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清朝各品官员们朝珠和顶子各是什么宝石?

谁知道清朝各品官员们朝珠和顶子各是什么宝石?,第1张

清代,皇帝及官员后宫的衣饰多由水晶及珍珠宝石装饰,下面是具体的佩戴规定:

皇帝、皇后、皇太后、皇贵妃及妃嫔以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穿朝服、戴朝珠。但根据等级身份不同,朝珠的质地亦不相同。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才能佩戴东珠朝珠,东珠朝珠由108颗东珠串成,每27颗东珠又用4粒红珊瑚结珠等距间隔出上、下、左、右四部分,其上部结珠呈葫芦形称“佛头”。佩戴朝珠时,佛头垂于背后,并用黄绦带连接一组玉饰,称做“背云”。朝珠垂在胸前的左右红珊瑚结珠处,分别饰一串和二串绿松石珠串,称为"纪念"。朝珠的构成,有着深刻的含义。108颗东珠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四个红珊瑚结珠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下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三串绿松石纪念表示一月中的上、中、下三个旬期。皇帝穿朝服时戴一盘东珠外,还在两肩斜 持两盘红珊瑚结珠,以示身份特殊。

朝服有补,顶戴分为朝冠和吉服冠两种,

文官:

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

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

三品孔雀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两;

四品云雁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两;

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

六品鹭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60两;

七品鸂鶒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45两;

八品鹌鹑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40两;

九品练雀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35两;

御史大人,补服绣獬豸,代表公正。

武官:

一品麒麟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81两,加支528两;

二品狮子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正二品岁奉155两,加支444两;从二品岁奉53两,加支324两;

三品豹子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39两,加支204两;

四品老虎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27两,加支114两;

五品熊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18两,加支72两;

六品彪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14两,加支35两;

七品犀牛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12两;

八品犀牛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23两;

九品海马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

3

清代官员的朝珠有多少颗?

A99颗B101颗C108颗D180颗

马未都评:朝珠是清代独有的一种礼仪,上朝时才佩戴,它是从佛珠演化过来的,所以它的珠子的数量就保持了佛珠本来的数目,即108颗。

我们在前面提到了朝珠的品级。最高品级就是皇帝佩戴的,这在清宫档案里记载得非常清楚,就是东珠。东珠就是珍珠,满族发迹于白山黑水之间,黑水珠就是指黑龙江流域生产的珍珠,他们认为是家乡出产的,所以认为东珠最好。东珠也叫北珠,因为它产于东北方。

答案:C108颗

4

“掌上明珠”这一概念最早出自以下哪位的作品?

A。屈原B。傅玄C。白居易D。曹雪芹

马未都评:首先看屈原,我们查遍屈原的著作,也没有找到过这个概念。再看晋代的傅玄,他写过一首《短歌行》,其中说“昔君视我,如掌上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意思就是说,过去你看我的时候像掌上明珠似的,而今天怎么又把我扔到沟渠里了呢?这是一个很悲哀的概念。我们今天说“掌上明珠”一般是指女儿,而傅玄那时的概念跟我们今天的意思还不大一样。

第二个引入这个概念的人是白居易。白居易是“香山九老”之一,活到了75岁。但他人生有一个遗憾,他58岁的时候,曾经得过一个儿子,他取名叫阿崔,结果这儿子在3岁的时候——也就是白居易60岁的时候——夭折了。白居易写过“岂料鬓成雪,方看掌弄珠”,提出了“掌上明珠”这个概念,而且他不止一次在诗歌中提过。他在《哭崔儿》中写道:“掌珠一颗儿三岁,鬓雪千茎父六旬”,说的是“我的儿子才三岁就去世了,跟掌中珠似的,但是我已经60岁了,头发都已经白了”。

