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1000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古时候1000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第1张

 一个普通人的月薪是2两到25两银子,一万两白银折合今天人民币400万到750万左右。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古代一斤是十六两,那么一两银子等于现在3125克。古代一万两银子就是100003125=312500克。

古代的成品银币如元宝、银元等都有固定的重量单位,一看就知道。

散碎银两一般都有银称,可以称出重量。

对于小额交易一般用手掂一掂,估计个大体重量就行了。

古代的银子不如现在值钱,小误差人们也不太在乎。

现在的银价市场价约是4元/每克左右。

500克为一市斤,一市斤合十六两制,一两折合克为3125克,由此计算古时的一两银子应折合现人民币125元。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古代1两黄金约等于10两白银,约等于180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等于180元人民币。

古代1两黄金约等于10两白银,约等于180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等于180元人民币。1枚铜钱即1文制钱约为015元人民币,1贯铜钱有1000枚铜钱,约为15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为1贯铜钱,即1000枚铜钱。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

古代度量衡: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注意:

汉代医学上用的两和汉代常用两重量不同,汉承秦制,医学上用的两一直延续用秦朝,因此汉代张仲景的医学著作中的两为秦两,相当于3克。

一两黄金等于十两银子。我们可以按照现在人民币的换算得知:在盛唐时期一两银子等于人民2000-4000元,北宋中期600-1300元,明朝中期600-800元,清朝中晚期150-220元。

在古代,在今之纸币、硬币尚未正式使用之前,通用货币一般有3种,最贵的是黄金――金元宝、金条、金锭,常见的是白银――银元宝、纹银、银元,以及廉价的铜钱――圆形方孔钱,俗谓“孔方兄”。

有人曾计算过,古代1两黄金约等于10两白银,约等于180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等于180元人民币。1枚铜钱即1文制钱约为015元人民币,1贯铜钱有1000枚铜钱,约为15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为1贯铜钱,即1000枚铜钱。

钱币

钱币,从古至今一直是我们人类用来交换商品流通的工具。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见剧中人物用的光滑闪亮的银子,尤其是那种金光闪闪的黄金。

其实在古代,古人们当时用的金银并不是剧中那样,作为货币的一种,黄金白银都很实在,都只在乎其重量,不注重外观,就只有官家的金银才会比较看重卖相。

各个朝代的银两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按照现在一般推算,货币价值都是采取一般等价物的交换方法来计算的,也就是中国古往今来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大米。

据史记记载,在明朝的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两石大米,当时的一石大约等于944公斤,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按照现在我国的大米物价来算,一斤米大概175元左右,这样就可以算出当时明朝的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与明朝相比,唐朝的一两银子价值就比其高出太多了。唐玄宗李世民贞观年间,物质文明基础极其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按照一两银子的价格换算就是1000文铜钱,就能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也就是20石。

唐朝的一石米大约是59公斤,按照我们今日米加来算,175元一斤,一两银子就等于人民币4130元。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由于货币膨胀,米价升到了10文一斗,也就是当时一两银子已经降到等于人民2065元。

到了宋朝,当时的钱币制度较为混乱,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由于宋朝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工商业较为发达,因此对货币的需求量极为庞大,而且对于银子的产量都没有向现代这样得到宏观调控的管理,对宋朝的货币市场造成极大的混乱。

根据《宋史 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假如按照2000个铜钱折算成一两银子计算,那么一石米价就是300—600文钱。一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4到8石大米,按宋石66公斤计算,一两银子等于现在人民币924到1848元不等。

在清朝中晚期间,由于国外的大量钱币流入中国,导致当时银两的货币价值就下降到了不到明朝时期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一两银子等于200元人民币左右。

当根据史记上记载,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每年的世界银产量有百分之七十多都都被用来购买中国生产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产品。当时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除了中国的银两,还有来自许多西方国家的银币,简称“银洋”。

通常可以理解为: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一两是10钱,一钱是01两。

一锭银子

锭其实就是量词,就是一块银子锭是用在元宝上的只有说一锭元宝而明清代的元宝都是固定重量,大约分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等。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常用却有以下三种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但是,各个时期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

大概比率是这样的:

1一贯钱

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而各朝兑换起来不尽相同。

2一两白银

一两白银通常相当于1000-1500文。

3一两黄金

而一两黄金兑换白银则在8-20两不等。

古代不同的朝代,黄金和白银换算的数目有所不同。较远的年代因无可靠的资料可以考证,关于黄金兑换白银的数目,我们无从得知。本文就以清代和明代关于黄金兑换银子的数目,进行简单介绍。

