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铜币五铢市场价是多少?

汉代的铜币五铢市场价是多少?,第1张

五铢钱品种很多,不同品种由于存世量不同,价格有差异。

五铢钱是一种中国古铜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东汉、蜀汉、魏、晋、南齐、梁、陈、北魏和隋都有铸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止。但旧五铢仍然在民间流通。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五铢钱奠定了中国硬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

武帝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前118年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含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面文有穿上半星、穿上横廓,四决文等不同形式。轮廓深峻、文字精美。武帝五铢开创了七百三十九年铸行“五铢”钱的历史,成为中国古代“铢两制”铸币的主流。

东汉前期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40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采纳马援建议开始大铸行。面文特征是“金”字头较大,“五”字交笔更弯曲,“朱”字头圆折,竖画两头较细。铸造较为规整。

剪边五铢

成色年代:东汉晚期又称“錾边”五铢或“剪轮”五铢,指边廓连同部分钱肉均被剪去或錾切的五铢钱。无外廓,“五铢”二字残留偏旁。

董卓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190年。东汉末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所铸。无内外廓,“五铢”二字夷漫不全,很难辩认,世讥称之为“无文”。该钱堪称我国货币史上最劣质轻贱之小钱。

直百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214年汉献帝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入蜀后铸于成都。初铸钱大而厚重,后铸逐渐减重,最轻薄者,不足08克。面文篆书“直百五铢”,即价值“一百枚五铢钱”。常背铸或背刻阴文和文饰,也有背铸阳文,如“为”字或四出文。

蜀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214-263年。刘备入蜀后铸,时约公元214-263年。形体小于两汉五铢,较厚,面背均有外廓,笔画较肥,铜质晦暗。

魏五铢:

成色年代:三国时期。魏文帝,明帝皆铸有五铢,新钱形仿汉制五铢,故称“魏五铢”。魏五铢轮廓清晰,钱形厚重,边廓压金。

沈充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318-321年。东晋孝元帝太兴年间(公元318-321年),吴兴沈充所铸大孔小钱。钱文作“五朱”、“五金”,外廓隐约,钱体轻小,似为东汉“剪轮”钱式的仿铸品。

太和五铢: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在洛阳铸行年号钱“太和五铢”。其形制与汉五铢类似。钱文直读,光背,字呈方折,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又有增笔。钱体大小轻重不一,大者直径25厘米,重34克;小者直径2厘米,重25克左右。

永平五铢:

宣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改铸“永平五铢”。永平钱版式复杂,大小轻重不一,大型者多为政府铸造,小型者多为民间私铸。钱直径一般为22~25厘米,重22~32克;面文“五铢”,横读,制作比较工整,旧谱有的认为是“鸡目五铢”。

永安五铢:

永安五铢也是年号钱,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铸。钱文直读,“安”字界边减笔,匠心独具。“永安五铢”对于北魏的经济发展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它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是具有收藏价值的。据史书记载,“永安五铢”钱共有三种:一种是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孝庄帝铸行的光背钱;第二种是永熙年间(公元532~534年)孝武帝铸行背“土”字钱;第三种是北魏分裂后由东魏孝敬帝于兴和三年(公元541年)所铸行的背四出文钱。这三种“永安五铢钱”中,以北魏孝武帝铸行的背土字钱最具特色。该钱背部穿孔上方铸有一个“土”字,“土”字与背穿孔相连,正好组成一个“吉”字,所以当时又称吉钱,人人佩戴,以为吉祥。永安五铢钱大小轻重不一,一般直径为22厘米,重3克左右;轻小者直径18厘米,重约2克。此钱不光轻小滥铸多,而且严重贬值。

梁铁五铢:

南朝梁武帝萧衍普通四年(公元523年)铸行。铁“五铢”形体略小,背纹四出,是我国首次大批量铸造的铁钱。

常平五铢:

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四年(公元550年)铸行。制作精好,钱文优美,“常平五铢”四字玉筋篆直读,构架匀称,笔画圆润,“平”字上横与面穿下廓合一。属设计和铸造都极为考究的泉品。

隋五铢:

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或称“置样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钱背肉好均有廓。隋五铢是我国“铢两钱制”的终结。

