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金紫砂壶为啥不多见

镶金紫砂壶为啥不多见,第1张

镶金紫砂壶不多见是由于镶金装饰是非常繁复的一种技巧。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紫砂壶从明代起500余年之所以经久不衰,紫砂镶嵌在清代中期最为鼎盛,除了镶嵌金银,还有玉石、珠宝、象牙等,却由于该项技艺难度较大,繁琐复杂,到如今市面上流传的很少。镶金紫砂壶是一款茶具,主要制作材料为紫砂材质,表面镶嵌金。

紫檀镶金丝鸟笼的笼门内落款是三畏。

这是奇迹暖暖与苏州博物馆联合推出的活动任务。

一、活动所需道具:

墨笔

二、活动奖励:

套装莲染秘色 

三、奇迹暖暖苏州博物馆联动活动介绍

1、活动时间:

2020年8月26日早上5点至2020年9月13日半夜23点59分

2、奖励:

精美套装莲染秘色

3、答题要求:

(1)我们需要过关过关“吴郡风雅”地图中的换装类关卡,之后就会获得道具墨笔。

(2)之后我们就可以使用道具墨笔进行答题。

(3)累计答对一定数量的题目就能够免费领取套装部件。 

扩展资料

一、苏州博物馆联动活动套装介绍

这次就和苏州博物馆进行了联动,众所周知,奇暖最喜欢的就是和各种IP联动,之前也有和故宫联动,评价还是很高的。

这次的联动和故宫那次一样,也是免费的套装,过一下地图就能轻易获得了。那我们就来品品这三套联动套装的质量如何。

1、莲染秘色

首先是这套:莲染秘色,暖暖手上捧着的秘色瓷莲花碗,这套套装就是以它来设计的,秘色瓷代表了越窑青瓷的最高工艺水准,有着如冰似玉,无水似水的特点,和这套服装一样,有股清透的味道。

2、玉缕佩囊

接下来是另一套:玉缕佩囊,这套服装就有点七夕那感觉了,头上的两只蝴蝶发夹也有点成双成对的意思,暖暖手中的荷包就是它的本体。

3、金面成扇

最后就是:金面成扇,这套服装就很美了,多了几分文人雅客的味道,外套上的花纹与扇面上的花卉如出一辙,而襦裙上的文字也是扇面上的文字。

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清嘉庆年间荆溪人(今宜兴),也有人称其原籍浙江桐乡的。但不管原籍何处,以蜀山古南街曾称为“杨氏街”,以及“杨家祠堂”等遗存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杨彭年一家的紫砂艺术活动是在紫砂的风水宝地——蜀山进行的。这位紫砂艺人,由于与文人县令陈曼生合作,制成名垂青史的“曼生壶”而为人熟知,但也因此有人认为:是陈曼生的作用才提高了杨彭年在紫砂史上的地位即所谓的“壶以字贵”。但笔者以为,杨彭年工艺精、悟性高,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不愧为清中期一位紫砂大家。

  一、杨彭年继承、发扬了全手工制壶工艺。在众多的紫砂艺人中,陈曼生独独选择杨彭年,看中的是他的手工捏制砂壶制作工艺,他曾说:“杨君彭年,制壶得龚时遗法。”什么是“龚时遗法”?那就是手工捏制砂壶的传统工艺。因为“乾隆时期制壶多用模衔造,其法简易,大彬手捏遗法已少传人。彭年善制砂壶,始复捏造之法,虽随意制成,自有天然风致”(《耕砚田笔记》)也就是说:杨彭年继承、恢复了龚春、时大彬的全手工制壶技法,并且技法娴熟,得心应手,巧夺天工。这一点,我们从传世的“曼生壶”的制作工艺可以得到验证。徐秀棠大师评论曼生匏瓜壶“制作工艺娴熟、精到,有珠圆玉润之感。”中国艺术研究院高振宇研究员评点曼生钿合壶:“直腹挺刮……轮廓分明,抚之温润如玉”这些都反映了曼生壶的制作者——杨彭年的工艺精制。

  二、杨彭年是紫砂艺人与文人全面合作的典范。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的“曼生壶”,是艺人与文人深入交流、全面合作的结晶。从泥料的选定、壶款的设计到壶铭镌刻曼生及其幕客全面参与,彭年则要能准确领会曼生的设计意图,并具体把它从平面的图样制成壶样,且创新款式达数十种之多,足见彭年有较高的悟性。我们还能想象,彭年在制作中一定会提出修改意见,使之完善,所以曼生壶的创新造型也有彭年的功劳在内。还要指出的是杨彭年不但和陈曼生合作,还先后与乔重禧、蔡锡恭等文人合作,这些文人大都精通书画、鉴赏,为他们制壶,并得到首肯也说明彭年确非等闲之辈。尤其是他与朱坚合作。朱“工鉴赏,多巧思,砂胎锡包是其首创”(《墨林今话》),彭年与其合作后,自己也能镶玉包锡壶。在故宫藏紫砂器中,就有一款:宜兴窑杨彭年款镶玉包锡包壶(图),底钤“杨彭年造”、“彭年制”阳文印章,而未见“朱坚”的印款,或为杨彭年自制乎?

  三、杨彭年具有一定的文史知识、书画功底,是一位具有文人气质的艺人。

  杨彭年在与文人的长期合作交往中,“近朱者赤”,自身的文化修养也相应提高。据说他制壶而外,亦善陶刻,“兼善刻竹刻锡,亦佳。”(《耕砚田笔记》)。杨彭年具有一定的文史知识,从下面两件作品可证明。一是他曾仿宜兴古代文物国山碑,制一紫砂瓶,并仿碑上古文字在瓶上陶刻(图,现藏南京博物院),没有一定的文史知识,怎能有此创作灵感?二是在故宫藏紫砂器中有一“四方委角诗句方盘”。此方盘盘心刻十字形纹与四边线形成河洛图形。盘心分左右两边刻整篇行书铭文云“古者黄帝梦两龙授图,乃斋诣河洛求之,得龙马之图,遂命仓颉造字……余于研朱滴露之暇。有感于斯置河洛之盘,置之座右,以志不忘本之志”,后署“道光甲午邑秋甲子朔书于阳羡友石山房杨彭年制”:从这一方盘及其铭文,我们可以窥见彭年的创作思想,并证明他是一位有深厚的文史知识、具有文人气质的艺人。

综上所述,杨彭年在清中期,恢复了时大彬的手工制壶遗法,且与曼生等一大批文人合作,制作了一批造型新颖、题刻壶铭的文人壶,而他又能书善刻,多才多艺,和陈曼生等文人一起对紫砂的中兴、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诚如中国艺术研究员高振宇先生云:“时人常谓彭年皆陈曼生书镌提携而成名,今观此壶(指唐云艺术馆藏曼生壶)可知杨彭年无愧于当年嘉庆间紫砂大家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0969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