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
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和田玉主要结构有:
(1)显微纤维一隐晶质变晶结构:指由纤维状透闪石和隐晶质透闪石组成的结构,其中纤维状透闪石呈弱定向排列。
(2)显微纤维变晶结构:透闪石多呈纤维状聚集,大致平行分布。
(3)显微片状隐晶质变晶结构:指主要由片状透闪石和隐晶质透闪石组成的结构,其中片状透闪石的含量不高,具有弱定向性。肉眼观察手标本时,片状透闪石表现为斑点状杂质。若大量存在,则会影响玉石的质量,在琢磨时需要剔除,故具有该结构的玉石质地一般较差。
1、和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2、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3、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汉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其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中国印”,也是采用新疆和田玉作为材料。
和田玉(Nephrite)是软玉的一种,俗称真玉,传统概念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和田玉是国内具有领创的软玉[1] ,新国标泛指硬度在60至65之间玉石的名称[2] 。狭义上的讲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3] 。和田玉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
我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也称为软玉、透闪石、透闪石加软玉、透闪石加和田玉。 狭义上讲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Mgs(OH)z(Si4011)2。硬度为6~65,密度为295—317。和田玉和陕西省的蓝田玉、河南南阳玉、辽宁岫岩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就知名度而言,是四大名玉之首。
和田玉,传统狭义上特指产于新疆和田玉,也以新疆和田玉命名。但广义的和田玉是指软玉(正品玉)。在我国,凡是透闪石占98%以上的石头都叫和田玉,都在国标之内。
和田玉的主要产地和特点:
新疆和田玉整体质量偏高,市场价格相对高于其他产区,尤其是好的籽料。
虽然俄罗斯白玉的产地与新疆和田玉相似,但也有区别。俄语中的籽料很少,多为山水和山料。山料的皮以“汉白玉带糖皮”、“汉白玉带白皮”、“汉白玉带灰皮”为特征。山料产量大,块头也大,透明度差,质地不够细。山水和新疆的山水差不多,只是颜色和光色有些区别。
仅由山料制成的青海白玉,个头较大,颜色呈灰色、蜡白色,透明度高于新疆白玉和俄罗斯白玉,但常见棉状条痕或深褐色斑点。
朝鲜白玉,俗称“朝鲜料”,整体质量较低,呈青**或浅棕色,蜡光感明显,质地和结构相对疏松。“韩料”一般属于和田玉中的低档料,储量丰富,开采难度低,产量大,但很多收藏者还是不接受,所以价格低于青海和俄罗斯。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就知名度来说,算是四大名玉之首了。
和田玉,就传统狭义范围来说,特指新疆和田产的玉,也是用新疆和田来命名的。但就广义范围来说,和田玉指软玉(真玉),中国把石头中透闪石成分占98%以上的石头都叫和田玉,也都在国标的范围内。
和田玉主要产地和特点:
新疆和田玉整体品质偏高,市场价格相对来说也高于其他产地,尤其是好的籽料。
俄罗斯白玉,虽然成因与新疆和田玉相似,但也存在着差异,俄料的籽料很少,大多是山流水料和山料。山料外皮特点“糖皮白玉”“白皮白玉”“灰皮白玉”,山料的产量大,块也大,透明度差,质地也不够细糯。山流水料与新疆的山流水差不多,但色泽和光色上有些差异。
青海白玉,只有山料,块大,颜色呈灰白蜡白色,透明度高于新疆白玉和俄罗斯的白玉,但是常见棉状棉绺或黑褐色斑点。
韩国白玉,大家俗称为“韩料”,其整体品质都偏低,青**或淡淡棕色,蜡质光感明显,质地结构也相对松散,“韩料”一般属于和田玉中的低档料,储量丰富,开采难度低,产量大,但是很多收藏家还是不接受,所以价格相对于青海和俄罗斯料要低廉。
和田玉钢板料,四六牌,如果厚度达到1厘米,通常克重在71~73克左右为正常重量。
和田玉的密度为295克/立方厘米,钢板料通常在297克/立方厘米左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