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的是怎么形成的?

水晶的是怎么形成的?,第1张

良材网 / 2011-07-24 地球就像一个布满尘埃的碗,四周是厚厚的大气团,后来渐渐坍缩成一个白色炽热的火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之后,充满熔融物质的薄层岩浆逐渐冷却形成地壳、地幔。地壳的厚度与地球相比,如同苹果皮之于苹果。在地壳中,含有大量矿物质的高热熔岩继续沸腾、冒泡,生成水晶。 有些水晶如石英,是由于地球内部岩浆过热,从地心向地表升腾,受到板块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的挤迫而渗透到地壳中,逐渐冷却凝固生成的。这一过程也许需要几百亿年的漫长时期,也许快而激烈。 如果这过程相对缓慢,或者期间有气泡产生,那么就会形成大块的水晶。反之,则生成小块水晶。如果这一过程断断续续,则可能蛾幻象水晶。过快而未及结晶者,则生成玻璃状物,如黑曜石。 砂金石、橄榄石则是岩浆早期结晶的产物。其他如黄玉及碧玺等,则是与体渗透到相邻的岩石而生成的。 岩浆遇到水蒸汽,逐渐冷却液化。在含有大量矿物质的溶液中,霰石和紫锂辉石产生了。当溶液渗入到周围的岩石缝里,溶液则会慢慢冷却形成。巨大的水晶和晶球,如玉髓、紫水晶。 像石榴石这样的水晶是那些处于很深的地层中的矿物由于高温高压而溶解并重新结晶后生成的。这些水晶的晶格结构会重新排列,属于变质岩矿物。方解石及其他沉积水晶是由于侵蚀作用而生成的。表面的岩石崩裂后,矿物水从石缝中渗出,经风蚀,或与矿物胶结在一起,生成沉积水晶。这些水晶可见于岩床的岩层中,纹理柔和。 水晶一般附着在岩石上或与之溶为一体。这样的岩床又称为“母岩”。

水晶形成的大环境

  首先,一定要有丰富的水份,而且这些水中,富含着硅。这对于占地球外壳65%的组成成份为硅的状况而言,并不困难。

  然后,必须要有适当的温度一方面可促使硅的成份更容易溶解在水中,一方面会使水份蒸发,有助于结晶的形成。

  据科学家的推测,在自然界的岩洞 中,至少要有摄氏573度才能达到标准。

  一般而言,在正常的大气压下,水在100度的温度中,就会被蒸发掉了。在天然的岩洞中,水温能保持在四五百度之间,可见这之间有相当大的压力存在。据估计,岩洞中的水压力,是大气压力的二倍到三倍左右。

  而水晶,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

水晶的生成速度

  平心而论,这样子的环境在自然界中还不是很困难地形成,硅砂、四五百度的温度以及二倍到三倍之间的大气压,让世界各地都能出产水晶,只是质地好坏和大小不同罢了。

  那么在一个自然环境下,水晶的生长速度到底有多快呢?这个答案,真的只有天知道!因为,要所有的条件全齐了,结晶才有可能发生。哪怕有硅砂,如果缺水,温度变化,或是地质发生变动,生长的速度就会很慢。以美国阿肯色洲所产的水晶簇为例,从岩底到晶尖部分,不过十多公分而已,科学家用同位素放射比对的结果,估计它的地质年龄超过了四亿年!

  而在一个理想的环境里,如人工实验室中,水晶的成长速度是相当快的。

水晶的最主要元素是二氧化硅,即石英石。我们常把透明的石英石称之为水晶,其实它们石相同元素的。石英石的化学成分就是二氧化硅,属六方晶系,硬度为7,比重为266。折光为145左右,双折射光具有玻璃光泽。多为块状体。各种水晶含有不同的微量金属,使各种水晶拥有其独特的颜色,紫水晶含少量的金沙石,粉水晶含少量钛。水晶一般分高温石英及低温石英。他们的温度在550-600之间。而573以上的被称之为高温的了,我们常见的水晶就是属于低温形的。水晶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而硅也是占地球地壳组成成份约65%以上的最主要矿物;水晶的硬度介于玻璃和钻石之间。还含有各种微量的金属。所以会造就各种不同颜色的水晶;而水晶也会广泛的和自然界中的各种矿物共生在一起。如云母、长石、方解石、金红石、花岗岩等等。

