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是西汉王朝京城所在地,西汉一代的11座帝陵分布在关中咸阳塬上和西安市东郊,西汉王朝众多的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死后,也陪葬在帝陵陵园及其附近,虽然西汉帝陵迄今尚未发掘,但近60年来,在汉长安城遗址、汉帝陵礼制建筑遗址(主要是陵庙遗址),部分皇亲国戚等高级贵族墓葬中,相继出土了许多国宝级的汉代玉器,使我们有幸目睹西汉帝王皇室用玉的风貌。
本文从陕西出土的数百件汉代玉器中按照玺印、玉牒、玉圭、玉壁、玉铺首、实用玉器(玉杯、玉带钩)、人体装饰用玉(组玉佩和各种单体佩)、玉剑具、陈设器(圆雕艺术品)、葬玉十大类,撷选40余件富有特色的典型玉器加以品鉴,与读者共同领略陕西出土的汉代玉器迷人的风采。
玺印
《汉官旧仪》称汉代“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皇后玉玺文与帝同”,帝、后玺均是汉代最高权力的凭证,皇帝玉玺迄今未发现。汉代玉印分官印和私印两种,官印为执政者的凭信,私印为个人身份的凭证。
皇后之玺边长28、高2厘米,重33克(图1),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1968年咸阳市北原韩家湾狼家沟出土。羊脂白玉,滋润莹秀。玉质坚硬致密,纯净无瑕,无沁。玺钮为高浮雕匍匐回首状之螭虎,形象凶猛。玺面镌刻阴文篆书“皇后之玺”四字,字体结构严谨大方。玉玺玉质之精美,螭虎造型之生动,玺文字体之规整大气,雕琢技法之娴熟,都是罕见的。皇后之玺是礼玉中的瑞玉,是皇后权利身份的标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唯一的皇后用玺,属国宝级文物珍品。
陈请士水晶印属私印,边长2、高15厘米(图2),现藏西安博物院。1991年西安市北郊范南村西汉中期墓M170出土。白色水晶,纯净无瑕。覆斗形钮,印面阴文篆书“陈请士”三字,字体规整大方,通体抛磨光亮,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唯一的水晶印。陈请士其人,文献未载,但从其墓葬规模较大,陪葬品丰富分析,他应是一个地位较高的贵族。
玉牒
玉牒是汉代新出现的祭玉名称,使用始于汉武帝,东汉时汉光武帝也曾去泰山用玉牒行封禅之礼。玉牒通常以青石片制作。
王莽时期玉牒残长138、宽94、厚094厘米(图3),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01年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桂宫4号遗址出土。片状青石质,通体磨光,表面黑色,阴刻篆体,朱书,现存29字“……万岁壹纪……作民父母,清……退佞奸轨,诛……延寿,长壮不老,累……封埴泰山,新室昌……”,这是王莽为祈求政权稳固,拟封禅山泰山制作的玉牒,也是王莽时期迄今出土的唯一玉牒。
玉圭
玉圭是汉代最常见的礼玉,多光素无纹,少数琢有花纹的玉璧改制。常在祭祀时使用,并不是承担象征身份的瑞玉。
素面玉圭一组,高9、宽23、厚04厘米(图4),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76年咸阳市渭城严家窑村汉成帝延陵陵园出土。玉色分别呈白色、青色等。片状,尖首长条形,平底,通体光素,抛磨较精。
琢纹大玉圭高153、宽64、厚08厘米(图5),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70年咸阳市渭城龚家湾村咸阳地区机砖厂汉墓出土。青灰色,片状,尖首长方状,底部欠平齐,亦未抛光,一面琢有花纹,是由大型复合纹玉璧切割而成;另面磨光,正面外区是双身兽面纹,第二区内外缘均有一圈绚纹,其内有浮雕的谷纹,第三区纹饰尚难推断。
玉璧
汉代玉璧数量最多,形态各异,寓意丰富,功能多样,有祭祀用玉、象征身份的瑞玉、建筑装饰用玉、人体装饰用玉、丧葬用玉,或用于丧车、棺饰、殓尸等。
