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如何鉴别好坏

和田玉如何鉴别好坏,第1张

1、鉴别和田玉的真假可以算密度,和田玉的相对密度是295~317,用精密仪器测量,计算出和田玉的密度,在此范围之内的是真和田玉,不在此范围之内的是假和田玉。但此法容易出现误差,需多测、多计算几次。

2、鉴别和田玉的真假也可以测硬度,和田玉的硬度是6~65,用它去刻划硬度是55的玻璃,能在玻璃表面留下痕迹,且不受损的是真和田玉,不能在玻璃表面留下痕迹,自身受损的是假和田玉。

3、鉴别和田玉的真假还可以摸手感,和田玉质地细腻,手感润滑,表面有油脂光泽,把它拿在手中,手感润滑的是真和田玉,手感滞涩的是假和田玉。

一般来说,好的和田玉会具备这些特征:有润度、很细腻、有脂粉感、雕刻技艺出色、品相好。

1、有润度

河边的鹅卵石为什么没有很多人去捡来玩,收藏的,因为润度不行,和田玉就不同了,很温润,而且是天生就有了,加上打磨工艺,更是提升了它的润度,用手摸一摸,质感和鹅卵石差别是很明显的。

2、很细腻

这个特征一般是用手电筒来测试得结果的,采用45度角去看,移动电筒来看玉石,可以看到里面的结构细腻与否。如果打灯下看到的是稀少的结构或者是非常缜密的结构,那说明是细腻的玉石,很好的和田玉。

3、有脂粉感

这是一种如羊油融化后再凝固的状态,在羊脂玉上是很明显的,所以用凝脂来定和田玉的优质级别。俄罗斯白玉脂粉度不够,所以品质上远远不及羊脂白玉的。

4、雕刻技艺出色

常说:“玉不雕不成器”,和田玉经过一雕刻之后,将美感提升了,从而更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走向。但是艺术表现是有差别的,雕刻技艺讲究造型和题材创造性,这样审美和文化可以充分彰显出来。

5、品相好

瑕疵是玉石都会有,过于追求完美也不是好事,不过美玉不能有明显的瑕疵,这会影响整体品质,在选择时,要反复地看,检查有没有过大的瑕疵,不要拿回家了才发现,可能到时候就认为是自己磕碰出来的。

和田玉通过看颜色、看纯净、看工艺这三点可以看品质的好坏。品质好的和田玉颜色尽量要正,白的最好能不发闷,假如还能不闪青就完美了。把和田玉放在洁白的纸上,是看白玉很有效的方式。

而干净是选择和田玉的第二因素,尽量不要有杂质,棉,侵染,石性。外观上,联想一下生活中各种美的器物形状,引申到和田玉器也是一样。比例得当的玉器,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相反歪瓜裂枣的外形总是禁不起时间的考验。

和田玉制成的玉磬,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越绵长,如金磬之余响,绝而复起,残音沉远,徐徐方尽,这就是玉德中所说的:“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这一特性,其他非透闪石玉所不及。

扩展资料

透明度是玉石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主要与玉石对光的吸收强弱有关,矿物学上一般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3种。鉴定透明度要把玉磨光,在一定厚度下看透视其它物体情况,分透明体、半透明体、微透明体、非透明体等4个级别。和田玉属于微透明体,在一般进取度下,能透过光,但看不清透过物像。

一般来讲透明度高的也叫作水头足,虽然水头足可以烘托玉石的质地、颜色,但并非所有透明度高的就是好玉。和田玉在一般厚度下就属于半透明—微透明体,虽然能够透过光线,但看不清物体。这种透明度增强了和田玉光泽的温润之感,故而和田玉器在雕刻时不宜琢制太薄。

-和田玉

1、和田玉质地细腻。所谓质地细腻,是呈现滋润感。一块好的和田玉,就像一块“凝脂”般润泽,白玉像羊脂、像猪油,黄玉像鸡油。

2、和田玉肉眼可以看到细密的小云片状、云雾状的玉花,这是和田白玉特有的肌理特征。

3、和田玉的光泽很温和,这是由于表面有非常细小的凹凸,类似毛玻璃,用10—20倍的放大镜就可看到,所以对光线的反射不是很强。和田玉是 “精光内蕴”,如一个儒雅之士,性情温厚,才情内在而不张扬,所以是温润的——这“温润”二字最能概括和田玉的特点,常言“温润如玉”,它代表了中国人传 统的审美观。

4、 “脉理坚密”除了反映在外观上的细腻之外,另一重要标准是坚硬不吃刀。一块真正的和田玉,用普通刀具在其表刻划,不会留下任何划痕。反 之,用刀能轻易刻划的,便不是和田玉。而且它可以划损玻璃,而自身无伤。观察雕件,由于和田玉韧性很强,雕刻时不容易起崩口,其他玉石韧性差,比较脆,容 易起崩口。因此,许多石英岩类玉石都是用模子高温压出来的,没有手工雕刻的痕迹。

5、由于“脉理紧密”,所以重,掂在手上有沉重压手的感觉。

和田玉质地致密细腻,滋润柔和,具油脂光泽,份量重。这些特性其实都来自于一点:脉理紧密。因为紧密,所以重,所以细腻而润,所以坚韧,所以不太透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9741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