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茶习,时间,地点,人物,什么茶,怎么冲泡,插花,茶具,冲泡茶的基本程序,

设计茶习,时间,地点,人物,什么茶,怎么冲泡,插花,茶具,冲泡茶的基本程序,,第1张

主要用具:瓷质茶壶、茶杯(以青花瓷、白瓷茶具为好),赏茶盘或茶荷,茶巾,茶匙、奉茶盘,热水壶及风炉(电炉或酒精炉皆可)。茶具在表演台上摆放好后,即可进行祁门工夫红茶表演。

  (一)“宝光”初现

  祁门工夫红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并非人们常说的红色,而是乌黑润泽。国际通用红茶的名称为“Blacktea”,即因红茶干茶的乌黑色泽而来。请来宾欣赏其色被称之为“宝光”的祁门工夫红茶。

  (二)清泉初沸

  热水壶中用来冲泡的泉水经加热,微沸,壶中上浮的水泡,仿佛“蟹眼”已生。

  (三)温热壶盏

  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壶及杯中,为壶、杯升温。

  (四)“王子”入宫

  用茶匙将茶荷或赏茶盘中的红茶轻轻拨入壶中。祁门工夫红茶也被誉为“王子茶”。

  (五)悬壶高冲

  这是冲泡红茶的关键。冲泡红茶的水温要在100摄氏度,刚才初沸的水,此时已是“蟹眼已过鱼眼生”,正好用于冲泡。而高冲可以让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

  (六)分杯敬客

  用循环斟茶法,将壶中之茶均匀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七)喜闻幽香

  一杯茶到手,先要闻香。祁门工夫红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浓郁高长,又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誉。香气甜润中蕴藏着一股兰花之香。

  (八)观赏汤色

  红茶的红色,表现在冲泡好的茶汤中。祁门工夫红茶的汤色红艳,杯沿有一道明显的“金圈”。茶汤的明亮度和颜色,表明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度。再观叶底,嫩软红亮。

  (九)品味鲜爽

  闻香观色后即可缓啜品饮。祁门工夫红茶以鲜爽、浓醇为主,与红碎茶浓强的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滋味醇厚,回味绵长。

  (十)再赏余韵

  一泡之后,可再冲泡第二泡茶。

  (十一)三品得趣

  红茶通常可冲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细饮慢品,徐徐体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十二)收杯谢客

  红茶性情温和,收敛性差,易于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调饮。祁门工夫红茶同样适于调饮。然清饮更难领略祁门工夫红茶先特殊的“祁门香”香气,领略其独特的内质、隽永的回味、明艳的汤色。感谢来宾的光临,愿所有的爱茶人都像这红茶一样,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台式乌龙茶艺

  主要茶具:紫砂茶壶、茶盅、品茗杯、闻香杯、茶盘、杯托、电茶壶、置茶用具、茶巾等。

  主要茶品: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阿里山茶。

  1摆具将茶具一一摆好,茶壶与茶盅并排置于茶盘之上,闻香杯与品茗杯一一对应,并列而立。电茶壶置于左手边。

  2赏茶用茶匙将茶叶轻轻拨入茶荷内,供来宾欣赏。

  3温壶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茶盅。用左手拿起电茶壶,注满茶壶,接着右手拿壶,注入茶盅。

  4温杯将茶盅内的热水分别注入闻香杯中,用茶夹夹住闻香杯,旋转360度后,将闻香杯中的热水倒入品茗杯。同样用茶夹夹住品茗杯,旋转360度后,杯中水倒入涤方或茶盘。

  5投茶将茶荷的圆口对准壶口,用茶匙轻拨茶叶入壶。投茶量为1/2至2/3壶。

  6洗茶左手执电茶壶,将100摄氏度的沸水高冲入壶。盖上壶盖,淋去浮沫。立即将茶汤注入茶盅,分于各闻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于闻香。

  7高冲执电茶壶高冲沸水入壶,使茶叶在壶中尽量翻腾。第一泡时间为1分钟,1分钟后,将茶汤注入茶盅,分到各闻香杯中。

  8奉茶闻香杯与品茗杯同置于杯托内,双手端起杯托,送至来宾面前,请客人品尝。

  9闻香先闻杯中茶汤之香,然后将茶汤置于品茗杯内,闻杯中的余香。

  10品茗闻香之后可以观色品茗。品茗时分三口进行,从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细微的差异,需细细品,才能有所体会。

  11再次冲泡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类推,每冲泡一次,冲泡的时间也要相对增加。优质乌龙茶内质好,如果冲泡手法得当,可以冲泡几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自第二次冲泡起,奉茶可直接将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闻香杯中,然后重复闻香、观色、品茗、冲泡的过程。

