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上面往下折一条大约为05~1CM既边. 此条边的大小,决定心形的大小。
2、之后再反过来,再对折,
3、对折完之后.将左右两边向刚刚对折之后的中间线折落去
4、折完之后,反过来,在最顶上,折一下, 大约为1CM~15CM,(折的这个长度是心形的长度),折好后,反过来。
5、将左右两边分别由下往上折
6、左右再顺着两边的印向下折
7、翻过来是这样的。。。
8、将上面顺着印两折,如下图
9、翻过来后再折一道
10、再翻过来继续折
11、最后一部.就是将它围着手指卷.当然.你首先要了解你要送的人的手指有多大
12、围好后,你就可以用透明胶贴好,整个过程 就完成啦~
戒指的折法
第一种戒指
步骤如下图所示
第二种戒指的折法
步骤如下图所示
第三种爱心戒指的折法
步骤如下图所示
这一个漂亮的戒指就折好了。
试试看吧
用纸折戒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准备一张8cm的正方形纸,将纸四等分对折,再从中间对折;
步骤2将底边对折两次,然后对齐中线折出两个三角形,顶角向后折;
步骤3、将两边撑开对折,再对齐中线后对折,将顶端小角窝折进去;
步骤4、底边对折两次,最后将两边穿插进纸层中进行固定即可。
戒指的起源
中国起源
1起源:秦汉时期
在中国,戒指的使用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悉,戒指起源于古时的中国宫廷。女性戴戒指是用以记事。戒指是一种“禁戒”、“戒止”的标志。当时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在后宫被皇上看上者,宦官就记下她陪伴君王的日期,并在她右手上戴一枚银戒指作为记号。
当后妃妊娠,告知宦官,就给戴一枚金戒指在左手上,以示戒身。
戒指传至民间,其作用就不仅是简单的装饰品了。男女互爱,互相赠送,山盟海誓,以此为证。它起源于实用,而后逐渐转向审美和财富的统一,并逐渐被赋予不同的文化意义。
2“戒指”一词的出现:元代
元代关汉卿的戏曲作品《望江亭中秋切》的第三折中有:“(正旦云)这个是金牌衙内见爱我,与我打戒指儿罢。这有什么?”这里就出现了“戒指”一词。
《永乐大典》残本中保存的朝鲜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有:“少赎,二十两也不够,我典一个房子里,我再把一副头面,一个七宝金儿,一对耳坠儿,一对窟嵌的金戒指儿,这六件儿当的五十两银子,共有二百两银子,典一个大宅子。”
3“戒指”一词被广泛使用:明代以后
直到明代以后,“戒指”的称呼才多了起来。《中国古代服饰风俗》一书讲到明代服饰时说:“至于称其为戒指,似乎还是明代以后的事情。”明王圻的《三才图会》又说:“后汉孙程十九人立顺帝有功,各赐金钏指环即今之戒指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