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寿山石

明代寿山石,第1张

清代是寿山石雕的昌盛时期,史籍记载,雍正时寿山石雕已纳入官府的征税范围,雕刻艺术因材施艺,分别雕刻印章、文具、人物、动物及玉镶嵌各种器皿,印章的钮饰更加精致多样,表现技法上出现了阴刻和链条技法,乾隆用过的一套“宝印”,就是用一块田黄刻制并由两根链条连接起来的三颗印章! 技艺高超,堪称国之瑰宝。

明代,寿山石的钮饰艺术得到长足发展,雕刻艺人在继承古代玉玺、铜印等钮饰基础上,造诣很高,风格独特的印钮艺术,寿山石章成了文人墨客们的心爱之物、珍藏之宝。由于石章钮饰的出现,寿山石雕技法有了很大的变革与发展,刀具、握刀与运刀的方法都有了改变,过去的石俑,主要以肩膀顶着木柄长刀具雕刻,刀向多显直线,对于细小的印章钮头来说这种方法显然不适用了,刀具演变成为手凿与修刀,完全用手掌握,运刀如笔,刀法刚柔相济,婉转流畅,所表现的形象婀娜多姿,更臻完美,同时,受中国画的影响,出现了高浮雕技法、皱法雅洁,实有画意,从此,寿山石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微雕除了一般雕刻所要有绘画、书法、雕刻基础之外,还要有特选的材料、特制的刀具、特别的眼力、特有的指功、特异的意念、特殊的毅力、独特的构思,另外在材料的磨制、刨光、上色、保养等方面也都要有特色。

特制的刀具

要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硬度的刀具,刀具太软,吃不进去,刀具太硬,一碰就裂。刀具选定了要进行磨制,磨制刀具是微雕创作的一个难点。有人说,刀具磨成了,微雕就成功了一半。要刻细微的字,笔划就要更小,而刀具尖必须比笔划更小,肉眼当然看不见,这就要凭手感、凭意念去磨制。刀具根据不同的用途有长短大小之别,刀口还分为圆的、平的、斜的、尖的、三角的、多角的等形状。这些一般都要创作者自己制作。

特别的眼力

古人强调:“练字先练眼”,就是说写字不仅靠手写,还要靠眼来看,而且大部分是靠眼晴看了再写。据统计,写字时,65—70%是靠眼睛看,剩下的30—35%才是靠手的运动。眼睛看什么呢?看字的重心、笔划长短、运笔走向、结构稳定等,这些是决定字写好坏的要素。而且要刻那么小的字,没有明察秋毫的眼力是不行的。练眼力时,排除杂念,意守丹田,专心致志地注视某物,经常练,时间久了物体会越来越大,越来看得越清楚。我由于经常练眼力,视力就比一般的人好。我创作微雕不用放大镜,可以看清楚所雕刻的每个字,否则雕刻错了、漏了怎么发现?

特有的指功

所谓指功,是手臂、手腕、手指的力气和手指头感觉的敏锐、灵敏能力。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功夫就到家了,再硬的材料都会吃刀,任何质地的材料上手一摸,就能感觉出来。各人练功的方法不同,但殊途同归,都必须达到上述要求。

特异的经验

微雕字、画笔划都很小,而且在制作时会出现粉屑,肉眼是看不清楚笔划的,这当然只能凭手感、凭经验,雕刻时笔划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必须恰到好处,一气呵成。如刻“王”字,三横一竖,长短刚好成了一个“王”字。如果一竖向上伸出一点就变成了“主”字,向下伸出一点就变成“手”字,上下都伸出则成了“丰”字,这一竖要刻得刚刚好,上接第一横,下连第三横,分毫不能差。意念要靠自己练习。要练到凭意念,把力量、感觉都集中到刀口,达到意到、力到、气到,舒展自如心手相应,游刃有余,不用看就可以写可以画,刀随意念运转,丝毫不差。熟能生巧,所以,与其说是意念,其实也是经验衍生出来的意念。

