样,都是无患子植物,所以它们不是同一种植物。

根据记载,唐代以前的时候还没有使用皂荚时,古人洗头就使用草木灰、淘米水。淘米水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现在还有一个洗发水的牌子叫淘米水。这个牌子可能就是受到古代人洗头发的启迪。草木灰就是稻草秸秆一类火烧以后分解成的草木,燃烧之后它化成一滩灰烬。你别看他一摊土灰,还可以废物利用,可以用来清洁衣服洗头发。

先把它泡在水里,用指头搅拌搅拌,搅拌均匀以后,再抹的头上就可以洗头发啦。古人是拿草木灰水来洗头发,因为它里面有碳酸钾,所以可以与油脂类反应,油脂就是指你的头油。废物利用是不是很不错呢。还有用淘米水来洗头,其实不光是古人用淘米水洗头,现代也会有淘米水洗头的人。

其实呀,古人是很重视清洁的,在《说文解字》里就提到过:“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古人也真的很聪明,他们善于从大自然的馈赠中寻找可用之材进行创造,他们在没有洗发水的情况下,琢磨出了不少替代品。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一,当然是知名度很高,甚至现在也还有人在使用的——皂角。那么他们是怎么用皂角洗头的呢?第一步,将皂角清洗干净,再用滚水泡涨泡软。第二步,将泡涨的皂角细细捣烂。第三步,掺水煮捣好的皂角,往里面掺上一些红糖,熬制粘稠熄火,储存以备使用。当然也可以不这么麻烦,直接把皂角弄碎,泡在水里或者呈粉末状后涂抹。古人用皂角洗头,可以清除头上的油渍,让头保持清洁。除了洗头,皂角还能用来洗衣服,用皂角洗的衣服据说很柔顺,也不容易褪色。

二,利用草木灰。草木灰,最常见的还是烧秸秆产生的灰。别看它似乎就是团灰,充其量铺在土地里作为养分,其实它也能用来洗头,不过不是直接倒在头上,而是将它们倒进水中,搅拌再过滤,用那个滤液洗头。这种方法,也可以达到去头油的效果。

三,木槿叶。相较皂角,木槿叶的味道要更好闻些。古人采集来木槿叶后,洗干净,再把这些叶子里坏的,有虫的择出去,剩下的新鲜的叶子,会被剪碎,拿纱布把它们松松的包起来,放进温水里使劲搓挤,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久也比较消耗体力。木槿叶发挥的作用,更偏向如今的护发素。

四,淘米水。淘米水,在古代称为“潘”,就现代来说,我们可以给出更科学的解释,用淘米水洗头,是因为淘米水中含有一些氨基酸和蛋白质,这些物质和头发接触之后被头发吸收,头发会变得更柔顺,达到又黑又亮的效果。当然,最后别忘了用温水把头发冲干净。

五,澡豆。这种物品主要盛行于宋以前。澡豆是一种干粉剂,用豆粉添加药品制成,它既可以洗手,还能洗脸,还能洗头,洗澡,洗衣服,可以说非常全能了。孙思邈就在《千金翼方》记载道:“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足可见澡豆的受欢迎程度。澡豆有平价的做法,也有达官贵人才能享受得起的做法——譬如在其中掺上名贵香料。

六,胰子。这是在澡豆的基础上革新产生的,已经很像如今的肥皂了。人们把猪油、猪胰、砂糖、香料等按比例混杂一起研磨,再通过加热让它定型,从而就做出了“胰子”。胰子是利用动物胰脏里含有的生物酶来分解脂肪,从而达到去污的目的。

古代人头发不油的,吃的也没那么好,而压力、熬夜更始不存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基本生活规律。到了秦汉就有专门的休沐假期,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可见当时虽然大家重视个人卫生,但洗澡不是很多,最干净的人五天洗一次澡,当然不能排除那些比较懒惰的人,放假也不洗澡,那就更说不好要几天洗一次头发了。

现在人们出头油主要原因:

1、就是洗头太勤而造成的。因为洗头过勤,所以,破坏了头皮的水油平衡,就会出油。

2、吃刺激性食物过多。如果你吃刺激性的食物过多,例如,辛辣的或者是油腻的食物过多,则也会刺激你的头发出油。

3、睡眠不规律,尤其是一些熬夜的人,和压力过大的人,导致你的内分泌的失调,所以,这个时候,其造成的结果,就是你的头发出油无法控制了。

从许多留下的旧照片或肖像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些令人惊奇的细节,清朝的许多妇女都有非常奇怪的发型,但现在她们看起来非常漂亮,优雅,高贵和优雅。

