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真假银元

如何鉴别真假银元,第1张

  1、银元的品种很多,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时间上有民国的,也有清代的。市场上的假银元有仿造的,也有自己造的,我们可以通过专业书来查看,是否有这种样式的银元存在,以此来鉴别一些伪造银元。

 2、第2招是看工艺,所有的钱币制造工艺都是极其精良的,包括上面纹饰的细微程度。而伪造的通常工艺比较粗糙,甚至使用倒模的方法来制造,纹饰都是机械的,仔细观察不难分辨。

 3、观察银元的侧面,银元的侧面也是有花纹的,通常是条形纹,而一些仿造的,通常就把这个环节省略掉了。

 4、称重量,银元也不是纯银的,都是通过银和其他金属的合金制造成的,所有银元都有一个标准的重量,这是仿造者很难伪造出来的,我们通过称重,如果重量一样,那么就说明这个银元的真实性比较大。

 5、看银元氧化的程度,真银元氧化程度比较自然,通常发黄而且并不均匀。而伪造人员通过后期用化学溶液进行腐蚀,仔细闻一闻,还有一些化学的味道,而且氧化的颜色比较均匀,极不自然。

 6、听声音,用银元与银元相互敲击,真正的银元,声音非常的清脆悦耳,还有一些回音,而假的银元声音比较沉闷,因为它的含银量比较少或者甚至没有。因此在声音上能够得到体现。

民国三年“袁大头”辨伪方法:

一、银质:辨别银元的真假,首先从辨识银质的真假说起。银原子序数47,元素符号Ag,不易氧化,柔性好。真银光泽柔和,润白色。银的成色越高其泽度越白,真银元清洗后雪白照人。银元硬度低,两块银元相叠摩擦,有油润感,听不到金属磕碰声音(外国银币或凸凹不平的银币除外)。

假银元或钢铁做胚、或铜铅做胚、或铝锡做胚,或金属粉末水泥合成做胚,其色度偏暗,无光泽。假银元用火烧后便“丑态”百出,有断裂的、变形的、散化的,真银元火烧不变形、不变音,清洗后雪白有亮光。假银元清洗后泛黄、泛青、泛黑或泛灰。辨别银质是收藏银元的前提。

二、听音: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对卡银元中心,或用中指托住银元中部,用另一枚银元撞击,声音清韵柔和的是真银元。声音尖高的是钢铁做胚假币,声音嘶哑的是铜锡合金做胚假币,声音沉闷的是“银包铜夹馅”假币,无声的是金属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币。

三、包浆:传世银元表面有一层氧化银,就是人们常说的包浆。包浆主要有浅黑色、浅灰色、浅橙色和粟壳色。

用鞋油擦涂和蜡火烧烤出来的包浆呈重黑色,一眼便识。辨认包浆是识别银元的有效方法。

四、边齿:中华民国三年铸币正面内边齿有暗记,且一致,正面内齿是一粗一细。

假币的内边齿不标准或无暗记。

五、锈迹:真银币为白里透亮,质软,有延展性,撞击时声音清脆悦耳,版面平滑,边道匀称,自然大方,且有流通磨损的痕迹。存放于家中的银币有坚硬细密的古黑色,埋入地下的会生些不规则的坚硬绿锈。

伪造的黑色及绿锈用沸水煮泡即会褪尽,很容易分辨。 

六、字体:民国三年版正面为 袁世凯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年”字后没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后面有一“造”字。三年版“民”字中有一“点”,而其他年版民字无 “点”。

早年伪造的假币有一些“三年”后面加有“造”字;另外民国三年版的“民”字旁边若无点,基本可确定决是伪造。

建议可通过看、称、听等三招基本识别真假。

招数一:二观一察

所谓二观,即是观银色与神韵。叶晖拿出两枚真品“孙中山头像银元”,只见真品色泽润白柔和,可用手或软布擦拭包浆,可反射出强烈的亮光。而赝品多为白铜、铅、锡等合金,颜色发青灰或干白。其次,真币多为雕版高手雕模,以机器冲轧,图案精美,齿边深且有序。叶晖指出一定要看清楚每个细部,最好是用20倍放大镜,观察其币面是否平整光洁,有无砂眼,图像细微处是否缺失或被改动,有些造假者将六角星改成五角星。