最后是曹雪芹。大家都知道,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

我们从这整个过程的排列中可以看出来,“掌上明珠”最早是一个珍重的概念,慢慢由男孩子演化到女孩子身上。今天我们一般说“掌上明珠”就单指女孩。

原标题:古代官员的朝珠有哪几种形状经过几千年的积累,我们文化中对珠子的认知程度应该说是非常高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愿意说珠圆玉润、珠光宝气、珠联璧合。只不过我们今天对珠子的理解跟古人有一点差异今天一般认为珠子一定是圆的,而实际上还有方珠子;另外圆也有两种,一种是标准圆的,还有一种是扁圆的,比如算盘珠。再早期的珠子,比如说辽代盛行的管形珠,就是长形的。清代朝珠清代规定官员上朝的时候必须佩戴朝珠上图是一串标准的朝珠,大家看清宫戏可能都比较熟悉。上朝的时候,从皇帝到大臣都必须佩戴朝珠,这是清代的规矩。这三小串珠子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纪念,名字具体的来历我们不是很清楚。朝珠的构成有着深刻的含义,除了纪念的含义外,108颗琥珀珠代表一年12个月;4颗翡翠大珠子叫节珠,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它垂下来三串,是不对称的:一边双串,另一边一串。有人说一串代表十天,那么这三串就代表一个月,也是一种纪事方法。男性佩戴的时候要求双串的在左边,一串的在右边;女性正好反过来,也就是男左女右。注意看皇帝的画像,双串的都在左侧,一串的是在右侧;但是皇后佩戴的是反过来的,一串的在左侧,双串的反而在右侧。用黄带子穿的部分叫背云,就是佩戴的时候它在身后。材质是琥珀的,大概是三品官佩戴的,相当于省一级干部。珠子的材质与官级相关,皇帝才能佩戴东珠珠子的材质反映的是佩戴之人的身份地位,清代对什么身份的人佩戴什么样的朝珠是有严格规定的。史书上记载,皇帝、皇后、皇太后、皇贵妃以及妃嫔,以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佩戴朝珠。但根据等级身份不同,朝珠的质地亦不相同,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佩戴东珠。此外,朝珠还有青金石、碧玺、玛瑙、红蓝宝石、猫眼石等多种宝石材质。现在已经很难买到成串的朝珠了,因为清代灭亡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认为那个朝代是腐朽的,所以它的很多东西就被人为剪断了,然后拆分了挪作他用。现在很多朝珠的绦带都不是原来的,而是按照古制后配的。我们对珠子文化的研究远远不够。一般人可能都认为,只是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特性的珠子而已。但实际上,在中国乃至人类的文明进程中,珠子文化从来都没有消失过。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珠子也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是圆润之美、柔光之美、温和之美,可以呈现出各式各样的美态。辽代玛瑙水晶珠辽代天河石簪花金珠赏析这串辽代的玛瑙水晶珠(上图),距今1000多年了,但是它的装饰风格是后来新加的,那时候珠子的穿法不是这样,这是按照现代的穿法重新穿的。契丹是一个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对身上的装饰都比较讲究,他们对珠子的感情有时候高于农耕民族,到今天为止也是这样。这是一串辽代的天河石簪花金珠(下图)。它和那串玛瑙水晶珠明显不同,它非常暗淡。这是一种很特殊的石材,叫天河石,穿制的方法也是现在新的设计,古代也不是这样。注意看,它的耳环是不对称的,就要求做成这样。这个珠子看上去暗淡无光,但是很多人就喜欢这种暗淡无光的,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希望它发出光芒的。A。大蛇相赠B。渔人献宝C。祖传之宝D。大蚌遗落马未都评:这里的隋侯不是隋代的诸侯,而是隋国的诸侯。战国时代,除了我们大家已知的七国,还有很多小国,隋国就是其中之一。隋侯姓姬。据古籍上记载,他有一次出行时碰见了一条受伤的大蛇,按照现在的说法,他很爱护动物,给大蛇涂了药,并帮它包扎起来,然后就把它放掉了。过了若干年,有一次他在船上,赶上狂风大作、天昏地暗,这时候河就开了,出现了一条口衔宝珠的大蛇。大蛇把宝珠举起来,送给了隋侯。隋侯遇到这条大蛇的时候是傍晚,天已经昏暗了,这颗珠古籍上记载叫明月珠,就是夜明珠。A。珍珠B。银珠C。金珠D。石珠马未都评:在古代,夜明珠又称夜光碧、明月珠等。夜明珠在中国文明史中是最具神秘色彩的珍宝,并为皇家私有。夜明珠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早在史前,神农氏就有石球之王,号称夜矿;春秋战国时代,有悬黎和垂棘之碧,价值连城;秦始皇以夜明珠陪葬,在陵墓中以代膏烛。最著名的要数慈禧口含的那颗为保尸身不化的夜明珠了,据说此珠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那么为什么把夜明珠说得这么玄呢?这个很简单。历史上,黑暗中的光源必须用火,火有一个特性是不能直接触摸,一摸人就灼伤了。而只有这种夜明珠可以攥在手里,它没有温度却又有光线,这个对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试过拿着一个不大的夜明珠贴在纸上,它的光线足以让人看见纸上的字,所以古人就觉得这东西太神奇了。A99颗B101颗C108颗D180颗马未都评:朝珠是清代独有的一种礼仪,上朝时才佩戴,它是从佛珠演化过来的,所以它的珠子的数量就保持了佛珠本来的数目,即108颗。我们在前面提到了朝珠的品级。最高品级就是皇帝佩戴的,这在清宫档案里记载得非常清楚,就是东珠。东珠就是珍珠,满族发迹于白山黑水之间,黑水珠就是指黑龙江流域生产的珍珠,他们认为是家乡出产的,所以认为东珠最好。东珠也叫北珠,因为它产于东北方。A。屈原B。傅玄C。白居易D。曹雪芹马未都评:首先看屈原,我们查遍屈原的著作,也没有找到过这个概念。