事实上,这种能固定发型的东西叫做剃须水。俗话说,360行是其中的头号。卖剃须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小贩肩上扛着一条长凳。长凳前面有一个小洞。在洞里插了一根两英尺长的竹竿竹竿上堆着一串刨花,大约两英寸宽半英尺长。长凳上还有一段黄滑的长方形榆木,用宽大的平面轻轻推着,一片薄薄的、波浪状的刨花凝结成一种诱人的商品。在热水中浸泡后,会渗出粘稠的液体,然后将液体倒入剃须筒,用刷子蘸在头发上。在短时间内,它可以用来识别人和固定发型。

而且,水还可以散发淡淡的香味,有滋润黑发的效果。可以说是一款真正的天然绿色护发产品。到目前为止,京剧中的丹仍然使用古老的方法,面颊两侧的寺院补丁仍然使用剃须。像古代的妃嫔一样,她们用蘸剃须水或油的方法梳头。据说慈溪太后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当时,他将很多中药浸泡在剃须水里,并与剃须水混合。她头发油腻,经常掉头发。用这种方法后,她的头发又亮又漂亮。

剃须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先民的伟大创造和发明。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在发展和完善上已达到顶峰。当时,女人们先用细竹丝把各种发型绑起来固定在头上,然后用剃须水浸湿头发,盘成一团,最后用梳子油把头发擦亮头发干了以后,就会自然形成,产生各种各样的发型,美丽的发型,让当时的各国大臣感到惊艳这种剃须水发展到现代,随着化学发乳发油进入中国市场,它逐渐衰落。但现在仍有一些人在使用它。事实上,这种剃须水有独特的效果。它是天然的和无毒的,这超出了许多化学染发剂。

所以,古代女子多留长发且发型臃肿奇特,是剃须水独特的效果朝的女子,不只会用发胶来固定发型,还会用蜂蜡和茶油梳头,这样可以给头发做个护理滋养,让秀发远离毛躁干枯。

  桃花面、柳叶眉、樱桃口……这些都是古代女子的妆容代表,每个朝代却各有不同,此次为你还原古代美人,用浓浓的东方味,迎接新一年。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古代女子化妆步骤吧。

 古代化妆步骤是怎么样的

 [妆粉]

 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

 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 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

 手法:现在我们只要用粉底液就能轻松起到遮盖瑕疵、均匀肤色的效果,但是粉底液之后使用粉饼或散粉起到定妆的效果,注意粉质要细腻,并且粉中不要含珠光颗粒,重在强调素雅的妆面和细腻的肤质。

 [描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手法:中国古代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现在我们有眉笔、眉粉,但是想要画出古代女子眉毛的精髓,要学会剔眉和遮盖。用粉底盖住原有的眉形以及多余的眉毛,再用眉笔勾画。

 [胭脂]

 所谓的“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古代女子的妆面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材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芳木等。

 手法: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还可以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朱唇、花钿]

 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中歌道:“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当然,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而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还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而且别出心裁,不拘一格。

 手法:用粉底遮盖唇部原有的唇色,然后用哑光唇膏从唇珠上色,然后用唇刷或无名指指腹轻轻将颜色向外推开,形成晕染的状态。

 第一个大项目,去除脸部汗毛,保湿补水。这个现代妇女都知道,用面膜,鼻贴,甚至遮瑕膏,收敛水什么的。不过古人没有这些东西,只能用一种笨方法,“绞脸”,这个场景也在一些古装电视**中出现过,就是用一根线对折后在脸上滚来滚去,把脸上的汗毛都拔掉,这样脸上就会看起来光滑很多,出嫁前的女孩往往会采用绞脸的方式来让自己更漂亮一些。不过这个带来的疼痛感,也是很强烈的。不过对于古代的贵族妇女们呢,选择会更加多一些。比如把鸡蛋清、滑石粉、益母草、杏仁、蜂蜜这些东西搅合在一起,然后涂抹到脸上,起到美容的效果,说白了就是今天的自制面膜,不过风险性也是有的。因为天然材料分子体积大,很难通过皮肤表面细胞的缝隙,又或者会因为自身腐败变质,反而导致皮肤感染。

 第二个大项目,就是古往今来妇女最执著的美白。据说春秋战国时候,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很漂亮,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她。有个叫萧史的小伙子为了讨好弄玉,就自制了当时独具一格的美白产品“飞云丹”。产品做好后送给弄玉,弄玉使用了感觉效果特别好,自己更加白嫩了。但是没过多久,弄玉美女就不幸去世了。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史学家推测,萧史懂得一点化学知识,知道水银可以美白,所以就弄了一些水银来做实验,最后做成了“飞云丹”,美白效果很好,但是也让弄玉汞中毒死掉了。当然啦,现在依然有很多不法的化妆品用汞或者铅来起到美白的效果,比如前几年网络上卖的特别火的“童颜神器”。很多女孩用了这种产品,开始效果很好,皮肤变得白白嫩嫩的。过不了多久,身体就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不舒服,到医院里做检查可能就已经铅中毒或者汞中毒。