招数二:称重量

所谓称即是称重量,这类银元一般重量在255克至27克之间,每枚真银元之间误差不会超过04克。而假银元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铅、锌等其他金属,因此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用手指轻轻一掂,就会发现假银元轻,真银元重,一般来说轻了1克以上的即为赝品。

招数三:听音韵

听音韵是鉴别真假银元的主要手法之一。据了解,假银元材质分银包铜与银包圈等多种。叶晖用食指轻托银元中心部,以另一银元轻敲边缘让记者试听,真银元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声音悠远绵长。叶先生说声音尖锐短促的可能是全铜镀银的仿制品,含铜量高的假银元敲击声尖而高,含锌量高的假银元声音脆而响,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元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银元声音低哑或成“哑版”。

袁大头的具体鉴定方法;

(一)验重量,量尺寸(直径和厚度):一元银元和原来七钱二分龙洋,重量标准一般为266克,流通磨损也应不少于255克,反之就要打问号;

(二)听声音:真币轻轻碰击,就会发出纯真、婉转动听的声音,反之其声音或尖高,或尖锐短促,或纯音或低哑。

(三)辩成色:民间有“银子发白眼睛发黑”之说,就是说真币越擦越白,晶莹锃亮,表里一致,反之一擦就发黑,或灰白,或镀银所作,有一种浮躁感。

(四)看纹饰:真币是钢模具由机器冲压而成,字图案清新,流畅自然,龙鳞细致入微,人像眉毛胡子、双眼皮十分清晰,反之图案模糊不清,拖泥带水而不平整。

(五)察边窗:真币经过流通,边齿虽有些磨损,但齿距整体划一;自然流畅圆润,反之边齿生硬,不太整齐,长短不一,有浅深之感。

(六)识包浆:银元在流通或贮藏过程中表面会留下一种特质,叫包浆,又名黑漆古,它即有自然美,又有历史陈迹的美观、反之仿币往往用烟烤或黑鞋油,黑泥等涂抹,看起来不自然,还有异味,很容易擦掉。

(七)摸币面:真币紧密平整,无毛孔,有柔和感反之多砂眼,毛孔版面显得粗糙,在放大镜下币面有凸起的细粒状。总之,我国银元收藏投资,增值空间较大,它既有收藏价值,又有历史研究价值,但在收藏银元的过程中,千万要提高警惕,因为当前造假者比比皆是,防不胜防,所以希望一些初涉银元收藏领域的朋友,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增强辨别能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样我们就不会上当受骗。

如何鉴定银元的真伪呢

首先看外形 :看外形结构,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薄厚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迹象。最直观的看银元是否有自然的银黑色,市面上的假银元多呈灰白铝钢色。

其次听声音: 利用银元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进行辨别。用两个指尖轻轻捏住银元的中央,用另一枚银元撞击,声音清脆,既平又和,是真银元。声音尖且高,是假银元。

第三称重量 :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正常银元在流通过程中经过磨损,其重量也应在26克左右。假银元重量一般为23克左右。袁大头’收藏重在辨别真伪。真币一般足重,经过流通损耗也在26克左右,其色润泽柔白、音色柔长、文图精确、包浆自然;伪币一般不足重,若重则是加大或加厚,色灰音尖,特别是现在的伪造者借用电脑制版,以合金材质冒充银子,其色、文图几可乱真,但终因不是银,其发音尖长,内行人一辨别就知真伪。