特选的材料

材料是微雕的基础,可用来制作微雕的材料虽然很多,但要经过选择,要选择软硬适中、表面光平、质地细腻、纯洁无瑕、不涩不腻的材料,大体上有五大类。金属质地:包括金、银、铅、锡、铜、铁等;矿石质地:包括宝玉、宝石、玛瑙、翡翠、水晶、叶腊石、滑石等;陶瓷质地:包括陶瓷、泥等;动物质地:包括象牙、兽骨、犀角、牛角、鹿角、贝壳、琥珀等;植物类型:包括黄杨木、紫檀木、红木、竹根等。这些都各有特色,都是微雕艺术品的好材料,也可按材料软硬程度分为软微雕材料和硬微雕材料两大类。一般地说,选用质地贵重的材料创作的微雕艺术品更珍贵,更有收藏价值。

特殊的毅力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毅力,微雕创作更要有特殊的毅力。练毅力最好的办法是练气功。气功确实给我坚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我日夜伏案雕刻,持久操刀,但手不酸、不麻、不结茧,所刻的字迹,清秀规范。如许通海创作寿山石微雕《毛泽东选集》这部作品时,整整花了1年又3个月时间,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有时通宵达旦,一心一意扑在创作上,室外发生什么事一点也不知道,甚至什么声音也没听到,几乎到了忘我的程度。

独特的构思

同样一块材料,在不同作者手中,由于各人的审美思想、艺术修养和技术特长的区别,加上创作意图和表现技法的不同,完全可能创制出完全不同的艺术品,因此构思设计就成了微雕创作的关键。构思设计,不仅要善于利用材料的特点,更要善于运用各种技巧,只有充分发挥作者的才能和特长,让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都体现出来,才能更好地展现微雕艺术的神奇魅力。

要创作一件精美的微雕作品,还要在材料的磨制、刨光、上色、保养、装璜等方面下一番功夫。就说上色吧,也是一个难点,主要有三难:一是上不了色,二是上色后不均匀,三是上色后笔划周围不干净,还有其它一些问题。

选文玩,玩的是知识,见识,经验,。假如你懂它的制作工序,那么你可以看出这个藏品的制作水平,也就是常说的工好不好。假如你懂材料(制作原料),哪么你一眼就能判断它的基本价值。知识渊博,可以断代知背景发掘更大的价值,这样可以在市场捡得大漏。

投资文玩的人看重的是增值性,一件藏品如果稀缺性再强,如果没有预期或自己看不到预期,那么投资人是决不入手的。

喜好则不同,他看到的是稀缺性,历史性,档案性,代表性,工艺性的东西。增不增值,大众认可不认可,没关系,自己认可亦是。但终究谁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因为他不是大众人手一件的,更不是唾手可得的。

去福州的南后街(向林学威师傅讨教一下,林师傅十分热情)和寿山石文化城(离南后街几百米距离)看一下福州雕石匠师的寿山石作品。

寿山石的雕刻工序

工 序

将寿山石变成精美的工艺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加工与雕刻,形成一套相对固定和比较完善的工艺流程。主要可分为相石、雕刻和磨光等三大工序。

一、相 石

相石(相石是寿山石艺人对未进行加工创作石头的一种先行认识和艺术构思过程。)有选石、审石、画石、躲石等几个环节。

(一)选 石

选石就是选取石头。有经验的艺人会选取适于发挥自己艺术特长的石头;还会在众多的原石中选取适于销路需求和便于加工的石头。这些被选取的原石,应该具备一定的形状、色泽、纹路,并少有裂纹和砂隔,以利于雕刻和加工。

选石不能偏颇。随着矿石资源总量的消耗和寿山石新品类的发现,艺人们逐渐改变了只选择质优价高的寿山石进行创作加工的旧观念。当今的人们在欣赏具有“细、洁、润、腻、温、凝”六德的田黄、荔枝冻等名石佳品的同时,更欣赏那些能发挥天然石质韵味,巧妙利用瑕疵,甚至是看似不能用于雕刻却被雕刻出艺术精品来的石品。对于“一石一世界”的寿山石来说,每块石头都有其可用的和可塑之处,能巧妙发挥一“石”之长,从一般人眼里是不可取的石料中创作出好作品。

