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的工艺品

关于龙的工艺品,第1张

1、战国龙形玉佩

玉料青白色,局部鸡骨白沁。体扁,器呈“S”状,两面纹饰相同。龙小头,张口回首,鼻部有上卷的阴刻旋纹,头顶翘角,身躯饰卷云纹,颈内侧各凸雕一小神鸟。龙身躯中部镂雕一兽头,双角弯曲。器表有明显的拉锯痕,中部有一孔,可穿绳。“S”形玉龙流行于战国,皆龙首蛇身,无爪,与汉以后流行的四足龙不同。

2、龙形黄玉佩

为黄玉制,大部分为黄绿色或黄褐色,侵蚀处呈灰**。虎头,尖耳,枣核目,耳后有卷毛。椭圆形目,宽鼻大口,口微张,下唇内勾,上吻向上卷吻于后背,颈部由下向上卷,回首,头上长角上钩。腹部垂圆,中部上曲,尾部上前折。

前后各一足,下弯,腹下一足有肘毛,后段边沿有折勾状三足。背部和面部各有一系孔,背弓。浅雕阳纹和阴线,边缘主要饰一条丝束纹或扭丝纹。佩体较厚,上半身饰似虎皮斑纹、条纹、节片纹,周边有棱,头及腹部饰似云纹的蚕纹。质系较软,造型奇特,纹饰华丽。

3、汉白玉龙形佩饰

汉白玉龙形佩饰是汉代玉器,1970年出土,现藏山东省博物馆。佩饰作片状弧形,两端镂雕精美的对称龙纹。龙背隆起、龙尾交接,双龙回首遥遥相望。该器玉质精细,透亮光滑,纹饰生动活泼而富有生机。

4、交龙纹鼎

交龙纹鼎是春秋晚期典型的晋地作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鼎为典型的晋地作品,足部偏矮,盖顶设有三个环形装置,在器物放置时形成三个支点。鼎上的花纹为蟠曲的交龙纹,体躯扁阔,横向或竖向交缠,显得十分精细。

5、春秋镶嵌龙纹鼎

春秋镶嵌龙纹鼎,上海博物馆藏。高175厘米,口径13-145厘米。1923年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平盖折沿,上置三个突起的兽头,可以却置,环耳,圆底,下承细长的兽蹄足,盖和器身均绕用红铜镶嵌龙纹,龙眼用绿松石点缀,装饰简练,典雅。

--战国龙形玉佩

--龙形黄玉佩

--汉白玉龙形佩饰

--交龙纹鼎

--春秋镶嵌龙纹鼎

《龙岭迷窟》里胡八一、胖子和大金牙三人被李春来所骗,跟着他来到陕西收古董。结果没有大捞一笔也就算了,还差点着了马大胆等人的道,小命不保。三人在逃亡的时候一招不慎又被一个神秘的瞎子所坑,无意间掉进了西周的一座古墓里。

就是在这座古墓里,胡八一和胖子循着香味找到了一块香气四溢,价值连城的战国时期龙形玉佩,学名就叫闻香玉。

胡八一说闻香玉始见于战国时期,是贵族才能够使用的贵重物品,民间并不多见,环境越干燥,则香气越浓郁。

其实闻香玉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汉中香石,之所以罕见稀有,是因为它只在一个地方出现。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意思就是美玉是大浪淘沙得来的。那么闻香玉又是从哪里淘来的呢?米仓山。

在秦岭山系绵延的群峰之间,有一座海拔高1500至2000米的山系,自西向北延伸至四川和陕西的边界中。它地处南北地理、生态和气候的过度带,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双重影响,一年四季分明,降水量高,气候湿润。它的地质结构非常分明,多为石质山地,它就是米仓山。

在米仓山的腹地之中,有一种非常珍贵的玉石-汉中玉。汉中玉与中国四大名玉(蓝田玉、和田玉、岫玉和独山玉)齐名,深藏于米仓山上亿万年。品种非常丰富,颜色可多达十余种,大概可以分为花玉、云母玉、蛇纹石玉和透辉石玉四大类。因为收藏和观赏价值较高,一直受到普遍的喜爱。

闻香玉就是汉中玉里品质很高的一种,它还有另一个学名,叫金香玉。属于汉中玉四大类里的蛇纹石玉,质地松软,温润,透明,大多呈红褐色,也有棕褐、黄棕和黄绿等颜色,并带走天然的咖啡香味,非常奇特。北京恭王府中就有一块非常大的闻香玉,呈金**,香气十分浓郁。

闻香玉的香气从何而来?事实上,蛇纹石玉本身就有较强的吸附功能,这些蛇纹石矿物不断的吸收着周围植物的香料物质,经年累月之后,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香石。

闻香玉的香味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遇水遇汗都会影响它的香味,所以需要少用手去直接触碰,并妥善保存在密封环境里。

夸父追日其中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夸父的妻子为了使他保持精力的充沛,化作了一块美玉系于夸父的胸前,每当他疲惫时,美玉就会散发芳香,为夸父提神醒脑,好叫他能够不停的追逐太阳,这里的美玉就是闻香玉。

《射雕英雄传》中有一段描述:“乾隆的诗还少两句呢,这叫‘有眼不识金香玉,错把尿壶当茶壶’。”

闻香玉因其芳香四溢和数量稀有的特性,虽然在历史中常有出现,却总是被贵族阶级秘而不宣,所以很多文学上的描述大都带有不确定的传说色彩,古人也往往难识其真面目。汉代的一个墓葬中曾发现过一块闻香玉,历时上千年而香气不减分豪,也可谓是相当神奇了。