  台式茶艺侧重于对茶叶本身、与茶相关事物的关注,以及用茶氛围的营造。欣赏茶叶的色与香及外形,是茶艺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冲泡过程的艺术化与技艺的高超,使泡茶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此外对茶具欣赏与应用,对饮茶与自悟修身、与人相处的思索,对品茗环境的设计都包容在茶艺之中。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联,将品饮与人性修养相融合,形成了亲切自然的品茗形式,这种形式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7-04 07:50 中式乌龙茶茶艺 1、备具候用:将所用的茶具准备就绪,按正确顺序摆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壶、公道

  杯、品茗杯、闻香杯等。

  2、恭请上坐:请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肃穆详和气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开屏:介绍冲泡的茶具。

  6、叶嘉酬宾:叶嘉是茶叶的代称,这是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

  泽、香气特点。

  7、孟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

  8、高山流水:即温杯洁具,用紫砂壶里的水烫洗品茗杯,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流不断。

  9、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拨入紫砂壶内。

  10、百丈飞瀑:用高长而细的水流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

  11、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

  12、玉液移壶: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温度。

  13、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中。

  14、凤凰三点头: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

  15、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壶体,洗净壶表,同时达到内外加温的目的。

  16、内外养身: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淋在紫砂壶表,养壶作用的同时可保持壶表的温度。

  17、游山玩水:将紫砂壶在茶船边沿抹去壶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匀。

  19、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巡回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至七分满。

  20、韩信点兵:将最后的茶汤用点斟的手式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

  21、若琛听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转:将品茗杯倒扣到闻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将品茗杯及闻香杯倒置,使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双手拿起茶托,齐眉奉给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礼。然后重复若琛听泉至敬奉

  香茗程序,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25、空谷幽兰:示意用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双手搓闻杯底香。

  26、三龙护鼎:示意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鉴赏汤色:观赏茶汤的颜色及光泽。

  28、初品奇茗:在观汤色、闻汤面香后,开始品茶味。

  29、二探兰芷:即冲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细品茶汤滋味。

  31、三斟石乳:即冲泡第三道茶。

  32、领略茶韵:通过介绍体会乌龙茶的真韵。

  33、自斟漫饮:可让客人自己添茶续水,体会冲泡茶的乐趣。

  34、敬奉茶点:根据客人需要奉上茶点,增添茶趣。

  35、游龙戏水:即鉴赏叶底,把泡开的茶叶放入白瓷碗中,让客人观赏乌龙茶“绿叶红镶

  边”的品质特征。

  36、尽杯谢茶:宾主起立,共干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别。 绿茶茶艺 用具

  玻璃茶杯香一支白瓷茶壶一把香炉一个脱胎漆器茶盘一个开水壶两个锡茶叶罐一个茶巾一条茶道器一套绿茶每人2—3克

  基本程序:

  1.点香焚香除妄念7.泡茶碧玉沉清江2.洗杯冰心去尘凡8.奉茶观音捧玉瓶3.凉汤玉壶养太和9.赏茶春波展旗枪4.投茶清宫迎佳人10.闻茶慧心悟茶香5.润茶甘露润莲心11.品茶淡中品致味6.冲水凤凰三点头12.谢茶自斟乐无穷

  绿茶程序解说: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

  第二道:冰心去凡尘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边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玉壶养太和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摄氏度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度左右。

  第四道:清宫迎佳人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润莲心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再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六道:凤凰三点头冲破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观音捧玉瓶佛教故事是中传说观音菩萨场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枪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道:慧心悟茶香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第十二道:自斟乐无穷瓶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道德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在品了头道茶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便通过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初次使用前,请使用海绵及食品清洁剂将器具清洗干净,不可用钢丝球等硬物擦拭。玉石属于易碎品,如高空跌落或受到急剧撞击,产品会破损,使用或保养时需轻拿轻放。每次使用前后请仔细检查产品,如发现破损或裂纹,禁止使用。

1、初次使用前,请使用海绵及食品清洁剂将器具清洗干净,不可用钢丝球等硬物擦拭。

2、玉石属于易碎品,如高空跌落或受到急剧撞击,产品会破损,使用或保养时需轻拿轻放。

3、每次使用前后请仔细检查产品,如发现破损或裂纹,禁止使用。

4、玉石茶壶主要适用于成年人,使用时如有儿童在旁,请注意安全。

5、泡茶之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每隔三五日要有干燥休息的时间,这样壶体有吸附茶汁的条件,有助于改善壶胎泥质结构。有的壶长期的使用过程能使胎体泥质变的更好,更适宜发茶性,甚至有的壶原来渗茶的小缺陷,在长期茶汁的滋养下而消失。

