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银币(丁未)双龙一两是由清政府度支部设计和正式铸行的清代标准银币之一。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度支部天津造币总厂铸造的。
“光绪(丁未)双龙一两”银币当年虽然投放于市场,但它在市面上流通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后来被全面收回;它当年的实际铸造量其实并不多,能完好流传保存至今的,少之又少,罕见至极。
历史原因造就的。四川省造的“光绪元宝”和后来共和之后铸造的“民国银元”中确有大量的七钱二分 (后壹圆)银币的重量在20克左右,这是由于国家动乱时期的历史原因造就的,无论是在大清晚期和民国时期,都有许多地方由当时独霸一方的军阀,土豪劣绅完全不理会国家法规和民族利益,处于自己控制范围的私利,在势力范围内私自铸造杂版银元,并在一定的范围内流通。
清光绪银币丁未一两,是当时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真实写照和反应,并率先运用机器制币技术取代了列朝列代均使用浇铸币技术的传统铸币方法。
由于满清政府内部发生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和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之间激烈的宫廷纷争,其纷争结果又以后党取胜而帝党失败告终,致使这枚银币制作和发行数量非常之少,且只有少量投放短暂流通就被收回,所以,留存于后世的清光绪银币丁未一两极其稀少,实属罕见,若发现一枚,可谓是收藏币中之极品,其价值无可估量。
清光绪银币丁未一两,重量:38克左右,直径:45毫米左右,厚度:3毫米左右。
清光绪银币丁未一两,也叫丁未一两双龙祝寿币,雕刻艺术以及制作工艺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据考证,此币非传统意义上的银币,而是由一种特殊进口材料机制冲压而成。此币制币既体现了帝王的高贵,又体现了帝党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理念,也可见造币者为了防伪在选材上的良苦用心。此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市场升值空间非常大,也是国内外藏家趋之若鹜的原因。
造币总厂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年造重269克,直径398毫米。
光绪元宝是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由湖北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银元和铜元,之后各省纷纷仿效。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
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在中国近代机器铸币史上属一个大系列,其铸期历时甚长(从光绪22年—光绪34年[1896至1908年]),历经十余载,币模几经更替,即使同一铸造年份亦往往由于修模、币材、工艺技术、工厂管理等诸多因素,造成版别异常繁杂。
银元
银币光绪元宝1898年--1907发行,正常成色为89%-90%。正面铸有铭文,顶部铸楷体“XX省造”或“造币总厂”,底部铸货币价值如:“库平七钱二分”,中心直读“光绪元宝”四字,币中心为满文“光绪元宝”。
银币背面外圈顶部用小号英文标准字体铭“XX省造”或“造币总厂”字样,下面为英文货币价值,内圈铸有中心为蟠龙图,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特。钱币虽小,也可管窥社会文化一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