再看晋代的傅玄,他写过一首《短歌行》,其中说昔君视我,如掌上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意思就是说,过去你看我的时候像掌上明珠似的,而今天怎么又把我扔到沟渠里了呢?这是一个很悲哀的概念。我们今天说掌上明珠一般是指女儿,而傅玄那时的概念跟我们今天的意思还不大一样。第二个引入这个概念的人是白居易。白居易是香山九老之一,活到了75岁。但他人生有一个遗憾,他58岁的时候,曾经得过一个儿子,他取名叫阿崔,结果这儿子在3岁的时候也就是白居易60岁的时候夭折了。白居易写过岂料鬓成雪,方看掌弄珠,提出了掌上明珠这个概念,而且他不止一次在诗歌中提过。他在《哭崔儿》中写道:掌珠一颗儿三岁,鬓雪千茎父六旬,说的是我的儿子才三岁就去世了,跟掌中珠似的,但是我已经60岁了,头发都已经白了。最后是曹雪芹。大家都知道,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我们从这整个过程的排列中可以看出来,掌上明珠最早是一个珍重的概念,慢慢由男孩子演化到女孩子身上。今天我们一般说掌上明珠就单指女孩。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 今天,很多喜欢时尚或显示个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们却未必知道长短不同的佛珠所包涵的意义: 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 佛珠的粒数各有其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粒的,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了携带方便,分108数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他义。 念珠是佛教的一种用物,是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所以也称“佛珠”或“数珠”。 通常用香木车成小圆粒,贯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玛瑙制作的。 一般的念珠粒数有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之分。据说,世间有很多烦恼,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拨一珠,就可解除烦恼。因为念佛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也称“清心珠”。佛教所谓“诚心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现代人们作为玩玉或藏玉,甚至作为一种时尚,虽不是信佛,也可将玉佛珠作为普通玉器藏玩,这样不妨考虑选择和田白玉或和田青玉佛珠,其质地细腻,油润爽滑。翡翠料的佛珠虽然光泽漂亮,质地硬,可反复的把玩天久容易“生毛”,失去原有神韵,故不如和田玉料的佛珠的越玩越“活”之优势。佛珠的经常反复把玩,使你手、脑、心并用,修身养性,有益健康,其乐自得。 佛珠的种类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1、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 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 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在经典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4] 这就说明,持用佛珠就是藉以约束身心、帮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护人,同时还会获得无量的功德。 佩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为之。时下许多并非信仰佛教的男女,皆以佩带佛珠为荣,使佛珠俨然成为一种时尚饰品了。在我看来,凡是这些爱戴佛珠的人,皆应看作是深具善根、无始劫来与佛有缘的人。佛陀早有明示: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5] 挂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泽必须匀净,要求选用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的好材料制作。同时,子珠的直径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误差。在联缀时,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在重要的法会上或大和尚礼佛拈香的时候,这种“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庄重。一般来讲,挂珠的佩戴要考虑一定的季节性,如夏季应选用那些水晶、玛瑙、翡翠、珊瑚等宝石类,能够使人有凉爽贴身的感觉;在冬季里就应选用琥珀、密蜡或果实一类的挂珠为好。 此外,尚有一类挂珠是由佛珠衍化而来的,那便是“朝珠”,它是清代官吏特有的一种饰物。朝珠与普通挂珠最大的区别是,朝珠将佛头穗的样式改成了由阔丝带系缀、用银丝珐琅裹着、被称作“背云”的大坠子,而弟子珠也移到了胸前,由三串组成。因近世有仿制朝珠样式来充当挂珠者,所以在佩戴朝珠样式的挂珠时,应当注意以胸前的三颗隔珠为中心对称,将后背的“背云”紧靠后背中心,而三串弟子珠是左侧一、右侧二的形制,切不可乱挂一气,有悖礼仪。 为了更好地使人了知佛珠的种类,下面介绍一下佛珠各部位的名称。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 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的作用。