(二)审 石

审石是相石过程关键的一环。对所用石头的真正了解是作品成功的根本。审石多从外形看起,石头一般分椭圆形、长形、扁平形、圆形、锥形等。椭圆形、长形石材可直竖亦可横放,各种技法均可施行,一般雕刻者喜欢选用。扁平形石料宜选用薄意、浮雕、透雕等技法。圆形石料宜于花果篮、器皿或盆等类立体雕刻。锥形石头多用于把玩类雕件的制作。对石形的选择运用无固定模式,它与创作者的艺术素质及技艺有关。大型作品《长征组歌》创作人员曾多次探讨石形,“量体裁衣”,经反复揣摩石头后才确定主景毛泽东旧居和周围远近景物的位置,保证创作的成功。

雕刻寿山石作品,艺人一般不会轻易改变石头原来形状。以石形而论,往往把凸起石面的部分作为正面,将平板凹陷的部分放在背面。卧放形作品多将平板的一面列为底部,以便于表现上部景物的层次。有经验的艺人在审石过程中,往往能构思出用于不同题材的几种创作方案,通过揣摩比照,探讨商议,遴选出一种能充分展现石质美的最佳雕刻方案。

审石过程,艺人通常把自己选定石头的内、外色彩及其浓淡变化过渡情况作为观察的基本内容。有经验者能由表及里看出石头基本色彩及其变化趋向,以确定构思中的作品景物位置。在创作中,对石头色彩的应用十分重要。艺人常说:“好花插在前,好色排在前”,构思时,把鲜明的主色调放在作品主要景物上。艺人还说:“巧色配得好,作品才是宝”,作品色彩的运用搭配,只有突出重点,注重映衬,才会收到“绿叶衬红花”的艺术效果。

(三)画石和躲石

有些艺人在相石过程中,还会运用画石、躲石等艺术构思辅助方法。

画石就是用毛笔或其他彩笔在所选用石头上勾勒景物位置,或是在其他纸上勾勒景物,帮助雕刻者揣摩并确定雕刻方案。有时,艺人还会用打泥稿、制泥塑等模拟方式来启发自己的设计构思。

躲石是圆雕作品相石的一种特殊手法。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艺人们为了突破原石的形状和色泽的限制,不拘泥于形象的结构比例是否准确,借用民间传统雕塑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来设计构思人物、动物的形态,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同时又“顺理成章”地躲过石料材质上的砂隔、裂格、水痕及色彩不适等不足,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二、雕 刻

(一)刀 具

常见的寿山石雕刀具主要有卡凿、手凿和雕刀三种。艺人十分讲究刀具质量,有的还根据创作需要制造各种刀具。

卡凿 是上呈方形,刀口扁平,长约20厘米的刀具,用于打坯。根据刀口斜面的不同,分“单面凿”和“双面凿”两式。前者用雕刻细坯,后者用于雕刻粗坯。

手凿 主要用于凿坯,长度约17厘米,上部套以圆形木制把手。以刀口形状分为“平凿”'和“'圆凿”两式,形同“卡凿”',亦有单面,双面之分;“圆凿”刀口呈弧形,有大圆、小圆之别。

雕刀 又称“修光刀”,多呈扁长条形,两头皆为刀口,长约20厘米,刀形依雕刻需要而定。主要有平刀、圆刀、尖刀和半尖刀等等。此外,还有适应各种技法要求的种种雕刀和工具,如铲刀、勾刀和三角刀等。

雕刻还有其他辅助工具,如锉刀、卡锤、手钻、天平钻、针钻和砂轮等。

(二)雕 镂

传统的寿山石圆雕过程有三道,分别为打坯、凿坯和修光。

打坯 经“相石”后运用卡凿等工具,敲除石料多余部分,确定作品景物布局的基本形态。又可分为打粗坯和打细坯两个步骤:打粗坯又称“打大坯”。先切锯石料的外形,此谓“整形”,然后用双面卡凿由浅及深一层层地向里切剥,直至凿削出景物大致形态和各部分位置。打细坯是在完成粗坯雕刻的基础上,继续用单面凿雕凿作品各部分结构,使之细化。