  第一道:点香 焚香除妄念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安静、祥和、温馨的气氛。

  第二道:洗杯 冰心去凡尘

 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遍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凉汤 玉壶养太和

 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摄氏度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度左右。

  第四道:投茶 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润茶 甘露润莲心

 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六道:冲水 凤凰三点头

 冲泡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

  第七道:泡茶 碧玉沉清江

 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奉茶 观音捧玉瓶

 佛教传说中观音菩萨场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瓶”,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第九道:赏茶 春波展旗枪

 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道:闻茶 慧心悟茶香

 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品茶 淡中品致味

 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第十二道:谢茶 自斟乐无穷

 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道德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热气腾腾、芬芳馥郁的茶水,让中茶文化传到了全世界。然而,古代竟还有一种“冰”茶壶,它泡茶的方式闻所未闻,很多人都没喝过这种茶。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于1823年,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有一部分人认为茶的发源地在印度。但世界其他地方的茶,以及种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全世界都认定——中国就是茶的起源地。

中国茶的起源在哪里?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中国茶起源于上古时期,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还是因唐代以前没有“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然而,秦汉时期也有茶叶出现过的证据。

中国茶壶的起源也有一番故事。茶叶做成茶,人们在种植多种多样的茶树,将茶叶推广出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所以中国在汉代以前,是没有专门的饮茶器具的,人们将饮食、饮酒器具混用,煮茶就用煮饭的锅,饮茶用喝水和喝酒的碗。直到汉代,饮茶文化逐渐流行,专门喝茶的“茶寮”开始兴建。不过,此时人们还是用洗干净的碗做器具。再到两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相处的礼仪更加规范,茶具才开始从酒食用具中分离。

三国时期,还出现了一种盛水、注水的汤瓶。汤瓶造型别致,壶嘴是标准的抛物线形,出水口圆且细小,出水有力,落足准确。壶的一侧有一鸡头,开始是装饰,到东晋演变成空骨状,水可以顺其流入壶内。仿佛茶壶的原型。

我国进入到盛唐时期,茶文化终于步入鼎盛。人们都以“不问道俗,投茶取饮”为标准,用茶如同家常便饭。茶具也变得多种多样。其中,陆羽在《茶经》中说“越瓷似玉”、“邢瓷类银”、“越瓷像冰”,正是形容漂亮瓷器制作成的茶具。

众多茶具中,却有一种叫“冰茶壶”的器具,造型尤为奇特,令人不敢相信它竟然也是茶壶。只见冰茶壶如同现如今的平底锅,有着大而宽的“底”,浅浅的杯壁,还有一个盖子。它是怎么泡茶的?经过研究得知,原来古人会选取最嫩的红茶、绿茶,将茶叶浅浅地铺开,紧接着,再取出冰镇好的正方形冰块,让一层冰块压在嫩嫩的茶叶上面,最后盖上盖子。不过,此时冰块厚重,盖子只是堪堪覆盖在冰块上,并没有和茶壶合起来。不要急,过一会儿,冰块慢慢融化,盖子自然就合上了。此时的“冰茶”就做成了,慢慢过滤出来,倒在茶杯中,香气四溢,冰爽宜人。

冰茶的味道如何?我也没喝过,许多人都没喝过。不过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冰茶看起来唬人,尝起来一定不好喝,否则凭借我们中国人爱吃、爱喝的习惯,外国人最害怕的小龙虾都能被我们做成美食,冰茶要是好喝,怎么会被放弃?正是因为它难喝,所以才没有流传下来。

我国也举办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中国茶叶博物馆联合卢艺文化,共同举办“一片冰心在玉壶”初夏雅集,品味初夏里清清凉凉的茶滋味。为了符合主题,自然就发布了两款最新茶器——银质复刻版清中期“却月”壶,和银质“伴月”冰茶壶。两款茶壶的造型,就是由古人的“冰茶壶”演变而来。造型复古,令参观者对古代生活充满想象。炎炎夏日,古人畅饮一杯冰饮,不管好喝不好喝,反正凉飕飕的很是痛快。

许多人可能会为冰茶壶退出历史舞台,而感到可惜。其实不必可惜,茶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化。历史在不断地前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变化,某些内容消失和某些内容增加,都是合理的,也是正常的。

好喝。

酱香味浓郁,入口顺滑,不会让人觉得很辣,最关键的是,喝完之后会有种口齿留香的感觉,回味无穷。

汝醉正是以原赖茅创始人赖贵山赖先生亲传的百年秘方酿成的酱香型白酒,有着与之如出一辙的浓郁酱香,口感醇和,回甘悠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2350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