最后定成色。 对不符合银元标准的银元进行成色鉴定。可用硝酸液点试法。先将某个部位擦拭干净或锉一小口,滴上硝酸后,如冒绿沫,其成色不高。观其颜色,成色在92%以上的银元,其颜色基本不变。成色在90%的其颜色为肤黄或呈浅褐色。成色为80%左右,其色泽呈黑褐色。成色为70%左右的,呈淡绿色。成色为50%左右的,则会呈深绿色。

1、铜板银币:它的形态、大小、图案完全与真银币相似,但它是以铜为主体,图案粗糙,敲击出来的声音尖亮,有哨声,在石头上磨一下就会露出铜来。

2、铅板银币:以铅充银,也有在银币色彩皮内以铅充银,其花纹与正常银币无异,但敲击时它的声音较厚、沉闷,阴沉而带“嗒”音,以火烤之,铅即流出。

3、夹板银币:其一是内底为用原真品或图录做模型,用灌模法,以铸铁之法铸之,再镀上一层薄薄的银层就算了事,此类表面仿佛有沙眼,砂粒,尽管用真银镀之,然而还是完全掩盖不住其瘕疵,看上去好像被涂上了一层胶水,紧巴巴的罩在其上;其二在外层包裹两层银皮,银层较厚,一般不易磨出痕迹。这是假银币最为常见的一种,内夹铜、铁、铅等多种成分,其敲击时的声音尖短、沉闷,且无转音,不像真品那样传音优美悠长。

4、哑板银币:这是一种含纹银的真银币,只是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受到损伤,例如被火烧过或曾埋于地下或被石灰等镪过,以及与化学方面的腐蚀液接触过等原因,因之声音发哑,不像一般银币那样声音柔和、清脆而有转音。人们误认为这类银币不可靠。

5、私版银币:是私人铸造的银币,袁大头币、孙中山开国纪念币、北洋造龙洋币均有之。这种伪币主要是从台湾的钱币市场上贩运来的,民国时期由海南岛铸造,因此又称为琼版银币。其特点是敲击时的声音尖高,且币的质量低劣,银的成色不足80%。

6、洗版银币:亦称洗澡版银币,是将正常银币用硝酸蚀去一层银,以此窃取一部分银质。其特点是图案模糊或有浮白色,敲击时发音微慢。

7、其它: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情况,收入微薄,劳力不值钱,有些就把银币的齿边用锉平再锉出齿边,通过改小银币等手段来获取银子。这类银币,只是重量略为减轻,一般人不易察觉。一般只要对照一枚足重的真银币即可鉴别。

但是,目前收藏交换市场上及街头巷尾,有大批新仿假银币出现。它们大体有四种:

1、沙板银币:表面粗糙,图像模糊不清,重量在20克以内,系翻沙版制作,只要将其平放于手中让其落于水泥地或石地,便会即刻碎裂,碎面呈浅**,这种假银币最容易识别。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假袁大头银币,多数属于这一种类型。

2、镀银银币:表面光滑,图像清晰,精细,成色也逼真,与真银币几乎一模一样,由于表面镀银,从外形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这类银币可用称重量鉴别。这类银币的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作,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所以只要秤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在流通过程中略有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原重量是266克)。

3、银制银币:这种银币按其真品图案模铸而成,图像基本逼真,做工也还精细,因是真银新翻制,金属比重相等。银制新版银币大量出现是因为银币在收藏中,它的价值已远远高于基本银价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其特点是:第一、轮廓齿轮绝对没有真品规则,齿与齿之间的距离不完全相等;第二、听其音,不像真品那样优美悠长,伪品声音响亮尖锐;第三、所模铸字体虽然一些照真品模之灌铸,然仍失去了原先真品之韵味,也缺少其原有的神韵,显得呆板、做作、不自然。这种银币鉴定方法是:(1)解放前的银币是机制的,用几十吨冲床冲制而成,故表面平滑如镜,银的密度较好;而新版银制币,因制作简单,是翻沙版而不是机器冲压成的,所以仔细看表面及局部有极小的沙眼,与旧制银币相比,图像无立体感;(2)无下色包浆(旧气),系翻沙版。