凿坯 是使用各种手凿、锤刀、钻具等进行细致的雕刻,让作品的景物层次更加分明,结构更加清楚。凿坯时,先粗后细,由表及里。对复杂精细的纵深部分和镂空,先用钻具打出若干圆洞,然后再用卡凿、手凿等刀具整理收拾,使作品景物,诸如人体结构、衣饰、动物的鬃毛、肌肉,山体的皱法,树木、花卉的枝叶、瓣蕊等更加清晰。

在浮雕的凿坯过程中,艺人按石料色层的厚薄进行铲地。铲地是用平口卡凿和手凿等铲除画面空余部位,直至显露出里层的石色。大面积的底地被铲平后,才改用小手凿或小钻头,铲剔出景物之间的细小空隙部分。铲地达到预定的层次后,再进行景物的雕刻。现在也有许多艺人用机械雕刻机进行铲地,铲地留下的小圆孔应认真处理,否则作品会显得呆板而不生动。

修光 这是雕刻的最后工序。用不同的雕刀,运用石雕刀法,完美刻镂景物形象,体现作品的整体气质和神韵。

修光者要有正确的姿势和执刀方法。运刀时应保持稳定,在细处雕刻时用指力,小处雕刻时用腕力,大处雕刻时则是腕力、臂力共用。下刀前,还要根据创作者对砂隔、纹路、色彩等石质特点的掌握与事先构思所要刻画的景物结构,选定“刀向”、“刀法”。下刀时,要精准有力、轻重快慢、抑扬顿挫、直弯折转、变化自如,将“疾而不速,留而不滞”的刀钩留在作品上,不仅会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和韵味感,而且能体现出创作者刀法之神、气、力,给欣赏者以独特的美感。

艺人修光十分讲究,千百年来所形成的风格各不相同。归纳起来不外“清灵”和“浑朴”二种。前者多用尖刀,半尖刀修整,刀法矫健,玲珑清晰,刻画入微;后者多用圆刀、半圆刀修整,运刀简练浑朴,饶有古意,摸不刺手。这两种修光刀法体现了东、西门派风格的不同,现代,两种不同风格的刀法已被融合在一起,使寿山石雕艺术呈现出崭新的时代气息。

磨光 寿山石雕工艺品在雕刻之后,还要经过磨光工序。作品经精心磨光后光润莹澈,焕发出令人愉悦的光彩。磨光常用的材料有砂布、木贼草、冬稻茎、小砂纸、竹签、桐油瓦灰砖、上光粉、白茶油或花生油、芝麻油等。磨光分三道程序:

粗磨 又称干磨。先用砂布磨擦雕刻品,待明显的刀痕消失后,再用湿木贼草,顺着修光刀的行迹横磨,直到刀痕为细密的木贼草痕迹所代替。

粗磨时最忌“糊”。“糊”是指作品景物的层次感遭到破坏。运刀中所造成的真实感被破坏后,景物立体感削弱,其艺术效果将受到损害。

细磨 又称水磨。先将冬稻茎剥去外层粗皮,折成平口。用平口两端沾水后揩擦,磨平木贼草的痕迹。遇到较大面积的景物,可用水砂纸沾水研磨。若遇砂隔,可用新水砂纸沾水擦磨,将砂隔磨平。经过两道磨光后,要达到“既光又清”的程度,以增强作品的亮丽风采。

揩光 细过细磨后的石雕制品,应用清水漂洗,洗去石粉杂质后晾干。然后用桐油瓦灰砖汲水揩磨,待石头滑润明澈后,再取另外一块桐油瓦灰砖沾白茶油和羊肝石粉,反复细揩石雕制品,直至面光似镜。