旧时的母珠,多会在内部绘有佛像,采用凸透镜的原理,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里面的佛像,更加使人感受到佛珠作为一种法具的庄严。 隔珠,又称作“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 弟子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过的数目。“十”这个数目代表了佛教的“十波罗蜜”,即: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6] 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子珠数目随所据经典不同,表征不同的含义,兹列表如下: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佛珠子珠数目在经典中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下: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如经中所言: 诸菩萨问: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阴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见好色、中色、恶色,不自知著不自知灭有阴有集,乃至触亦如是。彼经但列六根各六,虽无三世之语,而结云百八,故知是约刹那而为三世也。既以心意识三为意地三,故通三世,如云集起名心、筹量名意、别知名识。意三既尔,故使所依五根亦尔。三世三个三十六故,故有百八。[7] (二)一千零八十颗 按天台宗理论,十界无不性具善恶,故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即: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 1、信心,2、念心,3、精进心,4、慧心,5、定心,6、护法心,7、回向心,8、戒心,9、舍心,10、愿心。[8] 十住: 1、初发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贵住,5、方便具足住,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法王子住,10、灌顶住。[9] 十行: 1、欢喜行,2、饶益行,3、无瞋恨行,4、无尽行,5、离痴乱行,6、善现行,7、无著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实行。[10] 十回向: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2、不坏回向,3、等一切佛回向,4、至一切处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8、如相回向,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10、法界无量回向。[11] 十地: 1、欢喜地,2、离垢地,3、发光地,4、焰慧地,5、难胜地,6、现前地,7、远行地,8、不动地,9、善慧地,10、法云地。[12] 四善根: 指见道以前,观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达到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1、暖位,2、顶位,3、忍位,4、世第一法位。[13]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如欲详细了解,请参阅鸠摩罗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14]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15]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1、随信行,2、随法行,3、信解,4、见至,5、身证,6、家家,7、一间(一种),8、预流向,9、预流果,10、一来向,11、一来果,12、不还向,13、不还果,14、中般涅盘,15、生般涅盘,16、有行般涅盘,17、无行般涅盘,18、上流色究竟。[16] 九无学:1、退相,2、守相,3、死相,4、住相,5、可进相,6、不坏相,7、不退相,8、慧解脱相,9、俱解脱相。[17]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1、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 六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18] (九)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 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 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 9、使性多婬者,不生色念; 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闇; 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19] 用来制造佛珠的质料,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无论是矿物还是植物,大凡竹、木、牙、角均可制成佛珠。但在佛典当中有记载、可用来制造佛珠的质料,却是非常有限的,最多也不过十余种,实在无法与现今众多繁杂的品类相比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0952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