4、改版银币:这种银币一般收藏爱好者无法用肉眼鉴别。不仅敲击声或测试银币成色,或看包浆(旧气)均是旧制,无法鉴别。唯一方法是依靠高倍放大镜鉴别,细看每个字体的迹缝,是否留有刀痕迹,如有刻刀痕迹就是改刻的。做伪方法把真银币原有字体用刀刻或挖掉,然后将特制银字粘贴上去。冒充传世银币,牟取暴利。

自光绪以来制造的银币,有800种左右,属珍罕稀少的有近300种,其价值从数百元到数万元、数十万元。一枚1898年铸造的光绪元宝,拍卖成交价2万美元。近年来,银元收藏被广大收藏爱好者看好,至使假银元在市场上层出不穷,成为收藏投资者的心腹大患, 如何鉴别假银元呢

△听音 :用银元与银元对敲,听其发音进行鉴别。声音的鉴定可分为“平、尖、高、低、闷”五种。平常银元音平,质次的音尖,厚度相同圆面小的音高,圆面相同厚度薄的音低,锈厚。

△视型 :拿真银元与假银元对比,察看花纹和颜色。真银元是采用压力适度的冲压机械,而假银元钢模制作质量较差,多为手工压铸,所有真品色泽自然细腻、光亮,文字、图案清晰,深浅适度,伪品则不然。真品钱内平滑、紧密,而伪品则钱内平面不光滑,有时还可见到砂粒状或砂眼。真品边道线条粗细均匀,间距稀密一致,同时内外珠圆大小一致,间距相等,伪品则相反,齿与齿之间的距离不完全相等。真品的磨损是自然的,无意识形成的磨损特点是光滑均匀,无方向性,高档伪银币则银少磨损。伪品包浆即使消去烟炱,整个表面也带有灰暗之色,绝对没有真品那样富有银白色中带有微黄的宝光之色。

△掂重 :银币与古钱币的不同之处是钱体重量的标准化、系列化,即银币由本身重量来体现其价值。如壹元银币重量库平七钱二分(约266克),半圆重库平三钱六分(约134克)。伪品则用铜、铝等价值金属代银,所以手掂时,可以基本上测出真品与伪品的重量不同。当然,最放心的办法的测量应借助天平,一般真银币,相差不得超过1克。表面镀银的,从形象上与成色上看是难以鉴别的,其重量一般是20~22克,虽然精工细作,但金属的比重无法与真银平衡,只要称一下重量就能原形毕露。真银币虽在流通过程中略有磨损,但不会低于25克。

△化验 :用玻璃棒将硝酸点滴于银元锉口处,约5至10秒钟,看其落水变化及绿色深浅和泡沫多少,从其变化规律决定其所含白银成份,要掌握“七绿、八黑、九五白”的口诀,这是鉴定白银的依据。如果只有绿泡,则为铜。

△放大:有些银币图像基本逼真,做工也算精细。不论敲声或测试银币成色,或看包浆均是旧制,一般收藏者无法和肉眼识别。所以借助放大镜观察,会一目了然的。

鉴别袁大头的真假的方法如下:

1、听声音:这是银元鉴定的主要方法。凡成色高的银元,声音一般较柔和悦耳。不足成色的银元,因含铜量高,声色嘶哑、短促而又浑浊。假银元音长尖高或低闷。

2、看外形:真币采用压力适度的冲压,将银币冷压成各种文字、图案、花纹,其色泽光鲜自然,纹饰深浅适度,边缘线条粗细均匀,间距也疏密一致。

3、验边齿:由于真银元是机制版其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假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

4、称重量:银元的标准重量应是265克,成色88%。正常的银元经过流通磨损后,重量也应达到258克。

5、定成色:对不符合银元标准的银元进行成色鉴定。可用硝酸液点试法。先将某个部位擦拭干净或锉一小口,滴上硝酸后,如冒绿沫,其成色则不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240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