明代:一两黄金可以兑换五两白银

《明代律例汇编》‘附奏行时估则例’中记载的关于金、银、铜、锡的估值,其中有这样一条记载“金一两四百贯  银一两八十贯  铜钱一千文八十贯”这条记载中的“”是明代曾发行的一种纸币的计算单位。

从这条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一两黄金市值四百贯纸钞,一两白银市值八十贯纸钞。黄金与白银的兑换是1:5。这就是说,一两黄金可以兑换五两白银

小说《金瓶梅》中黄金兑换白银数目

《金瓶梅》四十三回写道,西门借钱给庆与李智、黄四两人做生意。李智与黄四两人生意做得不错,趁着有余钱拿了四锭金镯,折算西门庆借钱的利息。原文描写如下:

正值李智、黄四关了一千两香蜡银子,贲四从东平府押了来家。应伯爵打听得知,亦走来帮扶交纳。西门庆令陈敬济拿天平在厅上兑明白,收了。黄四又拿出四锭金镯儿来,重三十两,算一百五十两利息之数,还欠五百两,就要捣换了合同

从上可知,小说《金瓶梅》中,一两黄金可以兑五两白银,这与《明代律例汇编》中记载是一致的。

清代:不同成色的黄金兑换白银数目不同

清代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提到和珅抄家之事,其中记载的关于和珅抄家所抄财物的估值表中,有如下描写:

上谕云:“昨将和珅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所藏珠宝阁,真珠手串二百馀贯,较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冠顶尤大。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伊所藏真宝石顶数十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未有者……”及抄后,睿宗命将财物一一估值,计上赤金八十万两,值银一千二百八十万两。中赤金三十五万两,值银一百二十五万两。一切金器溶化,值银一百七十九万两。……

从上面这段记载可以看出,上等黄金可以兑换白银十六两中等黄金可以兑换白银三两多。由此可见,在清代,黄金兑换白银的数目,需要根据黄金的成色来决定。

结语:由上可知,古代不同朝代,黄金兑换白银数目也是不同的,这一点在当时的小说中也有所反映。

明代)《金瓶梅》中:(潘金莲对月娘说道)一锭金子,至少重十到两,也值五六十两银子,平白就罢了?

清代)《红楼梦》中:“(贾蓉说道)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

在西汉,一斤黄金只能换三斤白银;在魏晋,一斤黄金已能换十斤白银;到了北宋,一斤黄金可以换十三斤白银;而在鸦片战争前夕,一斤黄金已经能换三十斤白银。

黄金会越来越值钱,一是因为黄金的开采速度远远比不上白银,二是因为国际上的金银比价一直超过中国,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大批的洋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出去,使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越来越高。

商人的逐利行为造成了黄金从东向西的流动及白银从西向东的流动,结果使中国黄金大量减少,白银大量增加。由于古代交通的困难,以及商品国际价差更大于黄金白银比价差异,商人们愿意贩具有更大利润的各国奇珍异品,而不是金银。

所以中国黄金流向西方国家的运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中西方各国的黄金白银比价逐渐趋向一致,黄金西流的速度也就越来越慢。大约用了一千年时间,才使中西方国家黄金白银比价差异达到一致。

扩展资料

中国历代重视黄金储备

在古代中国,虽然不像西方那样频频发生因抢夺黄金而引发的战争,但历代统治者对于黄金储备同样很重视。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后,设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等专司府库之职,专门负责管理各种财务的出纳,这便是中国最早的国库雏形。

史书中,西汉时期向来有“多金”的记载,当今有种比较激进的观点认为,西汉的黄金储备已经等于中国2003年的414%,那时“金子论斤赏赐,买卖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罚款用的都是黄金”。

虽然古籍中的“金”并不一定指黄金,但从当代出土大量汉代黄金制品来看(例如陕西博物馆中的大量金饼),似乎也能从侧面印证“西汉多金”的说法。由于古代国库中的黄金主要来源于金矿的开发,至少可以推断,“多金”的西汉是我国进行黄金开采的一个高峰期。

此外,近年来古玩界传得沸沸扬扬的唐朝“黄金蛙”“黄金龟”据说出自唐朝金库,但在史料中并未找到明文记载,汉、唐毕竟时代久远,当时国库中的黄金储备究竟如何已不可考。

凤凰网-中国古代王朝是怎样储备黄金的

人民网- 揭秘:中国古代的黄金储备曾经很惊人

人民网-中国古代黄金失踪之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9540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