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种和地,是两个概念,要区别对待!
翡翠的种,指的是翡翠的透度,根据透度高低,依次分为:豆种,糯种,冰种和玻璃种,四个主要种头。
地,也称为底,是指翡翠的质地或颜色,形成的视觉效果。比如:化地,是指翡翠整体质感呈融化的效果。油青地,是指翡翠颜色为油青色。
天然翡翠,冰种,蓝水地,图示,可以比对:
1、观察翠性:对于还没有进行抛光的翡翠,要根据翡翠的翠性进行判断。种头好的翡翠,因其结构的组成颗粒细腻,所以在肉眼下看不到翡翠的翠性,比如说玻璃种翡翠和冰种翡翠就几乎看不到翠性,能用肉眼观察到翠性的翡翠通常是豆种翡翠。
2、观察橘皮效应:对于抛光过的翡翠而言,可以通过灯光观察它表面的橘皮效应来判断。天然翡翠的内部组成矿物是硬玉和石辉石,这两种物质的硬度不一致,晶体的排列方向也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翡翠橘皮效应表面形状的大小来判断翡翠种头。
3、透光观察:组成颗粒细腻的翡翠,它们的种头无法通过肉眼和表面的橘皮纹来判断,因为它们的晶体颗粒太小,导致翡翠表面的特征不明显。对于此类翡翠,需要采取透光观察的方法来判定其种头,因为在透射光下才能更清晰明了的看到翡翠的内部结构。
翡翠的种其实指的是结构中的颗粒粗细程度。在翡翠界一直有“内行看种,外行看色”的说法,由此可以看出翡翠的种也是衡量翡翠质地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种好的翡翠给人的感觉是清新透亮、荧光浮现的。
翡翠的种其实是根据翡翠内部矿物晶体颗粒的大小来划分的。如果翡翠的种好,翡翠内部的晶体颗粒就会比较小,且结构会比较细腻、致密。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成细腻度、致密度、通透度来把握和说明翡翠的“种”。
1翡翠的细腻度:翡翠的细腻度常用种粗种细来说明,它们的差别就是在于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的大小和粗细程度不同,比如一件翡翠的颗粒极细,那么这件翡翠看起来就非常的细腻,比如玻璃种和冰种,这些翡翠的种就很细,而如果翡翠的硬玉矿物比较粗大,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翡翠质地粗,比如豆种翡翠。
2翡翠的致密度:翡翠的致密度指的就是翡翠矿物颗粒之间结合的松紧程度,一般来说,矿物颗粒小的翡翠,它看起来致密度就会比较的好,而那些矿物颗粒大的翡翠,那么它的致密度就会比较的差。
3翡翠的通透度:翡翠的通透度就是我们一直说的水头,一般来说种好的翡翠,由于它的结构细腻,因此更容易透过更多光线,水头看起来也就相对更好。而那些种差的翡翠,由于结构比较的疏松,因此透过的光线很容易被漫射掉,水头看起来也就很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