磨光既要凸显作品光亮度,又要表现景物的质感,弥补石质、石色雕刻功力的不足,故雕刻者往往聘请有专门经验的磨光师来磨光。

雕刻者为增强景物的艺术形象感,常对磨光过的作品再行加工,用开丝刀对人物须发、鸟兽羽毛、花卉蕊蕾等进行修饰。然后配上特制的木、石、角等底座来烘托,增强作品的气势。

寿山石雕刻的工序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艺人们用口诀来总结。郭功森大师提出96字诀:

圆刀婉转,奇形异色,按料取材,构思相石。

寿山名石,除疵掩缺,借形就势,分色取巧。

观前顾后,胸有成竹,主题突出,内容求新。

一相九工,层次分明,虚中求实,意在传神。

造型优美,古朴沉雄,尖刀凌利,生动玲珑。

刀痕深化,简练为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三、特殊处理

创作寿山石工艺品,有时还要采取除雕刻以外的一些方法。主要是用化学染料进行仿古处理或采用煨煅处理等,使工艺品罩上古铜色或加深石头的原来色彩,古风古味更浓。

仿古处理分盐基性染料罩染法和高锰酸钾罩染法。处理前应将雕刻品清洗干净后放入碱水中,逐渐加温,直至水沸1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漂洗晾干再行罩染。

罩染前,操作者要按石质石色的不同,选配染料。其配方比例见表:

表4-1 罩染染料配方比例表 单位:%

原 色

配合色 金 黄 品 红 片 绿

古铜色 65 35

枣红色 48 50 2

墨绿色 40 60

暗红色 80 20

檀 色 90 10

操作者先按50克原料兑1500毫升水比例准备好,待水烧开后投入,用木棒搅拌,染料溶化于水后,除掉泡沫,将色液控制在70℃~80℃之间。然后喷涂在石雕作品外表,使其着色均匀。作品罩染后,应置于通风之处,晾干后再为其上蜡揩光。

淡色石料雕刻品经罩染后,色泽若还不够沉重稳定,可再用高锰酸钾罩染法染色。药物比例:200克高锰酸钾兑1500毫升清水。泡好的高锰酸钾液保持在80℃,将雕刻品浸入10分钟后,取出晾干并上蜡揩光。

除药物罩染法外,用稻壳或竹芯线香烧着的烟雾熏染石雕品也是传统的加工方法。经烟雾熏染上黑颜色后,会使石雕品变“旧”,显得更为古雅、浑朴,年代久远。

煨煅处理也是传统加工手法。清代郭柏苍《草堂集》载:“另一种煨乌,以高山、奇艮、墩洋之硬者,煨以稻壳。火色正则纯黑如漆;火色偏则拖若汉玉;火色过则碎矣。石客选其光润者为黑田。”1937年,梁津《福建矿物志略》也有稻糠煨煅法的介绍。

用煨煅法处理过的寿山石被改变色彩,常见的是“黑色”和“红色”两种,陈子奋将此类处理过的石头称为“煨乌”和“煅红”,并把它列为寿山石的两个新品种。他在《寿山印石小志》中记述:旗降过火,则黄者变为红赭色,红者变为浓赭者,极似朱砂及珊瑚,名曰“煅红”。煨乌是将石料煨于燃着的稻壳炉中。炉内温度保持恒温300℃左右;经12~20小时后,稻壳燃烧所产生的烟可使石表层黑亮如漆,也可在石料表面薄涂油脂,然后加温,亦可达到煨乌的目的。

现代,有人煅红时采用喷灯对石料进行局部加温,使**、橙色的寿山石变成红赭色,使红色的寿山石更红艳。白色或淡色的寿山石可先涂上一层硝酸铁溶液,晾干后再煅烧。

寿山石煅烧退火后,石质会变得坚硬酥脆,色层薄不盈分。可将其埋于阴湿土中,待“回湿”受潮后再行修光。

三、特殊处理

创作寿山石工艺品,有时还要采取除雕刻以外的一些方法。主要是用化学染料进行仿古处理或采用煨煅处理等,使工艺品罩上古铜色或加深石头的原来色彩,古风古味更浓。

仿古处理分盐基性染料罩染法和高锰酸钾罩染法。处理前应将雕刻品清洗干净后放入碱水中,逐渐加温,直至水沸10分钟后取出,用清水漂洗晾干再行罩染。

罩染前,操作者要按石质石色的不同,选配染料。其配方比例见表:

表4-1 罩染染料配方比例表 单位:%

原 色

配合色 金 黄 品 红 片 绿

古铜色 65 35

枣红色 48 50 2

墨绿色 40 60

暗红色 80 20

檀 色 90 10

操作者先按50克原料兑1500毫升水比例准备好,待水烧开后投入,用木棒搅拌,染料溶化于水后,除掉泡沫,将色液控制在70℃~80℃之间。然后喷涂在石雕作品外表,使其着色均匀。作品罩染后,应置于通风之处,晾干后再为其上蜡揩光。

淡色石料雕刻品经罩染后,色泽若还不够沉重稳定,可再用高锰酸钾罩染法染色。药物比例:200克高锰酸钾兑1500毫升清水。泡好的高锰酸钾液保持在80℃,将雕刻品浸入10分钟后,取出晾干并上蜡揩光。

除药物罩染法外,用稻壳或竹芯线香烧着的烟雾熏染石雕品也是传统的加工方法。经烟雾熏染上黑颜色后,会使石雕品变“旧”,显得更为古雅、浑朴,年代久远。

煨煅处理也是传统加工手法。清代郭柏苍《草堂集》载:“另一种煨乌,以高山、奇艮、墩洋之硬者,煨以稻壳。火色正则纯黑如漆;火色偏则拖若汉玉;火色过则碎矣。石客选其光润者为黑田。”1937年,梁津《福建矿物志略》也有稻糠煨煅法的介绍。

用煨煅法处理过的寿山石被改变色彩,常见的是“黑色”和“红色”两种,陈子奋将此类处理过的石头称为“煨乌”和“煅红”,并把它列为寿山石的两个新品种。他在《寿山印石小志》中记述:旗降过火,则黄者变为红赭色,红者变为浓赭者,极似朱砂及珊瑚,名曰“煅红”。煨乌是将石料煨于燃着的稻壳炉中。炉内温度保持恒温300℃左右;经12~20小时后,稻壳燃烧所产生的烟可使石表层黑亮如漆,也可在石料表面薄涂油脂,然后加温,亦可达到煨乌的目的。

现代,有人煅红时采用喷灯对石料进行局部加温,使**、橙色的寿山石变成红赭色,使红色的寿山石更红艳。白色或淡色的寿山石可先涂上一层硝酸铁溶液,晾干后再煅烧。

寿山石煅烧退火后,石质会变得坚硬酥脆,色层薄不盈分。可将其埋于阴湿土中,待“回湿”受潮后再行修光。

寿山石鉴定方法

1、看质感

眼睛看的感觉(观察石质表面和内部的纹理),上手摸的感觉(体会表面的质感),上手掂的感觉(体会重坠感,如水坑、老坑的石品手感发重),刀刻的感觉(吃刀难易,流畅与否,涩阻度等;寿山石吃刀流畅)。

2、看肌理

包括纹理、裂格(裂是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缝隙,格是石本身固有的分隔线或纹线)。寿山石大部分都存在着格,有些石种有漂亮的纹理,如荔枝洞石的萝卜丝纹,大山石的波涛形纹理,山秀园的斑斓色块等等。

3、看技法

年代久远的寿山石雕多运用简练的技法,现代寿山石雕多运用精细的高浮雕、透花雕和圆雕等。通常技艺精湛的雕刻艺人在“因材施艺”方面有着独到功力,他会充分利用石质、石形、石色、石纹来确定相应的题材与造型,综合应用各种传统技法。

4、看刀法

寿山石雕的技法,是通过运刀的刀法来体现的。这些刀法包括简练的刀法,朴茂的刀法,浑厚的刀法,秀凌的刀法。如薄意雕刻,花鸟雕刻,多用秀凌的刀法;如人物圆雕、古兽印钮等雕刻则多用朴茂的刀法,它适于收藏家拿在手上把玩,而不刺手,另有情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9765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