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玉石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而且以优质的材质一度受到皇家的推宠,为人们所喜好把玩。
一、汉朝时被皇家推宠
位于岷江下游的乐山市犍为县。两汉时设犍为郡。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成帝时犍为郡得宝磐十六枚於水滨。”辞源解释“磐”为大石。“宝磐”就是大的宝石。根据后人调查推测,宝石可能就是岷江玉石。这十六枚宝石能写进《汉书》,说明当时的岷江玉石已作为赏石之最成为贡品,成为皇家收藏的玩物,亦成为“礼乐”的一部分。
二、犍为玉津古镇因产玉而得名
隋朝开皇初年设犍为县,末年又分县地置玉津县(今玉津镇)。《文选注》:“玉津者,以江出璧玉”故名。这里说的“璧玉”,当时古人称为琇玉。描述为质地较细、有光泽的石头,符合玉石的基本特征。以玉石名称置县命名,可见当时岷江石在当时的赏石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亦说明岷江流域的犍为县是岷江玉的重要产地。
三、明朝蜀惠王、蜀怀王墓碑均由整块岷江玉制成
2004年11月,《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以《自家花台一翻惊现明蜀惠王墓碑》为题报道了一个重大文物发现。明朝第七位蜀王朱申凿,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后代。其墓碑失而复得,“在彻底地‘洗了个澡’后,墓碑开始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同已经发现的明怀王墓碑相同,这块墓碑也是整块岷江玉做成。”两代蜀王均用岷江玉做墓碑。可见,岷江玉在明朝仍然是皇家的宠物。这恰好了印证了汉书“十八磐进宫”的说法,这可能就是沿袭传统的做法。
四、在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有不少岷江玉出土
曾引起一度轰动的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经考证, 实以岷江白玉、青玉、墨玉、黄玉居多。具体内容可见以下著作: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屈小强所著《三星堆玉石礼器中的璧和璋》;[日]滨田耕作著、胡肇椿译:《古玉概说》,中国书店1992年版第40页;张广文:《玉器史话》,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冯汉骥、童恩正:《记广汉出土的玉石器》,《文物》1979年第2期;沈仲常、黄家祥:《关于广汉土坑出土石璧的认识》,《成都文物》1986年第4期;沈仲常、黄家样:《关于广汉土坑出土石璧的认识》,《成都文物》1986年第4期;童恩正:《古代的巴蜀》,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4页;冯汉骥、童恩正:《记广汉出土的玉石器》,《文物》1979年第2期;陈显丹:《三星堆一、二号坑几个问题的研究》,《四川文物》1989年《广汉三星堆遗址研究专辑》;陈显丹:《三星堆文化玉石器研究》,《四川文物》1992年;高大伦、李映福:《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玉石器的初步考察》,1992年《纪念三星堆考古发现60周年暨巴蜀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梁白泉主编:《国宝大观—玉器》,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6页;《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5期;陈显丹:《牙璋初论》,《四川文物》1989年第1期;《广汉三星堆遗址资料选编》,四川省广汉市文化局1988年版。
藏品鹅如意赏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