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两黄金等于多少白银?

古代一两黄金等于多少白银?,第1张

10两。古代的一两黄金差不多是十两白银,差不多是现在的1800元人民币。

当然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方情况也有所不同。在秦汉到隋唐五代时期,金银的比价一直都很稳定的,差不多维持在1:5左右;到了宋朝就是1:6左右;到了明朝波动比较大,初期到中期差不多是1:7或是1:8,明末的时候就成了1:10;乾陵时期就成了1:14左右,到了19世纪光绪年间就达到了1:20。

黄金注意事项

在古时黄金戒指是婚嫁的必须,一般而言克重越大越能体现男方的心意,但是克重太大反而不利于佩戴,因此一般对年轻女性而言,黄金戒指的克重在3-5克即可,重的话10克多也已经足够。当然在时下钻石普及的时代,钻戒已经开始慢慢取代黄金戒指成为婚嫁中的一金。

项链:项链的选择同样需要看身形和喜好,丰腴点的人选择重一点,20-30克都可以,而纤细瘦弱的人在项链的选择上3-5克也不错,太粗反而不适合搭配,稍显暴发户的气质,当然一般情况下10克左右是不错的选择。

古代,清朝为例子,通常情况下,一两黄金需要十两银子才能兑换,一两黄金也就是50克的重量,十两银子则是500克的重量,但是还要看银子的具体成色,成色如果低的话,数量就不止十两,有时候可以兑换十二两白银,但是其品质肯定要打折扣的。

长期来看,黄金相对其他金属的贵重程度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上升趋势。西汉时,一两黄金的价值或者购买力只是一两白银的三倍,到了唐朝就变成十五倍,而在今天,这个比率是四十倍以上。

扩展资料:

我国古代金银产量较少,只能起部分货币职能作用。在古代金银比价大部分时间一直是比较稳定,维持在1:5左右,至宋初为一比六点五二。

但是随着欧洲人在新大陆上发现储量丰富的银矿,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银价暴跌。明中期为一比七到八,明末为一比十左右,清乾隆时为一比十四左右,到19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银元也是十九世纪北京的常见货币,满清政府铸造银元较晚,当时中国的银元主要靠“进口”。

参考资料:

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凤凰网

唐朝有稳定的货币政策,所有的货币折合成钱来算:进制都是10。

高祖武德年间621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开元”有创始,首创之意,“通宝”即流通的宝货。其在重量单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铢为一两。“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开元通宝”有金、银、铜三种都以十位进制。即是铜币一个称为一文,100个铜币为一钱,十为一两银子,十两为一金。而从这时开始,我国的衡法两以下不再以铢为计算单位(唐以前是用铢,二十四铢为一两,是二十四进位),而是改用两、钱、分、厘的十进位法,其中一钱为373克,即指开元通宝一枚钱的重量,十钱开元通宝等于一两。

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另相传唐高祖铸行的“开元通宝”由初唐书法大家欧阳间所书的增文采,被誉书法币。

提供一些唐朝的物价资料吧:

唐朝建立初期,一枚足值五铢钱重4克,每斗米合今7.8市斤,以唐前期最低粮价米斗两钱计,每克铜币可购米0.98市斤,每文通宝可购米3.9市斤。

这是盛唐时期的物价:

米一斗:约20文钱

白面一斗: 37文

生绢一匹: 470文 [最常用的布料]

火麻布一匹: 400文 [常见中高档麻布]

细绵绸一匹: 1880文 [高级绵织物]

粗棉布一匹: 440文

紫熟绵绫一匹: 2640文 [高级丝织品,可能为三品以上官员官服的原料]

丝割一匹: 1440文 [中等丝织品]

棉鞋一双: 27文

细鞋一双: 100文 [估计是丝绵鞋]

锄一个: 50文 [铁或钢制的农具]

镔铁横刀一口 石铰:2000文 [贵重的镔铁刀器]

梓霸刀子一镔剑:200文 [含镔铁甚少的刀器]

普通钢或铁质刀:75文左右

波斯公骆驼一只:15510文

突厥敦马一匹: 9400文

普通母马一匹: 4320文

细健牛一头: 4200文 [高等公牛]

次健牛一头: 3200文 [次等公牛]

中等酒: 约为150~300文一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9089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