天然水晶有“狭义水晶”及“广义水晶”之分。“狭义水晶”指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分子结构为晶状结构的晶矿,主要品种有白水晶、黄水晶、粉水晶、紫水晶、茶水晶等;“广义水晶”指所有半宝石,连玛瑙、碧玺等亦包括在广义水晶之列。

水晶像纯净的水一样透亮明洁,我国古代有“水精”、“水玉”、“千年冰”和“火齐”等名称。神话故事里把龙王在海底居住的宫殿称为“水晶宫”。实际上,水晶不是生在水下龙宫,而是生于山上的岩洞中。

水晶是无色透明的石英柱状晶体,样子像玻璃而比玻璃硬,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理想的晶体形态是六方柱或六方双锥。水晶晶体是在岩石空洞中生长起来的,它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必须以洞壁为依托,因此我们所见到的天然水晶晶体往往是上半截发育得很完美,而下半截的晶体不完整。大的水晶可长到几米。1958年,江苏省东海县曾找到一个重35吨的“中国水晶王”,现存北京地质博物馆内。巴西的意达波尔一块水晶长55米,直径25米,重40多吨。马达加斯加岛还发现一块周长达8米的巨型水晶晶体。

水晶:在矿物学中被称为石英,是属于所有石英家族的矿种之一,石英家族的矿种另有玛瑙,又称为玉髓、猫光石英又称为虎眼石,其化学成分都是二氧化矽,水晶是等于石英,但石英不等于只是水晶,石英家族的‘玛瑙、猫光石英也不是水晶,同时也没有纯透明的蓝色或绿色的水晶,只有绿发晶或极少出现的蓝发晶。水晶奖杯,水晶办公用品,水晶影像。由于其中含有各种微量的金属,故而会造成各种不同颜色的水晶。

例如:白水晶,透明无色水晶、乳白水晶、紫水晶、黄水晶、粉红水晶、茶水晶,烟水晶、墨水晶、各色发晶,绿发晶、红发晶、水晶奖杯,水晶办公用品,水晶影像,金发晶、黑发晶、钛晶等等、各色异象幽灵水晶,红幽灵水晶、白幽灵水晶、绿幽灵水晶等等;红兔毛水晶、黄兔毛水晶、幻影水晶等等。水晶的生长环境多在地下、岩洞中,形成条件要比一般石英苛刻,但只要有满足它形成的条件,晶体可以长的非常大。在天然水晶中,很难有完全无色透明、一点杂质都没有的晶体。经常在晶体内包有大量的细小固体或气液态包裹体。这些包裹体一般都很小,大的也只有几毫米,小的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远在地球的地质生成时代,地球表壳几乎都是无水矽酸的化学物质,是一种如似胶水黏稠状的无色物质,经地壳高温高压,使无水矽酸中的二氧化矽含量达到超饱和。随着地幔岩浆物质在侵入活动中沿着地壳薄弱处的上升,加之温度的逐渐降低,岩浆中的石英在有充裕的生长空间中慢慢的冷却形成石英晶体就是水晶。

水晶的生长空间主要有四个:首先要有提供物质的热液,即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其二要有较高的温度,550到600摄氏度之间,第三较大的压力,大气压力的2至3倍;第四须有生长时间,至少一万年以上。具备这四个条件才可生成水晶。

1、水晶形成于富含硅的地下水岩洞中,它的生长中需要一定气压、温度、时间等条件。

2、水晶多形成于富含二氧化硅和水的地下岩洞中,它的生长环境中的气压须低于大气压的三四倍,温度得在550~600℃之间,再经过一定的生长时间,结晶就渐渐形成六方柱状的水晶了。

3、水晶主要以水晶簇和水晶洞的形式呈现,水晶洞一般是形成于火山中厚层熔岩的火成岩与玄武岩中,在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条件下,当饱含硅物质的液体流入火山喷发作用导致的空隙中时就结成了水晶矿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221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