双身兽面纹云纹玉璧直径21、孔径8、厚05厘米(图6),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997年西安市北郊枣园南岭西汉早期墓M1出土。青玉,表面呈淡青色。形制规整,璧面雕琢出桃形卷云纹72个,四大四小8个动物形象。此件玉璧玉质上乘,工艺精美,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双身兽面纹谷纹玉璧直径432、孔径115、厚16厘米,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997年西安市北郊枣园南岭西汉早期墓M1出土。青玉,表面呈青褐、青玉、灰白及浅墨等不同色泽,温润古朴。玉璧出土时破碎为25块,分别位于墓主人胸部和背部。作为殓尸而用,有助墓主人灵魂升天之寓意。玉璧两面雕纹基本相同。璧面共雕琢六组纹饰,依次为圆首尖钩纹、绚纹、谷纹、绚纹双身动物纹及所附的凤鸟纹、圆首尖钩纹。内圈有圆首尖钩纹24个,外圈有圆首尖钩纹72个。减地浮雕出的谷纹共有344个,谷粒饱满和谐。四组双身兽面纹上下左右互相对称,每组结构风格几乎完全一致。玉璧侧面上镌刻篆书“六百六十一”五字,字迹细如发丝。此璧构思奇特,纹样结构复杂,主题突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形体最大的琢纹玉璧。
乳丁纹出廓双螭延年玉璧(残)直径158、厚07厘米(图7),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76年咸阳市周陵公社新庄村出土。玉呈青**,玉色纯净。此璧下半部残失,两面造型纹样基本相同,内孑1缘和外廓缘凸出,璧面浮雕排列整齐的乳丁纹。乳丁纹有扎手感,出廓部分正中镂雕篆书“延年”二字,左右两侧各镂雕一只螭虎,左侧螭虎肩饰翅羽“延年”二字表面亦琢出细阴线。此璧虽为残器,但构图严谨,螭虎造型生动,雕琢精致,线条流畅,仍不失为东汉玉器精品。此件玉璧原来可能是悬挂在主人的室内墙壁上,以吉祥用语祝福主人延年益寿。
兽面形四神玉铺首
玉铺首通高342、宽356、厚147厘米(图8),重106千克,现藏于茂陵博物馆。1975年兴平县南位公社常道村瓦渣沟汉武帝茂陵园内出土。青玉,呈苹果绿色,背面土沁较多。玉铺首大致呈长方形,将兽面与四神形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融浅浮雕、高浮雕、线刻、钻孔等技法,对器物进行多层次雕琢。中部浮雕出鼓目、宽眉、卷鼻、张口露齿的兽面,四灵形象分布在兽面左右两侧和眼睛上下。位于左边缘的青龙昂首、翘鼻、鼓目、口大张,两颗尖牙咬住左侧的云纹,身躯扭动,长尾回卷,四肢或伸或蹬,十分有力。位于右边缘的白虎昂首长啸,两前腿踩在上端右侧的云纹上,身躯矫健,形象威猛。朱雀圆眼勾喙,身躯修长,呈回首展翅状,尾部为如意云纹形。玄武为龟张口衔蛇,龟曲颈爬行,部分身躯掩压在云纹之下,形象敦厚稳健。蛇身委婉柔畅,头和颈部位于兽面粗眉之上,身躯和尾部则位于兽面右眼侧面。
中国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意义十分重大,为彰显璀璨的中华民族文化,经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特许授权,以《乾隆玉玺》“八征耄念之宝”为原型,选用上等和田青玉,1:1比例特意打造了一款世界级的《世博宝玺》。重达11公斤,印体硕大,玉质细腻、滋润。通高86厘米,玺钮高56厘米,代表56个民族大团圆;底座正方形,印面边长分别为8厘米,象征中国的四面八方,印纽双龙背向蹲踞式,龙腹穿孔附系**绶带,印玺底部雕刻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与奥运玉玺“舞动的北京”一脉相承,气势磅礴恢弘,光耀王者风范。玉玺基座四面分别雕有中国四大吉祥物,龙、凤、龟、麒麟,象征着龙凤呈祥,龟寓意长寿,麒麟有招财之寓意。
这套玉玺藏品叫江山永固填按扪双狮宝玺,一套是一对玉玺,玉玺上面部分叫玺钮是鎏金的狮子,下面玉的部分是玺基是正宗的和田青玉雕刻制作,这套玉藏品是官方限量发行的纪念品,这绝对是真实的,只是电视和报纸在做介绍时候有些地方说的太夸张了,说将来升值的又能换房又能换车,这些都是胡编的,现代收藏品只要是官方发行的,就肯定有发行的意义和价值,这是肯定的,但绝对达不到将来换车换房的价值程度,所以这些虚话听听就算了,但藏品本身是值得收藏的,根据经验来讲过个十年八年的升值几倍,这基本还是没问题的,因为本身限量发行,又是抗战70周年题材,鎏金,青玉,这些重点就是藏品保障,所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留个一两套还是不错的。这套藏品广高上介绍是2980园,窝这是搞藏品的,也代理这套最底2300员,因为做广高介绍要花广高费用,所以都加在藏品里了,窝这代理到后没做广高,所以没有这个费,所以幽会些,东西都是一样的,决队能先检测没问题了在给附歀,电脑上点俺名在点查看更多资料离有连线方法