汉代金质“五铢”一枚,直径:24mm,重量:63克,制作精美,少见汉武帝曾专设“上林三官”钱局,铸造形制规范、重量一致的五铢钱,成为全国统一的标准货币,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于是在公元前129年发动了对北部匈奴的讨伐战争。为鼓励远征军官兵的作战士气,汉武帝特下令“上林三官”钱局动用国库黄金,铸造了一批金质五铢钱,用于奖赏有功人员或因战致残的将士,在当时能获得“金五铢”奖赏的人,则被看作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由于是皇上的御赐品,均被获奖人贴身珍藏或死后随葬,极少用于流通。金五铢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金质钱币,传世品已是凤毛麟角,甚为珍贵。

最新报价:9000元左右

五铢有西汉、东汉五铢之分,其中东汉五铢比较有名。此钱始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体圆孔方,外廓较窄,直径25厘米,重34—35克。但流通时间长,数量极多,因此不值钱。汉五铢钱,今日普通品价格仅2至5元

货泉价格:

新莽货泉方贝版 RMB55000

新莽货泉背博局纹 RMB 3,080

新莽货泉背双龙图案 RMB:1650

新莽货泉饼钱 RMB 400

新莽货泉面四决文 RMB 800

新莽货泉传行 RMB 80

新莽货泉普品 RMB 5

货布品种很多,但不是每一种都值钱的,像金错刀、契刀、壮布、幼布、空首布、第布等,是万元或几千元一枚都难以求得的。

五铢钱是很多人比较陌生的一种古钱币,不过现在在收藏市场还是可以看到的。五铢钱是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历经约两千年,是中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很长的金属货币。五铢钱自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开铸以来,先后七百多年,随着隋朝灭亡,到唐武德四年开铸新钱彻底废止。那么,现在一枚五铢钱的收藏价值一般值多少钱呢

五铢钱价格表

我们常见的汉五铢钱币市场价格不是很高,多数价格在50元以内,收藏价值一般。虽然五铢钱历史悠久,但是五铢钱存世量大,多数价格较低且升值空间有限,也有些稀少的版别,比如直读五铢钱。汉代五铢钱存世量还是很大的,铜的五铢钱市场价格大概在几十元一枚,具体还需要看品相。

五铢钱的发展史

蜀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214-263年。刘备入蜀后铸,时约公元214-263年。形体小于两汉五铢,较厚,面背均有外廓,笔画较肥,铜质晦暗。

魏五铢:

成色年代:三国时期。魏文帝,明帝皆铸有五铢,新钱形仿汉制五铢,故称“魏五铢”。魏五铢轮廓清晰,钱形厚重,边廓压金。

沈充五铢:

成色年代:公元318-321年。东晋孝元帝太兴年间(公元318-321年),吴兴沈充所铸大孔小钱。钱文作“五朱”、“五金”,外廓隐约,钱体轻小,似为东汉“剪轮”钱式的仿铸品。

太和五铢: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在洛阳铸行年号钱“太和五铢”。其形制与汉五铢类似。钱文直读,光背,字呈方折,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又有增笔。钱体大小轻重不一,大者直径25厘米,重34克;小者直径2厘米,重25克左右。

永平五铢:

宣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改铸“永平五铢”。永平钱版式复杂,大小轻重不一,大型者多为政府铸造,小型者多为民间私铸。钱直径一般为22~25厘米,重22~32克;面文“五铢”,横读,制作比较工整,旧谱有的认为是“鸡目五铢”。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例如王莽统治的时期)之外,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

五铢钱奠定了中国硬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

五铢钱自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开铸以来,先后七百多年,随着隋朝灭亡,到唐武德四年开铸新钱彻底废止。其间,官铸私铸,种类多而复杂,特别是魏晋南北朝这几百年的五铢形形色色,大小纷繁,史书中名目也非常多,要想把所有名目同实物联系起来,那是很困难的。总之,五铢钱在我国古代货币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五铢钱成交记录

汉代五铢钱范(3枚) 成交价:908万 2018-05-17

汉代五铢钱范(3枚) 成交价:450万 2017-06-25

汉代“五铢”钱树、钱范各 成交价:276万 2018-7-16

清道光 申锡五铢钱壶 成交价:2464万 2018-10-15

战国 五铢钱范 成交价:280万 2018-11-10

汉 “五铢”铜范,内含“ 成交价:2495万 2017-09-23

战国-汉 镒六化、五铢钱 成交价:213万 2017-07-06

汉 “鸡目五铢”钱范一枚 成交价:679万 2018-09-2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010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