关于闻香玉效用的传说很多,但听来就知道并不怎么靠谱。比如有传说闻香玉的粉末可以治黄水溃散,使肌肤增香,美白祛斑;口含闻香玉能够生津止渴;老人佩戴可以预防生病,消减孤独寂寞。甚至还有说发怒的人闻一闻就马上可以平息怒气的。

自古至今,美玉在我国都非常受欢迎,其历史更是源远流长,闻香玉如此独特稀奇,也难怪占有一席之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就收藏了一块“金香玉”标本,来自于收藏者的捐献,也一度传为佳话。

战国玉镂雕龙形佩,发现于安徽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长214厘米,宽109厘米,厚09厘米。玉料呈青色,有深浅不同的灰白和褐色沁斑。佩体片状,龙形,两面镂雕相同纹饰。龙张口回首,龙身满饰谷纹,尾上雕一大鸟,龙头内外侧及尾部又各凸雕一小鸟,于龙身中部有一圆形钻孔。

同此形制的玉佩,该墓共发现两件,分别置于人体盆骨的左右,显然是主人佩戴的成组玉佩。

另一件玉镂雕双龙首佩为成组玉佩中部的中心玉件,长135厘米,高7厘米,厚03厘米。佩青玉制,有色变沁斑,薄片状,整体呈“弓”字形。

佩以中线为对称轴,对接双龙,两端雕龙回首仰视,唇吻部位卷曲夸张。龙身短而宽,饰凸起的谷纹,谷纹以短阴线勾连。佩中部廓外上、下镂雕云纹,上部及两下角都有镂雕的孔洞,可穿绳。这类带有前肢的半身龙玉佩在战国玉佩中非常罕见。

1、交龙纹鼎

交龙纹鼎是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典型的晋地作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鼎为典型的晋地作品,足部偏矮,盖顶设有三个环形装置,在器物放置时形成三个支点。鼎上的花纹为蟠曲的交龙纹,体躯扁阔,横向或竖向交缠,显得十分精细。

2、龙形黄玉佩

石家庄平山县城北的灵山下,分布着战国时期中山国的陵墓,出土过精美的玉器,这是其中的一件。为黄玉制,大部分为黄绿色或黄褐色,侵蚀处呈灰**。虎头,尖耳,枣核目,耳后有卷毛。椭圆形目,宽鼻大口,口微张,下唇内勾,上吻向上卷吻于后背,颈部由下向上卷,回首,头上长角上钩。腹部垂圆,中部上曲,尾部上前折。

3、九龙公道杯

九龙公道杯又叫平心杯,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分杯体和杯座两部分,通体高约20厘米。九龙公道杯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器厂均有出品,现景德镇仍有生产。福建德化窑制品较为多见,但其杯内瓷雕造型一般以寿星人物为主。

杯中央的瓷龙颈部有一黑色的圆点,当酒水低于圆点时,一切正常,当水面超过黑点时,杯中酒水很快就流 出杯外。这是因为瓷龙一侧与杯底衔接处有一约3毫米见方的小孔,在杯外底中心也有一直径约3毫米的小 孔,当往杯中注水超过黑点时,水便从杯内底小孔进去,又顺着外底的小孔流了出去,这其实就是虹吸现象的作用。

4、绿松石龙形器

2002年春,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一座墓葬时,在墓主人尸骨上,发现了这件绿松石龙形器。其形体长大,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动传神。龙头略呈浅浮雕状,鼻、眼则充填以白玉和绿松石,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富有冲击效果。

绿松石龙形器现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收藏,龙头略呈浅浮雕状,鼻、眼则充填以白玉和绿松石,龙形器是一个在红漆木板上粘嵌绿松石组合而成,绿松石片形状各异,仔细数来竟有2000余片。直径小的02厘米,大的09厘米,厚度仅仅01厘米,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文物中都是十分罕见的,令人叹为观止。

5、战国云纹龙形玉佩

战国时期的玉器,器型巨大。龙身卷曲。 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器型巨大。扁平体。龙身卷曲。 龙首后顾,龙嘴微张,上吻略向上卷曲。独角。尾巴下端内卷,与身相连,歧分为二,并向上下旋转。足作伏卧状。龙脊背钻有一孔,以供系佩之用。器身以阴线勾边,双面琢刻卷云纹。

--交龙纹鼎

--龙形黄玉佩

--九龙公道杯

--绿松石龙形器

--战国云纹龙形玉佩

1、龙形结

龙形结是古老的中国手工编织工艺品,属于中国结的一种。可单独与其他结式相搭配,构成吉祥而美丽的图案,如双龙抢珠、苍龙教子等。或以龙形结当胸针、摆饰均可。

2、战国云纹龙形玉佩

战国时期的玉器,器型巨大。龙身卷曲。 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器型巨大。扁平体。龙身卷曲。 龙首后顾,龙嘴微张,上吻略向上卷曲。独角。尾巴下端内卷,与身相连,歧分为二,并向上下旋转。足作伏卧状。龙脊背钻有一孔,以供系佩之用。器身以阴线勾边,双面琢刻卷云纹。

3、九龙公道杯

九龙公道杯又叫平心杯,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分杯体和杯座两部分,通体高约20厘米。九龙公道杯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器厂均有出品,现景德镇仍有生产。福建德化窑制品较为多见,但其杯内瓷雕造型一般以寿星人物为主。

4、战国夔龙形佩

夔龙形佩为战国早期的玉器,高35、长109、厚06厘米,1951年出土于河南辉县赵固村,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5、绿松石龙形器

2002年春,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一座墓葬时,在墓主人尸骨上,发现了这件绿松石龙形器。其形体长大,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动传神。龙头略呈浅浮雕状,鼻、眼则充填以白玉和绿松石,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富有冲击效果。

--龙形结

--战国云纹龙形玉佩

--九龙公道杯

--战国夔龙形佩

--绿松石龙形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0433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