说到细节部分,《太平吉象伟人印》是历史上首方猛犸象牙和玺文化结合的伟人宝玺。是以“乾隆象牙交龙钮御印”宝玺为蓝本制作,玺钮部分:以象牙圆雕,钮式为交龙,交龙位于印之顶端,龙张口平视,五爪雄壮有力,身尾相交,双眼炯炯有神,尊严威武。交龙苍劲威严、气势磅礴,具有虎踞龙盘,稳固江山,太平吉象之意境;玺底处:雕刻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象征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容侵犯!整方宝玺龙威天下,霸气十足,镇佑中华太平吉象,显大国风范!
国泰民安徽宝
藏品规格:青玉版、碧玉版、青白玉版、白玉版
出品单位: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中国收藏家协会提供官方唯一溯源
藏品材质:和田玉
创作大师:袁广如(故宫出品、国匠精品、国之重器)
喜迎建国七十年,碧海军威领空蓝,六百华诞故宫献,至尊徽宝落人间。国宝大师雕国玉,传国玉玺为哪般,龙在天圆国梦,民族团结华夏安。带一路再聚首,嫦娥奔月又飞天,五星齐聚东方利,中国必有话语权。文化传承兴国运,传家之宝艺之巅国之重器中国造,华夏文明代代传!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故宫出品·师精雕 唯一一款凝聚五干历史文化和新时代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国之徽宝; 第一款由中国收藏家协会提供官方唯一溯源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纷纷馆藏。
《国泰民安徽宝》创作理念以辉煌70年为题材|以玉为载体|以匠心为理念 将夏华古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取“五德”之玉,聚“国运民心”,始于立德,终于成功,德行天下则国泰民安。寓意中华民族聚国运民心, 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以“乾隆工”玉雕工艺再现皇家重器气魄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广如和中国玉雕大师袁霖两位大师运用“乾隆工”顶级玉雕技法精心打造《国泰民安徽宝》。视觉效果丰富,完美彰显大国重器王者气魄。
龙钮《国泰民安徽宝》龙钮-为蛟龙吐珠玺钮,寓意龙行天下,华夏梦 圆,彰显尊崇与霸气。
玺基正面《国泰民安徽宝》玺基正面篆刻四方安宁”字样。寓意新中国成 立70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表达中华民族和平统一的心愿。
宫文化服务中心玺基背面《国泰民安徽宝》玺基背面镌刻隶书“五星出东方”。五星出东方 是古人认为五大行星同时出现在东方的时候,认为这是一种吉象。 同时,这也表明中国将再次走向繁荣和富强。
干年文化积淀国宝级徽宝再现七十年建国印记新时代文创作品建国70年以来,共和国未有一款属于国人的镇国国玺,在70周年国庆之际,故 宫组建最强大的大师阵容,倾力打造共和国的国玺《国泰民安徽宝》,这个国 玺系列藏品,主材采用“国玉之首”上等和田玉精细打造,再现中华民族的瑰宝 御玺文化。秦始皇统一六国有《传国玉玺》,新时代中华民族和平统一有《国泰民安徽宝》
皇后玉玺
高2厘米 边长28厘米 重33克1968年9月陕西咸阳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现原件由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此玉玺选料为上等新疆和田羊脂玉,温润洁白,玉质晶莹,精美灵秀。玉玺印面为正方形。玉玺上方的玺钮为凸雕的一螭虎形,螭(chi,音吃。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螭又有“雌龙”之说,龙为至高无上,虎为百兽之长,它除了能驱除恶魔外,还是权势、军威的象征。玉玺四侧面阴刻云纹,底部印面为阴刻篆书“皇后之玺”四字,印纹排布疏朗,书体端庄而流畅,结构方整,笔势方中带圆,刚柔相济,刀法娴熟,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篆刻艺术水准。
《后汉书·祭祀志》指出:“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然犹未有金玉银铜之器也。”“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诈伪”、“奸萌”显然是私有制出现后的诈骗、冒认、偷盗、侵夺等不正当的行为。因此,能在器物上戳压记号,以证明物归谁主的印章便应运而生。印章不仅是持信之物,而且是权力的象征。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印章已出现,在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它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印章是用金、玉、银、铜等材料制成,称“方寸玺”,人人皆可佩带。