 第三个美容大项目,就是嘴唇,唇部的护理和化妆。古人用的东西,叫口脂,类似于今天的唇膏或者口红。特别是北方的秋冬季节,天气是非常干燥的。古代人虽然没有现在的唇膏,但是也有自己的护理方式。根据北朝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的记载,古代人为了防止嘴裂口子,就往嘴上涂口脂。这个口脂是怎么来的呢古人把牛骨髓放到锅里煎,等牛骨髓化开之后,把用浸过丁香藿香的酒倒到锅里再继续煎,然后加入一种叫青蒿的草改变颜色。煎好之后再用棉布之类的东西过滤一下,最后得到的油脂放入瓷碗里冷凝,完全凝固后的东西就是口脂。口脂可以说是纯天然的护肤品,不仅能够防冻防裂,还能够有效的淡化唇纹,让很多女性从中获益。

 后来到了唐代,人们发现蜡质的口脂颜色更好看,于是就改用蜡熬制口脂,并且在里面加上一种紫草,熬出来的口脂就成了红色。

 第四,彩妆。古人最常用的东西叫花钿,也相当于现在的脸部彩妆造型。这种妆饰在各朝各代都有,唐朝的美女们最喜欢。一般是除了画眼睛眉毛以外,再往脸上贴花儿,各种各样的都有。有些贴完花儿了之后,脸上其他部位还要有装饰。比如用金子、鱼鳃骨、羽毛、黑光纸这些颜色比较浓重的装饰品来点缀,花钿背后有骨胶,轻轻一哈气,再往脸蛋上一贴,就不会掉。

 古代女子的“眉笔”

 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好怪异的化妆哦,还是做现代人好)。古代女子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   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   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古粉字从米从分;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因为它是化铅而成,所以又叫“铅华”,也有称“铅粉”的。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使皮肤保持光洁。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还有一种香粉,是用粟米制作,类同上,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和米粉相比,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所谓铅粉,实际上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最初用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所以多呈糊状。自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由于它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深受妇女喜爱,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还有以产地出名的,如浙江的“杭州粉”(也称官粉);荆州的“范阳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桂粉”等等,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纹。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有种说法认为古代胭脂的真正产地是匈奴境内的焉支山,而“阏氏”这个名称,是对匈奴人对宫廷妇女的一种称呼,原指贵族正妻,因为这些贵族妇女常用“阏氏”妆饰脸面,所以“阏氏”成了她们的代称呼。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红楼梦》44回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这种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上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足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然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从大量的文献记载以及形象资料来看,古代妇女化妆,往往是脂粉并用,单以胭脂妆面的比较少见,具体做法可分为三种:

 1、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  

 2、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          

 3、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香料龙涎香 峭岩高耸,波涛层叠的奇绝辽阔的海域景观,点明龙涎香产地及特征, “鲛人从骊龙洞窟采集铅水一样的银色龙涎,将龙涎香和蔷薇花露研为粉尘,化作心字篆香。龙涎香制成各种精巧形状, 本品为不透明蜡样团块,大小不等,外表为灰黑色,粗糙,覆有颗粒状物。质轻而脆。断面外表层为黑灰色,内层为黑、灰白与灰**相间。嚼之如蜡,有粘牙感。气微腥。以灰黑色、质轻、燃之有香气者为佳。蒸馏法制香水  “广南真法”, 确实是采用了以蒸馏法制香水的基本工艺。实际上,这里是自制了一个简易的蒸馏器:把各种鲜花装在甑中,将甑放置在蒸锅上,上面用一只盆倒扣过来,把甑盖严,就使得甑筒内形成了一个封闭性的空间;甑底是布满孔眼的,大火猛蒸之下,锅中热水产生的蒸汽会通过甑底的孔眼上升到甑筒中;此时,倒扣在甑上的盆,就起到了蒸馏器设备中的冷却器之穹隆顶的作用,从甑下冲上来的蒸汽,会带着百花遇热分解出来的香精,一直升到倒覆的盆底上,并在盆底面上凝结成水,然后,再沿着倒扣盆的穹面四下滴流;悬挂在盆周围的一圈竹筒,则相当于蒸馏器中的引流管、贮存器,把沿盆底流下的带香凝露承接住,收集起来中国古代化妆品的代表:胭脂、鸭蛋粉、头油、香囊。此四件物品是中国古代化妆品的代表,历史悠久,《唐书》中记载:腊日献口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8515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