据东汉蔡邕的《独断》记载:秦以前的玺印尊卑共之,“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群臣以金、银、铜的材料做印。这说明秦以后,玺印不仅是持信物,而且是天子权力的象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少府设置了专门掌管印章制度的“符节令丞”,说明秦代曾经建立过官印制度。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汉以前,文书大都写在竹木简牍上,为避免简牍散失,密封文书内容,就在写好的简牍外,再加上一块挖有方槽的木块并用绳子捆扎,把绳结放入方槽内,加上一块软泥,用印在泥上按捺出印文,这种软泥即我们今天说的“封泥”。另有一些特大的印,上面可插入木柄,是专门用来烙在马身上作为印记的,也有可能为大件物品发送的封用印记。
1968年9月,当时还是陕西咸阳韩家湾乡小学生的孔忠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在一水渠旁捡到此枚玉玺。回家后,他把此印章交给其父孔祥发,其父认定是一件文物,于是把它交给陕西历史博物馆。汉代有官印制度,且对玺印的文字数、官职名称、特别是对印之材料、绶带、钮制都作了规定。据《汉官旧仪》记载:“皇后之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这件“皇后之玺”玉印与这一记载正好一致同时,又因其出土地点位于汉高祖刘邦的长陵陵冢和皇后吕雉陵冢西侧约一千米处,因此研究者推测,这件玉玺很可能是吕后生前使用过的印章,并且葬入陵中为供祭品,因陵墓被盗,玉玺流落土中,后被雨水冲刷到沟中。吕后前后掌权十六年,当时位于今天的广州地区有一个南越国,不向西汉朝贡,为此,吕后颁布命令禁止卖铁器和马牛给南越,借以对南越国实行经济封锁。吕后当时用来发布命令的,就是这块皇后之玺。中国古代帝后,尤其早期的玉玺传世罕见,是因为改朝换代之际,新的王朝往往要将旧王朝的玉玺毁废,以防止旧王朝死灰复燃。这枚“皇后之玺”玉印是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钮niǔ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钮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钅 部外笔画:4 总笔画:9
五笔86:QNFG 五笔98:QNHG 仓颉:OPNG
笔顺编号:311155211 四角号码:8771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4AE
基本字义
1
同“纽”。
2
电器开关或调节设备中通常用手操作的部分:电~。
3
姓。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金,丑声。本义:印鼻,即印把子)
2
同本义 [seal of authority]
钮,印鼻也。——《说文》
龟纽(钮)之玺。——《淮南子·说林》。注:“纽系佩服也。”
诸王金玺龟钮。——《晋书·舆服志》
3
又如:环钮;狮钮;虎钮;瓦钮
4
器物上面可以提携或系绳带的部分 [handle;knob]
妙墨新题森锁钮。——宋· 范成大《知郡安抚》
5
交互而成的扣结 [button]。如:钮子(钮扣)
6
器物上用手操作、转动的部分 [key]。如:电钮;旋钮
7
姓
〈动〉
1
扣 [button up;buckle]
来不及钮扣子。——《官场现形记》
常用词组
1
钮孔 niǔkǒng
[buttonhole] 滚边或锁边的开口或环,钮扣从中穿过
2
钮扣 niǔkòu
[button] 用玻璃、贝壳、骨头、木头、皮革或布作的小圆片、小球或其他形状的东西,有几个孔眼或一个后凸,缝在或固定在物体(如衣服或室内装璜)上,穿过扣眼或线圈作紧固或装饰用——又作“纽扣”、“纽子”
隐藏更多释义
以下结果由HttpCN提供字形结构
繁体字:钮
汉字首尾分解:钅丑 汉字部件分解:钅丑
笔顺编号:311155211
笔顺读写:撇横横横折折竖横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